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特征及相关因素,以利防范。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调查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235例,以有攻击行为的52例为研究组,无攻击行为的183例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既往攻击行为史、自知力、幻觉妄想、脑电图和地形图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养育方式中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是多方面的,应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各种可能因素,对重点病人采取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并加强精神科监护,以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为社区预防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提供参考。方法对象为成都市金牛区各社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年龄18~60岁。其中男性178例,女性122例。分别采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PANSS、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量表、MMPI及自编调查表对有攻击行为的患者进行评定、调查,内容包括时间、地点、攻击的对象、方式、原因以及攻击行为造成的危害等;统计方法采用方差分析、直线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既往攻击行为史、精神病理分、生活事件量表分、社会支持量表分、MMPI的偏执等因子分相关,与性别、年龄等社会人口学指标无关。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是偏执冲动人格、心理社会因素、精神症状交互作用的结果。预防或减少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需患者家庭、社区、精神卫生工作者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调查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85例,分为攻击组(n=31)和非攻击组(n=154),采用SPSS13.0分析相关因素。结果:诊断分型、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总分及因子分、婚姻状态等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诊断分型等是预测攻击行为的一个方法;家庭史、既往攻击史、入院态度是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婚姻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李植荣黄玉琴郭素贞林微宏对本院男女各一病区1996年全年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进行研究,均符合CCMD—2—R诊断标准。共151例,男76例,女75例。结果发现,有攻击行为者99例,65.6%,其中男58例,女41例,...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使用MMPI对150例有攻击行为和150例没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攻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控制力差和过度控制两类人格特征.MMPI的Pb,Re分量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根据病史及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加权总分≥5分为界将95例处于急性发作期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攻击组(50例)和非攻击组(45例);给予两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三维人格问卷(TPQ)评估,分析患者的攻击行为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结果:MOAS总分与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以及TPQ中的预期忧虑和悲观主义(HA1)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多愁善感(RD1)评分存在负相关(P0.05);自身攻击评分与PANSS总分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呈正相关(P均0.01),体力攻击与RD1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伴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预期忧虑和悲观主义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临床症状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就诊或者住院治疗的164例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估患者的攻击行为,根据MOAS结果将患者分为攻击组(86例)和非攻击组(78例)。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二项Logistic分层回归分析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攻击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2.97(2.46,3.47)mg/L比1.73(1.36,2.10)mg/L]、PANSS总分[(89.27±9.82)分比(83.47±8.04)分]、阳性症状因子评分[33.90(33.01,34.79)分比30.13(29.28,30.98)分]、兴奋激越因子评分[14.12(13.43,14.80)分比7.01(6.41,7.61)分]、MOAS总分[12.85(11.90,13.80)分比2.28(1.36,3.20)分]、言语攻击维度评分[1.28(1.15,1.41)...  相似文献   

8.
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加强防范。方法 对73例伴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进行一般资料、量表资料调查,并与227例不伴攻击行为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分析攻击行为发生的易感因素。结果 攻击行为的发生率为24.3%;既往有攻击行为史、病前性格不良、男性患者、首发年龄低、阳性症状突出是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和发生攻击行为的易感因素。结论 需加强治疗和监护,防范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攻击行为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近2年内我院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共410例,其中男230例,女180例;年龄16~60岁。采用外显攻击行为修订版(MOAS)。该量表由言语攻击、对财物攻击、自身攻击和对他人体力攻击等4个因子,以0~2作3级评分,总分≥4分为有明显攻击行为,<4分为无明显攻击行为。同时评定BPRS。采用SPA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有明显攻击行为者150例,占36·6%,其BPRS中的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因…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为了探讨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对43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82例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既往暴力史,EPQ—N分,BPRS的思维障碍、敌对猜疑和激活性三个因子,以及命令性幻听和被害妄想等精神症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提示这些危险因素对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单胺氧化酶A(MAOA)、色氨酸羟化酶(TPH)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参照ICD-10诊断标准,选取2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进行评定,98例MOAS加权总分≥4分者纳入有攻击行为组(研究组),114例MOAS加权总分0分者为无攻击行为组(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单胺氧化酶A基因、色氨酸羟化酶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MAOA、TPH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有攻击行为患者组与无攻击行为患者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胺氧化酶A、色氨酸羟化酶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无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伤人行为的发生率及患者的冲动性人格特点等相关因素。方法对195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伤人行为进行调查,并用攻击性量表、冲动性量表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对其行为特征及症状进行评定。结果19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前56例(28.72%)有冲动伤人行为,住院期间20例(10.26%)有冲动伤人行为。分析显示,有冲动行为患者的冲动性量表中行为分量表评分和攻击性量表总分及身体攻击性、指向自我的攻击性两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无冲动行为患者(P〈0.05)。两组患者PANSS量表总分及因子分差异不显著。冲动性量表和攻击性量表总分及因子分与PANSS量表总分及因子分相关性不显著。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发生主要与其冲动性和攻击性人格特点有关,与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直接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住院躁狂发作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102例住院患者,采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其躁狂发作时的攻击行为进行评定,加权总分达4分及以上者入攻击组(49例),其余进入无攻击组(53例),分析患者躁狂发作时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非攻击组比较,攻击组在血清总胆固醇和总T3水平、精神病家族史、物质依赖史、既往攻击史、住院次数、婚姻、父母教育方式、居住模式、个性特征、Beck-Rafaelsen躁狂量表总分及其思维奔逸因子分、自我评价因子分、睡眠因子分、情绪因子分、性兴趣因子分、敌意因子分、妄想因子分、幻觉因子分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家庭结构是否完整、既往攻击史、精神病家族史阳性、敌意因子分、妄想因子分进入回归方程,显示此5个因素可能是躁狂发作攻击行为的预测因子.结论 住院躁狂发作患者攻击行为具有明显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对预防躁狂发作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可能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支配,其攻击行为往往难以预料,常导致严重伤害。有关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在精神疾病中最高〔1〕。医务人员受伤的次数逐渐增长〔2〕。因此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高医疗护理的安全质量。本人对50例有攻击行为和50例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病人进行病例对照研究。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2-05~2004-05的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100名均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平均年龄28·5岁。1·2方法病人随机取样,根据病历中有无攻击行为分为两组,攻击组50例…  相似文献   

15.
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采用“修订的明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定92例符合CCMD—2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病人,发现攻击行为者(MOAS总分≥4)占38.0%。对照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暴力行为史、住院方式、神经质水平研究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研究组BPRS总分以及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三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病人幻觉、妄想、易激惹、敌意、精神运动性兴奋等精神症状出现频率较高。上述诸因素对住院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初步调查居家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7 年7 月至 2018 年11 月在重庆市南岸区选取发生攻击行为的居家精神分裂症患者253 例纳入本研究,另选取无攻 击行为的稳定期居家精神分裂症患者2 424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修订版 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进行调查。结果 (1)两组患者在年龄、受教育程度、首发年龄、延治期、住 院次数、自知力、服药状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年轻患者、首次发病年龄较早、 文化程度低等是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 居家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要 加强对年轻、首次发病较早、文化程度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监护。  相似文献   

17.
精神分裂症暴力和攻击行为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研究显示精神分裂 症患者的暴力犯罪率高于一般人群的 4~7 倍。遗传、神经生化和代谢等生物学因素在精神分裂症患者 的暴力和攻击行为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针对精神分裂症暴力和攻击行为的生物学机制研究具有重 要现实意义。现针对精神分裂症暴力和攻击行为的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对照分析法,对50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0例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结果 两组精神分裂症病人在BPRS和临床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提示BPRS的幻觉、敌意猜疑因子分和临床特征中既往有攻击史、易激惹、不合作、治疗依从性差及医务人员的强制手段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及早对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及健康指导,可以将攻击行为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犯罪行为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其暴力犯罪行为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有暴力犯罪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93例,无暴力犯罪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80例,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s,MOA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对患者社会人口学和临床特征、暴力行为和精神症状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较低,多居住在农村,多数未曾治疗精神疾病,未曾于精神专科医院住院(P0.05);研究组MOAS中财产攻击、体力攻击评分及总分,以及BPRS中思维障碍、敌对性因子分及总分均较高(P0.05);研究组实施暴力犯罪行为前1周存在明显的攻击行为、明显的冲动、治疗不合作(不依从)、暴力致人受伤、存在精神病性症状所致愤怒(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受教育年限(OR=0.567,P=0.023)、财产攻击(OR=0.023,P=0.004)、体力攻击(OR=0.012,P=0.002)、既往治疗情况(OR=35.119,P=0.030)是暴力犯罪行为的相关因素。结论文化程度低、已有对财物攻击和体力攻击行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犯罪行为的危险因素;而积极治疗有助于减少暴力犯罪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对159例有一级症状(FRS)和62例无FRS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FRS与预后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有FRS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治疗显效时间短于无FRS者,而住院时间、药物治疗的剂量、出院时的疗效、随访疗效,以及临床预后与无FRS者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FRS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近、远期疗效、临床预后无明显关系,FRS不具备判断精神分裂症近、远期预后的意义。本文对FRS与精神分裂症预后的关系进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