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运动再学习疗法结合易化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语言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入选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易化技术(FT)以及家属给予患者未经培训的日常生活训练;观察组采用FT和运动再学习疗法(MRP)同时治疗.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间简式Fug-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MA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加用运动再学习疗法治疗4周后的FMA、MBI及综合功能评定法(CFE)中的语言功能亦有所改善.结论 MRP和FT结合具有协同作用,早期应用能明显改善皮质下卒中患者的语言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头针疗法结合作业训练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 60例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脑梗死常规作业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头皮针刺。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评价表(FMA)对2组患者进行上肢功能的评定。结果治疗组FMA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疗法结合作业训练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缓解局部肌张力,提高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患者重新适应社会生活,回归社会及家庭。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运动想象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上肢瘫痪的效果及脑功能MRI(fMRI)的改变.方法 7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运动)和运动想象治疗组,每组35例.运动想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进行运动想象疗法,每天2次,连续30 d.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0 d,给患者进行Fugl-Meyer量表(FMA)、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用量角器测定患侧手腕主动活动范围(AROM);用血氧水平依赖性fMRI测定脑运动激活区范围.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瘫痪上肢的FMA、FIM评分、AROM及脑激活区的范围均明显高于或大于治疗前(P<0.05 ~0.01);而运动想象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又显著高于或大于对照组(P <0.05 ~0.01).结论 运动想象疗法可以促进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以及fMRI脑运动激活区的扩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运动想象结合运动再学习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运动想象组(治疗组)和一般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2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运动再学习训练,其中运动想象组在训练前进行 "运动想象".2组均接受1次/d,40min/次,治疗6周.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法(MBI)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但治疗组的改善明显优对照组(P<0.01).结论 运动再学习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可提高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加予规范化的早期康复训练.所有病例共评定2次:治疗前(入组时)、治疗后(治疗3个疗程时).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采用神经功能改善率来评定疗效.结果 在治疗前2组患者FMA评分(P>0.05),具有可比性.在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运动功能均逐渐改善(P<0.01).2组疗效比较(P<0.05).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可提高脑梗死患者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促进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与PDGF-BB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将73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后非运动组与脑梗死后运动组,另选30例正常老人作为对照组。脑梗死后非运动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脑梗死后运动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减重步行训练。分别在脑梗死后1 w、4 w、2 m、3 m 4个时点检测外周血PDGF-BB水平,采用FMA运动量表评估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脑梗死后运动组患者其PDGF-BB水平在检测的4个时点均较脑梗死后非运动组高(P<0.05);脑梗死后运动组患者其下肢FMA评分从4 w(1 m左右)开始,均明显高于脑梗死后非运动组(P<0.05),且2 m时评分高于4 w(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脑梗死后运动组下肢FMA评分与血PDGF-BB水平存在正相关性(r=0.67)。结论减重步行训练极有可能通过促进PDGF-BB的分泌帮助脑梗死后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操作性肌电反馈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3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5),两组常规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相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共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检测患者血中BDNF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分别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肢体运动功能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血中BDNF表达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均P<0.01),但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变化值和FMA评分变化值与血中BDNF水平变化均呈正相关(r=0.405,0.672;P<0.05).结论 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上调脑梗死患者BDNF表达,促进其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压氧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40例,治疗组(高压氧 药物治疗组)60例。于入院时和入院治疗1个月后检测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价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后2组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高压氧疗法不仅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还可有效降低复发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Pro-Kin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2组均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另外给予Pro-Kin平衡仪训练,对照组另外给予常规平衡训练; 治疗前、治疗6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指数)评定疗效。结果(1)治疗6周后2组患者的FMA、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治疗组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2)FMA下肢(FML)功能改善优于上肢(FMU)(P<0.05),ADL主要改善在步行、转移、上下楼梯(P<0.05)。结论 平衡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Pro-Kin平衡训练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使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辅助治疗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08年5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05例脑梗死及脑出血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治疗组55例住院期间使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辅助治疗14d。对照组50例未做辅助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运动功能恢复比较显示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使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辅助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有明显疗效,有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开窍汤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临床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 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开窍汤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2个疗程; 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变化以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并评价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检测大脑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清中细胞凋亡、神经损伤相关指标水平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的有效率75.00%(30/40)比较,观察组的有效率92.50%(37/40)显著升高(χ2=4.501,P<0.05); 观察组治疗2、4周后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4周后的FMA评分、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即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更明显(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MCA,PCA,ACA,BA血灌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4周后的Caspase-3,H-FA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GF-1,CGRP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开窍汤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更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脑血流灌注、抑制细胞凋亡、神经损伤以发挥脑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栓通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01-2013-01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76例,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扫描确诊,并监测血糖、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均在发病6~72 h内给药.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给予血栓通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为71.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栓通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5例急性脑梗死为观察组,其中轻度、中度、重度各25例,选择同期7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记录观察组不同程度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比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中度和轻度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比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中度和轻度患者的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存在异常,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监测其动态变化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合理运用降压药物对高血压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控制和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84例高血压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患者(或家属)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脑梗死治疗措施;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合理运用降压药物,连续使用8周,并随访1年; 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肢体功能评分(FMA评分和Barthel评分),记录2组病情加重率和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血压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第12、24、48周后观察组FMA和Barthe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1年内病情加重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合理运用降压药物能够显著控制血压,改善肢体功能,降低复发率和加重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相关因子水平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及平均流速高于对照组; 治疗14、28 d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8-OHdG、MDA、Ang-Ⅱ、CD62p、GMP-140、TNF-α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8-OHdG、MDA、Ang-Ⅱ、CD62p、GMP-140、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16.67%,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氧化应激相关因子、Ang-Ⅱ、CD62p、GMP-140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伴有认知障碍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对脑血流灌注和蒙特利尔认知 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评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脑部血流、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6 (CXCL16)及神经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收治脑梗死患者2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11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细胞因子、认知及综合功能、脑部血流和CXCL16、CD40配体(CD40L)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XCL16、CD40L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可有效修复脑组织损伤,加强脑部血流灌注,进而改善患者认知及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波立维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治疗组患者用波立维75mg和阿司匹林150mg每天1次,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150mg每天1次。在治疗前及治疗30d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联合冶疗组总有效率(93%)明显高于对照组(74%)(P<0.05)。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及联合治疗组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及全血黏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凝血指标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治疗期间出现脑出血2例,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波立维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较好,但有出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1—12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血脂水平与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HDL-C与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显著改善其生存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