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评估角膜绷带镜应用于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有效性。 方法 选取翼状胬肉患者58例(62眼),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共29例31眼)术后第1天开始佩戴角膜绷带镜,对照组(共29例31眼)行常规眼垫包扎治疗,观察两组术后1 d、4 d、7 d及1个月时眼部症状及术后9个月时的恢复情况。 结果 术后第1天、第4天,两组患者眼部症状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第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之间有交互作用(P<0.05);术后9个月,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胬肉术后佩戴角膜绷带镜对降低胬肉术后复发率无明显影响,但可减轻角膜不适反应,提高患者舒适度,是一种简单有效、适宜推广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25+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RS)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效果。 方法 选取行25+微创VRS患者88例(88眼),分为治疗组(n=44)和对照组(n=44)。治疗组术前3~5 d予以IVR治疗后行25+微创VRS;对照组仅行25+微创VRS。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电凝次数、医源性裂孔发生率、玻璃体腔硅油填充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BCVA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两组患者眼压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患者玻璃体积血发生率、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行25+微创VRS联合IVR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医源性裂孔和玻璃体出血发生率,降低硅油填充率,有助于PDR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联合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SMILE Xtra)对角膜光密度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在济南明水眼科医院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患者78例,纳入右眼数据(78眼)进行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SMILE Xtra组和SMILE组,其中SMILE Xtra组39例(39眼),SMILE组39例(39眼),分别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角膜光密度值进行随访。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光密度值,根据软件分析,以角膜顶点为中心,获取0~2 mm、2~6 mm及6~10 mm直径范围角膜光密度平均值,同时获取角膜前120 μm、中间基质层及后60 μm的光密度平均值。 结果 SMILE Xtra组和SMILE组在术后3个月时78眼(100%)UCVA均达到术前预期矫正视力。SMILE Xtra组术后整体角膜及角膜0~2 mm、2~6 mm直径范围的光密度值均较手术前显著增高,且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逐层分析显示术后前120 μm的数值均显著高于中部及后部角膜。SMILE组术后角膜各个直径范围的光密度值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中部角膜组织及后60 μm的光密度值在手术前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LE Xtra组手术后3个月角膜光密度在0~2 mm、3~6 mm、7~10 mm和前120 μm的数值均高于SMI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角膜光密度值的变化量与等效球镜度角膜中央厚度角膜曲率及角膜上皮厚度变化量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年龄呈负相关(r=-0.542, P=0.01)。 结论 SMILE Xtra组术后早期角膜光密度增加,透明度下降,但只在手术操作区域内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植入对泪道阻塞患者眼表状态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泪道阻塞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行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植入术。分析观察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2个月的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量。 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低于观察组约91.7%(P<0.05);观察组各个时间段的泪膜破裂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患者的泪液分泌量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泪液分泌量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植入治疗泪道阻塞患者,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对患者眼表状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鼻内镜手术中鼻甲功能性部分切除对于有中鼻甲病变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疗效。 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6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依中鼻甲有无病变及是否行中鼻甲切除分为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观察两组手术时间、疗效、中鼻甲粘连和术后主观症状评分。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0.53±6.25)min、对照组为(58.11±6.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5, P<0.001);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为100%,其中对照组的治愈率为78.95%(30/38),观察组为81.58%(31/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鼻甲粘连率2=4.155, P=0.042)和主观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8, P=0.031)。 结论 对有中鼻甲病变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时行功能性部分中鼻甲切除,能明显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中鼻甲粘连率、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嗓音训练应用于声带息肉术后的疗效。 方法 选取92例接受声带息肉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6)与对照组(n=46)两组。两组患者均行喉显微声带息肉切除术,对照组术后给予金嗓散结丸口服治疗4周,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1周起联合嗓音训练治疗3周,术后4周两组同时结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嗓音障碍指数(VHI)评分及嗓音声学参数值。 结果 脱落病例6例,86例完成研究。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VHI评分及嗓音声学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HI评分及嗓音声学参数值较治疗前均改善(P<0.001);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照组VHI评分及嗓音声学参数值显著改善。 结论 嗓音训练可促进声带术后功能恢复,提高嗓音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鼻内镜鼻窦手术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气道阻力及鼻腔容积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5例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接受鼻内镜手术,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气道阻力、嗅觉功能、鼻腔容积与鼻腔最小横截面积。 结果 术后1、4、8、12周时,观察组鼻气道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嗅觉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8、12周时,观察组鼻腔容积(NCV)、鼻腔最小横截面面积(NMC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鼻内镜鼻窦手术有助于增大鼻腔容积与鼻腔最小横截面面积,降低气道阻力,改善嗅觉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长期使用前列腺素类药物(PGs)对青光眼患者睑板腺功能及角膜结构的影响。 方法 选取 31例(62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30眼)初诊患者未使用前列腺素类药物,设为对照组;16例(32眼)长期使用前列腺素类药物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睑板腺功能、角膜各层细胞形态及数量、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状况。 结果 观察组角膜基底层细胞密度、基质细胞激活态分级及神经扭曲度均高于对照组,而结膜杯状细胞密度、角膜上皮下神经分支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角膜层炎症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内皮细胞密度及神经密度神经反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睑板腺功能障碍(MGD)发生率分别为46.7%(14/30)和71.9%(2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青光眼患者长期使用前列腺素药物治疗后其睑板腺功能及角膜结构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害,不仅MGD发生率提高,且角膜基质层细胞的形态改变,角膜下各层细胞及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的变化明显,角膜下各层细胞密度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明确血浆1-3-β-D葡聚糖对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鼻窦炎手术的患者,依据术后病理诊断分为观察组(真菌性鼻窦炎)及对照组(细菌性鼻窦炎)。比较手术前后外周血1-3-β-D葡聚糖、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的改变。 结果 共纳入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83例,其中观察组41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术前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β-D葡聚糖水平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术前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与PCT(t=0.701, P=0.002)及CRP(t=0.846, P=0.002)均呈现显著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当1-3-β-D葡聚糖取值为12.0 pg/mL时对感染的诊断敏感性为90.48%,特异性为95.12%,优于PCT及CPR。 结论 1-3-β-D葡聚糖对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较为可靠,有望成为辅助术前诊断的实用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传统超声乳化术中的劈核技术进行改良,评估其安全性和术后效果。 方法 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60眼随机分为劈核改进技术超声乳化术组及传统核分瓣超声乳化术组,每组80眼,记录手术时间、乳化时间、能量等数据,术后观察患者视力、角膜水肿程度、房水闪辉等指标。 结果 对术中数据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间手术时间(P=0.000)、乳化时间(P=0.011)、能量(P=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1 d(P=0.003)、3 d(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角膜状态术后1 d(P=0.005)、3 d(P=0.004)、7 d(P=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房水闪辉术后1 d(P=0.004)、3 d(P=0.011)、7 d(P=0.026)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术中并发症、术后其他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0)。 结论 劈核改进技术超声乳化术较传统核分瓣超声乳化术对眼组织损伤更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改良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可吸收泪小管塞栓联合人工泪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的有效性及对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干眼患者32例(64眼),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使用人工泪液治疗16例患者为对照组,使用泪小管塞栓联合人工泪液治疗16例患者为试验组,对比评价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5个月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染色评分、主观症状评分及视觉相关生存质量(VRQOL)评分。 结果 治疗前泪膜破裂时间(P=0.803)、泪液分泌试验(P=0.758)、角膜荧光染色评分(P=0.735)、主观症状评分(P=0.385)及视觉相关生存质量(VRQOL)评分(P=0.883),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后五项指标1个月(P<0.001)、3个月(P<0.001)及5个月(P<0.001),两组间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的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除治疗后5个月的泪液分泌试验(P=0.141)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治疗后1个月(P<0.001)(<0.001)(<0.001)(0.014)(<0.001)、3个月(P<0.001)(0.007)(<0.001)(<0.001)(<0.001)、5个月(P<0.001)(0.141)(<0.001)(<0.001)(<0.001)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可吸收泪小管塞栓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中重度干眼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视觉相关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中使用接触镜及未使用接触镜两组患者的累积能量、激光点数、平均能量及操作过程耗费时间。 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9年11月~2021年5月于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爱尔眼科医院门诊确诊的后发性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单号患者激光过程中不使用接触镜作为观察组,共40例(40眼);双号患者使用接触镜作为对照组,共40例(40眼)。记录激光过程中使用的能量范围、累积能量、激光点数、激光操作过程耗时(分钟)。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方差齐性的资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不符合方差齐性的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观察患者激光后0.5 h及术后7 d均未出现眼压明显升高,两组患者激光后0.5 h眼压、7 d眼压、激光后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89,P=0.145,P=0.431)。观察组激光术中使用的累积能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6),观察组激光术中使用的平均能量高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激光术中点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操作过程耗时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中未使用接触镜与使用接触镜相比,累积能量无明显差异,平均能量使用较大,但可减少激光点数、操作时间较短,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观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优化脉冲光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观察诊断为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患者86例172眼。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86眼。两组患者给予优化脉冲光治疗,每4周1次,共4次,试验组在每次治疗后进行睑板腺按摩。记录患者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4、8、12及16周时患者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TBUT)、非侵入性泪河高度(NITMH)、睑板腺评分(MGS)及睑板腺分泌物评分(MGYSS)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除NITMH、MGS外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01)。试验组OSDI评分结果在治疗4周时与对照组无差异(P=0.857),其他时间点均优于对照组(P8周=0.002,P12周=0.024,P16周<0.001)。试验组NITBUT各时间点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MGYSS各时间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4周<0.001,P8周=0.005,P12周=0.045,P16周=0.013)。 结论 优化脉冲光技术联合睑板腺按摩能缓解症状、稳定泪膜、减轻炎症,治疗MGD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格栅样光凝治疗囊样黄斑水肿的有效性。 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非随机临床试验比较,对确诊为囊样黄斑水肿的患者14例14眼,经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2 mg并行格栅样光凝治疗。对照组为资料齐全并随访时间>6个月的既往病例16例(16眼)。治疗后3、6个月观察最佳矫正视力、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结果 与治疗前视力相比,两组在治疗后3、6个月视力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对照组=11.4,F试验组=16.3, P<0.01),试验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与对照组相应时间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治疗前=0.122,t治疗3月=1.11,t治疗6月=0.79,P≥0.05)。与治疗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相比,两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有所下降(F对照组=5.77,F试验组=7.29,P<0.01),试验组治疗前CMT与对照组相应时间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治疗前=0.288,P>0.05),试验组治疗后3、6个月CMT与对照组相应时间C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治疗3月=1.702,t治疗6月=1.92,P<0.05)。试验组术后4眼(28%)眼压升高。 结论 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格栅样光凝治疗能有效降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但必须警惕高眼压及青光眼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腔药物注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将66例(78眼)白内障合并DME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组(IVR组)行白内障手术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组(IVTA组)行白内障手术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及眼压等指标的差异。 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DM)病程、术前BCVA(LogMAR)、CRT和眼压等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术后3组的BCVA(LogMAR)、CRT随时间变化的整体趋势(tim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组之间BCVA(LogMAR)、CRT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差异(time*group)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考虑时间因素,3组BCVA(LogMAR)、CRT的综合差异(group)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BCVA(LogMAR)、CRT的比较:IVR组与对照组差异,IVTA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R组与IVTA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眼压随时间变化的整体趋势(time)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组之间眼压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差异(time*group)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周、1个月IVTA组眼压升高,与对照组、IVR组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考虑时间因素,3组眼压的综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9)。 结论 对合并DME的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手术中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或曲安奈德均可提高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减轻黄斑水肿,雷珠单抗不会引起眼压升高,较曲安奈德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鼓室内注射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门诊接受治疗的6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鼓室抽液方法,对照组采用盐酸氨溴索鼓室内注射方案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鼓室内注射方案进行治疗。对比三组病情控制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炎症反应相关指标水平、耳部功能相关指标、症状消失、耳内状态检查结果复常时间及不良反应。 结果 试验组患者病情控制总有效率均高于观察组与对照组(P<0.001);试验组治疗前后炎症反应相关指标水平耳部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幅度均大于观察组与对照组(P<0.001);试验组症状消失耳内状态检查结果复常时间均短于观察组与对照组(P<0.001);三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4)。 结论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鼓室内注射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炎症反应、改善炎性指标和耳部功能、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光学区直径与暗瞳直径的关系对不同程度近视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行SMILE手术矫治的近视及散光患者49例(96眼),18~35岁,平均(25.76±5.75)岁.依据手术光学区直径-暗瞳孔直径的差值分为3组:A组<0 mm(30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慢性鼻窦炎(CRS)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ESS)前后患者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表皮生长因子(EGF)、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分析它们在术腔创伤愈合中的意义。 方法 选取行ESS的163例CRS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6、12周行鼻内镜检查并采集鼻腔分泌物,采用酶联免疫荧光分析技术检测鼻腔分泌物中ECP、EGF、IL-6的浓度。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术前ECP、EGF、IL-6含量显著升高(P<0.05)。术后1周ECP、EGF、IL-6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前(P<0.05)。术后6周ECP、EGF、IL-6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前、术后1周(P<0.05)。术后12周ECP、EGF、IL-6含量显著低于术前及术后6周(P<0.05),显著高于术后1周(P<0.05),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ECP、EGF、IL-6含量影响术后6周和术后12周患者术腔创伤愈合情况(P<0.05)。 结论 CRS鼻息肉患者术前ECP、EEG、IL-6含量显著升高,且在术后创伤愈合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与术后上皮修复过程可能有相关性,术前ECP、EEG、IL-6含量是影响鼻黏膜术后上皮修复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