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浆蛋白C(PC)、游离蛋白S(FPS)、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Ⅰ(PAI-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前与正常对照相比,血浆FIB、D-D、PAI-Ⅰ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血浆PC、FPS含量明显降低(P<0.05),PLT、PCT、MPV明显升高(P<0.05);肺癌患者化疗后与化疗前相比,血浆PT、TT、APTT明显缩短(P<0.01),血浆FIB、D-D含量降低(P<0.05或P<0.01)、PAI-Ⅰ含量升高(P<0.01),PC、FPS含量降低(P<0.05),PLT、PCT、MPV下降(P<0.01);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和血小板参数与患者性别、病理类型、TNM分期、有无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肺癌患者化疗前凝血、纤溶功能和血小板各项指标明显不同于正常人,总体处于高凝、抗凝功能降低、继发纤溶亢进的状态下,化疗可进一步加剧肺癌患者的凝血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2.
李丽娟  王超  陈蓉 《西南军医》2003,5(6):11-12
目的 评价肾脏透析对机体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行维持性血透患者,于透析前1小时,透析开始后1小时,透后1小时、透后3天,分别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二聚体(D-D)。结果透析开始后PLT下降(P<0.05),PT延长(P<0.05),APTT显著延长(P<0.01),术后恢复,透析后t-PA和D-D增高(P<0.05)。结论 肾脏透析可启动患者内源性凝血途径和继发性纤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浆蛋白C(PC)、游离蛋白S(FPS)、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Ⅰ(PAI-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前与正常对照相比,血浆FIB、D-D、PAI-Ⅰ含量明显升高 (P<0.05或P<0.01),血浆PC、FPS含量明显降低(P<0.05),PLT、PCT、MPV明显升高(P<0.05);肺癌患者化疗后与化疗前相比,血浆PT、TT、APTT明显缩短(P<0.01),血浆FIB、D-D含量降低(P<0.05或P<0.01)、PAI-Ⅰ含量升高(P<0.01),PC、FPS含量降低(P<0.05),PLT、PCT、MPV下降(P<0.01);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和血小板参数与患者性别、病理类型、TNM分期、有无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 肺癌患者化疗前凝血、纤溶功能和血小板各项指标明显不同于正常人,总体处于高凝、抗凝功能降低、继发纤溶亢进的状态下,化疗可进一步加剧肺癌患者的凝血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与正常足月妊娠妇女凝血相关指标的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关系.方法 收集11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其中包括42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27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41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及50例正常晚期妊娠孕妇的血样及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并行PLT、MPV、PT、TT、APTT、FIB、D-D、AT-Ⅲ测定.结果 ①妊娠期高血压组与正常晚孕组比较,年龄、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明显差异.PT、APTT、FIB下降(P〈0.05);TT增加(P〈 0.05).②轻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晚孕组相比,年龄、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明显差异.PLT、PT、APTT、AT-Ⅲ、FIB降低(P〈0.05或P〈0.01),TT、D-D、MPV升高(P〈0.05或P〈0.01).③重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晚孕组相比,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降低(P〈0.01),PLT、PT、APTT、AT-Ⅲ、FIB明显降低(P〈0.01),TT、D-D、MPV明显升高(P〈0.01).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液呈病理性高凝状态,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肝病患者凝血指标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凝血4项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全自动血凝仪(ACLAdvance)对40例正常对照组、25例肝炎组、15例肝癌组、20例肝硬化组的凝血酶原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检测。结果:各肝病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和TT均明显延长(P<0.01),FIB均明显减低(P<0.01)。结论:肝病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凝血4项指标检测对判断肝病患者的出血倾向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重症肝病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分析其结果与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美国ACL200型自动血凝仪对未经药物治疗的16例重型肝炎患者,35例肝硬化患者,42例未放、化疗肝癌患者及40例健康人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检测。结果 重症肝病三组PT、APTT、TT都明显延长,FIB明显减少,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重症肝病患者血液处于明显低凝状态,具有出血倾向。对重症肝病患者进行有关治疗前进行凝血指标的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病患者的凝血机制障碍,对其及早预防继发性出血和抢救及预后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邵洁  李雯  史惠强 《人民军医》2012,(2):144-146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脓毒性休克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脓毒性休克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按照脓毒性休克国际治疗指南进行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7天检测两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并比较两组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发病率与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同一时段比较,治疗后第3天及第7天,观察组PLT显著增高,PT、APTT、D-D、FIB显著或非常显著降低(P<0.05,P<0.01);观察组MODS发生率15.6%,病死率6.25%,均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老年脓毒性休克的凝血功能有保护作用,可降低老年脓毒性休克MO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凝血指标及血小板的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的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132例重度烧伤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自原(Fbg)水平;用迈瑞BC-5800无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PLT),并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重度烧伤患者PLT、PT、TT、APTT、Fb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程度越重,差异越明显。结论重度烧伤患者存在的凝血系统障碍、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升高、纤溶系统功能异常,是严重烧伤后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重要因素,临床医生应当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三个民族正常妊娠产前产后凝血功能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 3个民族妇女正常妊娠产前产后凝血功能的差别。方法 采用OPTON4PLUS型血凝分析仪对 300例 3个民族妇女正常妊娠产前产后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及纤维蛋白原 (FIB)、血小板计数 (BPC)进行检测。结果 汉族与维吾尔族、回族与维吾尔族妇女产前APTT,PT,TT,FIB,BPC有显著性差异,产后凝血检测指标各项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汉族与回族妇女产前产后之间的常规凝血检测指标各项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3个民族妇女间正常妊娠产前凝血功能多项指标存在差异,医师在诊断 3个民族妊娠晚期妇女相关疾病时应充分考虑其民族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先兆子痫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和护理体会。方法对179例先兆子痫孕妇、96例正常健康孕妇与54例非孕妇女的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先兆子痫孕妇组的PT、APTT、TT、FIB与正常健康孕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健康孕妇PT、APTT、TT低于非孕妇女,FIB则高于非孕妇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产前严密观察产妇身体情况对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及病程进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不同飞行条件下飞行员飞行训练前后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以了解飞行训练对其凝血和纤溶平衡的影响。方法应用生物活性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40名飞行员飞行训练前后的静脉血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和D-二聚体(D-dimer,D-D)。依不同飞行强度(1次飞行和两次飞行)、不同飞行场次(昼航和跨昼夜飞行)、不同飞行载荷(+3Gz和+5Gz)、不同飞行高度(3km和5km)分别各分为两组。另设30名场站地勤人员为对照组。比较自身飞行训练前后,及不同组间凝血善F溶指标的差异。结果飞行前飞行员组与对照组凝血一纤溶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飞行训练后PT、TT、APTT缩短、Fg、D-D升高,分别与飞行前自身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5-6.908,P〈0.01)。完成各飞行课目后分别与飞行前比较,PT、TT、APTT缩短,Fg、D-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8-8.717,P%0.01或P〈0.05)。第1次飞行后与第2次飞行后、昼航与跨昼夜飞行后、3km与5km飞行后比较,凝血-纤溶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Gz飞行后与+3Gz飞行后比较,TT缩短、Fg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5、5.772,P=0.013、0.000);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飞行员飞行训练后凝血与纤溶指标可发生改变,属于机体应激状态下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张颖  任惠彦  郑燕蓉 《武警医学》2016,27(4):353-355
 目的 探讨大量输血对受血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01至2015-05首钢医院收治的85例需大量输血患者(≥1200 ml)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 天及第3天对受血者的血细胞计数值(HGB、HCT、PLT等)、血凝指标值(FIB、APTT、PT等)进行测量,观察各数值变化,以分析大量输血对受血者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天受血者的PLT值明显降低,且术后第3天仍未恢复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受血者的HCT值、HGB值均显著高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受血者的HCT、HGB值较术前水平高。术后第1天,患者的FIB值明显较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患者的FIB值高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1天受血者的PT、TT、APTT均较术前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受血者的PT、TT、APTT值较术后第1天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量输血后,受血者血小板显著减少,凝血功能大幅度下降,应加强监测,及早发现可能的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小板检测在临产孕妇的意义。方法:对143例临产孕妇(实验组)与71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产孕妇组PLT、PT、APTT和FIB值相应与对照组的PLT、PT、APTT和FI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急性颅脑创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progressive intracranial hemorrhage,PIH)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比较颅脑创伤患者连续头颅CT扫描的表现,确定是否发生PIH.分析PIH与非PIH患者在年龄、性别、受伤机制、入院时GCS、受伤至首次CT检查时间、首次CT检查表现、伤后早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D-二聚体(D-D)的含量等方面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IH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498例患者,其中139例(27.9%)发生PIH.116例(83.5%)PIH在伤后2 h内行CT扫描.PIH组与非PIH组在年龄、入院时GCS、受伤至首次CT扫描时间、伤后首次CT表现为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挫裂伤、初发血肿、血浆PT、Fg、D-D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PIH组与非PIH组在伤后CT表现为SAH、挫裂伤、初发血肿以及D-D与PIH的发生密切相关(P<0.01).结论 对于受伤后早期(2 h内)即行首次头颅CT检查的患者,如果首次CT表现为SAH、挫裂伤、初发血肿合并D-D含量升高,应进行更早的连续CT扫描以期早期发现PIH.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采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期间凝血功能异常有无必要输冷沉淀。方法对62例患者进行152次L-Asp治疗,将用药后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活性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45~240 s]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输4~6 U冷沉淀),分析应用L-Asp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即凝血酶原时间(PT)、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结果干预组给予4~6 U冷沉淀,次日复查凝血功能,93%的人正常,7%的人7 d后正常;对照组不干预观察7 d多数人正常,两组均无出血倾向。结论对L-Asp治疗后APTT在45~240 s的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暂无必要输冷沉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