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究重组骨桥蛋白(r-OPN)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安慰剂组、SAH+安慰剂组、SAH+低剂量rOPN组和SAH+高剂量r-OPN组。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AH模型。首次注血后72 h取脑脊液,处死大鼠,通过测量基底动脉横截面积和管壁厚度判断脑血管痉挛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脊液中内皮素-1(ET-1)水平,Western blot测定基底动脉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e 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水平。结果与SAH+安慰剂组相比,SAH+高剂量r-OPN组大鼠基底动脉横截面积明显增加,管壁厚度明显减轻,脑脊液ET-1水平明显降低,基底动脉pe NOS表达明显升高,i NOS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r-OPN能有效缓解SAH后CVS,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T-1的产生、降低i NOS的表达,提高p-e NOS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盐酸法舒地尔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的缓解作用和神经保护作用,并与尼莫地平对比,观察疗效。方法通过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观察基底动脉和海马神经元形态变化,测量基底动脉管径和管壁厚度,计算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检测基底动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的表达。结果各组模型大鼠的基底动脉均出现血管痉挛,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多数神经元发生变性,基底动脉的eNOS表达明显减弱。但注射法舒地尔组与其他模型组相比能较大程度的缓解以上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优于尼莫地平。结论法舒地尔可以有效缓解SAH后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缓解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作用和神经保护作用与动脉壁产生的一氧化氮(NO)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全身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早期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等分为5组:①空白组;②对照组;③SAn组;④SAH+安慰剂组;④SAH+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组。采用枕大池一次注血法建立兔SAH模型。注血后48h取脑脊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中S-100B的含量.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检测皮质神经元凋亡情况。通过测定基底动脉血管横截面积判断有无脑血管痉挛(CVS)。结果SAH+rHuEPO组脑脊液S-100B蛋白含量较SAH组和SAH+安慰剂组显著性减少(P〈0.05);TUNEL染色显示SAH+rHuEPO组皮质神经元凋亡程度较SAH组和SAH+安慰剂组显著性减轻(P〈0.05);SAH+rHuEPO组基底动脉横截面积较SAH组和SAH+安慰剂组显著性增大(P〈0.01),但小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全身使用rHuEPO能减少兔SAH模型的皮质神经元凋亡,降低脑脊液中的S-100B蛋白含量。并部分缓解CVS,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6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假手术组(18只)、SAH组(18只)、EPO组(18只);假手术组、SAH组合EPO组根据取材时间有分为1、3、7 d三亚组,每亚组6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AH模型。EPO组建模成功后30 min内腹腔注射EPO(3 000 IU/kg,1次/d)。建模成功后1、3、7 d采用取材基底动脉行HE染色测量基底动脉管径及管壁厚度,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基底动脉血管壁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内皮细胞型一氧化碳合酶(eNOS)的表达。结果 SAH后1、3、7 d,假手术组基底动脉管径、管壁厚度、NF-κB和eNOS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SAH组各时间点基底动脉管径均明显减小(P<0.05),管壁厚度均明显增加(P<0.05),NF-κB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eNOS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SAH组相比,EPO组基底动脉管径、管壁厚度均明显改善(P<0.05),NF-κB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eNOS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结论 EPO能够显著改善大鼠SAH后CVS,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eNOS的表达、抑制NF-κB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全身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SAH)迟发型脑血管痉挛(DCVS)的抑制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空白组、SAH组、SAH+rHuEPO组、SAH+安慰剂组。采用枕大池2次注血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注血后7d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测血浆中内皮素-1(ET-1)含量,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检测颞叶神经元凋亡情况,通过测定基底动脉血管横截面积判断脑血管痉挛情况。结果实验显示SAH后第7dSAH+rHuEPO组基底动脉横截面积比SAH组和SAH+安慰剂组相比明显变大(P<0.01);血浆ET-1浓度SAH+rHuEPO组与SAH组和SAH+安慰剂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TUNEL染色显示SAH+rHuEPO组皮质神经元凋亡程度较SAH组和SAH+安慰剂组显著减轻。结论早期全身应用rHuEPO可以有效预防SAH后迟发型脑血管痉挛,并有脑保护作用,部分与rHuEPO能抑制ET-1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早期全身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理. 方法 将3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5组:(1)空白组;(2)对照组;(3)SAH组;(4)SAH+安慰剂组;(5)SAH+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组.后三组采用枕大池注血法建立兔SAH模型.注血后48 h采用灌注同定法处死动物,留取基底动脉标本.通过测定基底动脉血管横截面积判断有无CVS,并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基底动脉横截面积测定的结果 提示空白组和对照组、SAH组和SAH+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H组和SAH+安慰剂组较空白组和对照组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H+rHuEPO组较SAH组和SAH+安慰剂组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小于空白组和对照组.TUNEL染色显示SAH+rHuEPO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程度较SAH组和SAH+安慰剂组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全身使用rHuEPO能减少兔SAH模型基底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并部分缓解CVS.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染预防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血管内基因转染的方法,将重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转染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大鼠脑动脉,探讨防治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新方法。方法首先构建携带eNOS基因的重组腺病毒。采用小脑延髓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通过颈动脉微泵持续滴注方法进行基因转染,并设置对照组。结果第7天采用免疫组化证实重组eNOS基因表达,重组eNOS主要表达于内皮层。第7天显微镜下测定血管内eNOS转染组脑动脉环平均直径较单纯SAH组增大,电镜观察血管痉挛较单纯SAH组减轻。结论通过本研究证实采用颈动脉微泵持续滴注方法可在大鼠脑动脉表达重组eNOS,重组基因主要表达于动脉内皮细胞,可达到缓解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重组骨桥蛋白(r-OPN)的抗炎机制对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安慰剂组(n=12)、SAH+安慰剂组(n=12)、SAH+r-OPN 0.03(0.03μg)组(n=12)和SAH+r-OPN 0.1(0.1μg)组(n=12)。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AH模型。首次注血后72 h取脑脊液,处死大鼠,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测量基底动脉横截面积和管壁厚度,判断脑血管痉挛情况,Western blot测定基底动脉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与SAH+安慰剂组相比,SAH+r-OPN 0.1组大鼠基底动脉横截面积明显增加,管壁厚度明显减轻,基底动脉p-JNK表达明显降低,脑脊液TNF-α、IL-1β水平明显降低。结论r-OPN能有效缓解SAH后CVS,其机制可能与降低p-JNK的表达,从而抑制TNF-α及IL-1β的产生,抑制SAH后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不同时间点基底动脉表达情况及其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72只,随机分成两组:(1)对照组(12只);(2)SAH组(60只).SAH组进一步按时间随机分为术后1d、3d、5d、7d、10d5个亚组,每组12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兔SAH模型.二次注血后在各个时间点采用灌流固定法处死动物,测定基底动脉横截面积判断有无脑血管痉挛.应用Western blotting分别观察eNOS在基底动脉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枕大池二次注血法成功制作SAH模型,基底动脉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血管痉挛.Western blotting观察到eNOS在对照组大量表达,实验组第1天表达开始减少,第5天表达水平最低,之后表达逐渐增加.结论 SAH后eNOS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脑血管痉挛发展的时相性具有一定的一致性,eNOS蛋白减少可能参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E2)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型脑血管痉挛(DCV)的抑制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①空白组,②假穿刺组,③SAH组,④SAH+E2组,⑤SAH+安慰剂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内皮素-1(ET-1)含量,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颞叶神经元凋亡情况,通过测定基底动脉血管横截面积判断脑血管痉挛情况。结果实验结果显示SAH后7 d SAH+E2组基底动脉横截面积与SAH组和SAH+安慰剂组相比明显变大(P<0.01);与SAH组和SAH+安慰剂组相比,SAH+E2组血浆ET-1浓度明显减少(P<0.01);TUNEL染色显示SAH+E2组颞叶皮质神经元凋亡程度较SAH组和SAH+安慰剂组显著性减轻。结论持续给予E2维持其生理浓度可以有效预防SAH后迟发型脑血管痉挛,部分可能与E2可以抑制ET-1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大剂量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抑制剂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方法将2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等分为4组:①对照组:枕大池注人生理盐水;②SAH组;③SAH+二甲基亚砜(DMSO)组:④SAH+Z—DEVD—FMK(特异性Caspase-3抑制剂)组。采用枕大池2次注血法建立兔SAH模型。2次注血后第5天采用灌流固定法处死动物,留取基底动脉标本。用免疫组化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分别检测基底动脉内皮细胞Caspase-3的表达及凋亡情况,并通过测定基底动脉血管横截面积判断有无CVS。结果免疫组化显示SAH+Z—DEVD—FMK组基底动脉内皮细胞Caspase-3表达较SAH组及SAH+DMSO组显著性降低(P〈0.05)。TUNEL染色示SAH+Z—DEVD—FMK组基底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程度较SAH组及SAH+DMSO组显著性减轻(P〈0.01)。基底动脉横截面积测定结果提示SAH组及SAH+DMSO组较对照组显著性缩小(P〈0.01),而SAH+Z—DEVD—FMK组较SAH组及SAH+DMSO组显著性增大(P〈0.01)。结论早期使用大剂量Z—DEVD—FMK能减少兔SAH模型基底动脉内皮细胞的凋亡并减轻CVS。  相似文献   

12.
党宝齐  陈罡  王中 《卒中与神经疾病》2011,18(5):275-278,305
目的探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基底动脉壁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1只,并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SAH组,应用枕大池一次注血法制成SAH动物模型,对照组和SAH组大鼠在SAH后1 d,3 d,5 d,7 d,14 d时间点通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基底动脉的病理学变化,测定血管壁厚度及血管腔内径,以此评价脑血管痉挛;应用免疫组化法评估大鼠基底动脉管壁中MMP-9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显示SAH组基底动脉管腔狭窄,管壁增厚,3 d时最明显,之后狭窄程度渐减轻,14 d时基本正常;SAH后基底动脉壁MMP-9表达增加,表达高峰为注血后3~5 d,随后开始下降,14 d恢复正常。结论大鼠SAH存在明确的CVS,SAH后MMP-9在基底动脉壁中的表达上调,并与CVS的时相一致,提示MMP-9可能参与了CVS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大脑中动脉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对它的影响。方法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备兔SAH模型。24只兔随机分成对照组、SAH组、携带eNOS基因重组腺病毒(AdeNOS)组。AdeNOS组造模前用微量泵经颈内动脉将AdeNOS缓慢泵人转染大脑中动脉内皮细胞。对照组枕大池内先后两次注射生理盐水。实验动物于首次注血后7d进行灌注固定,留取大脑中动脉标本,在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电镜下,对照组血管壁超微结构无变化,SAH组血管内皮层结构以及中层细胞结构发生严重变性;AdeNOS组组织变性程度明显轻于SAH组。结论SAH可引起血管内膜和中层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变性,eNOS基因可明显减小脑动脉壁内膜和中层超微结构的损伤,提示其可用于SAH后脑血管痉挛的预防。  相似文献   

14.
一氧化氮合酶在脑缺血再灌注中的双重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短暂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内3型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表达及作用,为脑缺血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3型NOS的多克隆抗体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注15min及22h NOS在脑内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鼠脑缺血2h再灌注15min,在脑缺血边缘区的血管壁及神经细胞出现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上调表达;脑缺血2h再灌注22h,在脑梗死区内表达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mitric oxide synthase,nNOS)的神经细胞减少,并出现表达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胶质细胞,同时梗死边缘区血管及神经细胞出现eNOS及iNOS的上调表达。结论 在短暂脑缺血再灌注早期,缺血区周围可能有eNOS相关的保护机制;亚急性期eNOS及iNOS的保护及损伤机制并存;因此,在短暂脑缺血早期恢复灌注后予选择性iNOS抑制剂及促进eNOS活性有可能减少迟发性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成假手术组、SAH组及姜黄素+SAH组,每组20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SAH大鼠模型,姜黄素组在造模后给予一次姜黄素注射液(100mg·kg~(-1))腹腔注射治疗评定大鼠的神经生物功能,每组在造模后3d和7d处死,灌注固定后取大鼠基底动脉,印度墨水灌注,测量基底动脉内径、血管壁厚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酶(i NOS)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AH组大鼠在造模后3d和7d基底动脉内径均显著缩小,基底动脉血管壁厚度显著增加,神经生物功能评分明显升高,血浆i NOS水平显著增高,TNF-α水平显著升高。与SAH组相比,使用姜黄素治疗后3d和7d基底动脉内径均显著增加,基底动脉血管壁厚度显著减小,神经生物功能评分降低,血浆i NOS水平显著降低,TNF-α水平显著降低。结论姜黄素可以改善SAH大鼠CVS,其机制可能与姜黄素抑制TNF-α和i NOS的信号通路,降低大鼠基底动脉血管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上胸段硬膜外应用罗哌卡因纳米微粒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型脑血管痉挛(DCVS)的影响。方法 将上胸段硬膜外置管成功的新西兰兔75只随机均分为5组(n=15):假手术组、SAH组、纳米粒空载体组、纳米粒载药组和泵注药物组;各组再分为造模后l、7、14 d三个亚组(n=5)。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SAH模型,二次注血后30 min,纳米粒空载体组经硬膜外导管注射等体积纳米微粒空载体,纳米粒载药组注射罗哌卡因纳米微粒(60 mg/kg;含罗哌卡因8 mg/kg),泵注药物组经硬膜外导管接镇痛泵持续泵入0.1%罗呱卡因(1 ml/h)。采用Yamaguchi评分评估神经功能,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ELISA法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水平,HE染色光镜下观察基底动脉(BA)形态并测量其管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BA内皮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与内皮素(ET-1)表达。结果 造模后1、7、14 d,与假手术组相比,SAH组兔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BA Vm和Vp均明显增高(P<0.05),血清NSE和S100B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BA管径均明显缩小(P<0.05),BA内皮细胞eNOS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BA内皮细胞ET-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SAH组与纳米粒空载体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SAH组相比,泵注药物组Vm和Vp显著降低(P<0.05),神经功能显著改善(P<0.05),血清NSE和S100B水平和BA内皮细胞ET-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BA内皮细胞eNOS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纳米粒载药组与泵注药物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上胸段硬膜外泵注罗哌卡因能改善兔SAH后DCVS,而硬膜外应用罗哌卡因纳米微粒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热射病大鼠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的表达。方法构建经典型和劳力型热射病大鼠模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热射病大鼠模型的脑、肝、肾和心脏组织中eNOS和iNOS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2种热射病大鼠中,eNOS和iNOS mRNA在脑、肝、肾和心脏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eNOS mRNA在劳力型热射病大鼠各器官中的表达量高于经典型热射病大鼠(P0.05);iNOS mRNA在经典型热射病大鼠的脑、肝和肾组织中的表达量低于劳力型热射病大鼠(P0.05),在心脏组织中,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NOS和iNOS mRNA的上调表达在热射病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3种一氧化氮合酶亚型表达、一氧化氮产生以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讨亚低温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闭塞+低血压法制备短暂性全脑缺血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常温缺血组、亚低温缺血组和常温假手术对照组;常温时的脑温为36.5℃~37.5℃,肛温为35.9℃~36.9℃;亚低温时控制在32.5℃~33.5℃,相对应肛温为32.2℃~33.1℃;分别于缺血后及亚低温治疗后30min、2h、24h和72h观察短暂缺血对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亚型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以及亚低温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行神经元尼氏体亚甲蓝染色观察神经元数目及形态学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神经元型、诱导型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水平;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硝酸盐/亚硝酸盐水平的变化;采用TUNEL染色法并结合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元凋亡的变化。结果常温缺血组大鼠额叶皮质3种一氧化氮合酶亚型表达水平及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均明显高于常温假手术对照组(P<0.05或P<0.01),出现凋亡神经元;低温缺血组大鼠3种一氧化氮合酶亚型表达水平和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明显低于常温缺血组(P<0.05或P<0.01),未检测到凋亡神经元。结论脑缺血后一氧化氮参与了神经元的凋亡过程,而亚低温治疗可以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对大鼠脑内神经元的损害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在损害中所起的作用,探讨重症肌无力(MG)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机制。方法将AchRab IgG或健康人的IgG注入大鼠侧脑室。HE染色、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皮质、海马及杏仁核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变化。结果2周后实验组皮质、海马及杏仁核凋亡细胞明显增多,对照组仅见少量凋亡。实验组皮质、海马及杏仁核nNOS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实验组及对照组脑内细胞均来见iNOS表达。结论AchRab脑内注射可诱导神经元凋亡;损伤皮质。海马及杏仁核nNOS神经元;但未能诱导脑内细胞iNOS表达。神经元凋亡损害参与了AchRab对中枢神经损害的机制;nNOS神经元的减少,可能与MG认知功能障碍有密切关系;而神经元的损伤可能与NO的毒性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84只健康成年SD 大鼠随机分成4 组:正常组(n=12)、生理盐水组(n=24)、SAH组(n=24)和丹红组(n=24);后3组根据造模后取材时间,各分为造模后3 d和7 d两亚组,每亚组12只大鼠。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 模型。丹红组在造模后每天给予一次丹红注射液腹腔注射治疗。按上述时间点灌注固定后取大鼠脑桥段基底动脉,行HE染色,400倍光镜下观察,并测量基底动脉内径、血管壁厚度。结果 造模后3 d、7 d,生理盐水组基底动脉内径、管壁厚度与正常组均无明显变化(P>0.05)。造模后3 d,与生理盐水组相比,SAH组和丹红组基底动脉内径明显缩小,管壁厚度明显增加(P<0.05);但SAH组和丹红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造模7 d后,SAH组基底动脉内径近一步缩小(P<0.05),管壁厚度进一步增加(P<0.05);而丹红组基底动脉内径较SAH组明显增加(P<0.05),管壁厚度明显变薄(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对大鼠SAH后CVS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