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广州地区儿童诺如病毒性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TaqMan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法检测诺如病毒(norovirus,NV)的发病情况,为儿童NV腹泻的临床治疗或病毒爆发流行的预防、控制及疫苗的研制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随机收集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广州地区急性腹泻病患儿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应用针对病毒ORF1与ORF2连接区域设计的引物及TaqMan探针进行实时荧光RT-PCR检测标本.并将NV阳性标本进行克隆并测序,结合检测结果以确定此周期内NV的流行情况及优势毒株.结果 本研究从1260份标本中检测出NV阳性257份(20.40%),其中G Ⅰ型87份(6.90%),GⅡ型214份(16.98%),G Ⅰ和GⅡ混合感染44份.测序分析后发现G Ⅰ毒株检出率依次为G Ⅰ-3、G Ⅰ-2及GⅠ-4;GⅡ毒株检出率依次为GⅡ-4、GⅡ-3及GⅡ-7.NV主要感染年龄为2岁以内婴幼儿,发病高峰期在11至12月.结论 NV已经成为广州地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体之一,GⅡ-4型是2007年主要流行病毒株.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南京地区5岁及以下腹泻患儿人类杯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在南京儿童医院共采集1~59个月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300份,采用多重RT-PCR方法检测人类杯状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结果 300份标本中71份检出人杯状病毒,检出率23.67%。其中,诺如病毒67份,其中58份为GⅡ/4基因型(2006b亚型),8份为GⅡ/3基因型,1份为GⅡ/12基因型;扎如病毒4份,其中2份为GI/1基因型,GI/2和GⅡ/1基因型各1份。结论人类杯状病毒是南京地区腹泻婴幼儿中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主要的流行优势株是诺如病毒GⅡ/4基因型(2006b亚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西藏昌都地区儿童急性腹泻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于西藏昌都市人民医院就诊的96例急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检测腺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札如病毒、轮状病毒,并测序分析其基因型别。结果腺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札如病毒、轮状病毒5种病毒总阳性率为39%(37/96),其中星状病毒阳性率最高(16例,17%),诺如病毒次之(9例,9%),轮状病毒、腺病毒、札如病毒阳性率分别为8%(8例)、7%(7例)、5%(5例)。这5种病毒在不同年龄组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间仅星状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病毒中F41型6例,C2型1例;诺如病毒GⅠ.36例,GⅠ.71例,GⅡ.31例,GⅡ.4 Sydney_2012型2例;星状病毒均为HAstrV-1型;札如病毒散发GⅠ.21例,GⅠ.61例,GⅡ.11例,2例未知分型;轮状病毒G9[P8]6例。结论星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是西藏昌都地区急性腹泻儿童的重要病原体。腺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札如病毒、轮状病毒阳性率均与年龄无关,仅星状病毒阳性率有明显季节性;腺病毒的基因型别以F41型为优势株,诺如病毒优势株为GⅠ.3,星状病毒优势株为HAstrV-1,札如病毒散发GⅠ.2、GⅠ.6、GⅡ.1,轮状病毒优势株为G9[P8]。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7~2019年急性胃肠炎患儿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2019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急性胃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粪便标本共1 458份,提取病毒RNA,使用RT-PCR法扩增诺如病毒的衣壳蛋白VP1区,完善基因测序和基因型鉴定。 结果 1 458份粪便样本中,共检出158份阳性标本,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为10.84%(158/1 458);不同年份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2.2%(105/860),高于女性[8.9%(53/598)](P=0.043)。12~<18月龄患儿的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为16.9%(51/301)。诺如病毒流行高峰在每年的8~10月。23份诺如病毒阳性标本合并轮状病毒感染。检出的诺如病毒主要为GII型(97.5%,154/158),GI型仅4例(2.5%,4/158)。对阳性标本进行衣壳蛋白VP1区测序发现:GII型标本中以GII.4为主,占69.6%(110/158),其中99份为GII.4 Sydney 2012,占62.7%(99/158);其次为GII.3,占15.2%(24/158);GII.2占10.1%(16/158);GII.6占1.9%(3/158);GII.17占0.6%(1/158)。GI型标本中包括GI.3,占1.3%(2/158);GI.2、GI.5各占0.6%(1/158)。 结论 2017~2019年该院就诊的诺如病毒感染患儿以病毒为GII.4 Sydney 2012型为主,虽在全年均可存在诺如病毒感染,但8~10月份为高峰期,其间加强诺如病毒监测及重点人群防护,有助于对儿童诺如病毒腹泻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马鞍山和苏州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 (RV)腹泻的临床特征和G血清型。方法 收集马鞍山和苏州地区5岁以下儿童急性腹泻粪便标本 1 2 67份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巢式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RV感染和血清型。结果  1 2 67份标本中RV阳性 378份 ,血清型G型是优势株共 2 50株 ,其中G1 1 0 0株 ,G3 1 1 1株 ,G2 8株 ,G4、G9各 3株 ,混合感染 4株 ,未能分型2 1株 (8.40 % )。马鞍山地区以G1型为主 (58.54 % ) ,苏州地区以G3型为优势株 (47.85 % )。结论 RV是导致马鞍山和苏州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 ,流行的血清型分别为G1和G3型。  相似文献   

6.
腹泻患儿轮状病毒VP7基因分型与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昆明地区2003年9~12月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分子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法(RT-PCR)扩增婴幼儿腹泻大便样本中编码轮状病毒VP7蛋白的全基因片断,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对扩增得到的VP7基因进行分型。结果1.昆明地区2003年秋冬季50份标本能定型者32份(占64%)。其中G3型占93.75%(30/32);混合型占6.25%(2/32),均为G1 G3型。本次分型中未见G2及G4型。2.2003年9~12月轮状病毒腹泻临床特点为病程短,脱水程度轻,腹泻次数少,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少见。结论1.2003年9~12月昆明地区轮状病毒流行株以G3型为主,与以往比较出现了流行株的转变。2.G1型感染的临床表现较G3型重。  相似文献   

7.
兰州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兰州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RV)腹泻的分型特点。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2003年7月~2004年6月兰州地区收集的624例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中的271份进行轮状病毒病原检测,并对阳性标本进行分型。结果ELISA法RV阳性率为56.46%(153/271),阳性率与性别无关。不同年龄段的感染率以6~11个月和12~23个月年龄段最高,分别为57.38%、63.33%,但各年龄段间无显著差异。不同月份的感染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发病高峰在10、11月份,分别为86.27%和73.81%。在ELISA阳性标本中RT-PCR法检出G3 94例(61.44%),G2 4例(2.61%),G9 3例(1.96%),未发现G1、G4型和混合感染,52例(33.99%)未能分型。G分型阳性标本中检出P[8]型28例(40.58%),其他未能分型。结论轮状病毒是兰州地区婴幼儿非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其流行的主要血清型为G3型。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儿童鼻咽吸出物标本肺炎支原体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ng L  Chen ZM  Shen Z  Li SX  Xu D  Tang LF 《中华儿科杂志》2011,49(10):750-754
目的 对浙江省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鼻咽吸出物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基因分型研究,旨在了解肺炎支原体亚型的流行状况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采用基于肺炎支原体P1基因的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对2009年2-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因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的鼻咽吸出物标本300例进行肺炎支原体基因亚型检测并选取部分P1-Ⅰ型和P1-Ⅱ型标本进行测序,比较不同亚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97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标本显示肺炎支原体P1-Ⅰ型特征性条带,3例显示P1-Ⅱ型特征性条带.所有P1-Ⅰ型临床标本均显示Ⅰb亚型条带,3例P1-Ⅱ型均显示Ⅱa亚型条带.测序结果显示P1-Ⅰ型肺炎支原体P1基因第208位点出现了G→A的同义点突变.3例P1-Ⅱ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均合并肝功能损害,平均住院时间和发热时间比P1-Ⅰ型长,但未达统计学差异.结论 临床标本可直接用于肺炎支原体基因分型.研究期间浙江省发生的肺炎支原体感染以P1-Ⅰ型、Ⅰb亚型为主.肺炎支原体哑型与病情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天津地区急性胃肠炎患儿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2017年天津地区急性胃肠炎患儿诺如病毒(NoV)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7年1~12月天津市儿童医院疑似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患儿的粪便标本758份,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NoV进行初筛,运用传统RT-PCR方法对阳性标本的衣壳蛋白VP1区进行基因扩增、基因测序和鉴定基因型别。结果 758份粪便标本中检出GⅡ型NoV 241份,阳性率为31.8%。对阳性标本进行衣壳蛋白VP1区测序,发现GⅡ型标本中以GⅡ.4亚型为主,占28.6%(69/241);其次为GⅡ.3亚型,占21.2%(51/241);GⅡ.2亚型占10.0%(24/241);其他亚型占7.5%(18/241)。不同年龄组间No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其中1~ < 4岁组阳性检出率最高(37.3%)。不同季节的NoV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其中冬季为高发季节(48.1%)。27份(3.6%)标本存在NoV和轮状病毒(RtV)的混合感染。结论 NoV是2017年天津地区该组急性胃肠炎患儿的主要病原体之一;GⅡ基因型特别是GⅡ.4亚型是流行优势毒株;NoV感染在4岁内儿童更为常见;冬季为流行高峰;存在与RtV混合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昆明地区2002~2004年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病毒分子流行特征。方法收集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2、2003、2004年9~12月儿科住院和门诊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粪便标本计210份。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轮状病毒基因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及巢式-PCR(net-PCR)对5种主要的VP7的血清型(G1、G2、G3、G4和G9)进行分型,并采用RT-PCR对VP7阳性标本进行NSP4(非结构蛋白4)的基因扩增,选取30份标本用net-PCR法扩增出NSP4CDNA500bp送去测序。结果210份标本中轮状病毒基因阳性143份(68·1%),其中长型143份,未发现短型和混合型。143份阳性标本行RT-PCR扩增VP7全基因,134份获得阳性产物,进一步用net-PCR分型显示G3型73例(73/134,54·5%),G1型38例(28·4%),未分型11例(8·2%),混合型8例(6%),G4型4例(3%),未发现G2和G9型。所有VP7阳性标本均可以扩增出NSP4的全长,其中30份标本送去测序显示有变异。结论A组轮状病毒是目前昆明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原,在不同的3年中,轮状病毒电泳型以长型为主,血清型以G3、G1型为主,G4型少见,未见G2、G9型。3年监测结果显示NSP4存在变异,但未发现轮状病毒肠炎临床症状与NSP4的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11.
Zeng M  Chen J  Gong ST  Xu XH  Zhu CM  Zhu QR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8):564-570
目的 监测我国城市儿童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流行特征.方法 2008年7月至2009年9月,我们在上海、杭州、广州、重庆和天津门诊急性腹泻儿童中进行一项前瞻性的流行病学调查,随机收集急性非细菌性痢疾样腹泻患儿粪便标本,用胶体金试剂盒检测A组轮状病毒,轮状病毒阴性标本进一步用一步法实时定量荧光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G Ⅰ和GⅡ基因组.描述性分析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检出率、季节流行规律和易感儿童年龄特征.结果 连续1年期间,共收集到标本5091份,轮状病毒检测阳性标本数为1563份,占30.7%,各地轮状病毒检出率分别为上海29.5%(268/916)、杭州36.1%(334/926)、广州26.3%(254/968)、重庆34.1%(359/1054)和天津28.2%(348/1233).诺如病毒在3528份轮状病毒阴性标本中检出数为1049份(29.7%),各地检出率分别为上海21.2%(136/642)、杭州31.3%(185/592)、广州24.2%(173/714)、重庆31.8%(221/695)、天津37.7%(334/885).估计诺如病毒在所有样本中检出率至少为20.6%(1049/5092).1049份诺如病毒株中,GⅡ基因型1036份(98.7%),G Ⅰ基因型16份(1.5%),3份标本同时检测到G Ⅰ和GⅡ型.1049例诺如病毒腹泻儿童年龄在1个月~14岁,年龄中位数10(13.9±16.9)个月,91.8%患儿≤2岁.1563例轮状病毒腹泻儿童年龄在1个月~11.3岁,92.5%患儿≤2岁,年龄中位数10(12.9±13.7)个月.年龄中位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流行高峰发生在秋冬季10月至次年2月份,而诺如病毒在北方天津地区流行高峰出现在冬春季(11月至次年4月),诺如病毒在上海、杭州和重庆自4月份开始活跃,流行高峰常在夏秋季7至10月份,而在广州地区除春季散发外其他季节都有较为显著的流行.结论 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是我国婴幼儿腹泻主要的病毒病原.全国轮状病毒高峰季节基本一致,但是诺如病毒流行季节因地区而异,北方冷季呈现流行高峰,东部和西南部地区主要在夏秋季最流行,南方夏秋季和冬季都可出现较强的流行.  相似文献   

12.
太原市部分人群诺瓦克样病毒血清抗体水平的调查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目的 为了解诺瓦克样病毒在太原市人群中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间接ELISA,分别以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的Norwalk (rNV) 和Mexico (rMX) 病毒样颗粒为抗原,对来自太原市的不同年龄人群的322 份血清标本进行了诺瓦克样病毒(NV) 特异性IgG 抗体检测。结果 总检出率为NV78.6 % ,Mexico 病毒(MX)82.9 % 。不同年龄人群两种型别抗原的抗体检出情况类似:7 ~11 个月的阳性率最低,分别为NV37.5% , MX31.3% ;1 岁时达到NV48.1% ,MX70.4 % ;2 ~3 岁时达到NV69.2 % ,MX88.5% ;4 ~6 岁后均接近或超过90% 。结论 太原市人群中这两种血清型的诺瓦克样病毒感染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上海地区腹泻住院患儿进行诺若病毒检测,对其流行株进行基因序列的测定,以了解诺若病毒在上海地区的流行特征,为该病原体所致腹泻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1至2005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的粪便标本。首先进行轮状病毒的检测,在轮状病毒抗原阴性标本中,每隔8个标本按编号顺序行机械随机抽样,建立RT PCR方法进行诺若病毒的检测。对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测序结果通过Clustal W 和 Mega 4.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期间共收集腹泻患儿粪便标本5 534份,轮状病毒抗原阴性4 084份,机械随机抽得484份用于诺若病毒检测,45/484份(9.3%)检测到诺若病毒。对诺若病毒感染季节分布和患儿年龄特点的分析表明,除4月和7月份未检测到诺若病毒外,其余各月份均检测到诺若病毒,其高发的月份是8至11月。 5~6月也呈一个小高峰。 77.8%(35/45)的患儿<2岁,其中6~11个月的患儿所占比例最高,达35.6%(16/45),<6个月的婴儿占20%(9/45)。GⅡ-4型是这5年间尤其是2003年之后的主要流行型别,2001至2002年尚存在其他的流行型别GⅡ-3和GⅡ-7型。结论 上海地区近5年来诺若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呈现一定的规律,今后需要进行更详细和深入的监测,为儿童急性腹泻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5岁以下喘息患儿Clara细胞分泌蛋白10(CC10)基因G38A位点多态性与喘息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于本院就诊的5岁以下反复喘息患儿120例,分为有特应质高危因素的喘息Ⅰ组(n=67)(湿疹45例,父母或父母一方有哮喘病史13例,变应性鼻炎5例,变应性皮炎4例)和无特应质高危因素的喘息Ⅱ组(n=53);对照组为本院外科近期无感染疾病史、择期进行手术的术前患儿(n=55)。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喘息组和对照组患儿CC10 G38A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检测,比较3组间CC10 G38A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喘息Ⅰ组、喘息Ⅱ组和对照组3种基因型AA、GA、GG分布频率分别为20.9%、44.8%、34.3%,9.4%、32.1%、58.5%、9.1%、31.0%、60.0%;喘息Ⅰ组和喘息Ⅱ组CC10基因G38A位点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喘息Ⅰ组和对照组CC10基因G38A位点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喘息Ⅰ组、喘息Ⅱ组和对照组38A和38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3.3%、56.7%,25.5%、74.5%,24.5%、75.5%;喘息Ⅰ组和喘息Ⅱ组、喘息Ⅰ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喘息患儿与哮喘存在相同的基因分布频率,发生哮喘的危险性高;对于CC10基因具有A等位基因的喘息患儿应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5.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wo immunochromatography (ICG) tests for detection of group A rotavirus and norovirus GII, the commercial Dipstick 'Eiken' Rota kit (SA Scientific, USA) and the NV IC-1 stick (Immuno-Probe, Japa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with specific primer pairs (Beg9 and VP7-1', for group A rotavirus; COG2F and G2SKR, for norovirus GII) was used as the reference method. The results of ICG tes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reference method.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greement between ICG tests and PCR were 87.8%, 93.3% and 89.4%, respectively, for rotavirus ICG test; and 73.7%, 100% and 95.2%, respectively, for norovirus ICG test. The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 for norovirus used in this study could detect not only common noroviruses, but also a novel norovirus GII.4 variant, which emerged in Ho Chi Minh City in 2006. Immunochromatography tests are easy, rapid and useful assays for detection of rotavirus and norovirus among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acute gastroenteritis in Vietnam.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足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NE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2 年2 月至2014 年1 月确诊为NEC 的41 例足月新生儿为病例组,其中Ⅰ期患儿24 例,Ⅱ ~ Ⅲ期患儿17 例;同期确诊为非消化系统疾病的62 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患儿血清I-FABP 和C 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I-FABP 诊断NEC 进行评估.结果 病例组不同分级患儿血清I-FABP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Ⅱ ~ Ⅲ期组显著高于Ⅰ期患儿(P<0.05); I-FABP 血清标志物 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5%CI:0.78~0.92),最佳诊断截点值为2.25 ng/mL,该截点值下诊断NEC 的敏感性为80.49%,特异性为70.19%.病例组与对照组患儿血清CRP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FABP 在NEC 患儿早期(Ⅰ期)已显著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可作为诊断NEC 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