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抑郁症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C)对长期住院(≥12个月)的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抑郁症状的评估,以CDSS-C总分是否≥6分,将患者划分为伴抑郁组58例和非抑郁组142例,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伴发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抑郁组在女性构成比、探视频率1次/月、抗精神病药单药治疗率、合并苯海索或苯二氮艹卓类药、有自杀意念构成比、阳性症状量表(SAPS)总分、阴性症状量表(SANS)总分和一般精神病理总分明显高于非抑郁组(P0.05或P0.001);主要探视人为I级亲属的构成比及平均住院周期显著低于非抑郁组(P0.05或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要探视人为I级亲属(OR=0.207,95%CI:0.072~0.591)、探视频率1次/月(OR=3.869,95%CI:1.332~11.239)、有自杀意念(OR=9.256,95%CI:3.191~26.854)是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P0.01或P0.001)。结论:探视人(I级亲属)、探视频率及有自杀意念是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共病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MS标准,将3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MS组(52例)与非MS组(27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检测血糖、血脂、血浆白介素(IL)-1β、IL-2、IL-6、食欲素A和瘦素水平,并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1)与非MS组相比,MS组年龄大、服药时间长及血浆IL-6、食欲素A和瘦素水平高,PANSS中阴性因子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相关分析显示,MS与IL-6(r=0.126,P=0.024)、食欲素A(r=0.119,P=0.033)、瘦素(r=0.273,P0.001)及服药时间(r=0.123,P=0.027)呈正相关,与阴性因子分(r=-0.143,P=0.010)呈负相关;(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较大(P=0.046)、血浆高水平IL-6(P=0.044)及瘦素(P0.001)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MS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较大、血浆IL-6及瘦素水平升高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共病M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短期治疗过程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糖脂代谢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发生糖脂代谢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高Hcy组(血浆Hcy水平>15.40μmol/L)和正常Hcy组(血浆Hcy水平4.00~15.40μmol/L)各48例,所有患者在基线期无糖脂代谢异常情况。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4周,观察基线期和第4周末血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情况,并分析第4周末发生糖脂代谢异常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与基线比较,治疗第4周末的TG在高Hcy组(P<0.001)和正常Hcy组(P<0.001)均升高,FPG在高Hcy组下降(P<0.001);第4周末的组间比较,高Hcy组TG高于正常Hcy组(P=0.050),而HDL低于正常Hcy组(P=0.033)。经过4周治疗,血浆Hcy水平与TG呈正相关(r=0.244,P=0.016),与HDL负相关(r=-0.244,P=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第4周末时的血浆Hcy水平(OR=1.043,95%CI:1.002~1.086)和BMI(OR=1.283,95%CI:1.040~1.582)与患者糖脂代谢异常相关联(P<0.05)。结论伴血浆Hcy水平升高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变化的程度更大,在短期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和BMI与糖脂代谢异常相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短期治疗过程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糖脂代谢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发生糖脂代谢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高Hcy组(血浆Hcy水平15.40μmol/L)和正常Hcy组(血浆Hcy水平4.00~15.40μmol/L)各48例,所有患者在基线期无糖脂代谢异常情况。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4周,观察基线期和第4周末血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情况,并分析第4周末发生糖脂代谢异常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与基线比较,治疗第4周末的TG在高Hcy组(P0.001)和正常Hcy组(P0.001)均升高,FPG在高Hcy组下降(P0.001);第4周末的组间比较,高Hcy组TG高于正常Hcy组(P=0.050),而HDL低于正常Hcy组(P=0.033)。经过4周治疗,血浆Hcy水平与TG呈正相关(r=0.244,P=0.016),与HDL负相关(r=-0.244,P=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第4周末时的血浆Hcy水平(OR=1.043,95%CI:1.002~1.086)和BMI(OR=1.283,95%CI:1.040~1.582)与患者糖脂代谢异常相关联(P0.05)。结论伴血浆Hcy水平升高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变化的程度更大,在短期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和BMI与糖脂代谢异常相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住院抑郁障碍患者合并心境稳定剂(MS)的治疗情况,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抑郁障碍患者合并使用MS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2月住院治疗的145例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合并或不合并MS治疗的抑郁障碍患者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合并MS治疗的患者比例33.8%(49/145)。与未合并MS治疗组相比,合并MS治疗组多伴有精神病性症状(49.0%VS 33.3%,χ~2=4.350,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2.656,95%CI:1.162~6.073,P0.05)、自杀(OR=0.456,95%CI:0.214~0.968,P0.05)、精神病性症状(OR=2.327,95%CI:1.068~5.068,P0.05)是抑郁障碍患者药物治疗中联合使用MS的影响因素。结论女性、不伴有自杀、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障碍患者可能更多的联合心境稳定剂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首次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经抗精神病药 (APS)治疗致腹部脂肪沉积及其与血瘦素和胰岛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于利培酮 [平均 (4 8± 0 9)mg/d]、氯丙嗪 [平均 (480± 12 2 )mg/d]单药治疗 10周前后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4 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 (患者组 )血浆瘦素和胰岛素水平 ,测量身高、体重 ,计算体重指数 (BMI)和腰围 /臀围比值 ,采用核磁共振测定其中 39例患者腹部脂肪分布 ,并与 38名健康对照者 (对照组 )比较 (其中 2 2名测定腹部脂肪分布 )。结果  (1)治疗前 ,患者组各项体重指标和血浆瘦素、胰岛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2 )治疗后 ,患者组的各项体重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 (P <0 0 0 1) ;血瘦素亦明显增加 [治疗前为 (7 6± 7 8) μg/L ,治疗后为 (2 1 9± 17 2 ) μg/L];(3)腹部皮下脂肪变化率与治疗前后血瘦素呈显著负相关 (r =- 0 4 97和 - 0 5 0 0 ,均P =0 0 0 3)。结论 氯丙嗪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引起腹部脂肪沉积伴瘦素增高 ;提示瘦素系统对APS所致腹部脂肪增加虽有一定控制能力 ,但已处于失代偿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发作性偏头痛慢性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26例发作性偏头痛(EM)和50例慢性偏头痛(C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偏头痛慢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EM组超重、女性比率,年龄及体重指数(BMI)显著低于CM组(均P0.01),受教育年限显著高于CM组(P0.05)。两组间起病年龄、初发持续时间、初发疼痛程度及有先兆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M组初发频率、病程、急性期止痛药物过度使用比率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CM组(P0.05~0.01)。BMI(OR=1.159,95%CI:1.004~1.338)、SAS(OR=3.100,95%CI:1.360~7.069)、SDS(OR=3.390,95%CI:1.117~10.287)及急性期止痛药物过度使用(OR=2.714,95%CI:1.022~7.204)是EM慢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伴有抑郁/焦虑、止痛药物过度使用和超重是EM慢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藏族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未治期(duration of untreated psychosis,DUP)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卫生服务利用调查问卷及精神分裂症首发症状评定量表对188例藏族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精神疾病家族史、家庭类型、起病形式、医疗付款方式、居住地、自评家庭收入水平、首发症状出现的时间等进行调查,分析DUP影响因素。结果患者DUP呈偏态分布,中位数375 d(QL=4 d,QU=1661 d)。将患者分为短DUP组(DUP≤375 d)90例和长DUP组(DUP375 d)98例,不同DUP组患者的起病形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类型、居住地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UP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构缺失的家庭(OR=2.340,95%CI:1.130~4.847,P=0.022)、慢性起病(OR=2.136,95%CI:1.172~3.891,P=0.013)、居住在农牧区(OR=2.239,95%CI:1.097~4.571,P=0.027)与长DUP相关联。结论藏族精神分裂症DUP较长,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的危险因素有结构缺失的家庭、慢性起病、居住在农牧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对上海市虹口区8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在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结果入组的2342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服药依从性好者为2159例(占92.2%),服药依从性差者为183例(占7.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起病形式缓慢(OR=2.230,95%CI:1.374~3.619,P=0.001)、自知力不全(OR=6.027,95%CI:1.769~20.533,P=0.004)或缺失(OR=9.306,95%CI:2.146~40.360,P=0.003)、病情严重程度评分 10分(OR=3.229,95%CI:1.765~5.910,P0.001)、就诊方式为未门诊(OR=15.413,95%CI:5.912~40.180,P0.001)、不定期复诊(OR=19.838,95%CI:11.914~33.032,P0.001)、监护情况差(OR=2.156,95%CI:1.402~3.318,P0.001)、近期有心理生活应激事件(OR=9.112,95%CI:2.854~29.085,P0.001)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不利因素。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起病形式、自知力、病情严重程度、就诊方式、复诊及时性、监护情况和近期心理生活应激事件,需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以提高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特点。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双相障碍患者诊断评估服务研究"项目,将来自全国13个研究中心的1172例抑郁症患者,根据有无精神病性症状,分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组和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方面的资料,比较两组差异,并分析抑郁症患者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13.3%(156/1172)的抑郁症患者伴有精神病性症状。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相比,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起病早,年龄小,更多已婚,既往抑郁发作次数多,因精神疾病住院次数多,抑郁发作频繁,更多患者伴非典型特征、有周期性或季节性特点、伴自杀观念及精神障碍家族史(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起病年龄(OR=0.972,95%CI:0.957~0.987)、抑郁发作频繁(OR=2.099,95%CI:1.233~3.573)、伴非典型特征(OR=1.937,95%CI:1.277~2.939)、伴自杀观念(OR=1.654,95%CI:1.147~2.385)与抑郁症患者伴精神病性症状相关(均P0.05)。结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具有起病年龄早、抑郁发作频繁、更常伴非典型特征、伴自杀观念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药源性肥胖患者血清瘦素和脂联素的水平及相关性.方法:选择21例药源性肥胖的住院患者(A组),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B组),2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C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并分析各组血清瘦素及脂联素与体质量指数(BMI)相关性.结果:A组血清瘦素水平(13.3±8...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慢性偏头痛(CM)与发作性偏头痛(EM)的病史特征、临床特点等,探究偏头痛慢性转化的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和策略。方法共纳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CM患者72例及EM患者10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非条件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的BMI(P=0.000)、病程(P=0.000)、基线头痛发作频率(P=0.000)、基线头痛持续时间(P=0.03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P=0.000)、焦虑自评量表(SAS,P=0.000)及抑郁自评量表(SDS,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OR=1.468,95%CI:1.148~1.876)、病程(OR=1.102,95%CI:1.022~1.188)、基线头痛发作频率(OR=1.461,95%CI:1.247~1.711)、睡眠质量(OR=1.494,95%CI:1.198~1.864)、焦虑状态(OR=1.201,95%CI:1.048~1.376)是偏头痛慢性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控制体重、减少头痛发作频率、缩短病程、改善心境状态与睡眠质量,有可能延缓偏头痛的慢性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APS)急性期治疗致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增加的影响因素。方法:158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APS单药治疗8周;治疗前后测量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及血脂、血糖,以治疗后体质量是否增加≥7%为界将患者分为两组,分析APS致患者体质量增加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8周后,有39例(24. 7%)患者较治疗前体质量增加,各种药物发生率依次为氯氮平43. 6%、奥氮平30. 8%、利培酮23. 1%、喹硫平2. 6%;男性发生率(32. 4%)明显高于女性(8%)。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药物、基线BMI是体质量增加的危险因素(P 0. 05或P 0.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质量增加与性别(OR=0. 033,95%CI:0. 006~2. 185; P 0. 001)、药物(OR=2. 013,95%CI:1. 405~2. 883; P 0. 001)有关。结论:性别、药物是APS急性期治疗致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增加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的疾病应对方式、希望水平、心理弹性、癌症复发恐惧与其抑郁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122例胃癌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抑郁情况分为抑郁组(56例)和非抑郁组(66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分、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癌症复发恐惧量表(FCRI)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患者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判断胃癌患者抑郁的发生与疾病应对方式、希望水平、心理弹性、癌症复发恐惧的关系。结果 抑郁组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疾病分期为Ⅲ+Ⅳ期、医疗支付方式为自费所占比例高于非抑郁组(P0.05),病程及屈服应对评分、FCRI评分高于非抑郁组(P0.05),HHI评分、CD-RISC评分低于非抑郁组(P0.05);两组年龄、受教育程度、吸烟史、高血压史、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OR=3.902,95%CI=1.362~11.179)、病程(OR=3.367,95%CI=2.164~5.239)、医疗支付方式(OR=5.862,95%CI=2.912~11.800)外,屈服应对评分(OR=2.450,95%CI=1.672~3.590)、HHI评分(OR=3.224,95%CI=1.706~6.093)、CD-RISC评分(OR=3.184,95%CI=1.014~9.998)、FCRI评分(OR=4.870,95%CI=1.082~21.920)是胃癌患者出现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胃癌患者抑郁的发生与疾病应对方式、希望水平、心理弹性、癌症复发恐惧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等效剂量的差异性。方法:对1 552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按照服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分组,进行等效剂量换算,分别从性别和年龄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等效剂量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性别分组结果显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利培酮组、联合药物组以及氯氮平组的平均有效剂量分别为(10.53±2.57) mg、(18.45±7.08) mg、(6.54±2.58) mg,显著低于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P<0.01或P<0.05)。年龄分组结果显示55~66岁年龄段的平均有效剂量最低,16~55岁年龄段男性患者用药剂量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01)。结论:性别以及年龄因素均可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治疗剂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白质疏松(LA)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集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测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的年龄、男性及高血压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及吸烟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血浆Hcy水平及高Hcy血症(HHcy)患者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078,95%CI:1.034~1.123,P=0.000)、男性(OR=2.601,95%CI:1.441~4.692,P=0.002)、高血压(OR=2.672,95%CI:1.493~4.783,P=0.001)、Hcy(OR=1.035,95%CI:1.009~1.059,P=0.007)及HHcy(OR=1.954,95%CI:1.055~3.618,P=0.033)是LA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Hcy、年龄、男性、高血压是老年人LA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与脑白质高信号和服用阿司匹林的关联性,并筛查脑微出血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21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265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记录入院时收缩压和舒张压、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和服药时间,以及入院24 h内测定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头部MRI评估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Fazekas评分)并计数脑微出血灶数目[脑微出血解剖评分量表(MARS)]。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脑微出血及其严重程度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654例患者根据Fazekas评分分为对照组(1315例)、轻度脑白质高信号组(461例)、中度脑白质高信号组(440例)和重度脑白质高信号组(438例),各组年龄(H=353.837,P=0.000),合并高血压(χ~2=79.818,P=0.000)、冠心病(χ~2=56.768,P=0.000)和糖尿病(χ~2=8.936,P=0.030)比例,入院时收缩压(H=47.979,P=0.000),服用阿司匹林比例(χ~2=161.576,P=0.000)和服药时间(H=4.766,P=0.000),血清LDL-C(H=16.533,P=0.002),血浆Hb A1c(H=22.127,P=0.000)和Hcy(H=83.558,P=0.002),脑微出血比例(χ~2=642.054,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舒张压高(OR=1.017,95%CI:1.007~1.026,P=0.001;OR=1.020,95%CI:1.011~1.029,P=0.000)和Fazekas评分高(OR=1.673,95%CI:1.590~1.761,P=0.000;OR=1.754,95%CI:1.669~1.844,P=0.000)是存在脑微出血及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血清LDL-C是存在脑微出血及其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OR=0.856,95%CI:0.765~0.957,P=0.006;OR=0.860,95%CI:0.774~0.956,P=0.005);而服用阿司匹林和服药时间与存在脑微出血及其严重程度无明显关联性。结论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Fazekas评分)是存在脑微出血及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年持续缓解的临床与认知预测因素。方法:4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抗精神病药治疗1年,并在基线期采集患者人口学和临床资料,同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疾病症状以及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中文修订版(HVLT-R)、Stroop词色测验、彩色连线测验、词语流利测验中文版(VFT:VFL和VFC)评估认知功能;在治疗后4、8、12、24、36周和1年时随访,从第8周末至1年期间,历次访视PANSS量表8个核心条目评分均≤3分者被视为持续缓解(持续缓解组),其他患者视为病情波动(病情波动组)。结果:42例患者完成1年随访,其中24例(57.1%)患者持续缓解;与病情波动组(18例)比较,持续缓解组具有未治疗精神病期(DUP)较短、阴性症状较轻、阳性症状较重、HVLT-R和VFC得分较高的特点(P0.05或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持续缓解的患者具有DUP短(OR:0.791,95%CI:0.629~0.995;P=0.003)、阴性症状分低(OR:0.775,95%CI:0.609~0.987;P=0.012)及阳性症状分高(OR:1.706,95%CI:1.040~2.800;P=0.004)是持续缓解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DUP短、阴性症状较轻、阳性症状较重是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持续缓解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代谢综合征(MS)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奥氮平单药治疗两年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39例,分为MS组(n=110)或非MS组(n=129)。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卡尔加里抑郁症状评定量表(CDSS)用于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水平。结果:两组奥氮平使用时间和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S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空腹血糖(GLU)、三酰甘油(TG)、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水平显著高于非MS组(P均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水平显著低于非MS组(P0.01)。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MS组CDSS评分高于非MS组(P0.01)。CDSS评分与BMI(t=2.29,P=0.02)、GLU水平(t=2.34,P=0.02)以及TG水平(t=2.13,P=0.03)呈正相关。结论:伴有MS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严重,与BMI、GLU以及TG相关。  相似文献   

20.
抗精神病药对代谢的影响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对体质量、血糖、血脂、胰岛素、瘦素的影响。方法: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94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服用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测定体质量、血清瘦素、胰岛素、胰岛素抗体、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结果:3组治疗前后BMI变化分别为(2.37±2.11)kg/m2、(1.32±1.77)kg/m2、(2.07±1.38)kg/m2(F=10.783,P=0.000)。治疗前3组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显著(F=16.412,P<0.001),初始血糖、初始TC、TG、胰岛素、瘦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周后,3组间血糖、初始TC、TG、胰岛素、瘦素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氯氮平对体质量、血糖、血脂、瘦素及胰岛素的影响大;奥氮平不良反应较小,对体质量、血脂、血浆瘦素水平影响较大;利培酮对各项代谢指标及体质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