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预后与前庭症状及前庭功能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前庭症状,以及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和冷热试验结果,观察这些患者的听力结果与前庭症状及前庭功能的关系。 结果 在52例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中,有前庭症状、前庭功能异常的全聋型患者与无前庭症状者、功能正常者相比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VEMP、cVEMP、vHIT和冷热试验四项结果异常的全聋型患者显示出更低的治疗总有效率,oVEMP、cVEMP、vHIT和冷热试验正常的突发性耳聋患者有更高的听力恢复数值。 结论 有前庭症状、前庭功能异常的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较差,oVEMP、cVEMP、vHIT和冷热试验正常的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有更好的听力恢复。前庭功能异常提示突发性聋患者的内耳病变范围较大、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单侧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疗效,探讨前庭功能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59耳)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根据前庭功能结果探讨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 59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在治疗前共进行了183项前庭功能检查,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和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异常的突聋患者显示出更低的治疗总有效率;oVEMP和cVEMP正常的突聋患者受损频率听力提高更明显。冷热试验(Caloric Test)和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的正常与否对突聋患者的总有效率和受损听力的提高无影响。cVEMP和oVEMP都异常的患者治疗无效率比仅其中一项异常的患者高,受损听力恢复程度也比仅其中一项异常的患者差。 结论 oVEMP和cVEMP异常的突聋患者疗效较差,oVEMP和cVEMP正常的突聋患者有更好的听力恢复。oVEMP和cVEMP功能可能是预测突发性聋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前庭功能异常提示突发性聋患者的内耳病变范围较大、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四期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患者前庭功能检查与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对211例三、四期MD患者行前庭功能检查和DHI评分,检查包括冷热试验(caloric test,CT)、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cVEMP)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oVEMP)。分析各项检查的异常率,并分析检查参数与DH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三、四期MD患者冷热试验和cVEMP检查的异常率明显高于oVEMP。患耳冷热试验的CP值、cVEMP阈值以及oVEMP阈值与DHI量表得分均呈正相关。结论  三、四期MD患者的水平半规管和球囊功能下降最明显,前庭功能检查主要参数和症状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的前庭功能特点。方法对43例确诊为VM的患者(VM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冷热水试验(caloric test)、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和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比较分析两组结果。结果VM组患者中纯音测听、冷热水试验、oVEMP及vHIT中的水平增益、代偿性扫视异常例数分别为10例(23.3%)、14例(32.6%)、18例(41.9%)、14例(32.6%)、13例(30.2%),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例(0%)、3例(10.0%)、5例(16.7%)、1例(3.3%)、0例(0%)](P<0.05),而声导抗、cVEMP及vHIT中的水平不对称性比异常例数分别为3例(7.0%)、10例(23.3%)、3例(7.0%),与对照组[分别为0例(0%)、7例(23.3%)、2例(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例VM患者中,oVEMP振幅比(amplitude ratio,AR)及耳间不对称比(interaural asymmetric ratio,IAR)的异常率最高,分别为41.9%及34.9%。结论 VM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前庭功能损害,纯音测听、冷热水试验、oVEMP及vHIT中的水平增益、代偿性扫视结果有助于VM患者的诊断及与其他前庭性疾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听神经病伴发前庭功能障碍的可能性,并分析其部位和频率特征。 方法 以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头脉冲抑制试验(SHIMP)和冷热试验对20例(40耳)非综合征型听神经病患者进行前庭功能评估,对统计学处理结果进行客观分析。 结果 20例患者(40耳)接受oVEMP和cVEMP测试,oVEMP异常率为85%,cVEMP异常率为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例(22耳)接受vHIT和SHIMP测试,外、上、后半规管vHIT和SHIMP的异常率分别为14%、18%、9%和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例患者行冷热试验,异常率为74%。11例接受vHIT和SHIMP测试的患者,冷热试验异常率为82%,显著高于vHIT和SHIMP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听神经病患者存在前庭功能障碍,前庭上下成分(包括感受器和前庭上下神经)受累概率相当,耳石器和半规管均可受累,各半规管受累概率相当,半规管功能损伤主要累及低频。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前庭下神经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10例我科眩晕门诊收集的前庭下神经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听力学、冷热试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及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检查结果,予以诊断。结果 10例患者眩晕发作特点均符合前庭下神经炎表现,颅脑CT或MRI检查正常,排除中枢病变,听力学及冷热试验、oVEMP结果正常,cVEMP异常,均表现为单测消失。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眩晕、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病因学、激素等治疗,并在发病3~4天后指导患者行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半年后症状均消失。结论 前庭下神经炎属于前庭神经炎的一个亚型,VEMP检查可辅助诊断。对临床怀疑前庭神经炎的患者应常规行 VEMP检查,以利于明确诊断及评估病变范围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可做为临床上治疗前庭下神经炎的一种治疗方法,特别对改善患者药物治疗后遗留的慢性眩晕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7.
分析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acute low-frequency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ALHL)和听力正常健康人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 s t i b u l a 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包括颈肌性前庭诱发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和眼肌性前庭诱发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的特征。方法 选取33例ALHL患者(实验组)和45名听力正常健康人(对照组),分别分析500 Hz、1000 Hz的cVEMP和oVEMP的引出情况及振幅比值结果。结果 对照组500 Hz和1000 Hz的cVEMP引出率分别为100%(45/45)和86.67%(39/45);500 Hz和1000 Hz的oVEMP引出率分别为97.78%(44/45)和84.44%(38/45)。实验组患耳500 Hz和1000 Hz的cVEMP引出率分别为66.67%(22/33)和63.64%(21/33);对侧耳500 Hz和1000 Hz的cVEMP引出率分别为87.88%(29/33)和75.76%(25/33)。实验组患耳500 Hz和1000 Hz的oVEMP引出率分别为84.85%(28/33)和72.73%(24/33);对侧耳500 Hz和1000 Hz的oVEMP引出率分别为84.85%(28/33)和72.73%(24/33)。实验组双耳与对照组500 Hz和1000 Hz的cVEMP和oVEMP引出情况比较,仅500 Hz的cVEMP实验组双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cVEMP患耳与对侧耳500 Hz/1000 Hz的AR平均比值(AR1)为1.17和1.52,对照组AR值2.23,患耳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942,P =0.000),对侧耳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27,P =0.001)。实验组oVEMP患耳与对侧耳500 Hz/1000 Hz的AR平均比值(AR2)为1.45和1.59,对照组AR值2.06,患耳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385, P =0.001)。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ALHL中cVEMP与oVEMP的频率调谐特点均表现为向高频迁移,对侧耳也表现出类似特点。推测ALHL患者患耳与对侧耳球囊及椭圆囊功能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引起cVEMP和oVEMP的共振频率调谐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前庭下神经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0例我科眩晕门诊收集的前庭下神经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听力学、冷热试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及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检查结果,予以诊断。结果 10例患者眩晕发作特点均符合前庭下神经炎表现,颅脑CT或MRI检查正常,排除中枢病变,听力学及冷热试验、oVEMP结果正常,cVEMP异常,均表现为单测消失。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眩晕、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病因学、激素等治疗,并在发病3~4天后指导患者行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半年后症状均消失。结论前庭下神经炎属于前庭神经炎的一个亚型,VEMP检查可辅助诊断。对临床怀疑前庭神经炎的患者应常规行VEMP检查,以利于明确诊断及评估病变范围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可做为临床上治疗前庭下神经炎的一种治疗方法,特别对改善患者药物治疗后遗留的慢性眩晕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单侧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纯音测听、内耳钆造影MRI检查、cVEMP检查以探讨突聋患者的可能发病机制及在突聋患者中膜迷路积水与cVEMP异常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纯音测听结果对65例单侧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低频组、高频组、平坦组、全聋组,进行内耳钆造影MRI及cVEMP检查,比较各个组间钆造影阳性率和cVEMP阳性率;按照钆造影结果分组,分别计算钆造影阳性组、阴性组的cVEMP阳性率。结果 65例患者中,低频组14人,钆造影阳性率35.7%(5/14),cVEMP阳性率50%(7/14);高频组11人,钆造影阳性率0(0/11),cVEMP阳性率9.1%(1/11);平坦组17人,钆造影阳性率17.6%(3/17),cVEMP阳性率35.3%(6/17);全聋组23人,钆造影阳性率13.0%(3/23),cVEMP阳性率43.5%(10/23);低频组、平坦组、全聋组两两之间的钆造影阳性率无明显差异性;各个频率两两之间cVEMP阳性率未存在完全性明显差异;钆造影阳性共11例,cVEMP阳性共24例。其中钆造影阳性组中cVEMP阳性率63.64%(7/11),钆造影阴性组中cVEMP阳性率31.48%(17/54),二者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耳钆造影MRI提示突发性耳聋目前仍是病因不明的疾病,膜迷路积水是低频型突发性聋的一种可能发病机制,而平坦型、全聋型突聋的膜迷路积水可能为内耳损伤后出现的一种病理结果;cVEMP可能在不同频率的突聋类型检出率无明显独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可以提示突发性聋患者存在膜迷路积水情况。  相似文献   

10.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是指用高强度声波刺激一侧球囊时在紧张的胸锁乳突肌上记录到的肌源性电位。VEMP反映人前庭-颈反射通路的功能,是一种客观无创的电生理检查方法。VEMP分为前庭诱发的颈部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和前庭诱发的眼部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oVEMP)两种。VEMP对前庭系统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判断VEMP异常的一些指标,国内和国际上目前还处于探索研究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北京首大耳鼻喉医院听力与前庭功能检测室于2013年10月~2014年3月对96名正常志愿者进行cVEMP测试,建立本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为今后研究眩晕相关疾病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偏头痛患者的前庭状态,建议临床关注,预防病情加重,避免发生意外。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诊断为偏头痛的137名患者为实验组,进行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head impulse test,vHIT)、冷热试验(caloric test)、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cVEMP)检查,在听力中心数据库内随机选择137例已行全套前庭功能检查的正常受试者数据为对照组。对两组vHIT、冷热试验的异常结果进行分析,对cVEMP的不对称性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既往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而在家族史与性别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中11例(8.02%)出现vHIT异常,19例(13.86%)出现冷热试验异常,8例(5.83%)出现cVEMP异常。对照组中,无vHIT异常者,3例(2.18%)出现冷热试验异常,无cVEMP异常者。实验组中异常率最高的检查是冷热试验,其次是vHIT。两组患者vHIT、冷热试验及cVEMP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前庭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临床工作中需要关注偏头痛患者的前庭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视频眼震电图对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前庭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3年2月~2017年12月收纳的500例突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眩晕分为眩晕组(180例)和非眩晕组(32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纯音听力测试、视频眼震电图(videonystagmograph,VNG)检测等,比较眩晕组和非眩晕组患者纯音测听和视频眼震电图检测结果,同时统计患者平坦型、全聋型、低频型、中频型、高频型的听力曲线例数及冷热试验的前庭功能评价结果,并比较组间差异。患者根据视频眼震电图和相关检测结果进行对应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眩晕组患者的前庭功能正常比例(48.9%)显著低于非眩晕组(83.8%)(P<0.05);听力学结果显示听力损失严重者比例(67.2%)显著高于非眩晕组(28.1%),轻度患者比例(8.3%)明显低于非眩晕组(40.0%)(P均<0.05);②患者的听力曲线主要有平坦型108例,其中前庭功能异常15例(13.9%);全聋型78例,其中前庭功能异常34例;低频型100例,其中前庭功能异常28例(28.0%);中频型94例,其中前庭功能异常25例(26.6%);高频型120例,其中前庭功能异常42例(35.0%)。表明全聋型曲线前庭功能异常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听力曲线患者,冷热试验结果表明前庭功能异常的主要表现为半规管轻瘫;③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其中眩晕组患者显效率26.7%(48/180)、有效率28.9%(52/180)及总有效率55.6%(100/180)明显低于非眩晕组的38.1%(122/320)、45.6%(146/320)及83.7%(268/320)(P均<0.05)。结论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前庭功能受到明显损伤,采用视频眼震电图进行前庭功能检测对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的病情评估、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视频甩头试验结合冷热试验评估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半规管频率损伤特点。方法应用冷热试验、视频甩头试验检查分析73例常见前庭外周性眩晕(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伴眩晕、耳石症)患者的半规管频率受损情况,统计半规管高低频受损率,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22例前庭神经炎患者中,冷热试验(CT)异常者共21例,阳性率为95.5%;视频甩头试验(vHIT)异常者21例,阳性率为95.5%;同时进行两项检查,异常的总阳性率为100%。18例梅尼埃病患者中,CT异常者共10例,阳性率为55.6%;vHIT异常者2例,阳性率为11.1%。同时进行两项检查,异常的总阳性率为61.1%。12例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中,CT异常者共3例,阳性率为25.0%;vHIT异常者2例,阳性率为16.7%。同时进行两项检查,异常的总阳性率为25.0%。21例耳石症患者中,CT异常者共6例,阳性率为28.6%;vHIT异常者1例,阳性率为4.8%。同时进行两项检查,异常的总阳性率为33.3%。结论视频甩头试验联合冷热试验能提高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半规管频率损伤的检出率,对于临床诊断及进一步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81骨振子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 VEMPs)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对25例正常志愿者的双耳行插入式气导声刺激(air conducted sound, ACS),单侧乳突B81骨导振动刺激(bone conducted vibration, BCV)的VEMPs检查,并对ACS ,BCV VEMPs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S ,BCV 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 oVEMP)的引出率分别为92%(46/50),98%(49/50)。BCV oVEMP与ACS oVEMP比较,两者引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两者N1波潜伏期(P=0.00)、P1波潜伏期(P=0.00)、N1 P1波间期(P=0.01)及振幅(P=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V oVEMP的N1、P1波潜伏期,N1 P1波间期均较短,而振幅较大。ACS ,BCV 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cVEMP)的引出率均为100%(50/50)。BCV cVEMP与ACS cVEMP比较,N1波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P1波潜伏期(P=0.02),P1 N1波间期(P=0.00)、振幅(P=0.04)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BCV cVEMP的P1波潜伏期较短,P1 N1波间期较长,振幅较大。BCV oVEMP、ACS oVEMP、BCV cVEMP和ACS cVEMP的两耳间振幅不对称率(%)分别为:28.08±21.10、27.95±18.13、23.60±17.86、32.24±18.92。结论B81骨振子可以用于VEMPs的检测,骨导振动刺激在评价传导性听力损失患者的前庭耳石器功能时优于气导声刺激,可作为气导声刺激诱发VEMPs的补充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vertig, PCIV)患者前庭神经电生理和眼动功能的变化以探讨PCIV的前庭功能变化。 方法 对已经由临床和磁共振动脉成像或CT血管造影证实为PCIV的患者分别进行颈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cVEMP)、眼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视频眼震电图(videonystagmography, VNG)及前庭双温交替试验(alternate bithermal caloric test, BT) 等检查,并将各项检测数据与对照组的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例组cVEMP, oVEMP的潜伏期及左侧峰间振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和对 照组cVEMP左右侧潜伏期差异分别为(t =11.4、9.55、 7.17和7.71, P<0.00)。左侧峰间振幅差异(t =3.07, P<0.00)。oVEMP左右侧潜伏期差异分别为(t =7.88、5.35、 7.58和6.39, P<0.00)。左侧峰间振幅差异为( t =2.33, P<0.00);右侧峰间振幅及双侧振幅差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VNG检查病例组扫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及视动试验的异常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扫视试验:χ2=7.35, P<0.01;平稳跟踪试验及视动试验: χ2=8.08, P<0.005)。病例组半规管轻瘫指数阳性率43%,对照组18%,两组半规管轻瘫指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 P<0.05)。结论 VEMP主要检测前庭神经的电生理变化, VNG和BT注重于视眼动和视前庭功能检测,能够在神经体征和影像学变化出现前敏感检测出PCIV的前庭功能异常变化,对PCIV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较大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梅尼埃病患者前庭功能分级方法,初步探索其临床意义及与梅尼埃病听力分期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112例单侧梅尼埃病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完成包括纯音测听、cVEMP、oVEMP、vHIT以及冷热试验检查。冷热试验和vHIT的结果中任一项异常均视为半规管功能异常。cVEMP结果异常视为球囊功能异常,oVEMP结果异常视为椭圆囊功能异常。球囊、椭圆囊、半规管功能均正常的患者为前庭功能I级,球囊、椭圆囊、半规管功能其中1项异常者为前庭功能Ⅱ级,2项异常者为前庭功能Ⅲ级,3项均异常者为前庭功能Ⅳ级。 结果 根据听力分期,符合入组标准的95例梅尼埃病患者中Ⅰ期13例、Ⅱ期13例、Ⅲ期52例、Ⅳ期17例。患耳平均听阈为(51.86±21.70)dB HL。前庭功能检测结果cVEMP异常率63.2%,oVEMP24异常率74.7%,vHIT异常率33.7%,冷热试验异常率52.6%。前庭功能分级Ⅰ级9例、Ⅱ级28例、Ⅲ级39例、Ⅳ级19例。前庭功能分级与患者的听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r=0.35)。前庭功能分级与患者梅尼埃病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r=0.35)。前庭功能分级与患者的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 r=0.24)。前庭功能分级与患者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 结论 梅尼埃病患者随着病程的进展,耳石器功能和半规管功能检测异常率会逐渐增加。通过对球囊、椭圆囊、半规管低频和高频功能的精细化检测,能够对梅尼埃病患者前庭功能进行精准评估。听力分期与前庭功能分级的同步评估能够反映患者疾病的进展状态,同时能够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术后康复的预判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突发性聋(sudden deafness,SD)伴眩晕患者半规管损伤的频率特征。方法对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124例进行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摇头试验(head shaking test,HST)和低频冷热试验(caloric test,CT),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进行vHIT试验。以vHIT的增益值(video-head impulsetest gain,vHIT-G)、HST诱发摇头眼震(head shaking nystagmus,HSN)和冷热试验单侧半规管反应非对称值(u-nilateral weakness,UW)为指标,分析两组对象三组不同责任半规管的三项试验结果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六个半规管的vHIT-G均符合正态分布,相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5,P=1.000);两侧前、水平和后三个半规管平均vHIT-G分别为16.80%±9.80%、16.57%±10.30%、16.52%±11.12%。突聋组的患耳前、水平和后三个半规管vHIT-G分别为22.84%±8.08%、30.17%±11.26%、31.03%±8.90%,均符合正态分布,与对照组相应半规管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vHIT、HST和CT阳性率分别为37.9%、45.2%和79%,CT分别与HST及vHIT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等于0.000,),vHIT与HST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6)。在不同UW值区间,HST和vHIT的阳性率随着UW值增加也逐渐增加。结论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多存在半规管损伤,且主要发生在低频区;随着损伤的加重,也可累及半规管的中、高频区。中频HST和高频vHIT不宜用作突聋患者半规管损伤的筛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听力分期梅尼埃病(Meniere disease,MD)患者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及冷热试验(caloric test)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确诊的MD患者55例(52.8±15.8岁),按MD听力分期标准分为1期9例(48.8±13.8岁),2期9例(46.0±16.3岁),3期23例(50.3±13.5岁),4期14例(53.5±16.2岁),分别行oVEMP检测及冷热试验,分析其结果.结果 1、2、3、4期MD患者oVEMP异常率分别为55.6%(5/9)、66.7%(6/9)、78.3%(18/23)、78.6%(11/14),冷热试验异常率分别为22.2%(2/9)、33.3%(3/9)、78.3%(18/23)、85.7%(12/14);可引出oVEMP的1、2、3、4期MD患者其振幅分别为4.3±4.0、3.5±2.3、2.5±2.4、1.3±0.5 μV.结论 MD患者oVEMP及冷热试验异常率随其听力受损程度加重呈上升趋势,oVEMP振幅呈下降趋势,提示椭圆囊与水平半规管的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19.
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 vHIT)可定量评价受试者各半规管高频角前庭-眼动反射(vestibulo-ocular reflex, VOR)功能。临床发现, vHIT在不同急性外周前庭功能下降疾病中的结果可表现出异质性。如在前庭神经炎和亨特综合征患者中, 病理性vHIT发生率最高的是水平半规管, 且在前庭神经炎患者的前庭代偿期间, 病理性vHIT的增益和回复性扫视表现为不同的恢复特征;而在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中, vHIT异常发生率最高的是后半规管, 且后半规管的损伤与突发性聋患者的听力预后有关。vHIT与其他前庭功能检查技术(如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综合应用可以为临床相关眩晕疾病的诊断、分型、预后评估和前庭康复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20.
突发性聋的听力损失和前庭损害对其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通过对30例突发性聋患者行纯音听力检查及前庭功能系列检查,比较突发性耳聋听力下降程度和类型与眩晕和前庭功能检查结果的关系、前庭损害类型和程度、以及听力预后与眩晕和前庭损害的关系。得出(1)具有前庭损害的患者91%为中、重度聋,82%为平坦型和斜坡型听力损害。半规管麻痹者听力损害全部为中、重度聋,图型为平坦或斜坡型。(2)冷热试验(CP)值63%、低频谐波加速试验(SHAT)66%、重心平衡仪试验(VSRZ)36%呈现异常,以SHAT较为敏感;(3)突聋听力预后与是否伴有眩晕、前庭损害以及损害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