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变应性鼻炎是鼻科的常见疾病。因常年反复发作,已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但目前仍缺乏满意的治疗方法。治病求本是中医临床学的精髓,辨证施治则是其具体体现,辨证施治的实质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颌骨外巨细胞肉芽肿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例鼻咽部、颞骨、上颌窦巨细胞肉芽肿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颌骨外巨细胞肉芽肿临床表现为局限性无痛性肿块,有时具有侵袭性.组织病理学特征为骨组织被纤维组织代替,多核巨细胞呈散在或灶性分布于纤维基质中.结论:颌骨外巨细胞肉芽肿是一种非真性肿瘤,临床极为罕见,诊断有一定困难,结合临床和病理分析对诊断更加有意义,彻底切除病变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甲状舌囊肿是一种常见病,发生于颈前正中线上,除淋巴结疾患外,约占颈部肿物、囊肿和瘘管的1/3。认识这一病变的重要性在于:1.因其在颈部形成肿块,应与其他情况严重的肿瘤相鉴别;2.甲状舌囊肿可能与皮肤粘连形成有分泌物的窦道;3.有时与舌根相通,分泌物进入口腔,产生不适感;4.虽然发生恶性变者较为少见,但仍存在可能性,因此值得注意。本文对作者所在医院遇到的42例甲状舌囊肿按其部位、症状、年  相似文献   

4.
细针抽吸活体细胞学检查法(FNAB)现已有效地试用于人体各个部位肿块的诊断,但在英国可能由于当地病理科医生对此法不感兴趣或怀疑其安全性因而未能使之在耳鼻喉科得到普及。本文研究旨在与病理科医生协作,肯定FNAB对诊断头颈部肿块的可行性。作者们于1983年6月至1684年9月在皇家耳鼻喉科医院对淋巴结、涎腺、甲状腺等处的头颈部肿块共59例采用了FNAB检查,标本用20ml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和1号针头抽吸,有时也用带柄Cameco注射器吸取。涂片经固定后,以标准苏木精-伊红染色。标本由经验丰富的病理科医生检查,并将细胞学诊断与后来切开活检或切除术后标本的病理组织学所见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5.
内镜额窦手术的基础与临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额窦手术被认为最具有挑战性.针对额窦手术相关解剖研究仍未止步,且研究的着重点是围绕手术方式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颈部肿块是临床常见病,约占所有肿瘤的10%左右.在颈部肿块中,转移住癌约占40%以上,其它尚有颈部原发性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炎性包块及先天性疾病等.还有约20%很难找到原发灶,即所谓“原发不明的颈转移癌”.无论如何,颈部肿块的出现,总以恶性的可能较大,因而常须取活检,继而进行手术、放疗或化疗.但在临床实践中,难免遇到少数(尤其是高龄女性)患者,对手术、活检、甚至放疗、化疗都心存恐惧,拒不接受,宁愿任其发展.为减轻这部分患者的痛苦,使其安度晚年,中医治疗应该是一个研究方向.近年来,作者曾接诊原发不明,且拒绝活检及穿刺针吸活检而性质不明的颈部肿块患者5例,予以中药姑息治疗,似乎有延缓病情发展的作用,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因颈部无痛性肿块而就诊.耳鼻咽喉及全身检查未发现明显原发病灶,其局部表现及发展过程则颇具恶性倾向,但因拒绝作病理检查而注质不明(表1).肿块B超探查均示为实体瘤.患者要求采用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鼻背中线瘘管为一先天性疾病,乃因胚胎发育过程中两侧内侧鼻突与额鼻突融合形成外鼻时胚层组织残留所致。我们曾遇1例貌似一额外“前鼻孔”的鼻背中线瘘管。介绍如下。 女,13岁,学生。出生后即发现右侧鼻孔上方突出如玉米粒大小的肿块,其前端有一小孔,肿块随年龄增长而长大,在寒冷季节有时流出粘液样分泌物。1982年12月来我院就诊。局部检查:右侧鼻  相似文献   

8.
声门上癌     
声门上区有若干解剖特点:1.其粘膜比声门更富于淋巴管。2.位于中线上的会厌是此区最大的结构,其淋巴流注于两侧的颈淋巴结,一般是通过甲舌膜。3.会厌软骨的许多小孔有血管淋巴管穿过,癌栓可经比直接蔓延至会厌前间隙,该部更为隐匿。因此,声门上癌患者早期常无症状,或仅有吞咽时含糊不清、部位不明的喉部或颈部不适感。不幸的是,有时颈部转移性肿块(可发生于两侧)竟然是最早的症状,确诊时已属晚期。声哑症状出现很迟,其出现提示肿物已  相似文献   

9.
病人男性,29岁,因鼻根部肿物8年于1999年12月20日入院.自1991年发现鼻根部有一软组织肿块,生长缓慢,无特殊不适.3年前在当地医院对肿物切开活检,但未明确诊断.术后肿物生长迅速.无视力下降、复视、溢泪、眼球突出、鼻塞、脓涕、头痛、发热等症状.检查:鼻根部软组织肿块,无破溃,肿块质韧,上平眉弓,两侧达内眦,下至鼻背及上颌骨额突;鼻腔内未见异常.鼻窦CT及三维重建扫描:各鼻窦正常,鼻根周围骨质无破坏,排除脑膜脑膨出,考虑软组织肿块.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在超声导向下行唾液腺细针抽吸活检(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18例,系影像学横断面有肿块而未触及者7例与触及者11例.11例为腮腺内肿块、5例颌下腺周围淋巴结,及2例腮腺周围淋巴结.肿块自5mm×4mm×3mm~38mm×20mm×25mm.采用25-、22-或20-号针活检,可在实时(real-time)监示下直接进入肿块的实质部吸取材料供涂片及快速Papanicolaon染色,多余材料供细胞包埋(cellblock).结果6例为腺瘤样腮腺肿块、2例非腺瘤样腮腺肿块、10例唾液腺内或周围淋巴结.  相似文献   

11.
例1,男,52岁.因持续声嘶2年于1999年7月就诊.纤维喉镜检查见左侧声带靠近前连合处有8mm×7mm×6mm大小暗红肿块,表面光滑,基底部宽.因病人体胖,颈部粗短,舌体肥大,加以肿块靠近前连合,虽用力上提支撑喉镜,仍难以暴露肿块,遂终止手术.3d后在表面麻醉下试行间接喉镜下摘除肿块,亦因暴露不良而失败.随即改用纤维喉镜引导间接喉钳摘除肿块.手术方法:病人取坐位,经右鼻腔(较宽畅侧)导入纤维喉镜至口咽部,嘱病人拉舌,右手持间接喉钳,将其自口腔伸入咽部,纤维喉镜下窥及喉钳钳口后,再将其伸向喉腔,同时指示助手推进纤维喉镜,保持钳口在纤维喉镜视野内,窥清声带肿块,钳夹其基部,提起肿块并确认钳夹准确后,予以摘除.检查声带缘创面平整.术后声嘶明显改善.病理诊断为喉淀粉样变性.随访1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男,46岁,2年前活动后颈部隆起一个肿块,直径1 cm左右,质软无痛感.外科门诊曾诊断为皮下血肿,行穿刺引流后肿块消失.1年前颈部肿块复发,检查发现较前增大.  相似文献   

13.
例1患者女,33岁,因"发现颈前部肿块1个月"于2009年11月6日入住本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无副神经节瘤家族史.体格检查:气管左偏,右甲状腺可触及5.5 cm×4.5 cm大小肿块,质地中等,边界清,随吞咽上下活动差,左甲状腺未触及明显肿块,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初步诊断:右胸骨后甲状腺肿.辅助检查:甲状腺B超提示右甲状腺下方至胸骨后低回声包块(图1),胸部CT提示"右颈部入胸廓处肿块,与甲状腺密切相关"(图2).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素测定等未见异常.于3d后在全麻下行右颈部肿块切除术,术中双侧甲状腺未及明显肿块,右侧甲状腺下极下方有一大小约5.0 cm ×4.0 cm淡红色实质性肿块,与甲状腺无明显关系,肿块质脆,血管丰富,边界欠清,与右侧喉返神经明显粘连,无法分离,部分肿块向下伸入胸骨后,颈部未见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4.
颈部肿块的临床特征(附609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609例澄海籍患者颈部肿块的临床资料按照“80%规律”和“7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是:炎性肿块、先天性肿块及良性肿块、恶性肿块间的关系符合这两个规律,表明两规律对颈部肿块的诊断具有临床价值和可行性。并对颈部肿块的诊断与活检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例1,女,53岁,发现左颈前肿块1个月余,无疼痛不适,肿块逐渐增大就诊我院.体检:左颈前可触及5 cm×4 cm×3 cm的肿块,质中,活动差,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彩超报告:甲状腺左侧叶内实质性肿块.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 ,2 7岁。右耳后无痛性肿块缓慢发展 1年。在当地行头部肿块切除术 ,术中切开肿块时 ,因大量失血被迫关闭术腔。术后创口皮肤愈合 ,但耳后肿块持续增大 ,且向切口瘢痕皮肤膨出。 7个月后患者前来就诊 ,以颞枕部肿块性质待查收入院。发病以来 ,无头痛及恶心呕吐 ,亦无耳鸣、眩晕及听力障碍。专科检查 :右侧颞枕部区域肿块约 6 .0cm× 6 .0cm ,高出头皮 2 .0cm。前界达耳后沟上缘 ,超出耳廓上约 1.0cm ,下界平乳突尖 ,后界达枕骨约 1 2。肿块表面可见初次手术后遗 2cm斜行皮肤瘢痕 ,肿块最凸部分呈囊性感 ,其周为乒乓球感 ,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根部肿块的外科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6例颈根部肿块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良性10例,恶性16例.根据病变的范围及性质采取"T"形及"L"形切口,必要时劈开锁骨,切除部分胸骨柄及胸锁关节.结果:10例良性肿块完整切除,其中术后发生乳糜瘘1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16例恶性肿瘤完整切除12例,部分切除4例.术中锁骨下静脉破裂2例,术后永久性臂丛损伤1例,纵隔气肿1例,气管瘘1例,膈神经损伤1例,术腔血肿2例.随访1~5年,良性组无复发及死亡患者,恶性组中术后存活5年者6例,3年者4例,2年者2例,余4例均在术后1年内死亡.结论:颈根部肿块的手术切除是可行的.此区的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恶性肿瘤手术后也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1岁.因右耳后肿块20年伴耳后胀感半年,于2007-01-12入院.该患者于20年前无意中发现右耳后蚕豆大小硬性肿块,渐进增大但未就诊,近半年肿块增大明显至核桃大小并伴有局部胀感,进而入院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鼻腔额外牙误诊慢性鼻炎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临床资料患儿男,12岁.因家长发现其呼气带臭味2年余,于2005-08-25来我院门诊就诊.患儿自觉右侧轻度鼻塞,有时伴有黄涕,无涕中带血及其他不适,曾多次在外院就诊,均诊断为"慢性鼻炎".1年前在外院行鼻窦柯、华氏位X线片检查,未发现"异常",仍按"慢性鼻炎"治疗,症状无改善.检查:右鼻底见一肿块,前端覆盖黏膜,后方表面有伪膜.外院柯、华氏位片示右总鼻道底一圆形高密度影(图1).鼻内镜下见肿块似柱形平卧鼻底,前端有黏膜覆盖,并有一蒂经鼻中隔与鼻阈交界处与牙槽突相连,后方表面为黄褐色鼻石样物(图2).用小号开筛钳夹断蒂部,将肿块完整取出.清除表面黏膜与鼻石,发现为一牙齿,牙根覆盖黏膜并通过血管黏膜蒂供血.该牙长1.0 cm,直径0.5cm,牙冠发育欠佳,末端呈钩状(图3).检查鼻底、中隔黏膜完好,无明显压陷痕迹.口腔牙列整齐,无缺如,诊断为鼻腔额外牙.术后两周复查,鼻腔通畅,黏膜光滑,分泌物及臭味消失.……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73岁.2年前发现右颈部有一肿块,约1.0 cm×1.5 cm大小,表面凹凸不平,无疼痛,曾用中草药贴敷,肿块渐大;1个月前肿块出现溃烂,伴有臭味,于2002年2月19日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