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HBO)治疗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合并吸入性肺炎(AP)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5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HBO治疗(疗程10 d)的100例ACOP合并AP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患者中毒至入院接受HBO治疗时间分为A组(24例, <6 h)、B组(41例, 6~12 h)、C组(35例, 13~24 h)。疗程结束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估患者昏迷程度;于治疗前、治疗10 d, 检测患者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治疗10 d, A组昏迷程度改善情况优于B组、C组, B组改善情况优于C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炎症指标、抗氧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 A组PCT、NLR水平低于B组、C组, SOD水平高于B组、C组, 且B组PCT、NLR水平低于C组, SOD水平高于C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OP合并AP患者尽早接受H...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常规剂量、大剂量氯吡格雷及替格瑞洛方案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北京市垂杨柳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143例行PCI术的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组(n=56)、B组(n=47)与C组(n=40)。分别给予常规剂量、大剂量氯吡格雷及替格瑞洛口服行抗血小板干预,比较3组患者CYP2C19基因型、随访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C两组患者正常代谢型比例显著低于A组,中代谢型、慢代谢型比例显著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MACE发生率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治疗行PCI术ACS患者,可有效预防CYP2C19基因突变及MACE的发生,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序贯灌注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的疗效及对其NLR、HIF-1α及VEGF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华西医院收治的85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患者40例,采用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序贯灌注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45例,采用常规化疗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肿瘤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肿瘤直径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的客观缓解率(72.5%)高于对照组(42.2%)(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IF-1α、VEGF、N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HIF-1α、VEGF、NLR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5%)低于对照组(35.6%)(P<0.05);治疗后一年,研究组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序贯灌注化疗对晚期NSCLS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同时可降低肿瘤相关指标水平及化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最终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于包头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行支气管镜检查的90名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30例/组,A组给予利多卡因氧气加压口鼻面罩雾化,鼻腔喷药、气管内滴药进行表面麻醉;其余2组在A组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静脉注射麻醉(B组)和右旋美托咪啶联合芬太尼静脉注射麻醉(C组),于检查前(T0)、气管镜进入声门前(T1)、进入声门后瞬间(T2)3个时间点观察受检者的呼吸频率、血压(收缩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记录咳嗽、喘憋等不良反应,询问患者的遗忘情况及对下次检查是否可接受,并以Ramsay镇静分级评价B、C组患者的镇静程度。结果 T0点3组患者各项生命指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具有可比性;T1点A组与B、C组患者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点A组与B、C组患者比较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仅呼吸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咳嗽、憋气等不良反应出现频率高(20/30),其余2组分别为B组(5/30)、C组(3/30);A组患者对操作的不良记忆多,仅33.3%的患者表示勉强可接受再次气管镜检查,明显低于B组(90%)、C组(94%);运用Ramsay镇静分级评价B、C组患者的镇静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利多卡因表面麻醉的基础上联合静脉麻醉可以使支气管镜检查获得满意麻醉效果,舒适性、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加载不同药物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DEB-TACE治疗15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载药微球加载吡柔比星(A组)、雷替曲塞(B组)、三氧化二砷(C组)各50例,随访46个月。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患者的肝功能和AFP变化,评估术后1、3和6个月的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比较各组患者的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 结果 治疗后1个月,3组患者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好转,AFP≥400 μg/L例数均较治疗前减少,特别是C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治疗后3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AFP≥400 μg/L的例数少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A、B、C 3组患者的ORR分别为86%、68%和84%,其中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3组患者的DCR分别为94%、88%和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3组患者的ORR分别为74%、44%和70%,A组与C组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9);3组DCR分别为86%、66%和80%,其中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治疗后6个月,3组患者的ORR分别为54%、46%和48%,DCR分别为66%、66%和6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患者的OS分别为32.5个月、22.1个月和24.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S分别为10.1个月、8.5个月和12.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均为栓塞后综合征和骨髓抑制,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结论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加载吡柔比星及三氧化二砷治疗HCC近期疗效优于雷替曲塞,加载不同药物对患者远期生存无显著影响,技术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结合功能锻炼治疗膝骨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OA)患者在关节清理术后配合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及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109例患者共146膝,分为A、B、C三组,A组仅进行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B组在关节清理术后配合关节腔玻璃酸钠注射治疗,C组关节清理术后除进行玻璃酸钠注射外,配合膝关节功能锻炼。三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及6个月分别采用Lysholm评分对患者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三组患者关节疼痛程度及膝关节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2个月,B、C两组Lysholm评分优于A组,B、C两组均显著优于A组,C组又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C组疗效优于A、B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清理术后配合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及早期开展功能锻炼可以明显提高老年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整骨理筋疗法与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互补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11年8月我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整骨理筋组(A组),银质针导热组(B组),整骨理筋联合银质针导热组(C组),每组30例。A组采用整骨理筋疗法,1次/周。B组采用银质针导热疗法1次/周。C组先后采用整骨理筋疗法和银质针导热疗法,各1次。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疼痛数字评分及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和指标评定。(1)治疗后3个月三组疼痛数字评分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而C组更为明显(P<0.01)。治疗后6个月,三组患者的疼痛症状大多数获得控制,以C组更为明显(P<0.01)。其中A、B组与C组比较,以及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3个月各组临床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尤其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C组与A组、B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B、C三组的有效率(痊愈及有效)分别为56.7%、56.7%和80.0%,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银质针导热疗法与整骨理筋疗法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抑郁、焦虑发生情况及对患者生活质量(QOL)及疗效的影响。方法1256例FD患者,使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心理自评。随机抽取30例无抑郁和(或)焦虑症状的患者,分两次按抑郁和(或)焦虑症状随机抽取30例,组成A、B、C组,三组予以医疗结算简易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 Short Form questions36SF-36)对QOL自评。B组予以阿米替林12.5mg,3次/d,奥美拉唑20mg,2次/d,莫沙比利5mg,3次/d,口服,A、C组予以奥美拉唑20mg,2次/d,莫沙比利5mg,3次/d,口服。疗程为8周,治疗后行HADS及SF一36评分。并记录评价治疗前后及每周躯体症状情况。结果FD患者抑郁和(或)焦虑患病率为56.37%;并抑郁和(或)焦虑症状的FD患者QOL与无抑郁、焦虑的F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治疗后,躯体症状及QOL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C组躯体症状也有显著改善(P<0.01),其QOL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A、B组与C组在躯体症状和QOL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和C组抑郁、焦虑症状均有改善(P<0.01),但B组明显高于C组(P<0.01)。结论FD患者的抑郁和(或)焦虑症状患病率较高,其对FD患者的QOL有明显影响,抗抑郁药治疗能显著改善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QOL。  相似文献   

9.
孙红亮  石晶  宋建伟 《转化医学杂志》2022,11(3):173-175+145
目的 观察不同氮杂螺酮类抗焦虑药物治疗失眠伴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宜昌市优抚医院2018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14例失眠伴焦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n=40)、B组(n=38)和C组(n=36),A组患者接受丁螺环酮治疗,B组患者则接受坦度螺酮治疗,C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觉醒次数、觉醒时间及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以及治疗后A组和B组患者PSQI评分、HAMA评分以及觉醒次数和觉醒时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PSQI评分、HAMA评分觉醒次数和觉醒时间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A组和B组患者显著低于C组(P<0.05);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26%(2/38)显著低于A组22.50%(9/40)和B组25.00%(9/36),(P<0.05)。结论 对于失眠伴焦虑患者,坦度螺酮和丁螺环酮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和焦虑情况,但坦度螺酮安全性高于丁螺环酮,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给予负荷剂量后的起效时间及近期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在发病12小时内急诊行介入治疗的ACS患者,随机分成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各50例,两组患者入院诊断明确后分别立即给予替格瑞洛180 mg和氯吡格雷600 mg,术后两组分别给予替格瑞洛90 mg/d二次和氯吡格雷75 mg/d的维持治疗,观察给药前及给药后0.5、2、24 h及7天时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以及30天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出血发生率。结果①相同时间点的两组比较,替格瑞洛组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②两组30天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③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起效更快,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更强,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同时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于模型迭代重组(IMR)技术的低剂量CT小肠造影扫描诊断小肠间质瘤(SIST)患者的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2016年10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96例SIST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8例,均接受手术治疗.甲组患者在术前接受基于IMR技术的常规剂量CT扫描,乙组患者在术前接受基于IMR...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益心通脉颗粒基于PI3K/AKT通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大鼠心肌损伤及应激水平的研究。方法 将60只PF级Wistar健康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6组:A组(正常组)、B组(CHD组)、C组(格列吡嗪药物对照组)、D组(低剂量益心通脉颗粒组)、E组(中剂量益心通脉颗粒组)及F组(高剂量益心通脉颗粒组),每组10只,除A组外其余均建立CHD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C组大鼠给予0.5 mg/kg格列吡嗪溶于2 ml蒸馏水灌胃;D组、E组及F组大鼠均给予1.25 mg/kg、2.5 mg/kg及5 mg/kg的益心通脉颗粒溶于2 ml蒸馏水灌胃;其余组别大鼠灌胃2 ml生理盐水。试剂盒采用血清氧化应激指标;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及结构;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分别检测心肌组织中PI3K/AKT阳性率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大鼠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升高,N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含量降低(P < 0.05),与B组相比,C组、D组、E组、F组大鼠血清MDA降低,其余指标升高(P < 0.05);A组心肌组织结构清晰,纤维布局完整,B组大鼠心肌组织分布紊乱及纤维溶解坏死,C组、D组、E组及F组大鼠心肌结构改善;与A组相比,B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P < 0.05),C组、D组、E组及F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均低于B组(P < 0.05);B组大鼠心肌组织PI3K、AKT细胞阳性数量及蛋白水平均低于A组(P <0.05),与B组相比,C组、D组、E组及F组大鼠心肌组织PI3K、AKT细胞阳性数量及蛋白含量均升高(P < 0.05),且呈现浓度依赖性F组大鼠氧化应激水平、心肌细胞凋亡及PI3K、AKT细胞阳性数量均优于D组及E组,与C组相比无明显意义(P < 0.05)。结论 益心通脉颗粒能够通过降低CHD大鼠氧化应激水平,减少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及心肌细胞凋亡,这可能与上调PI3K/AKT通路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双源CT大螺距头颈心血管双期扫描在心率波动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并评价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河北省人民医院心率波动大于3次/min的79例患者。按照检查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A组(40例):注射1次对比剂,采用大螺距双期模式行头颈心CTA一站式扫描(第1期图像为Single A组,第1、2期结合图像为Double A组);B组(39例):注射2次对比剂,分别行头颈CTA减影扫描和冠状动脉CTA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对图像资料进行主观评分,并测量CT值、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等客观评价指标,记录辐射剂量与对比剂用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客观评价指标及辐射剂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A组与B组对比剂用量。结果Single A组、Double A组和B组间的头颈CTA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满足诊断需求;3组间的冠状动脉CTA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ngle A组评分最低,Double 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4),均满足诊断需求。Double A组为双期结合、择优评价图像。头颈CTA检查3组间CT值、SD值、SNR和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Single A组与Double A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Single A组、B组和Double A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状动脉CTA检查3组间的CT值、SNR和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间的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ouble A组的有效剂量(2.66±0.92)mSv较B组(4.94±1.70)mSv降低46.15%。A组对比剂用量为(57.60±5.46)ml,较B组(103.10±3.17)ml降低4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55,P<0.01)。结论多层双源CT大螺距双期扫描在心率波动患者的头颈心血管一站式成像中具有可行性,能以较低的辐射剂量与对比剂量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丙泊酚、氯胺酮和芬太尼联合麻醉对肺癌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入选75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5例,分别为丙泊酚、氯胺酮和芬太尼联合麻醉组(A组)、丙泊酚和氯胺酮麻醉组(B组)、丙泊酚和芬太尼麻醉组(C组)。术中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方法维持麻醉,肌松药均用阿曲库铵。比较分析3组应激反应的相关指标。结果 B组在切皮10 min后的平均动脉压(MAP)较其麻醉前和A组明显升高(P〈0.05),并且B组在切皮10 min后及拔管时的心率(HR)均较其麻醉前和A组明显升高(P〈0.05);而A组与C组在麻醉期间MAP、HR、SpO2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T0比较,A组T1、T2、T3各时点的Cor、AngⅡ、β-EP无明显升高(P〉0.05);而B组和C组T1、T3时间点的Cor、AngⅡ、β-EP明显升高(P〈0.05);3组IL-10在T3时间点均较T0明显升高(P〈0.05)。与B组和C组相比较,A组安静时和活动时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RSS评分显著升高(P〈0.05)。在恶心、呕吐发生率方面,3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氯胺酮和芬太尼联合麻醉安全有效,对肺癌手术的应激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患者术后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504例次行冠脉介入诊疗的患者分为A组(经桡动脉组)270例次、B组(经股动脉组)234例次,并观察、记录、对照二者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穿刺侧肢体疼痛、烦躁失眠、腰背疼痛、排尿困难或尿潴留、局部皮肤损伤等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或0.01),而动脉痉挛或畸形需更换入路或放弃的情况明显高于B组(P<0.05或0.01);手术并发症,A组患者拔管迷走神经反射、出血、血肿等情况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或0.01),而动脉瘤、动脉闭塞、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创伤小、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卧床时间短、术后处理相对方便、安全,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小,术后体位舒适,患者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中度以上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经外科治疗后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2010年12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的175例冠心病合并中度以上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纯CABG组(108例)、CABG同期行二尖瓣成形/置换组(同期手术组,67例).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搭桥支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和心室辅助装置(VAD)使用情况、围术期死亡率、同时行其他手术(主动脉瓣置换、室壁瘤切除、室间隔缺损修补等)情况,并分析两组手术前后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反流程度、肺动脉收缩压(sPAP)、心功能NYHA分级等的变化.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搭桥支数、使用IABP和VAD、围术期死亡率、同时行其他手术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LA、LVEDD、二尖瓣反流程度、sPAP、心功能NYHA分级等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而LVEF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冠心病伴中度以上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全面而积极的手术干预并未带来更理想的早期手术效果;在充分再血管化的基础上,可选择简单而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与氯诺昔康用于膝关节微骨折术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300例,均行关节镜引导下微骨折术,根据术前应用超前镇痛情况分为三组(各100例),A组采用氟比洛芬酯,B组采用氯诺昔康,C组为对照组未采取超前镇痛。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组患者术中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VAS评分、术后额外口服非甾体类药物情况及患者对镇痛总体质量的评价。结果术中关节镜清理时三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微骨折术时A、B两组VAS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1、4、8及24h的VAS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h及4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A、B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治疗优良率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与氯诺昔康用于膝关节微骨折术均有利于减轻患者术中及术后疼痛,安全可靠,但术后早期氟比洛芬酯的镇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常规剂量及低剂量下全模型迭代重建(IMR)及混合迭代重建(HIR)算法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及患者危险度分层的影响。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疑诊冠心病患者188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每例患者均行常规剂量及低剂量CT扫描。常规剂量数据采用滤波反投影(FBP)、混合型迭代(iDose^4)及IMR计算,低剂量数据采用iDose^4及IMR重建,分别记作常规FBP组、常规iDose^4组、常规IMR组、低剂量iDose^4组及低剂量IMR组。按照CACS值将患者分为低风险(1~10分)、低中风险(11~99分)、中风险(100~399分)和高风险(>400分)亚组。以常规剂量FBP重建方法的CACS为“金标准”,分别比较不同剂量下iDose^4组及IMR组与常规剂量FBP组CACS的总体及各亚组的差异。结果常规iDose^4组总体及不同风险亚组CACS与常规FB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低剂量iDose^4组总体CACS与常规FB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但是在高风险亚组,其CACS高于常规FBP组(P<0.017),而常规IMR组、低剂量IMR组总体及不同风险亚组均低于常规FBP组(P<0.017)。常规FBP组与其他组危险度评级一致性较好(Kappa=0.969、0.786、0.853、0.633)。结论iDose^4与FBP算法对CACS无明显差异,对危险度分层无明显影响,而IMR算法显著降低CACS,从而影响患者的危险度评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利用智能跟踪触发扫描技术(SURE START)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时,在主动脉根部的轴位层面上选择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定位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将180例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时,在主动脉根部的轴位层面上分3组选择ROI:A组:ROI在轴位层面的正中央、B组:ROI在轴位层面的中前部、C组:ROI在轴位层面的中左侧。分别测量ROI的主动脉及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的CT值,利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C组在主动脉位置上的平均CT值分别为416.8,460.3和394.6Hu;左冠状动脉主干的平均CT值分别为396.1,458.6和381.1Hu;右冠状动脉主干的平均CT值平均分别为397.1,436.7和383.1Hu。统计显示A组和C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A组和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64排螺旋CT利用跟踪触发扫描技术(SURE START)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时,在主动脉根部的轴位层面上选择ROI的定位直接影响图像质量,其最佳位置应选在主动脉根部的轴位层面的中前部。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不同时间抗凝药物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使用不同抗血小板,抗凝药物不同时间对各种心脏事件发生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20例患者植入520个支架,分别在3,6,9,12个月随访,观察术后联合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不同时间对各种心脏事件发生的影响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联合抗血小板,抗凝药物的使用可使各种心脏事件发生率减少,阿司匹林加波立维(硫酸氢氯吡格雷)12个月应用效果最佳(P<0.05),各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支架植入术后,使用阿司匹林、波立维,可明显减少心脏事件,药物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建议长期12个月用药.法安明不宜长期使用,单用阿司匹林作用较联合应用效果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