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肱骨远端复杂AO-B3型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三个创伤中心收治的肱骨远端复杂AO-B3型骨折手术患者26例,男9例,女17例;患者年龄19~75岁,平均43.6岁。采用肱骨远端后外侧入路18例,鹰嘴截骨入路8例。单纯采用Herbert螺钉固定14例,Herbert螺钉结合克氏针固定5例,Herbert螺钉结合肱骨远端外侧解剖钢板固定7例。功能评估采用肘关节活动度(屈曲、伸展、旋前和旋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患者主观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5.5年,平均2.6年。随访结束时肘关节活动度屈曲(132.0±16.5)°,伸展(5.0±9.0)°,旋前角度(85.5±7.2)°,旋后角度(70.2±5.8)°;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94.2±3.0)分,主观满意度VAS(8.2±1.6)分。其中1例患者内固定松动,骨块移位,再次手术复位内固定。所有骨折完全愈合,其中5例出现肘关节僵硬,经功能锻炼后恢复正常,无感染和血管、神经损伤,无异位骨化。结论肱骨远端复杂AO-B3型骨折需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Herbert螺钉是有效的固定方式,有时需结合克氏针及钢板才能取得可靠的固定效果,配合术后早期积极的功能康复,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胡玉华  姜景辉  茹江英  殷磊  胡传亮 《武警医学》2010,21(4):308-309,31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过伸性颈髓损伤的临床特点、损伤机制、误诊原因及受伤部位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根据头面部擦伤痕迹将受伤部位分为:前额部、面颊部和下颌部。根据损伤时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治疗后随访JOA评分,比较治疗前后JOA评分增加幅度。结果作用于额部、面颊部所致脊髓损伤的功能恢复程度优于下颌部受力的脊髓功能恢复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过伸性颈髓损伤,具有暴力小、损伤重、易漏诊等特点,外力作用于下颌部位所致脊髓损伤较前额部、面颊部可能更为严重;早期确诊、恰当治疗、合理康复锻炼对脊髓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背景:金属对金属人工髋关节提高了髋关节假体的耐磨性能,具有符合正常生物学应力传递的特点.目的:观察混合型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患者髋关节功能的远期状况.设计:病例随访.单位:武装警察部队江苏省总队医院骨科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对象:选择2004-09/2005-07在武装警察部队江苏省总队医院骨科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接受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治疗的髋关节病变18例(23髋)患者.男11 例,女7例,年龄28~54岁.按病因学分类:股骨头坏死13例(16髋)、骨性关节炎3例(4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1例(2髋)和创伤后骨性关节炎1例(1髋).混合型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表面关节假体由Wright公司提供,髋臼杯型号:38~56 mm (内径)/44~62 mm (外径);股骨头假体型号:38~56 mm (外径);髋臼杯压配深度1~2 mm.术前患者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该术式的临床应用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许可.方法:①硬腰联合麻醉后,暴露髋臼,选择大小合适的具有羟基磷灰石涂层的金属髋臼帽按解剖位置安放冲紧、压配固定.安装股骨头假体,用调制好的骨水泥涂摸在预制好的股骨头及股骨假体内表面,将金属杯套于准备好的股骨头上,用加压器压紧,使金属杯与骨质紧密相贴,并使金属杯的短柄与股骨颈的轴线保持一致.②术后2 d允许患者进行不负重的关节活动、被动关节活动及股四头肌主动等长舒缩功能锻炼,2 周后允许下床扶拐不负重行走,术后6周可逐渐过渡至完全脱拐行走.术后对所有患者予以患肢 "T"字横板鞋外展位固定.③术后1,2年行X 射线分析全髋表面置换效果及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术前及术后1,2年进行患髋Harris评分并观察患者髋关节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全髋表面置换效果.②生物相容性.③患髋Harris得分.④术后髋关节疼痛情况.结果:纳入患者1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全髋表面置换效果:1例患者1个股骨假体内翻成10°角,未出现假体松动和股骨颈骨折的并发症, 其余表面置换假体位置满意.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年和2年发现髋臼假体边缘1、2区有X线透亮线, 而在股骨短柄周围1、2和3区未发现有X线透亮线.②生物相容性:所有病例均无明显肾毒性、热原性及排斥反应,未发现有髋关节脱位、异位骨化、股骨颈狭窄、股骨头坏死及假体固定失败等并发症.③患髋Harris得分:术前患者平均46分,术后1年为85分,术后2年为93分,其中15个为优, 6个为良, 2个为中.④术后疼痛情况:2例患者术后轻微疼痛, 1例中度疼痛, 无严重疼痛者.结论:应用混合型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表面假体置换髋关节疾病患者后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应用经关节突螺钉固定术(Magerl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疗效及手术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对30例寰枢椎不稳先后采用经后路Magerl术,其中对寰椎后弓完整且寰枢椎获完全复位的18例同期行后路寰枢椎钛缆固定术(Brooks或Gallie术式).结果 寰枢椎完全复位18例,不完全复位12例,植骨全部融合,未见植骨块(条)吸收或假关节形成,植骨融合时间为3~12个月.结论 Magerl术是寰枢关节固定的金标准,但在临床应用中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复位要求及"个体化"进钉方案等相关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胫骨杂交型外支架与闭合植骨方法治疗Ⅱ型飘浮膝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7月~2007年10月,35例Ⅱ型飘浮膝患者应用杂交型外支架与闭合植骨方法治疗。男27例,女8例,年龄23~63岁,平均42岁。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诊,随访时间为术后12~40个月,平均26个月。按Karlstrom和Olerud的功能标准,优19例,良8例,可8例,优良率77.1%。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3例,经急救治疗痊愈;3例针道感染,给予换药、针道护理,消除感染;1例螺钉松动,给予换钉处理。结论:采用胫骨杂交型外支架,利用有限切口、闭合植骨方法,配合VSD敷料负压吸引技术微创治疗Ⅱ型飘浮膝,能有效减少无法内固定病人的肢体病废,通过早期功能锻炼,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股骨髁部骨折四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对股骨髁部骨折四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和应用。方法自2000年8月~2005年8月,对291例股骨髁部骨折分别应用“L”型髁钢板(LSCP)、动力髁螺钉(DCS)、逆行交锁髓内钉(GSCN)及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的疗效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包括股骨髁上骨折143例和股骨髁间骨折75例。获随访218例,平均随访时间38·6个月(3~58个月)。按AO/OTA分类,A型(关节外骨折)143例,其中A2型80例,A3型63例;C型(完全关节内骨折)75例,其中C2型37例,C3型38例。结果四种内固定方法的骨愈合率及HSS功能评定结果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LISS组的骨愈合率及HSS功能评定优秀结果分布最高,而LSCP组骨愈合率及HSS功能评定优秀结果分布最低。最终所有骨不连患者经翻修后全部获得骨性愈合。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在治疗A3、C2及C3型股骨髁部骨折中,较其他内固定方法具有骨愈合率高和功能恢复满意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由国际AO组织最先设计开发并开始应用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distal femur/proximal tibia,LISS—DF/PT)治疗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以来,经过十几年的临床应用,结果显示早、中远期疗效令人满意。与传统的内固定方法相比,[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4月~2016年9月,我科采用带线锚钉或单纯缝线吻合断端治疗24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疗效良好,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 1病例资料本组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23~60岁。左侧10例,右侧14例。闭合伤21例,开放伤3例。8例跟腱断裂距止点3 cm,断端均不规则; 16例跟腱断裂距止点3~6 cm。带线锚钉+丝线Kessler法缝合9例,单纯缝线吻合1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21 d,20例在1周以内,4例超过1周。1. 2治疗方法全身麻醉或腰硬联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钴纳米粒子(Co-NPs)和钴离子(Co2+)对成骨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探讨金属磨损粒子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关系。[方法]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Co-NPs组、Co2+组。体外培养成骨样细胞MG-63,不同时间点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计数,Real-time PCR检测Caspase3、ATM、BAX、Bcl-2、P21等凋亡基因的变化,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6的表达情况,Real-time PCR检测细胞TNF-α和IL-6 mRNA水平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Co2+组和高浓度Co-NPs组的细胞计数明显减少,高浓度Co2+组细胞形态发生变化;(2)Real-time PCR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不同浓度Co2+组和高浓度Co-NPs组的MG-63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ATM、BAX、P21表达上调,而BCl-2均未发生明显上下调变化;(3)ELISA结果显示:不同浓度Co2+组和高浓度Co-NPs组的MG-63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表达上调,而IL-6表达未发生明显变化;Real-time PCR的结果也显示TNF-α的mRNA水平上调,IL-6的mRNA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4)ALP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Co2+和高浓度Co-NPs抑制ALP的表达。[结论]不同浓度Co2+和高浓度Co-NPs能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和活性,促进其凋亡,同时促进其释放TNF-α。  相似文献   
10.
背景:推测尿胰蛋白酶抑制剂可能在假体磨屑诱发的机体炎症反应中,对局部组织在缺血缺氧、长期慢性炎症环境下起保护作用,并可抑制破骨细胞的增殖和活化。目的:探讨尿胰蛋白酶抑制剂在核因子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诱导RAW264.7细胞分化、增殖及形成成熟破骨细胞中的作用及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的关系。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尿胰蛋白酶抑制剂(0,500,5000 U/mL乌司他丁)处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后24,48,72 h。实验分为4组:空白组(RAW264.7细胞)、RANKL诱导组(0 U/mL乌司他丁)、500 U/mL乌司他丁组和5000 U/mL乌司他丁组。结果与结论:①M TT法检测结果表明,尿胰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浓度在0-5000 U/mL对RAW264.7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P〉0.05)。②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法检测结果表明,与RANKL诱导组相比,乌司他丁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减少(P〈0.05),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③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 RANKL 诱导组比较,乌司他丁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降低。④W estern blot结果显示,单独RAW264.7细胞仅表达少量基质金属蛋白酶9,加入RANKL 48 h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大量表达,5000 U/mL乌司他丁组培养72 h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表达显著减少。⑤明胶酶谱分析结果显示,与RANKL诱导组比较,5000 U/mL乌司他丁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活性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尿胰蛋白酶抑制剂对 RANKL 诱导破骨细胞活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可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水平及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