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钻孔引流术治疗30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快速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注意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引流通畅,严格控制血压及体温,预防并发症护理,早期康复训练。结果 出院时按GO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恢复良好22例(73.33%)。2例再出血转开颅血肿清除术,6例术后24 h未清醒家属放弃治疗出院。术后24 h复查颅脑CT示血肿清除率达93%;神志清醒24例,达80%。结论 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好,认真细致的护理、最大程度地恢复机体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尿激酶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钻孔引流术中应用价值。方法 2004~2013年收治CSDH患者58例,均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其中术中应用生理盐水冲洗38例(冲洗组),术中不冲洗+尿激酶辅助引流20例(尿激酶组)。结果 冲洗组38例均治愈,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为(1.5±0.2)h;术后出现气颅35例(92.1%)、对侧出现颅内血肿1例(2.6%)。尿激酶组20例均治愈,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为(0.5±0.1)h;术后出现极少量气颅8例(40.0%),未出现对侧颅内血肿病例。尿激酶组手术时间和气颅发生率较冲洗组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 钻孔引流术治疗CSDH,不冲洗+尿激酶辅助引流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气颅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下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又出血的效果。方法神经导航辅助下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33例,术中经额叶沿基底节区血肿长轴穿刺,术后将尿激酶注入血肿腔溶解引流残余血肿。结果导航系统误差为(1.12±0.34)mm。手术血肿清除率为(52±21)%,使用尿激酶后24h血肿清除率为(70±11)%、48h血肿清除率为(78±9)%。术后再出血率为3%(1/33)。术后随访3月,良好13例,中残12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结论神经导航引导下经额叶沿血肿长轴穿刺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能够明显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留管时间、减少手术副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电钻锥颅术与钻孔引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4 年 10 月收治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100例,其中50例利用基层医院已有的骨科电钻、3.5号克氏针行锥颅引流术,50例行常规钻孔引流术;同期收治的硬膜下血肿70例,其中采用电钻锥颅术35例,钻孔引流术35例。结果 无论是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还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电钻锥颅术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均明显少于钻孔引流术(P<0.05)。结论 电钻锥颅技术简单安全,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和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2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神经内镜下手术清除血肿,术后6个月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6个月患者生存质量按ADL分级,Ⅰ级5例,Ⅱ级8例,Ⅲ级6例,Ⅳ级4例,死亡1例。恢复良好(ADL分级Ⅰ~Ⅲ级)率达79.2%。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于术前按意识状况分级为Ⅲ级以下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导航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使用导航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33例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时间(198±20) min,术中出血量(92±15)ml,血肿清除率(89±5)%。术后1月内死亡3例。2例术后再次手术(颅后窝减压术)。术后3个月,按GOS评分:恢复良好7例,中残13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平均(3.8±1.1)分。结论 导航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手术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能迅速解除脑干受压,是治疗小脑出血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神经导航辅助下微侵袭技术在老年患者小脑出血中的应用,探讨其实用价值。方法小脑出血的患者(≥60岁),通过神经导航辅助下钻孔血肿外引流术患者为实验组,通过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预后(ADL评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神经导航辅助下钻孔血肿外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在老年小脑出血患者预后及术后并发症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神经导航辅助下微侵袭穿刺置管治疗老年小脑出血,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对临床神经外科医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积极地临床意义,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额部与顶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钻孔部位的不同分为额部引流组(钻孔位置为患侧冠状缝前、中线旁开3.0 cm处;n=32)和顶部引流组(钻孔位置在顶结节稍前方;n=46)。结果 顶部引流组与额部引流组术后癫痫发作、硬膜下积液、颅内积气的发生率分别为15.2%和0、63.0%和34.4%、39.1%和1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顶部引流组和额部引流组血肿复发率分别为2.2%和0,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按GO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额部引流组恢复良好29例(90.6%),中残3例(9.4%);顶部引流组恢复良好41例(89.1%),中残5例(10.9%);两组患者预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额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与顶部钻孔引流术相当,但前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早期(≤7 h)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28例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行超早期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结果 血肿完全清除5例,大部分清除23例。术后再出血2例,1例出血量3 ml,1例出血量5 ml,均保守治疗。术后死亡1例。术后6个月,随访到的27例患者,预后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4例,Ⅱ级9例,Ⅲ级8例,Ⅳ级4例,Ⅴ级2例。结论 对合理选择的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采取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手术创伤小,血肿清除彻底,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7例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均行钻孔引流术治疗,术后随访2~6个月。结果 16例术后症状、体征均改善或消失;1例昏迷患者术后1周意识渐渐清醒。术后1 d复查头部CT示血肿基本清除。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 急性硬膜下血肿保守治疗过程中,及时复查头部CT,易于发现亚急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是治疗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神经内镜术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2008年-2018年的万方、维普和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找出对比神经内镜术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文献,利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篇随机对照研究和6篇病例对照研究,965例中神经内镜组493例,小骨窗组472例。Meta分析结果示:与小骨窗组相比,内镜组血肿清除率更高(SMD=14.20;95%CI=[8.48,19.92]),术中出血量更少(SMD=-215.06,95%CI=[-255.41,-174.71]),手术时间更短(SMD=-96.63,95%CI=[-114.24,-79.01]),ICU入住时间缩短(OR=-5.91,95%CI=[-6.26,-5.57]),术后并发症更少(OR=0.28,95%CI=[0.19,0.43]),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率更佳(OR=2.02,95%CI=[1.54,2.66]),病死率更低(OR=0.32,95%CI=[0.16,0.62])。所比较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小骨窗术相比,神经内镜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其预后更佳、病死率更低,疗效更好,并且清除率更高,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变短,ICU入住天数减少,术后并发症较少,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患者版临床路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探讨一种医患共同参与的临床路径工作模式。方法 将70例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试验组发放患者版临床路径表并由责任护士或主管医师按路径表进行相应指导;对照组医生、护士实施常规的临床路径方案。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100%和96%,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评分分别为(88.6±7.2)分和(74.3±10.7)分,住院时间分别为(8.3±1.3)d和(9.2±2.1)d;两组对疾病认知程度评分和住院时间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 患者版临床路径可以提高病人及家属参与治疗过程的主动性,提高患者满意度,缓和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额部和颞部钻孔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中等量(血肿量30~60 ml)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6例,均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其中经额部钻孔(额部组)56例,经颞部钻孔(颞部组)60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 术后3 d,额部组残余血肿量明显少于颞部组(P<0.05),而两组术后7 d残余血肿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额部钻孔引流术可以提高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早期血肿清除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及神经内镜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随机分组,分别采取传统的钻孔引流术(传统手术组,n=20)、神经导航辅助下神经内镜钻孔引流术(导航辅助组,n=40)及单纯使用神经内镜钻孔引流术(神经内镜组,n=38)治疗,对比3组术后血肿残留、残留积气积液以及复发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顺利,病人症状较术前好转。术后1周复查CT,导航辅助组较传统手术组的手术效果好(P=0.012),传统手术组与神经内镜组之间手术效果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更佳,有利于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辅助下显微手术切除血管母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神经导航辅助下显微手术治疗的26例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囊性血管母细胞瘤瘤结节全切除;5例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中,3例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术后辅以γ-刀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1年,治愈24例,21例行γ-刀治疗者肿瘤未见增大迹象,无死亡病例。结论 神经导航辅助下显微手术切除血管母细胞瘤,创伤更小,对于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及瘤结节位于浅表的囊性血管母细胞瘤,神经导航均可准确定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个体化手术治疗对不同部位高血压性脑出血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6年3月手术治疗的71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小骨窗组(320例,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大骨瓣组(232例,采用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术治疗)及外引流术组(160例,采用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术后1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近期预后。结果 术后1 d,小骨窗组,大骨瓣组,外引流术组血肿清除率分别为(82.69±1.69)%,(90.55±1.65)%,(77.25±1.58)%;术后1个月,分别为(90.18±1.85)%,(90.34±1.65)%,(90.25±1.71)%。术后1个月,小骨窗组,大骨瓣组,外引流术组GOS评分分别为(4.01±0.69)分,(3.98±0.75)分,(4.12±0.71)分。结论 个体化手术治疗对不同部位高血压性脑出血近期预后存在一定影响,选择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慢性硬膜下血肿术中采用神经导航和内镜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硬膜下血肿患者116例,根据患者术中应用设备情况分成常规手术治疗组(64例)与神经导航内镜辅助组(52例)。于术后1周复查,比较2组患者的血肿复发、血肿残留、颅内积气的情况;术后1个月复查,对比2组患者的血肿复发残留情况。 结果患者术后1周进行CT复查,常规手术治疗组部分血肿残留19例、血肿消失45例,神经导航内镜辅助组部分血肿残留7例、血肿消失45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常规手术治疗组硬膜下积液、积气6例,无积液、积气58例;神经导航内镜辅助组硬膜下积液、积气4例,无积液、积气48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8)。患者术后1个月进行CT复查,常规手术治疗组血肿残留或复发11例、血肿消失53例;神经导航内镜辅助组血肿残留或复发3例、血肿消失4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 结论应用神经导航及内镜辅助进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可提高血肿完全清除率,并降低远期血肿复发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尿激酶灌洗对脑室出血患者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脑室出血57例,均予以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其中33例联合应用尿激酶(观察组),24例未使用尿激酶(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24.2%,8/33)和病死率(9.1%,3/33)与对照组[分别为(25.0%,6/24)和(12.5%,3/24)]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引流时间[(3.9±1.0)d]较对照组[(6.1±1.1)d]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GOS评分[(4.0±0.9)分]较对照组[(3.1±1.0)d]显著增高(P<0.05)。结论 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联合应用尿激酶并不增加颅内感染的风险,且能缩短引流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钻孔引流术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2017.1-2018.11期间收治的2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均在局麻下行钻孔引流术并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3个月。其中19例单侧引流,2例双侧引流。10例积血引流干净,脑组织膨起。7例积血引流干净,但脑组织未完全膨起,遗留硬膜下积液。4例残留少量血肿。3个月后复查,17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后遗症。4例高龄患者有少量硬膜下积液。结论 局麻钻孔引流术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2组,大骨瓣组61例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钻孔引流组60例给予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死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大骨瓣组血肿清除率(血肿清除≥80%)90.16%,明显高于钻孔引流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40,P<0.05);大骨瓣组病死率(1.64%)与钻孔引流组(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59,P>0.05);钻孔引流组并发症发生率8.33%(5/60),与大骨瓣组的11.48%(7/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43,P>0.05);钻孔引流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大骨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34~89 mL)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上,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血肿清除率高的优势,而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在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临床医师应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从而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