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131)I标记间碘苄胍(~(131)I-MIBG)在儿童高危神经母细胞瘤(HR-NB)巩固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确诊为HR-NB,且巩固治疗前MIBG显像阳性予以~(131)I-MIBG治疗的34例患儿,回顾性分析其初诊时、~(131)I-MIBG治疗前后肿瘤标记物、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微小残留病灶及原发瘤灶大小等的变化,观察~(131)I-MIBG治疗后骨髓毒性、肝肾功能及甲状腺功能等毒副作用。结果 34例患儿经过化疗、手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局部放射治疗后,在~(131)I-MIBG巩固治疗前评估为可疑肿瘤进展者15例。接受~(131)I-MIBG治疗的中位次数为2(1-6)次,单次治疗剂量为90-200mCi(3330~7400MBq)。~(131)I-MIBG治疗后有4/6例患儿LDH降至正常,4/7例NSE有下降,5/10例尿VMA恢复正常,9/10例骨髓MRD转为阴性。治疗后仍有肿瘤进展者12例。中位随访21个月,预计经~(131)I-MIBG治疗患儿3年总生存率(OS)为69.9%,明显高于同期212例未经~(131)I-MIBG治疗的患儿(P <0.05),预计3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为50.4%,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患儿均出现骨髓抑制,中位持续时间4 (1~16)个月,以3度血小板减少症为著,无肝肾及甲状腺功能损害。结论 ~(131)I-MIBG是儿童HR-NB有效的巩固治疗手段,其毒副反应以骨髓抑制为主,尤以重度血小板减低为著,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联合阿糖胞苷(Ara-C)治疗儿童难治性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确诊难治性LCH且采用联合Ara-C化疗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估疗效。结果共11例难治性LCH患儿,男性6例、女性5例,中位诊断年龄22个月(5~15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2个月(17~75个月)。所有患儿均为多系统LCH(MS-LCH)。经一线治疗,9例患儿疾病进展(8例为骨骼进展),2例病情稳定。所有患儿经联合Ara-C化疗,总体好转率91%(1例痊愈,9例好转,1例处于稳定状态),总体生存率100%。10例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患儿,9例首诊时伴CNS肿块影,治疗后5例CNS肿块完全消退。2例患儿有后遗症,均为尿崩症。结论联合Ara-C化疗治疗难治性LCH的反应率高,对伴CNS受累者,亦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分析3岁儿童髓母细胞瘤HIT 2000 方案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采用HIT 2000 方案治疗的3岁髓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38 例3岁髓母细胞瘤患儿,完全缓解8 例、部分缓解5 例、疾病稳定6 例、疾病进展或复发19 例。5 年无事件生存率、总体生存率分别为(43.9±8.8)%、(49.5±9.1)%;M0组和M+组,DMB/MBEN组和CMB、LC/A 组,SHH组和G4组之间3 年或5 年无事件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 0.05);而R0组和R+ 组、放疗组和未放疗组之间的5 年无事件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13 例患儿行放疗,放疗期间均未出现放射性脑坏死及继发第二肿瘤,1 例出现放射性肺损伤。所有患儿均化疗,化疗期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3 例,口腔黏膜溃疡5 例,经对症处理后预后良好。没有患儿因放、化疗而死亡。结论 HIT2000 方案治疗3 岁以下儿童MB疗效较好,疾病预后与M分期、病理分型及分子分型有关,化疗耐受可,可作为3 岁以下儿童MB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童尤文肉瘤家族肿瘤(ESFT)的临床、病理、分子表型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至2018年12月经病理诊断为ESFT的50例患儿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50例患儿中,男29例、女21例;中位发病年龄8岁(生后7天~14岁),中位随访时间35个月(1~137个月)。23例患儿的首发症状为局部疼痛,21例为无痛性肿块(其中19例肿块≥8 cm),6例表现为双下肢运动障碍、发热、打鼾等。15例初诊时已发生转移。50例患儿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提示100%(50/50)CD99阳性、80%(20/25)FLI-1阳性、80%(4/5)NKX2.2阳性;32例(32/35,91%)存在EWSR1融合基因易位。50例患儿中32例接受手术加化疗及放疗的联合治疗。3年总体生存率(3y-OS)为(68.2±6.9)%,其中无转移组3y-OS为(78.7±7.2)%,转移组3y-OS为(20.6±16.1)%(P0.001)。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无转移、肿瘤直径8 cm、原发于四肢、手术为完整切除、联合治疗以及联合放疗的患儿生存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远处转移、手术未完整切除、未接受联合治疗是导致ESFT患儿预后差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结合EWSR1基因易位及CD99、FLI-1、NKX2.2分子表达可提高ESFT诊断的正确率;初诊时远处转移、肿块未完整切除、未接受联合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实体瘤肺转移的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八一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实体瘤肺转移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总结分析上述患儿的术中情况、手术并发症和治疗结局。结果共行肺转移瘤切除术80例/114次,其中58例(72.5%)患儿仅实施一次手术,二次手术13例(16.25%),三次手术6例(7.5%),四次手术3例(3.75%)。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0.4~76个月),死亡28例,其中21例(75%)为肿瘤复发转移,7例(25%)为非肿瘤性死亡(包括2例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本组患儿术后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8%,81.0%,58.6%,术后1年、3年、5年累积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88.8%,74.5%,52.1%。结论部分实体瘤肺转移患儿能够从手术中获益,肺转移手术的并发症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术中应遵循仔细探查和尽量切净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14年1月诊断和治疗的19例14岁以下甲状腺癌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患儿中,男12例,女7例;乳头状癌18例,滤泡状癌1例。行甲状腺峡部加一侧腺叶切除术6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4例,甲状腺全切除术9例;单侧颈淋巴结清扫5例、双侧11例。术后病理证实多灶者9例,包膜受侵者14例,淋巴结转移者15例,远处转移5例。所有患儿术后均行促甲状腺激素抑制,10例行131I治疗。中位随访时间63个月,无死亡病例;2例局部残叶肿瘤复发,2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出现远处转移。结论儿童甲状腺癌多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总体预后较好,但包膜外侵、两叶多灶、颈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高风险患儿需选择甲状腺全切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儿童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生存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 年10 月至2013 年10 月收治的10 例pPNET 患儿完整的临床资料,其中3 例存在转移,7 例无转移.7 例无转移患儿采用美国儿童癌症协作组CCG7942 治疗方案,3 例有转移患儿采用美国儿童肿瘤协作组POG9354 治疗方案.治疗后采用WHO 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和通用不良反应术语标准对相关毒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采用CCG7942 方案治疗的7 例患儿中,完全缓解4 例,稳定1 例,进展2 例,复发2 例;采用POG9354 方案治疗的3 例患儿中,完全缓解1 例,进展2 例,复发2 例,死亡2 例.目前7 例无转移患儿的生存期为5~60 个月,无事件生存率为71%;3 例有转移患儿的生存期为13~25 个月,无事件生存率为33%.所有患儿除均有4 级骨髓抑制的毒性损害外,其他毒性反应如消化道、肝肾功能多为1~2 级损害.结论 CCG7942方案对治疗没有转移的pPNET 患儿有效、安全;存在转移的pPNET 患儿即使采用POG9354 方案疗效仍然欠佳,需要研究新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环孢素A(CSA)治疗儿童非输血依赖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4年6月给予CSA治疗的非输血依赖型NSAA患儿的临床资料,用SPSS19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到78例病例,男46例,女32例,中位年龄8岁1个月(1岁11个月~14岁),中位随访时间14.5(3~78)个月。14.1%(11/78例)病例在中位时间13(3~43)个月达到完全缓解,80.7%(63/78例)仍维持非输血依赖,仅5.2%(4/78例)进展为输血依赖型NSAA或SAA。3年和5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6.9±2.1)%和(71.1±17.1)%。治疗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红蛋白、血小板数值与疾病转归无明显相关性。46.2%(36/78例)出现CSA相关不良反应,均为轻微不良反应,无停药病例。结论对非输血依赖型NSAA给予CSA治疗可以降低疾病进展率,副作用轻微可耐受,但完全缓解率低,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经手术治疗的32例甲状腺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儿中,女性23例,男性9例。经病理证实良性肿瘤6例,恶性26例。良性病例均诊断为腺瘤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恶性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B超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率高达100%。14例患儿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44%)。22例患儿伴有同侧颈淋巴结转移(69%)。年龄在10岁以下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比例较10岁以上者高(94% vs 56%,P<0.05)。32例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对6例良性病变患儿实施肿块侧腺叶次全切除术;对26例恶性病变患儿根据肿瘤不同进展阶段实施双侧甲状腺全切(17例)或患侧甲状腺全切(9例)。经随访3个月至9年,无复发、死亡病例,患儿生长发育正常。结论:儿童甲状腺肿瘤女性多见,恶性病变比例高;常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年龄在10岁以下者易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手术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甲状舌管囊肿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此类少见疾病的诊断及处理方式。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共收治3例甲状舌管囊肿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27岁(患者1)、53岁(患者2)、9岁(患者3),均以颈部或颏下囊实性包块为主要症状就诊。其中1例在术前通过细针穿刺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经术中冰冻切片再次确诊,行双侧甲状腺全切术;其他2例首次手术仅行包块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恶性病变,分别行双侧甲状腺切除和(或)双侧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行131I治疗。结果3例均顺利完成一次或多次手术,术中无输血,术后7天内出院。患者1及患者2分别随访5年、4年,随访期间无症状存活,无复发;通过甲状腺素的补充,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患者3术后2个月出现肺部多发小结节,不排除转移,后行131I治疗,3个月后复查无明显病灶。结论甲状舌管囊肿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效果理想,术后131I治疗可减少复发,补充外源性甲状腺素可维持激素水平及儿童患者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系统性评价去氨加压素、警铃、去氨加压素联合警铃、去氨加压素联合抗胆碱能药物4种干预措施治疗儿童单症状夜遗尿的疗效。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ce Library、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时间截止到2017年8月1日。纳入对比去氨加压素、警铃、去氨加压素联合警铃、去氨加压素联合抗胆碱能药物中任意2个或以上干预措施治疗儿童单症状夜遗尿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制定好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对最终纳入的RCT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利用统计软件R 3.3.2和STATA 14.0完成数据分析。结果纳入15个RCT,共计1 505例患儿。网状meta分析提示,去氨加压素联合抗胆碱能药物的完全反应率和成功率高于去氨加压素(完全反应率OR=2.8,95%CI:1.5~5.4;成功率OR=3.5,95%CI:1.7~7.5)和警铃(完全反应率OR=2.7,95%CI:1.1~6.6;成功率OR=3.8,95%CI:1.6~9.0);去氨加压素联合警铃成功率高于警铃(OR=1.9,95%CI:1.1~3.4);治疗结束后警铃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去氨加压素(OR=0.15,95%CI:0.03~0.53)。排序结果显示,去氨加压素联合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后的完全反应率和成功率治疗效果最佳,去氨加压素联合警铃能最大程度降低每周尿床次数,警铃的复发率在4种方案中最低。结论去氨加压素联合抗胆碱能药物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用警铃或去氨加压素;去氨加压素联合警铃方案比单用警铃或去氨加压素治疗效果略有优势或相近;去氨加压素和警铃治疗效果相近;警铃治疗的复发率最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幼儿重症百日咳死亡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收治的婴幼儿百日咳25例病死病例(死亡组)及80例同期收治的重症存活病例(存活组)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组男性5例(20.0%),中位发病日龄77天,20例(80.0%)未接种百日咳疫苗;存活组男性47例(58.8%),中位发病日龄83天,63例(78.8%)未接种疫苗。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男性少、痉挛性咳嗽发生率低、肺实变(或肺不张)发生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增多更显著、肺动脉高压发生率高、使用丙种球蛋白比例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使用丙种球蛋白(OR=0.03、0.03)为重症百日咳死亡的保护因素,WBC最高值高、肺动脉高压(OR=1.10、13.31)为死亡的危险因素,有痉挛性咳嗽患儿死亡概率更小(OR=0.02)。预测死亡的WBC最高值的最佳临界值为55.37×10~9/L,AUC=0.83(95%CI:0.73~0.93)P0.001。结论未接种疫苗、高WBC血症、肺动脉高压明显增加婴幼儿重症百日咳的病死率,使用丙种球蛋白、早期换血减轻高WBC血症可能改善其预后,慎用激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诊断儿童不明原因心动过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诊治的28例不明原因心动过速患儿行TEAP的结果,并与心内电生理检查对比。结果共28例经TEAP患儿,男19例、女9例,平均年龄(10.8±3.7)岁;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8例,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2例,未诱发异位心动过速3例,诊断率为89.29%(25/28)。21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IEPS),1例经TEAP未诱发异位心动过速,后经IEPS诊断为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RVOT-VT),1例左侧旁道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LP-AVRT)诊断为房性心动过速(AT),其余的诊断两者均一致,符合率为90.48%(19/21)。结论 TEAP诊断心动过速与IEPS符合率高,建议临床不明原因心动过速的患儿可以先行TEAP,以明确心动过速的诊断与分型,为下一步的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不同评价工具用于儿童幼年皮肌炎病情活动度及严重程度评估的信效度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确定不同评价工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9月诊治的幼年皮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入院当日及入院后24~48小时,利用儿童肌炎评定量表(CMAS)、肌炎活动性评价工具(MDAAT)、疾病活动性评分量表(DAS)完成的病情评估的信度和效度。结果共纳入35例患儿,包括2例多肌炎,4例无肌病皮肌炎,29例典型皮肌炎;男性15例,女性20例;平均起病年龄为(3.16±1.45)岁。血清酶学升高比例50.0%~95.5%。首发症状为皮疹、肌力减退及二者共存者分别占60.0%、37.1%和2.9%。MDAAT、DAS、CMAS三种评价工具的Cronbach α系数均0.8,组内相关系数(ICC)均0.75;KMO-Bartlett球形检验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以上评价工具结构效度均良好,各评价工具评分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DAS用时短,完成时间仅为(1.56±0.20)min。结论 MDAAT、DAS、CMAS均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而DAS临床应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在婴儿巨细胞病毒(HCMV)肝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HCMV感染婴儿40例,其中肝炎组20例,其他疾病组2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婴儿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三组婴儿血浆IL-33、sST2、IFN-γ、IL-4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Th2细胞比例。结果HCMV阳性肝炎组和HCMV阳性其他疾病组患儿的血浆IL-33、sST 2、IFN-γ、IL-4浓度及Th 1、Th 2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肝炎组高于其他疾病组。肝炎组和其他疾病组患儿IFN-γ/IL-4及Th1/Th2均低于对照组,肝炎组低于其他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MV肝炎组血浆IL-33浓度与sST2、IL-4浓度及Th2细胞比例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IFN-γ/IL-4、Th1/Th2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HCMV肝炎婴儿存在Th1/Th2失衡,IL-33可能参与HCMV感染所致Th2优势应答和Th1/Th2失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NAs)对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儿童HBV再激活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使用抗病毒药物对HBV再激活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41例慢性HBV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规范使用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但未予以NAs预防性抗病毒的患儿设为对照组;将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前1~2周开始使用NAs且至少持续使用3个月的患儿设为预防组。观察两组患儿乙肝病毒再激活及肝功能情况。结果 41例患儿中18例发生HBV再激活,其中预防组16例患儿中有1例(6.3%)出现HBV再激活,对照组25例中17例(68.0%)HBV再激活,两组间再激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2,P0.001)。预防组1例患儿因未规范化使用NAs出现再激活;对照组中出现HBV再激活后有11例患儿予NAs抗病毒治疗后9例HBV DNA下降,其中2例因继发感染后出现HBV DNA再次升高。结论所有需要使用化疗或免疫抑制剂的慢性HBV感染患儿在接受治疗前应常规筛查HBV血清学标志物、HBV DNA及肝功能。HBV再激活前预防性使用NAs和已经发生乙肝病毒再激活的患儿及时规范化使用NAs,对于减少HBV再激活的发生、改善临床预后、降低乙肝病毒复制及减轻肝功能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可存在气道炎症、可逆性气道梗阻、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微小RNA(miRNAs)是一类转录后水平基因调节的非编码小RNA,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文章综述miRNAs在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中的研究进展,以及miRNAs作为治疗哮喘新靶点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吞气症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诊治的35例吞气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5例患儿中男24例、女11例,中位年龄57个月,中位病程3个月。35例患儿均有吞气样动作及腹胀表现,其次有腹痛或腹部不适20例(57.14%)、嗳气15例(42.86%)、呕吐11例(31.43%)、稀便10例(28. 57%)、肛门排气增多9例(25. 71%),其他少见表现为便秘6例(17. 14%)、食欲下降5例(14. 29%)、体质量下降5例(14.29%)、头痛2例(5.71%)。19例(54.29%)患儿有可疑诱因。主要辅助检查为X线平片发现胃肠道充气明显而无液平。给予针对诱因及病情的宣传教育,减少吞气样动作及对症处理。33例(94.29%)患儿缓解,2例(5.71%)合并智力发育迟缓者疗效不佳;5例(14.29%)症状反复。结论不同年龄儿童均可发生吞气症,且多有一定的诱因,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腹胀及吞气样动作,X线平片胃肠道充气明显而无液平可为其唯一特征,针对诱因的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