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应用两种评分系统评价以置入物及骨水泥注入进行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的比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2009-01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进行椎体成形患者61例,应用目测类比评分和下腰痛日本骨科学会评分评价患者术后疗效。 结果:患者随诊时间为3~60个月。术前目测类比评分为(6.63±8.50)分,术后目测类比评分为(2.27±3.35)分,术后目测类比评分平均改善率为(56.6±25.5)%;术前日本骨科学会评分为21.11±5.75,术后日本骨科学会评分为25.62±2.7分,术后日本骨科学会评分平均改善率为(52.8±24.4)%。 结论:目测类比和日本骨科学会两种评分系统结果相似, 两种评分都可以应用于椎体成形后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国内外均积累了相当多的临床经验,但尚缺乏循证医学方面的依据。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以及安全性。 方法:搜集国内应用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对比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文献,并追查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至少两位系统评价员做独立文献筛查、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不同意见请第三者裁决。使用统计软件RevMan 5.0完成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经筛选,最后纳入7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包括受试患者398例,其基线情况一致,具有可比性。5篇文献的随访时间为6周,2篇为4周。结果提示,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均是治疗国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且在改善目测类比评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在改善Cobb角及治疗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方面,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均优于经皮椎体成形(P < 0.001,P=0.05)。因纳入文献和样本量有限,建议进行大样本、长期随访的高质量临床试验,提供更佳循证证据。  相似文献   

3.
背景:椎体后凸成形目前常用的注射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体增强剂可达到增加椎体强度、稳定椎体、止痛的目的,但其组织相容性差,无生物降解性,容易造成使临近椎间盘或椎体发生变性、甚至骨折。 目的:观察注射型磷酸钙人工骨椎体后凸成形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 方法:选择2007-12/2010-0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外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20例,均采用经双侧椎弓根球囊扩张注射型磷酸钙人工骨行椎体后凸成形固化治疗。手术前后行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胸(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及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检测。 结果与结论:术后病椎前缘椎体平均高度较术前平均高度恢复(3.38±1.44) mm (P < 0.05)。术后Cobb角较术前平均恢复(7.63±2.52)° (P < 0.05),后凸矫正率为(38.90±11.28)%。术后3d及3周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 < 0.01)。说明经双侧椎弓根球囊扩张注射型磷酸钙人工骨行椎体后凸成形可以有效增加椎体强度、稳定椎体、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摘要 背景:非感染性椎体缺血性坏死是一种较少见的椎体缺血坏死,表现为椎体压缩骨折,国内的报道较少。可能与该病的发病率低对该病认识不足有关。 目的:分析非感染性椎体缺血坏死的特点,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该病的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经皮椎体成形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治疗12例非感染性椎体缺血坏死的疗效。经皮椎体成形手术均在透视监测下经椎弓根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治疗前后疼痛状况,通过侧位片测量经皮椎体成形术前后椎体前缘和中央的高度。 结果与结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12个非感染性椎体缺血坏死,骨水泥注入量平均为(6.0±1.5) mL,术后疼痛完全或显著缓解10例(83%),部分缓解2例(17%)。目测类比评分法评分从术前的9.08±0.76降为后2.33±1.43和术后6个月1.08±0.95 (P < 0.01)。经皮椎体成形3 d后椎体高度恢复平均为前缘2.2 mm,中央3.2 mm。结果提示,经皮椎体成形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是一种治疗非感染性椎体缺血坏死的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并能部分恢复椎体高度。  相似文献   

5.
背景: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 方法: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单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58例,58个椎体。病变位于T6~L4椎体,以T10~L2胸腰段发生多见。所有患者均采用局麻方法,患者俯卧于脊柱外科手术架上,在C臂透视下行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注入骨水泥。 结果:发生骨水泥渗漏8例,骨水泥沿后纵韧带渗漏至邻近椎体后缘1例,椎体外边缘6例,皮下1例,但患者没有临床症状。治疗后脊柱 X射线片显示椎体高度有所恢复,脊柱后凸畸形改善。所有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疼痛缓解率100%,视觉模拟评分、后凸角度、活动能力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 05),治疗后6个月与随访结束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 05)。 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能够明显缓解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导致的疼痛,并可以部分恢复椎体高度和脊柱后凸畸形,有利于改善脊柱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09.47.040  相似文献   

6.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症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新方法,目前已经在各大医院广泛开展,但是在临床上很多病例有多个椎体的骨折,采用经典的手术方法操作次数多,增加手术风险,射线暴露量大,医疗费用高。 目的:观察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老年多椎体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疗效。 方法:选择2007-06/2009-06巢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和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骨一科收治的多椎体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12例(29椎),根据治疗前MRI信号改变判断疼痛性椎体并进行选择性单侧穿刺球囊扩张后凸成形的治疗。根据目测类比评分评价手术前后疼痛变化,观察治疗后症状改善、骨折复位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 结果与结论:12例穿刺均顺利完成,48 h内疼痛缓解,平均随访14个月。治疗后目测类比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 < 0.01)。椎体前缘、中部、后缘平均高度治疗前低于治疗后,至末次随访椎体复位后前缘、中部、后缘平均高度未见明显丢失(P > 0.05)。治疗前穿刺侧与对侧椎体高度差距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治疗后两侧差距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前后同侧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提示对多椎体压缩骨折采用选择性单侧穿刺后凸成形治疗,临床效果满意,能够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射线暴露和治疗费用,适于老年多椎体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治疗。 关键词: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后凸成形;骨水泥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5.025  相似文献   

7.
背景: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确切,但一些热点问题仍无定论。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过程中穿刺损伤、骨水泥注射剂量、多椎体成形及骨水泥渗漏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87例137个椎体。全部经单侧椎弓根穿刺,骨水泥稀薄期注射,骨水泥注射量为3~7.5 mL,胸椎3 mL以上,腰椎4.5 mL以上,平均4.8 mL,多椎体者均一次手术完成。 结果与结论:随访6~30个月,治疗后第2天和最终随访时患者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 0.01)。所有患者胸腰背疼痛明显缓解,其中58例疼痛完全消失;1例术中出现骨水泥单体中毒症状,28例出现不同程度骨水泥渗漏,但未出现临床症状。137个椎体中骨水泥渗透达到和超过中线119个,占87.2%。提示椎体成形技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骨水泥稀薄期注射能够获得良好的渗透效果;在局麻药限量范围内,一次可完成3个以上椎体成形;严格正规的操作技术是预防骨水泥渗漏灾难性并发症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背景:由于爆裂骨折后椎体后壁不完整,失去了对灌注骨水泥的阻挡保护,胸腰椎爆裂骨折因此成为椎体成形的相对禁忌证。然而在临床过程中常会遇到爆裂骨折患者伴有严重的内科疾病而不能耐受常规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此时微创椎体成形可能是患者的惟一选择。目前关于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微创椎体成形和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对比研究还不多。 目的:对比观察采用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和微创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 方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2005-09/2008-10纳入2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其中12例开展微创椎体成形治疗,15例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术中及治疗后不良事件。 结果与结论: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平均55 min,固定后5~7 d疼痛缓解,疼痛缓解率平均为69.3%,无神经根损伤。球囊扩张椎体成形组手术时间平均37 min,治疗后第1日疼痛即出现缓解,疼缓解率平均为86.2%,有3例骨水泥渗漏,但均无神经症状。提示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和微创球囊扩张椎体成形均可达到缓解疼痛稳定骨折的目的,采用椎弓根钉内置入固定手术时间长,创伤大;而微创椎体成形术的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但有一定的骨水泥渗漏危险。虽然胸腰椎爆裂骨折是椎体成形的相对禁忌证,但通过合理使用微创椎体成形术技术,可减少骨水泥的渗漏,从而为爆裂骨折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摘要 背景: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通过球囊加压扩张在椎体内形成周围有相对致密松质骨的空腔,可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率,同时扩张的球囊有助于塌陷椎体的复位,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目的:回顾性分析手法复位后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渗漏情况及对椎体高度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8-02/2010-06华北石油总医院骨科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1例,41椎体。平均年龄69(53~82)岁。并于术前手法按压使腰部过伸复位。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椎体高度恢复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 结果与结论: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8~13(11.0±1.6)个月。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由术前6.7±1.9下降至术后1.3±1.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椎体高度由术前(15.7±5.2) mm恢复至(20.2±4.5) mm,椎体高度显著恢复(P < 0.05)。发生骨水泥渗漏3例,均无明显临床症状。说明术前手法复位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将骨水泥注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以显著恢复椎体高度,止痛效果良好且无严重渗漏发生。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38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为避免单纯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出现的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合并植骨时出现的骨折不愈合、后凸畸形丢失,而发展的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合并椎体成形技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临床已有应用,但其生物力学方面鲜有研究。 目的:观察应用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变化。 方法:12个冻存的新鲜胸腰段脊椎(T12~L2)标本,用于制备胸腰椎骨折模型,备测试。分为3组,经皮椎体成形术组:给予经单侧椎弓根注入低黏度的含对比剂骨水泥5~7 mL;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于T12、L2椎弓根置入螺钉;强化组: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同时行伤椎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测试各组静态最大抗压强度及刚度。 结果与结论:骨水泥分布面积皆大于50%,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最大静态抗压强度与刚度均小于强化组最大强度和刚度(P < 0.05)。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椎弓根螺钉较小强度下出现弯曲,而强化组在达到极性轴向压缩强度时才出现弯曲。提示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提高了固定的强度及刚度,并且维持了复位伤椎高度,提高了稳定性,减少了椎弓根螺钉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个性化、精确化、微创化与远程化一直是外科医生所追求的目标,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成为一种可能。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术前计划下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6-01/2008-01在解放军第三○七医院骨科完成。 参试者: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1例,男3例,女8例。骨折椎体共14个,其中T111个,T123个,L16个,L24个。 方法:基于患者CT影像数据使用计算机辅助术前计划软件Mimics确定手术计划,在C型臂引导下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 主要观察指标:记录手术时间;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进行疼痛程度评估;同时观察椎体高度变化,骨水泥的渗漏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 结果:手术时间23~52 min,每个椎体平均所需时间23 min。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目测类比评分由术前平均8.2分降低为术后的2.9分。与术前相比椎体高度恢复到正常的65%~80%。4椎体侧方软组织下有少量骨水泥渗漏,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结论:应用计算机辅助术前手术计划进行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时间较短,治疗效果好,手术并发症发生较少,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应用椎体后凸成形与椎体成形修复重建胸腰压缩性骨折的对照试验进行荟萃分析,从而在较大样本量的前提下评价并比较两种方法修复胸腰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2008)、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及维普期刊网关于椎体后凸成形术与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压缩性骨折的对照文献,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其中,试验组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对照组行椎体成形术。疗效及差异评价指标以比值比、加权均数差和95%可信区间(CI)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4.2软件。 结果:共收集国内8个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病例术后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均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比值比为-0.07,95%CI(-0.35,-0.49),P=0.75]。2组病例手术前后Cobb角均下降,但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 [比值比为-8.60,95%CI(-13.36,-3.83),P=0.0004]。2组病例手术前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恢复率均升高, 但试验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比值比为25.08,95% CI(9.30,40.87),P=0.002)。2组病例手术前后椎体压缩率均降低,但试验组降低更明显[比值比为-12.04,95%CI(-17.03,-7.04),P < 0.000 01]。 结论:与椎体成形术相比,椎体后凸成形术修复重建胸腰压缩性骨折能够更好地缩小Cobb角,降低椎体压缩率,同时椎体前缘平均高度得以更好的恢复,但两者在缓解术后疼痛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背景:植骨材料来源、形态及植骨方式对腰椎融合的影响目前仍有争议。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作为一种新的植骨方式,具一定的优点,但目前在腰椎融合的临床应用报道不多。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联合自体颗粒骨打压移植治疗退行性腰椎疾患的临床可行性。 方法:纳入接受后路腰椎融合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21例(28个节段),其中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节段性不稳定7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6例,退变性腰椎不稳8例。对21例(28个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行后路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根据植骨前后X射线片评价植骨融合率,采用腰腿痛VAS目测评分法、ODI评分法及标准Macnab疗效评价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与结论: 全部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3~5个月后可见骨融合征象,无高度及复位丢失、螺钉断裂等现象,患者腰腿痛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末次随访VAS目测类比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1),脊柱融合率为95%。1例患者术后6 d CT检查示椎管内小骨粒压迫神经;1例术后第5天出院后伤口浅表软组织感染。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10例,良9例,差2例,优良率91%。说明后路自体颗粒骨打压移植联合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疾患短期临床效果良好,植骨融合率高,手术并发症少。 关键词: 自体颗粒骨; 打压植骨; 椎体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硬组织植入物  相似文献   

14.
背景:胸腰椎前路手术中,植入物塌陷是影响胸腰段骨折患者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骨质疏松患者发生植入物塌陷、钉道松动、植骨不愈合、脊柱后凸畸形的缺陷更加明显。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安全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椎体植骨替代材料。 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病例来自于2004-01/2008-01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 对象:20例中重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男6例,女14例;年龄51~82岁,平均69岁。新鲜骨折17例,陈旧性骨折3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人工椎体为四川国纳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该人工椎体直径10~35 mm,长度30~ 100 mm,呈圆柱状,中空直径3~12 mm,管壁厚度2.5~6.5 mm,椎体四周为直径2 mm小孔,人工椎体接触面积为78.5~176.7 mm2。固定物为佛山施太保公司的前路钉板系统,系钛合金材料。 方法:常规气管插管全麻,取右侧卧位,根据骨折累及的节段不同而选用不同部位的切口,行前路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支撑,钢板内固定。 主要观察指标:X射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植入体松动情况,并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伤椎高度及脊髓功能评分。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 200~800 mL,手术时间2.0~3.0 h,术后患者肺部感染1例,伤口延迟愈合1例。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X射线片复查显示相邻椎体三四个月愈合,植入体无明显移位,重建的椎体高度丢失少。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断钉断棒及内固定松动移位等现象。术后3个月Cobb角、伤椎高度及脊髓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而术后两次随访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应用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可增大植骨融合面积,减少局部压强,防止植入体松动下沉,有效恢复椎体的高度。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骨质疏松;生物材料;人工椎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胸腰椎解剖学的研究,设计制作了胸腰椎脊柱前路解剖型固定钢板以及生物陶瓷人工椎体,并对应用脊柱前路解剖型固定钢板,Kaneda装置以及生物陶瓷人工椎体等技术重建椎体的动物脊柱标本进行了生物力学测试比较。 方法:实验于2001-10/2002-06在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国家重点试验室完成。选取正常成年新鲜牛脊柱标本40具,由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试验室提供, 分为正常组,生物陶瓷人工椎体组,脊柱前路解剖型固定钢板加植骨组,Kaneda装置加植骨组,单纯植骨不加任何外固定组。应用与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联合研制的生物力学测试系统,采用动态加载,应用传感器动态记录方式,对各组牛脊柱标本进行三维六度的测试分析。 结果:①单纯植骨不加任何外固定组在各个方向均最不稳定。②脊柱前路解剖型固定钢板在前屈,后伸方向明显较Kaneda装置稳定。③在Kaneda装置的对侧即右侧:脊柱前路解剖型固定钢板在右旋,右弯方向与Kaneda装置固定效果相当,甚至稍强。④在Kaneda装置的固定侧即左侧,脊柱解剖型固定钢板的稳定性稍弱于Kaneda装置。⑤生物陶瓷人工椎体的固定效果各个方向均较为理想,明显地高于Kaneda装置固定、脊柱前路解剖型钢板的固定,与正常脊柱相当。 结论:应用生物陶瓷人工椎体以及脊柱前路解剖型钢板重建椎体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摘要 背景:胸腰椎退变性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时,临床治疗棘手。采用椎体骨水泥灌注可增强椎弓根螺钉及脊柱稳定性。 目的:观察椎体骨水泥灌注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后稳定性在治疗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骨水泥灌注技术参数及固定节段选择对结果的影响。 方法:39例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疾病患者采用骨水泥灌注强化椎体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减压神经根松解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术前及术后6,12,24,36个月随访进行JOA评分,计算手术改善率;行X射线片及MRI检查,并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 结果与结论:置入螺钉过程中未发生因骨水泥渗漏、放热效应及毒性反应引起并发症;手术时间90~180 min,置入失血量600~1 000 mL,单椎体操作时间8~12 min;单椎体骨水泥用量3.5~5.0 mL。置入前JOA评分平均11分,置入后1年随访平均为23分,改善率66.7%;末次随访平均25分,改善率77.8%。1例置入后2年发生固定节段上方椎体压缩性骨折。随访期间未出现螺钉松动、断裂和脱出;无断棒现象发生。结果提示,椎体骨水泥灌注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后的稳定性,是治疗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疾病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腰椎;骨水泥;椎体成形;椎弓根螺钉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39  相似文献   

17.
背景:新型脊柱外固定器体外力学实验证明为有足够稳定性的弹性固定,椎体骨折经椎弓根植骨力学性能有待评价。 目的:观察应用经皮椎弓根植骨联合脊柱外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对该术进行生物力学评价。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分析,病例来自2006-02/2007-06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 对象:选择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6~60岁;30例患者均为创伤性骨折,其中18例患者病椎有不同程度的椎体压缩,12例有不同程度的椎管狭窄。 方法:全部患者均采用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联合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进行微创治疗;随机选取老年女性胸腰段脊柱标本(T9~L4)中20个椎体,测试骨折前、植骨后椎体强度及刚度。 主要观察指标:患者植骨后功能恢复及有无并发症发生;植骨后椎体最大载荷及刚度。 结果:①本组病例均安全完成植骨,植骨时间平均90 min;失血量平均160 mL;植骨量平均4.5 mL。术中椎体高度有不同程度恢复,除2例背部软组织钉道感染外,其他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30例患者均获得3个月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腰背痛明显缓解或消失,脊柱活动度无明显丢失,椎管狭窄基本解除,有神经功能障碍病例得到明显改善。无螺钉松动断裂、椎体感染、取骨区后遗疼痛等病例。②生物力学结果表明,植骨后椎体最大抗压力与原始最大抗压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 276.1±274.6),(1 343.5±428.7) N,P > 0.05];但椎体原始刚度大于植骨后刚度[(1 090.3±429.2),(366.1±102.7) N/mm,P < 0.05]。 结论:经皮椎弓根植骨联合脊柱外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具有重建脊柱稳定性、持续复位和保存脊柱活动度优势。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下颈椎椎体转移癌会破坏颈椎的稳定性并导致颈髓的压迫,这类患者常需手术治疗。 目的:观察前方入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重建及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下颈椎椎体转移癌的效果。 方法:选择2005-06/2007-06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病科收治的下颈椎椎体转移癌患者30例,均采用前方入路行病灶清除、钛网植骨重建及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以Frankel评分衡量脊髓损伤情况,椎X射线片检查内固定物位置情况,部分患者行MRI检查局部复发及脊髓减压情况。 结果与结论:手术时间90~150 min,出血量100~600 mL。手术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中有3例患者因多处转移,全身衰竭死亡。末次随访中,9例患者由Frankel D级恢复到E级。随访中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发生。提示经前方入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重建及钛板置入内固定是治疗下颈椎椎体转移癌的有效方法,具有病灶清除彻底、脊柱稳定性恢复好、患者术后可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背景:骨水泥成形具有即刻止痛和稳定骨折的作用,可明显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其用于临床时间尚短,许多学者认为这种技术缺乏远期随访资料和更多病例验证,对复杂部位转移灶的治疗仍值得深入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纯放射治疗及骨水泥成形辅以放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癌患者的效果。 方法:2006-09/2009-02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单纯放射治疗组30例,采用6 MV X射线,照射剂量2 Gy/次,5次/周,照射4周,总照射剂量40 Gy;联合组30例,采用骨水泥成形治疗,并辅以放射治疗。采用VRS法疼痛程度分级和目测类比评分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骨痛评分,测定起效时间。 结果与结论:治疗前两组患者骨痛评分基本相似(P > 0.05);治疗后与单纯放射治疗组比较,联合组痛程度显著缓解,骨痛评分明显降低(P < 0.05)。单纯放射治疗组共13例患者治疗无效,联合组共8例患者治疗无效,单纯放射治疗组患者的起效时间迟于联合组。在10个月的随访期内,单纯放射治疗组共有25例患者死亡,联合组共有21例患者死亡,不同随访时间段内联合组生存患者多于单纯放射治疗组。全部死亡病例中均未发现与骨水泥有关的证据,提示应用骨水泥成形辅以放射治疗骨转移瘤比单纯行放射疗法对疼痛的缓解更为有效,可作为骨转移癌首选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放射治疗;骨转移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疼痛缓解;骨水泥;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08.037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自行研制用于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灯笼骨架形”记忆合金椎体成形架的研制理念及其生物学特性。 方法:由第一作者在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检索1999-01/2009-12有关生物材料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研究文章,关键词为“胸腰椎压缩骨折,生物材料,椎体后凸成形术”。分析总结出目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材料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及理想材料应具备的条件,从而作者提出设计一种用于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较理想的新型材料的构想。 结果:经检索共查到相关文献60余篇,排除筛选后纳入31篇文献进行评价。结果提示,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理想的材料应具备无毒、能微创置入、置入过程安全简捷、扩张均匀以及具有足够的复张力及抗压支撑力的条件;参照以上条件,作者根据国人胸腰椎矢状径大小,自行研制出“灯笼骨架形”记忆合金椎体成形架,并根据实验的应用效果加以改良,其小、中、大号(长度分别为22,26,30 mm)记忆合金椎体成形架已能基本满足国人下胸椎与腰椎压缩骨折治疗要求。 结论:“灯笼骨架形”记忆合金椎体成形架具备能够经椎弓根双向微创置入、安全、扩张均匀、具有足够的复张力及抗压支撑力的优点,早期支架的弹性固定支撑以及后期植入支架内的人工骨粉与自身椎体相融合形成的生物学固定支撑更能满足椎体生物学性能要求,同时可以避免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