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总结脑静脉、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CVST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52例中,CT+CTV检查3例,CT+MRI+MRV检查16例,MRI+MRV检查30例,CT+DSA检查3例。头颅CT平扫可见高密度三角征5例、高密度点征9例、条带征或条索征4例,MRI平扫可见颅内静脉系统血栓信号18例,3例DSA检查可见静脉循环时间延长、颅内静脉系统充盈缺损或不显影。治疗后,42例临床症状逐渐缓解,7例无改善,3例死亡;影像学复查示颅内静脉系统完全再通6例,不同程度再通43例。结论 影像学检查可发现CVST的直接特征及继发的脑实质损害,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CT静脉造影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静脉造影(CTV)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6例CVST患者行脑CTV检查,在工作站处理获得二维和三维血管重建图像。结果窦腔内充盈缺损在CTV横断层图像上表现为"空三角征"。16例中11例为多发性CVST,其中8例以上矢状窦受累为主,3例以横窦受累为主;5例为单一静脉窦受累,其中2例为上矢状窦、2例为直窦、1例为下矢状窦。16例二维或三维重建图像均可见静脉窦不规则狭窄或闭塞,静脉属支不同程度扩张。11例出现脑水肿,6例出现脑梗死,4例发生脑出血。结论CTV对CVST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影像及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2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35例CVST患者的MRI平扫、MRV及MRI增强扫描的直接征象,MRI增强扫描表现为静脉窦内低信号三角征(直接征像),磁共振轴位上,静脉窦呈高信号明显强化,而与腔内血栓无强化,类似三角形,MRI平扫表现为T1为等信号、T2等低信号直接征像。MRV表现为受累静脉窦不显影或者局限性信号缺失、中断。结果本组35例(81.2%)为中青年患者,均行MRI平扫、MRV及MRI增强扫描,其中MRI增强扫描中有31例出现"三角征",29例患者MRV呈阳性,5例MRI平扫呈阳性;由此可见,MRI增强扫描"空三角征"的出现率极高,达到88.6%。结论头部MRI、MRV、增强扫描检查能显示CVST脑组织直接和间接受累征像,本研究得出头颅MRI增强扫描+MRV成像可作为诊断CVST的首选检查,且其联合扫描是CVST最敏感的检查方法,也是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三种检查联合扫描复查能动态观察病情及反映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经影像学检查诊断为CVST的患者,均行抗凝治疗和脑室-腹腔分流,随访1~2年。结果 CVST主要症状为外伤、感染后头痛,颅内压增高,视力减退,精神症状;神经影像学表现为CT增强扫描后可见静脉窦内“空三角征”,MRI示静脉窦正常流空影的形态消失,出现长T2、短T1信号;MRV示静脉窦血流不连续或缺失,梗阻远端侧支循环血管建立或其他引流静脉异常扩张;3例患者经抗凝及脑室-腹腔分流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 对临床急性起病的颅高压征,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病人,应高度怀疑CVST,及时行MRI及MRV或DSA检查,明确诊断,尽早治疗。抗凝和溶栓治疗为治疗CVST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经济有困难的CVST患者,行抗凝及脑室-腹腔分流短期内疗效满意,不失为一种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急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对37例CVST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以感染、产褥期为常见原因。临床表现以头痛、呕吐等为主,伴局灶神经功能异常,如偏瘫、癫发作等,CT可见条索征、空三角征及脑水肿征。MRI、MRV和DSA诊断率较高。结论 CVST病因复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的正确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的MR征象及磁共振脑静脉系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的技术方法。方法4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男2例,女2例,年龄32~51岁,全部经常规MRI及MRV检查,2例患者行增强扫描,全部患者经DSA检查证实。结果4例患者平扫SE序列均可见静脉窦内正常流空信号消失,代之以异常等或高信号。出血性脑梗死3例;广泛脑肿胀及脑水肿1例。MR增强可见静脉窦异常低信号或闭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contrast enhanced magna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CE-MRV)见受累静脉窦腔内血流信号不规则或信号完全消失。结论MRI结合3D-CE-MRA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脑静脉窦栓形成(Cerebral Venour Sinus Thrombosis,CVST)的病因、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已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包括CT.MRI.MRV.DSA)。结果: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因很多,以感染、产褥期、口服避孕药为常见原因。临床表现以头痛、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征象为主,部分病例可伴有局灶神经功能异常如偏瘫、癫痫发作、视力下降等。CT可见条索征、空三角征,脑实质内低、高或混杂密度灶。MRI特征性表现为窦内短T_1、长T_2异常信号,MRV和DSA显示血栓形成之静脉窦闭塞而不显影。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多数可找到病因。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亚急性颅内压增高表现为主。CT、MRI和MRV或DSA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MRI和MRV在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MRI和MRV对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CVST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受累的脑静脉和静脉窦有上矢状窦9例,横窦5例,直窦3例,乙状窦2例,大脑大静脉合并大脑内静脉2例。常规MRI可见受累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静脉窦内信号高低不一,11例脑实质内出现静脉性脑梗死表现,其中4例合并出血。增强扫描15例静脉窦内出现充盈缺损及静脉窦壁强化表现,9例脑实质内出现脑回样强化。MRV表现为受累静脉窦部分或广泛高血流信号缺失、狭窄。结论MRI和MRV是诊断和随访CVST形成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24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揭示CVST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24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从病因、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影像学特点作为重点讨论部分,包括MRI、MRV和DSA表现.结果 24例CVST患者中16例的病因分别为凝血机制异常(33.3%)、产褥期(12.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8.3%)、雌激素水平异常(4.2%)、贫血(4.2%)、肿瘤(4.2%),另8例病因不明;24例患者起病症状包括:头痛、复视、抽搐发作、肢体无力和视力障碍.体征包括:视乳头水肿、偏瘫、脑膜刺激征和意识障碍.影像学特点:MRI 18例有异常改变,其中12例显示静脉窦部分或全部节段性流空消失,代之以短T1长T2信号;MRV 23例相应静脉窦不同程度显影缺失.DSA检查,每例患者均见一处或多处静脉窦狭窄、充盈缺损和显影不良.结论 CVST多数伴有头痛、视乳头水肿、颅压升高,影像学窦腔或浅静脉有异常,临床应想到CVST,确诊需要DSA检查.  相似文献   

10.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报告7例经脑CT和(或)DSA证实的产后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本文就其临床、CSF、CT及DSA表现进行分析。CT主要表现为空δ征,出血性梗塞及脑水肿;DSA静脉期可明确显示血栓部位和栓塞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R脑血管成像在脑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影像中心自2001年8月至2007年1月期间收治的12例CVS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作常规SE序列和2D-TOF静脉成像(MRV),10例患者做DSA,8例患者做3D-TOF动脉成像(MRA).比较不同成像方法对CVST病变的显示情况. 结果 12例患者共显示34个CVST.SE序列显示9例17个,表现为静脉窦正常流空信号消失,出现异常信号.MRV显示11例32个,表现为正常静脉窦高信号消失或其内充盈缺损.DSA显示10例30个.MRA显示2例(2/8)脑动脉血管减少.MRV显示的病变静脉窦数日明显高于SE序列,病变检出的阳性率为93.3%(相对DSA).MRV示6例经导管内注药溶柃治疗后随访的患者大部分病变静脉窦恢复正常高信号,溶栓前MRA所示脑动脉血管减少的2例患者则显示动脉血管明显增多. 结论 MR脑血管成像在CVST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特点,提高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6-01我院经头CT、MRV及脑血管造影(DSA)确诊的26例CVST患者,分析其病因、临床症状、腰椎穿刺结果、影像学特点及预后。结果病因有产褥期、妊娠期、长期服避孕药、重度脱水、肺癌、血液病、肥胖、自身免疫性疾病,另有病因不明者。首发症状表现为头痛、视乳头水肿、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偏瘫、发热及复视、视力下降。脑脊液检查示颅压增高、蛋白轻度增高,头CT示弥漫性脑水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空三角症、静脉性梗死致出血及未见异常。结论 CVST的临床症状多样化,确诊需影像学检查,积极治疗预后好,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脱水降颅压、降纤、抗凝及原发病的治疗和血管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血管内溶栓抗凝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传统治疗方法无效的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2例,采用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静脉窦接触性溶栓抗凝与颈内动脉抗凝溶栓联合治疗。结果2例病人临床症状全部缓解,闭塞静脉窦开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血管内介入溶栓抗凝治疗可能是治疗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临床和MRI表现特征并探讨继发脑实质病变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57例CVST患者的临床及头颅MRI资料,分析患者MRI表现特征,并对临床及影像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7例患者中男22例,女35例,年龄15~72岁(平均35岁)。临床症状头痛29例,癫痫发作11例,感觉变化8例,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9例;头颅MRI示静脉窦血栓形成部位上矢状窦9例,横窦2例,乙状窦1例,直窦1例,其中同时累及2个或2个以上静脉窦44例。静脉窦血栓伴发脑实质病变36例,其中出血性静脉梗死20例,非出血性静脉梗死12例,脑实质内出血4例。对伴和不伴脑实质病变2组患者的对比分析显示,伴脑实质病变组女性比例明显高于不伴脑实质病变组;伴脑实质病变组癫痫、感觉异常及局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不伴脑实质病变组;伴脑实质病变组直窦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脑实质病变组(P<0.05)。结论MRI可清楚显示CVST的直接及间接征象,通过分析CVST患者的临床和静脉窦血栓表现特征还可帮助预测严重的脑实质病变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均为中青年患者。临床表现:头痛14例(87.5%),癫发作8例(50.0%)。9例腰穿显示脑脊液压力增高。CT显示脑静脉窦异常4/10例(40.0%);MRI显示脑静脉窦异常7/16例(43.8%)。MRV显示脑静脉窦异常15例(100%);DSA显示静脉窦异常2例(100%)。患者均予抗凝和脱水治疗,部分予溶栓治疗,好转15例,未愈1例。结论:CVST的临床特点是中青年人发生率高,以头痛等颅高压症状为主要表现;MRI+MRV及DSA确诊率高;应及时予抗凝治疗,重症患者可行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