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肺癌肾上腺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18 F-FDG PET/CT检查并诊断肾上腺转移瘤及良性病变48例肺癌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分别测量肾上腺病灶(共63个)的大小(短径)、CT值及SUVmax,采用t检查及χ^2检验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ROC(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曲线分析确定SUVmax区分肾上腺转移瘤与良性病变的最佳临界点。结果 163个病灶最终确诊46个为肾上腺转移瘤,17个为良性病变,肾上腺转移瘤与良性病变的大小分别为(2.01±1.09)cm、(1.57±0.73)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2,P=0.146);两组病灶的CT值分别为(31.69±9.98)HU、(9.80±3.98)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66,P=0.000);肾上腺转移瘤的SUVmax为8.86±5.05,良性病变的SUVmax为2.41±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89,P=0.000)。肾上腺转移瘤左右侧分布比例为:左侧50%(17/34),右侧14.7%(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76,P=0.002);2以肾上腺病灶SUVmax与正常肝脏的SUVmax的比值〉1作为诊断标准,PET/CT对肺癌肾上腺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3.5%(43/46)、76.5%(13/17)及88.9%(56/63),阳性预测值为91.5%(43/47),阴性预测值为81.3%(13/16)。ROC曲线分析,以SUVmax〉3.5作为诊断标准,则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5%(43/46)、88.2%(15/17)、92.1%(58/63)、95.6%(43/45),和83.3%(15/18)。结论 18F-FDG PET/CT对肺癌肾上腺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以SUVmax〉3.5作为诊断标准,可较好的诊断出肾上腺转移瘤和肾上腺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成都市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情况,找出学生近视预防的薄弱环节。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在成都市区随机抽取公立和私立学校各一所,然后在每所学校的各年级随机抽一个班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主客观验光检查并收集屈光状态,对各年级的近视率进行2χ检验,对不同性别、眼别的近视率进行2χ检验。共调查学生732人,其中小学生350人,初中生382人。结果:中小学学生正视眼比率为49.66%,远视为3.35%,近视为46.99%。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加,近视比率也不断增加,并且出现了两次较大幅度的增长。小学2年级到3年级近视比率从6.00%增加为22.4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11.970 6,P=0.000 5);小学6年级到初一近视比率从44.44%增加为65.4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17.859 7,P〈0.000 1)。中小学男生近视率为41.78%,女生为52.1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15.888 9,P〈0.000 1)。右眼近视率为47.14%,左眼为46.86%,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χ=0.011 0,P=0.916 6)。结论:①成都市中小学生存在近视发病率高,近视患病率随年龄逐渐上升,发展速度加快,并且越来越低龄化的特点;②近视预防需求旺盛,但医疗部门对近视的主动干预不够,特别是缺乏预防近视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在诊断骨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核医学科进行肺癌术前查体的患者资料,其中376例为全身骨显像(whole-body bone scintigraphy,WBBS),172例为局部SPECT/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融合图像检查,对两种检查能够提供有效诊断的比例进行统计学比较.以临床诊断或随访结果为最终判定标准,对两组显像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进行比较.结果 SPECT/CT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WBBS(Z=2.769,P =0.006).SPECT/CT显像的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89.0%、阳性预测值为86.1%、阴性预测值为95.7%、准确度为91.5%,明显高于SPECT的82.4%(χ^2 =4.281,P=0.039)、80.1%(χ^2=4.085,P=0.043)、54.7%(χ^2=21.658,P =0.000)、94.0%(χ^2 =0.392,P=0.531)、80.6%(χ^2=10.012,P=0.002).结论 SPECT/CT图像融合较WBBS能够提高骨转移瘤患者的诊断符合率,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诊断期及治疗期碘[^131I]化钠胶囊与口服液在格雷夫斯病(GD)患者体内的血液药代动力学及患者甲状腺摄碘率的差异,评价两者治疗G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开放、平行、随机、对照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44例GD患者[男14例,女30例,年龄(33.84±4.96)岁].其中试验组(A组,22例)诊断期口服碘[^131I]化钠口服液,治疗期口服碘[^131I]化钠胶囊;对照组(B组,22例)反之.测定2组诊断期及治疗期服药后0、5、10、20、40和80 min血放射性计数,以及2、4、6和24 h甲状腺摄碘率,采用梯形法计算两者时间曲线的AUC、峰浓度(cmax)及达峰时间(tmax).观察3、6个月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SAS 9.3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每组各有1例失访,有效病例每组各21例.诊断期A组血放射性计数占给药放射性计数百分比(OD%)的时间曲线AUC0→t[(450.70±258.00)%·min]小于B组[(684.45±237.00)%·min],cmax[(8.43±4.00)%]低于B组[(13.28±4.20)%],Z=2.640 7、t=3.923 0,均P<0.01;2组tmax分别为(37.27±23.10)和(34.55±21.30) min,Z=-0.335 9,P>0.05.治疗期A、B组tmax分别为(46.36±24.98)和(28.64±19.35) min,Z=-2.681 8,P<0.01;而2组AUC0→t和c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707 4、1.357 4,均P>0.05).诊断期及治疗期2组摄碘率AUC0→t、cmax及tmax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t=0.420 8、1.596 8、0.797 8、1.688 0,Z=0.556 4、-0.013 8,均P>0.05).治疗后3个月A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缓解者占66.7%(14/21),B组相应比例为61.9%(13/21),χ^2=0.104,P>0.05;2组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比例分别为23.8%(5/21)和28.6%(6/21),χ^2=0.123,P>0.05.治疗后6个月2组甲亢和甲减发生比例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18、1.714,均P>0.05).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诊断期和治疗期2种剂型碘[^131I]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和^99Tc^m-MDP骨显像对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灶的诊断效能。方法临床明确的恶性肿瘤患者71例,3周内先后行^18F—FDG和^99Tc^m-MDP显像,以手术或穿刺病理、其他影像学方法和随访等结果为标准,对比2种显像方法在成骨性、溶骨性和混合性骨转移灶的诊断差异(χ^2检验),计算其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1)71例患者共发现包括原发、转移和良性病灶350个,其中恶性病灶286个(81.7%)。^18F—FDG发现141个(40.3%),^99Tc^m-MDP发现209个(59.7%),χ^2=25.65,P〈0.01;两者共同发现恶性病灶(全为转移)65个(18.6%)^99Tc^m-MDP单独发现恶性病灶144个,^18F-FDG单独发现76个(χ^2=29.76,P〈0.01)。(2)^18F—FDG对65个和^99Tc^m-MDP对88个(144个中可区分类型的骨转移灶)骨转移病灶探查,成骨性、溶骨性和混合性病灶数前者分别为11(16.9%)、12(18.5%)和42(64.6%),后者为48(54.5%)、7(8.0%)和33(37.5%),χ^2=20.78,2.89,9.94,P均〈0.05。(3)^18F—FDG和^99Tc^m-MDP诊断27例有随访最终诊断者骨转移灶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1.72%(15/128)、91.67%(22/24)、24.34%(37/152)、8.33%(2/24)、88.28%(113/128)、88.24%(15/17)、16.30%(22/135)和53.91%(69/128)、75.00%(18/24)、57.24%(87/152)、25.00%(6/24)、46.09%(59/128)、92.00%(69/75)、23.38%(18/77),其中灵敏度、准确性、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0~46.21,P均〈0.01);两法合计的诊断指标分别为60.94%(78/128)、70.83%(17/24)、62.50%(95/152)、29.17%(7/24)、39.06%(50/128)、91.76%(78/85)、25.37%(17/67),与^18F—FDG法相比,除特异性、假阳性率和阴性预测值外,余诊断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50—59.55,P均〈0.01)。与^99Tc^m-MDP法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92,P均〉0.05)。结论对软组织和骨恶性病灶的发现能力、骨转移灶类型的诊断差异,各种诊断指标上^99Tc^m-MDP和^18F—FDG各有优势,但两者结合可相互补充,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深圳城区育龄妇女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率和宫颈糜烂患病率的年龄分布特点及相关性。方法 2004年3月~2008年3月期间对深圳市城区育龄妇女1943例进行宫颈癌筛查,包括问卷调查、妇科检查,收集宫颈脱落细胞。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HC-2)法检测13种高危型HPV。结果深圳城区妇女HR-HPV DNA阳性381例,阳性率19.6%。各年龄组感染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28.67,P〈0.01)。宫颈糜烂患病率为41.8%,从年龄分布来看,不同年龄组间宫颈糜烂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χ2=81.08,P〈0.001)。其中患病率最高的是25~29岁组55.2%。在各年龄组轻度及中度宫颈糜烂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重度宫颈糜烂百分比中25~29岁组重度糜烂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宫颈光滑、宫颈糜烂患者的HR-HPV感染率分别是15.8%及24.8%,宫颈糜烂患者感染HR-HPV的OR值为1.569,95%CI(1.310~1.878)。结论①深圳城区妇女生殖道HR-HPV感染的年龄分布存在着两个感染高峰年龄段(25~29岁及55~60岁),宫颈糜烂患病率存在一个患病高峰年龄段(25~29岁);②25~29岁组是患重度宫颈糜烂的高发年龄段;③宫颈糜烂是年轻女性感染生殖道HR-HPV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高原施工人群急性重型高原病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高原施工人群急性重型高原病患病率及群体影响因素。方法:用流行病学调查对3年期间8个施工单位27606人次,累积229例发病者进行统计,并将群体基础预防优良者8176人(A组)和预防不良者19430人(B组),海拔~3600m、~4600m、~5072m进行比较。结果:患病率(%):总人群0.83,其中高原肺水肿0.50,高原脑水肿0.28,两者并存者0.05,且在B组高于A组和随海拔梯度上升总患病率上升。A组0.32,B组1.04(χ^2=36.95.P〈0.001);三个海拔人群依次为0.00,0.68及1.34(χ^2=21.90,P〈0.001);个群最高4.82(首年)和2.26(次年),且均发生在最高海拔区。结论:急性重型高原病患病率仍不容乐观,主要影响因素为海拔高度和群体基础预防水平;加强劳动保护、卫勤保障、习服性登高及社会-心理适应促进可大幅度降低群体患病率.且是当前高原医学和社会支持需要解决的首要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8.
杨春英  李亮  查云飞  彭宙锋   《放射学实践》2011,26(4):419-422
目的:采用64层MSCT评价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EAT)与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EAV)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临床拟诊为冠心病(CAD)的患者188例为研究对象,男114例,女74例,平均年龄(64.0±9.97)岁;均行心脏冠状动脉64层MSCT血管成像,在GE ADW4.4工作站分别测量左心室心尖部的脂肪组织厚度及全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并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定量Gensini积分。结果:本组病例共检出有冠状动脉病变的病例106例,病变178处,其中轻度狭窄组(管腔狭窄51%~75%)67例,病变125处;中度狭窄组(管腔狭窄76%~90%)21例,病变27处;重度狭窄组(管腔狭窄91%~99%)12例,病变18处;完全闭塞组(管腔狭窄100%)6例,病变8处。冠状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组之间的EAT和EAV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T=32.306,FV=27.743,P=0.000),四组之间Gensini积分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110.483,P=0.000)。冠状动脉狭窄的Gensini积分与EAT、EAV呈显著正相关(rT=0.739、rV=0.801,P=0.000)。结论: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容积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非实性肺结节(NSN)的高分辨CT(HRCT)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探讨其鉴别诊断微浸润性腺癌(MIA)与浸润性腺癌(IAC)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经手术病理学结果证实和胸部HRCT表现为NSN的患者187例,其中男性 66例、女性121例,年龄19~81(54.8±12.2)岁。将所有患者分为MIA组和IAC组,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性别和年龄, 分析NSN患者的HRCT影像学征象,包括结节位置、结节径线、密度、形态、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牵拉征和周围肺气肿。对NSN的临床表现及CT征象在MIA组和IAC组的分布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两组独立样本 t 检验或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筛选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得到最佳临界值,计算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 结果 MIA组患者9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65例,年龄25~76(50.67±12.03)岁;IAC组患者97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56例,年龄19~81(58.57±11.11)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IA组与IAC组在性别、年龄、结节径线、密度、形态、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牵拉征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92,P=0.038;Z=?4.577,P=0.000;Z=?8.467,P=0.000;t=?5.214,P=0.000;χ2=31.547,P=0.000;χ2=27.105,P=0.000;χ2=5.604,P=0.018;χ2=7.316,P=0.007;χ2=5.576,P=0.018;χ2=4.989,P=0.0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节径线和密度是预测NSN腺癌浸润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428(95% CI:1.264~1.614,P=0.000)、1.004(95% CI:1.001~1.008,P=0.006)。ROC曲线分析结果:结节径线最佳临界值为10.0 mm,密度最佳临界值为?490 HU,对应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9和0.714;结节径线和结节密度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75.3%、83.3%、79.1%和56.7%、77.8%、66.8%。结节径线和密度联合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67,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8.9%、82.5%和80.2%。 结论 HRCT影像学特征有助于NSN腺癌浸润程度的鉴别诊断,结节径线和密度是预测腺癌浸润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sHLH)的^18 F-FDG PET/CT显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初诊的31例(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42岁)sHLH患者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显像资料,根据病因将患者分为肿瘤相关HLH(MAHLH)组(13例)、感染相关HLH(IAHLH)组(13例)及风湿病相关HLH(RAHLH)组(5例),分别统计各组病灶FDG摄取情况和SUVmax.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样本t检验对各组SUV max进行比较.结果 23例患者脾肿大合并^18F-FDG摄取增高,RAHLH组、IAHLH组及MAHLH组对应例数分别为4、9和10例,对应脾脏SUVmax分别为3.16±0.61、5.67±3.37和6.04±3.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51,P>0.05).15例淋巴结增大合并^18F-FDG摄取增高:其中IAHLH组(8例)与MAHLH组(7例)肿大淋巴结SUVmax分别为5.35±1.69和10.14±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6,P<0.05).17例骨髓^18F-FDG摄取增高:其中RAHLH组1例,SUVmax为4.6;IAHLH组(7例)与MAHLH组(9例)骨髓SUVmax分别为5.31±2.05和6.36±3.71(t =-0.670,P>0.05).10例肝脏体积增大的患者中,4例合并^18F-FDG摄取增高,SUVmax为4.9~10.2.MAHLH组、IAHLH组及RAHLH组SUVmaw分别为8.15±4.38、5.62±2.45和3.02±1.31,MAHLH最高(F=9.123,t=2.562、5.236、3.030,均P<0.05).结论 RAHLH多表现为脾脏肿大伴^18F-FDG摄取轻度增高,IAHLH和MAHLH多表现为脾脏肿大,侵犯淋巴结及骨髓;且MAHLH FDG摄取最高.上述^18F-FDG PET/CT显像特点有助于对该病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使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重组技术分析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良恶性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更好的管理SPN患者提供有力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切除并有病理结果的97例SPN患者,搜集可能影响SPN良恶性判断的因素资料。①一般临床情况及病史:年龄、性别、吸烟史、既往肿瘤史、家族肿瘤史、COPD病史、结核病史;②采用CT后处理重组技术获取肺结节的影像信息:位置、大小、瘤-肺界面、钙化、磨玻璃影(GGO)、分叶征、毛刺征、胸膜牵拉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空泡征及空气支气管征。将上述18项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如有统计学意义,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7例SPN患者中,恶性SPN 77例(79.4%),良性SPN 20例(20.6%)。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既往癌症史、家族肿瘤史、COPD病史、结核病史等一般资料间无统计学差异。相比良性SPN,恶性SPN多位于肺上叶(χ2=18.853,P=0.000)、直径较大(χ2=11.959,P=0.003)、瘤-肺界面较粗糙(χ2=14.151,P=0.000)。此外,恶性SPN的GGO、分叶征、胸膜牵拉征的发生率显著性高于良性SPN(所有P<0.05),而恶性SPN的钙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良性SPN(χ2=19.532,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PN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结节大小(χ2=18.853,P=0.000)和GGO(χ2=18.853,P=0.000)。结论:SPN定性诊断时应重点观察结节位置、大小、瘤-肺界面、钙化、GGO、分叶征、胸膜牵拉征等影像特点。结节大小、GGO为SPN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报告与数据系统(CO-RADS)评分及临床特征诊断COVID-19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COVID-19疫情期间就诊的169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男68例,女101例,年龄15~98岁,平均(58.0±15.5)岁,入院后均行胸部CT、核酸及抗体检测。由两位影像医师独立进行CO-RADS评分,评价结果一致性,最终评分结果由两者协商确定。以核酸及抗体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O-RADS评分的诊断效能,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评分预测COVID-19发生的风险。结果:169例患者中共139例确诊为COVID-19,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较常见(59.7%,51.8%),COVID-19患者CRP升高(χ2=15.93,P=0.000)及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χ2=4.11,P=0.043)较非COVID-19患者发生率高。COVID-19患者CT主要表现为病变多发(115/139,82.7%),下叶受累常见(102/139,73.4%),多位于外周或胸膜下(125/139,89.9%),磨玻璃密度(109/139,78.4%)伴铺路石征(83/139,59.7%)是特征表现之一。两位医生对169例患者CO-RADS评分具有较好一致性,线性加权Kappa分析系数值为0.84(95%CI:0.78~0.89)。COVID-19患者评分较非COVID-19患者高(Z=-7.473,P=0.000)。CO-RADS评分诊断COVID-19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95% CI :0.85~0.95,Z=13.71,P<0.0001),最佳截断值为3,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5%、83.3%。单因素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CO-RADS评分是诊断COVID-19的危险因素,评分为2~5分时其风险是1分的3.43、4.67、45.00、312.00倍。结论:不同医师的CO-RADS评分一致性好,诊断效能高,评分越高COVID-19的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3N-NH3·H2O联合^18F—FDGPET/CT显像在鉴别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和胶质瘤中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就诊的10例PCNSL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43—74(59.10±12.47)岁]和15例胶质瘤患者[男8例,女7例,年龄14~72(46.73±19.61)岁]进行^13N-NH3·H2O和^18F—FDGPET/CT显像。以肿瘤与脑灰质摄取比(T/G)评价肿瘤的放射性摄取量。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肿瘤对显像剂的摄取差异,通过判别函数分析两者联合的诊断效果。结果PCNSL组^18F—FDG的T/G值明显高于胶质瘤组,分别为3.27±1.21和1.57±0.39(t=5.630,P〈0.001),而PCNSL组^13N—NH3·H2O的T/G值明显低于胶质瘤组,分别为1.43±0.26和2.12±0.69(t=-3.551,P〈0.01)。相对于^13N—NH3·H2O的T/G值,所有PCNSL病灶(14个)均表现为高的^18F-FDGT/G值,而77.8%(14/18)的胶质瘤病灶则显示相反的结果。利用判别函数分析,2种显像剂联合对肿瘤分类的整体准确性达96.9%(31/32),仅1例胶质瘤病灶误判为PCNSL。结论^13N-NH3·H2O联合^18F-FDG有助于鉴别PCNSL和胶质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结合定位CT评价鼻咽癌(NPC)颅底骨侵犯(SBBI)。方法NPC患者44例,1周内行头颅^99Tc^m-MDP SPECT、定位CT、全身骨显像(WBI)和MRI检查,对照组10例其他部位肿瘤患者行头颅^99Tc^m-MDP SPECT结合定位CT显像。于SPECT图像矢状面,颅底放射性浓聚程度最高(L)层面与高位颈椎体(C1~C3,S)处勾画相同大小的感兴趣区(ROI),L/S〉1提示SBBI。对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结果(1)对照组10例I/S=0.66±0.13。(2)根据MRI结果,SPECT结合定位CT、WBI和单独SPECT诊断SBBI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3.3%(20/24)、80.0%(16/20)、81.8%(36/44),70.8%(17/24)、70.0%(14/20)、70.4%(31/44)和77.3%(17/22)、72.7%(16/22)、75.0%(33/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P=0.37);SPECT结合定位CT与MRI相关[χ^2=17.65,相依系数(CC)=0.535,P〈0.05]。(3)头痛组与无头痛组SBBI阳性率分别为92.9%(13/14)与36.7%(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6,P〈0.05),低分化鳞癌组与未分化癌组SBBI阳性率分别为50.0%(19/38)与83.3%(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9,P=0.19)。(4)SPECT结合定位CT图像除能提供准确的定位外,还能柃测部分颅底骨破坏。结论SPECT结合定位CT能有效地榆测鼻咽痛SBBI。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1C甲基蛋氨酸(MET)PET/CT对胶质瘤术后残余或复发病灶的诊断价值,并与^18F-FDG进行比较。方法46例胶质瘤术后患者均行^11C—MET和^18F-FDGPET/CT颅脑显像,2次显像间隔时间在5d内。采用ROI技术计算肿瘤与对侧灰质和白质比值。胶质瘤残余或复发病灶的诊断根据手术或立体定向活组织病理学检查、MRI、CT等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统计学比较采用z。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46例胶质瘤术后患者中残余或复发者36例。^11C-MET、^18F-FDGPET/CT显像对残余或复发病灶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4.4%(34/36)、47.2%(17/36),χ2=19.429,P〈0.001;特异性分别为90.0%(9/10)、100%(10/10),χ2=1.053,P〉0.05;准确性分别为93.5%(43/46)、58.7%(27/46),χ2=15.294,P〈0.001。半定量分析:^11C—MET肿瘤/灰质比值为1.68±0.23,明显高于^18F—FDG的1.13±0.51(t=5.877,P〈0.001),^11C—MET肿瘤/白质比值为2.52±0.28,明显高于^18F—FDG的1.42±0.57(t=10.470,P〈0.001)。结论^11C-METPET/CT显像对胶质瘤术后残余或复发病灶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并优于^18F—FDGPET/CT显像。  相似文献   

16.
张秋丽  毕然  靳甜  关玲  贾洪菊  李平 《放射学实践》2015,(10):1019-1022
【摘要】目的:评价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肺部微结节(直径≤5mm)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另探索有效的穿刺方法。方法:在CT引导下对58例肺部微结节行经皮穿刺活检术,其中18例采用Angiotech 20G软组织活检针穿刺,40例采用Angiotech 17G同轴套管针配以 Biopince18G自动活检针,穿刺结果与手术或临床随访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准确性及并发症情况,比较采用不同穿刺针诊断的准确性及安全性。结果:经74次穿刺所有患者均获取足够的组织标本,其中对29例恶性微结节的诊断敏感性为89.7%(26/29),特异性为100%(29/29);对29例良性微结节的诊断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9.7%(26/29);总诊断符合率为94.8%(55/58)。两种穿刺针诊断的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P=1.000),第一次穿刺成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38,P=0.025),气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87,P=0.159),咳血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82,P=0.049)。结论: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对微结节的诊断准确性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诊断技术,且同轴套管针配以自动活检针穿刺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男童的动作发展特点,为开拓ADHD儿童的非药物治疗手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招募19名ADHD男童,从北京市某公立小学1~4年级学生中筛查出ADHD男童61名,排除因主、客观因素不能完成全部测试者,最终入组65名ADHD男童,其中6~8岁41人,9~10岁24人,注意缺陷型ADHD(ADHDPI)48人,混合型ADHD(ADHD-C)17人,募集年龄相差不超过半岁的正常发育男童65名为正常对照。采用儿童粗大动作发展测试量表第三版(TGMD-3)、儿童动作协调能力标准评估工具第二版(MABC-2)分别评估儿童的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发展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ADHD男童与正常男童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亚型之间及与正常对照的组间差异,显著性水平为P<0.05。结果:(1)整体分析显示:ADHD组TGMD-3总分和手部精细动作得分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2)不同年龄段分析显示:6~8岁ADHD组的TGM...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应用双能CT肌-水分离技术定量评估健康人腰椎旁肌的肌和水含量随年龄的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健康人L1/2-L4/5椎间隙水平竖脊肌、L2/3-L5/S1椎间隙水平多裂肌及腰大肌的肌和水含量。比较青年组(20~39岁)、中年组(40~59岁)及老年组(60~89岁)在各椎间隙水平椎旁肌的肌和水含量差异。结果:多裂肌的肌含量:老年组于L3/4水平低于中年组(t=3.090,P=0.006),L4/5水平低于青年组(t =2.800,P=0.015),老年组于L5/S1水平分别低于青年组(t=3.191,P=0.004,)、中年组(t=3.239,P=0.004)。竖脊肌、腰大肌的肌含量不同年龄组各椎间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裂肌水含量:老年组于L2/3、L3/4水平分别高于青年组(t=-6.270,P=0.000;t=-6.021,P=0.000)、中年组(t=-5.701,P=0.000;t=-5.466,P=0.000),各年龄组间于L4/5水平随年龄组增大而增加(青-中年组:t=-3.291,P=0.003,青-老年组:t=-8.355,P=0.000;中-老年组:t=-5.108,P=0.000),各年龄组间于L5/S1水平随年龄组增大而增加(青-中年组:t=-3.146,P=0.005;青-老年组:t=-8.525,P=0.000;中-老年组:t=-5.428,P=0.000)。竖脊肌水含量:于L1/2、L2/3、L3/4水平老年组分别高于青年组(t=-5.727,P=0.000;t=-6.357,P=0.000;t=-6.230,P=0.000)、中年组(t=-3.917,P=0.000;t=-4.336,P=0.000;t=-4.181,P=0.000),各年龄组间于L4/5水平随年龄增大而增加(青-中年组:t=-3.514,P=0.001;青-老年组:t=-8.310,P=0.000;中-老年组:t=-4.835,P=0.000)。腰大肌水含量:老年组于L2/3-L5/S1水平分别高于青年组(t=-5.246,P=0.000;t=-4.785,P=0.000;t=-4.133,P=0.000;t=-4.277,P=0.000)、中年组(t=-4.786,P=0.000;t=-3.143,P=0.005;t=-3.897,P=0.000;t=-3.264,P=0.003)。结论:双能CT肌-水分离技术有助于定量评估健康人腰椎旁肌随年龄增长时肌含量减少、水含量增加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目前西宁市城区(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发病规律及其诊治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用2010年第三次全国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统一问卷,在西宁市城西区选择2所中学、2所小学、2所幼儿园和4个社区进行,儿童哮喘及过敏疾病的筛查。对已确诊哮喘患儿再次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哮喘诊治情况及伴发过敏性疾病情况。结果:共抽取儿童6 423名,完成儿童哮喘与过敏性疾病初筛问卷6 163份(应答率96.00%)。共诊断哮喘77例(典型哮喘6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5例,可疑哮喘6例)。确诊患者中72例为新诊断病例(93.5%)。西宁市城区(0-14)岁儿童哮喘总患病率为1.25%,其中典型哮喘为1.07%,咳嗽变异性哮喘为0.08%。男性儿童患病率为1.38%,女性儿童患病率为1.14%,不同性别之间发病无统计学意义(P〉0.05)。48.05%的患儿哮喘起病于4岁前。本地区儿童哮喘既往诊断率较低,93.5%的患儿在本次调查前未获得明确诊断。结论:西宁市城区(0-14)岁儿童哮喘总患病率达1.25%,不同性别儿童发病无统计学意义,绝大多数患儿未得到及时诊断及规范化治疗,儿童哮喘的治疗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20.
赵容  孙志勇 《放射学实践》2022,(10):1302-1308
【摘要】目的:观察氟18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计算机体层摄影(CT)在癫痫病灶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9年1月-2022年1月诊治的62例癫痫患者临床资料,手术切除治疗前均接受核磁共振(MRI)、18F-FDG PET/CT检查,以手术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估不同检查方案对癫痫阳性检出率、癫痫致痫灶定位诊断的价值。据癫痫患者治疗后疗效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FDG PET/CT检查显示的脑代谢异常差异。结果:18F-FDG PET/CT联合MRI阳性检出率98.39%,较术前18F-FDG PET/CT检查的87.10%、术前MRI检查的72.58%明显高(P<0.05)。18F-FDG PET/CT联合MRI对癫痫病灶类别(单发病灶)诊断的准确率较术前18F-FDG PET/CT检查、术前MRI检查的明显高(χ2=5.899、5.309,P<0.017)。术前18F-FDG PET/CT检查对癫痫病灶定位诊断的符合率较术前MRI检查的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60,P>0.017),但较18F-FDG PET/CT联合MRI的明显低(χ2=15.676,P<0.017)。62例癫痫患者预后良好患者37例(37/62),预后不良患者25例(25/62),预后良好组18F-FDG PET/CT联合MRI检查显示的病灶分布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CT联合MRI检查可明显提高对癫痫病灶的定位诊断价值,对指导癫痫患者手术选择和评估治疗疗效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