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游戏成瘾(internet game disorder,IGD)作为易复发类疾病,治疗效果难以维持,新的治疗方法亟需发展。因此,本文借助正念干预的相关理论、在物质成瘾上的应用以及作用机制,探讨正念干预IGD的可行性,为治疗IGD提供一种新的干预思路。  相似文献   

2.
1995年,美国精神病学家Goldberg首次提出了网络成瘾障碍一词。随后,国外一些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对此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性研究,提出了不同术语。目前,对网络成瘾的概念尚未统一,具有代表性的是Young以病态赌博为模型,把网络成瘾定义为:一种没有成瘾物质作用的冲动控制障碍网络成瘾(IA),又称病理性网络使用(PIU)、网络成瘾障碍(IAD)、强迫性网络使用(CIU)等,是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的行为问题之  相似文献   

3.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治疗及社会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内部分地区精神活性物质(以下简称:活性物质)滥用(俗称:吸毒或成瘾)的患者逐步增多,对他们的戒毒治疗尤为重要。除常规药物戒断治疗外,康复阶段的心理治疗及社会干预亦很关键。目前国外对这类物质滥用障碍(substanceusedisorder...  相似文献   

4.
物质依赖中的渴求(craving)是物质依赖者对特定物质或经历的一种内在的强烈渴望感,为复吸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物质依赖者常明知使用成瘾物质会在认知、行为和生理等方面带来明显的问题,但却仍继续使用,从而导致对成瘾物质的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冲动性觅药行为,因此,以渴求为突破口,探讨成瘾机制及复吸干预策略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既往对渴求脑机制的探讨主要借助于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目的是探讨游戏障碍及干预策略。游戏障碍在中国的患病率5%~10%,相对较高,且危害较大,治疗棘手。文章从成瘾机制、成瘾特征、网络成瘾概念、诊断标准、干预策略五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物质成瘾是一种以病理性学习记忆为基础的慢性复发性脑病。成瘾物质所致基因表达水平持续改变是成瘾行为产生和维持的基础。表观遗传作为一种介导环境与机体相互作用的中间机制调控着成瘾物质所致的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组蛋白修饰,包括组蛋白乙酰化、磷酸化和甲基化等能被成瘾物质调控;并影响成瘾相关行为的形成。本文主要对组蛋白修饰的研究方法和近年来物质成瘾的组蛋白修饰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家庭干预在网络成瘾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42例网络成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和联合综合家庭干预的方法,于入组前及8周后进行网络成瘾自评量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定网络成瘾者的心理状况。结果联合综合家庭干预的患者网络成瘾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Hamihon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综合家庭干预比单纯药物治疗更有助于戒除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8.
正念疗法是一种从西方国家发展的以"正念"为基础的心理治疗方法。根据各项研究表明正念疗法可应用于物质成瘾,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探讨正念疗法能否应用于网络游戏成瘾者的矫治,以及通过正念改善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巩固网络游戏成瘾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网络使用行为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网络成瘾问卷、网络使用行为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在校高中生中网络成瘾者进行测试,同时对网络成瘾者进行心理干预。结果玩网络游戏的活动为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动机上表现为:无聊、打发时间、结交新朋友;心理干预对改善成瘾者的网络依赖有一定的效果。结论关注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密切注重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加强对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脑疾病,长期的全病程管理必不可少。随着技术的发展,从最初的远程视频、互联网、短信,到如今被广泛开发和使用的手机应用程序和新兴的可穿戴设备、VR等技术,移动医疗以越来越丰富的形式运用于成瘾领域的宣教、评估和监测、社会心理干预和自我病程管理。虽然国内的移动医疗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也面临很多的挑战,但可以想见移动医疗一定会更快地发展下去,也将成为成瘾领域的治疗突破和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