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背景:前期文献对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后翻修原因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假体松动下沉、髋臼磨损、假体柄断裂等方面,有关置换后近期脱位翻修的报道较少。 目的:分析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后近期脱位的原因,探讨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的必要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05/2008-10行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后全髋关节翻修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75~87岁,平均81岁。翻修原因均为置换后近期脱位,所有病例均一期翻修,有骨质缺损者同时植骨。翻修后早期观察血常规及血沉变化;翻修后6个月,1,2年评估髋关节Harris评分;以X射线平片观察骨盆前后位髋臼假体位置。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翻修后获得至少1年(1~4年)随访,无一例需要再翻修,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88分。全部病例翻修后无伤口感染和神经血管损伤。扩髓时骨皮质不全骨折1例,X射线片显示人工关节假体位置正常,无松动感染征象。提示手术技巧不当及病例选择不当为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后近期脱位的主要原因。由于双动头的双动特点,一旦脱位难以闭合复位,只能行翻修术。若手术指征正确,手术技巧娴熟,全髋翻修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全髋关节翻修;双动股骨头假体;置换;脱位;随访  相似文献   

2.
人工关节置换后疼痛行再次全髋关节翻修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关节外科2000-08/2006-08共收治人工髋关节及人工股骨头置换后髋关节疼痛而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患者44例,获得随访41例。翻修施术者为第一作者,副主任医师,从事人工关节专业工作9年,完成人工关节置换620余例。①人工股骨头置换后疼痛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67~79岁,平均72.3岁。因假体柄松动12例,髋臼磨损8例,人工股骨头脱位3例,关节周围骨化2例,假体柄断裂1例。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疼痛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66~80岁,平均73.4岁。因假体柄松动6例,髋臼假体松动2例,髋臼假体磨损2例,人工股骨头脱位2例,切口感染1例,迟发性感染1例,假体柄断裂1例。③随访41例翻修后材料反应:4例患者出现骨水泥反应综合征,表现为急性低血压、低血氧、心律失常,均无人工关节的排斥反应。随访期内X射线片复查关节假体未见金属腐蚀现象,髋臼聚乙烯假体无降解。④随访41例翻修后宿主反应:人工全髋关节翻修后第2天复查血常规,患者白细胞计数普遍升高,术后第7天复查白细胞计数,除个别伤口感染者外绝大多数患者恢复正常。3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疼痛缓解率达90.2%。41例随访1~7年结果提示假体松动、髋臼磨损、人工股骨头脱位、关节周围骨化等并发症是造成人工髋关节置换后髋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全髋关节翻修能明显改善疼痛状况。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越来越多的高龄髋关节病变患者需要接受全髋置换治疗。但由于老年患者常存在骨质疏松,骨量易丢失,以及骨愈合能力差等问题,在施行全髋置换时,应选择何种固定类型以及何种设计的全髋股骨柄假体最为理想仍存在不同意见。 目的:观察高龄患者锥形股骨柄假体全髋置换的中期疗效。 方法:选择2002-02/2004-02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70岁以上应用锥形股骨柄假体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患者65例(70髋),术前诊断:股骨颈骨折35例,髋关节骨关节炎1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8例,人工股骨头术后松动9例,类风湿性髋关节炎2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1例。分别于置换后1周、3,6个月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对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X射线平片进行复查。 结果与结论:6例因癌症死亡,4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余55例随访六七年,平均6.5年。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85~95分,平均90分。2髋出现轻度大腿痛,无一髋需行翻修治疗。置换后1年内X射线平片显示假体下沉小于1.5 mm者36髋。此后未再出现假体下沉。置换后3~6个月在Gruen 6区近段羟基磷灰石涂层部位出现典型的骨锚固征及松质骨和皮质骨密度增高影像。此后所有患者包括Dorr C型髓腔者均无柄端周围的骨质增生或“底座征”,也无股骨近段或远段髓内骨溶解及假体松动。按Engh标准评定全部患者均获骨性固定。提示锥形股骨柄假体的锥形设计特征既可获得置入髓腔后的初始固定,又可获得由于负重行走后的假体适度下沉所产生的二次稳定,用于高龄患者生物型全髋置换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收集深圳市观澜人民医院1998-03/2005-12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63例患者的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置换后3~10 d内有3例发生人工全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为4.8%。分析其脱位原因,分别为术后活动过度,肌肉松弛,髋臼位置不良和大转子骨折。其中1例X射线拍片假体位置良好的患者在全麻下作充分手法牵引和复位成功后返回病房作下肢外展位皮牵引3周;第2例股骨骨折致假体松动即作切开复位和钢丝内固定;第3例髋臼前倾角度过小者则需重置髋臼假体位置。提示置换后髋关节活动幅度过大、大转子骨折致假体柄松动、髋臼假体位置不良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髋关节早期脱位的常见原因,正确处理有利于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髋关节脱位。  相似文献   

5.
背景:金属对金属人工髋关节提高了髋关节假体的耐磨性能,具有符合正常生物学应力传递的特点。 目的:观察混合型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患者髋关节功能的远期状况。 设计:病例随访。 单位:武装警察部队江苏省总队医院骨科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 对象:选择2004-09/2005-07在武装警察部队江苏省总队医院骨科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接受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治疗的髋关节病变18例(23髋)患者。男11 例,女7例,年龄28~54岁。按病因学分类:股骨头坏死13例(16髋)、骨性关节炎3例(4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1例(2髋)和创伤后骨性关节炎1例(1髋)。混合型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表面关节假体由Wright公司提供,髋臼杯型号:38~56 mm (内径)/44~62 mm (外径);股骨头假体型号:38~56 mm (外径);髋臼杯压配深度1~2 mm。术前患者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该术式的临床应用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许可。 方法:①硬腰联合麻醉后,暴露髋臼,选择大小合适的具有羟基磷灰石涂层的金属髋臼帽按解剖位置安放冲紧、压配固定。安装股骨头假体,用调制好的骨水泥涂摸在预制好的股骨头及股骨假体内表面,将金属杯套于准备好的股骨头上,用加压器压紧,使金属杯与骨质紧密相贴,并使金属杯的短柄与股骨颈的轴线保持一致。②术后2 d允许患者进行不负重的关节活动、被动关节活动及股四头肌主动等长舒缩功能锻炼,2 周后允许下床扶拐不负重行走,术后6周可逐渐过渡至完全脱拐行走。术后对所有患者予以患肢 “T”字横板鞋外展位固定。③术后1,2年行X 射线分析全髋表面置换效果及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术前及术后1,2年进行患髋Harris评分并观察患者髋关节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①全髋表面置换效果。②生物相容性。③患髋Harris得分。④术后髋关节疼痛情况。 结果:纳入患者1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全髋表面置换效果:1例患者1个股骨假体内翻成10°角,未出现假体松动和股骨颈骨折的并发症, 其余表面置换假体位置满意。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年和2年发现髋臼假体边缘1、2区有X线透亮线, 而在股骨短柄周围1、2和3区未发现有X线透亮线。②生物相容性:所有病例均无明显肾毒性、热原性及排斥反应,未发现有髋关节脱位、异位骨化、股骨颈狭窄、股骨头坏死及假体固定失败等并发症。③患髋Harris得分:术前患者平均46分,术后1年为85分,术后2年为93分,其中15个为优, 6个为良, 2个为中。④术后疼痛情况:2例患者术后轻微疼痛, 1例中度疼痛, 无严重疼痛者。 结论:应用混合型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表面假体置换髋关节疾病患者后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2004-09/2006-11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8例(8髋),男2例,女6例,年龄35~65岁,平均46岁;置换前行X射线摄片及CT检查,提示所有患者患侧髋臼角(Sharp角)均> 45°,股骨头包容不良,关节间隙缩窄,shenton线连续性欠佳。按Crowe分期,CroweⅡ期5例5髋,CroweⅢ期3例3髋。置换前Harris评分44~62分,平均50分。全部患者均采用全髋置换,假体采用非骨水泥或混合型固定模式,其中非骨水泥生物固定者6髋,水泥固定者2髋。所有患者髋臼侧均采用髋臼内壁截骨内移法安放髋臼假体。记录置换时间,置换过程中出血量,置换后住院天数,Harris评分及围置换期并发症;置换后临床随访观察截骨断面及植骨块愈合情况。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6个月,全部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随访病例中未出现感染、坐骨神经损伤、髋关节脱位、股骨干骨折、深静脉血栓、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置换后6个月Harris评分86~94分,平均88分。置换后3个月X射线平片提示截骨断面及植骨块愈合良好。提示髋臼内壁内移截骨全髋置换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作用明显,早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背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的方法有动力髋螺钉、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角钢板、股骨近段锁定钢板等,其中以动力髋螺钉应用最为广泛,但其失败率也逐渐增加。 目的: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失败的病例特征。 方法:于2004/2007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失败病例4例,患者为自行跌倒,按Evans分型,Ⅱ型1例,ⅢA 型2例,ⅢB型1例。动力髋螺钉置入后6个月~1年出现内固定物移位,股骨头切割,骨折不愈合,髋内翻畸形,髋部疼痛,不能行走。继之采用骨水泥髋臼假体,按45°外展角,10°~15°前倾角置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按照Harris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与结论:4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5~2.0 h,术中出血量400~600 mL,未出现骨水泥过敏反应。置换后无切口感染,无脱位,无坠积性肺炎,无压疮。经3~12个月随访,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髋关节功能满意,摄片人工关节在位,假体匹配良好,Harris评分平均81分。结果提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失败后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背景: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后可能需行多次翻修,近年来保留股骨颈甚至股骨头的人工髋关节置换的重建效果得到了普遍认可。 目的:采取保留股骨颈全髋置换、无柄关节以及表面置换方案治疗股骨头坏死,比较分析其治疗效果以及重建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方法:纳入2005-01/2007-07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7例,根据病情分组治疗,保留股骨颈全髋置换组22例,无柄关节组20例,表面置换组25例,所有患者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置换前、置换后1年及2年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Harris髋关节评分、髋关节X射线片、髋关节与假体相关不良事件以及翻修情况。 结果与结论:经过2年以上的随访,表面置换组无翻修,Harris评分高于无柄关节组及保留股骨颈全髋置换组(P < 0.05);无柄关节组翻修1例;保留股骨颈全髋置换组翻修2例。提示与保留股骨颈全髋置换及无柄关节置换相比,表面置换对于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有着明显的优势,并发症少,翻修率低,对于年轻患者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08/2006-03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骨科对11例(19髋)强直性脊柱炎者行人工全髋置换,并进行了22个月~7年的随访。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8岁,病程4~31年,单侧3例,双侧8例。手术切口采用改良髋关节前外侧与外侧联合切口,假体使用均为生物型假体(19髋)。以X射线结果评价置换后髋关节假体有无脱位,松动等;以Harris评分进行置换后临床效果评定。至末次随访,Harris评分由置换前平均34.2分提高到85.5分,髋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除1例髋关节置换后出现早期脱位外,X射线检查未见假体松动移位迹象,异位骨化发生率为10.5%(2髋)。提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晚期髋关节病变可以明显缓解髋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2004-04/2007-08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收治的ARCO分期为Ⅳ期的股骨头坏死患者38例(49髋),平均年龄38.3岁。均行髋关节表面置换,单侧置换27例,双侧置换11例。随访1~3年,无需要进行翻修的病例;置换后均无感染、脱位及神经和血管损伤,未发生股骨颈骨折;X射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假体无松动移位,股骨近端、髋臼无骨吸收和骨溶解;置换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提高,从置换前平均31.7分增至93.5分,证明髋关节表面置换是治疗中晚期中青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