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3年7月收治肘关节恐怖三联征15例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19~45岁,平均31岁。采用手术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或克氏针固定骨块并同时修复侧副韧带,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15例获得4个月~2年随访,平均20个月。骨折复位及愈合良好,无畸形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周(8~20周)。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平均为105.5°,前臂旋转活动度平均为122°,无肘关节僵硬及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并发症。随访结果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4例,良8例,一般3例。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尽可能重建骨关节和软组织结构。术后行早期功能锻炼,最大限度避免关节僵硬和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后脱位合并桡骨头和冠状突骨折)的治疗体会及分析探讨。方法回顾了6例肘关节脱位合并桡骨头和冠状突骨折("恐怖三联征")病人的治疗结果。手术方法包括:传统方法(3例);新方法(3例):固定或置换桡骨头,尽可能的固定冠状突骨折,修复相关的关节囊和外侧韧带损伤,必要时修复内侧副韧带和辅助外固定。随访中对患者进行影像学和临床检查两项评估。结果术后平均随诊32周,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平均99±31,°M ayo肘关节评分平均得分72分(45~95分之间),其中1例优秀,3例良好,1例差。结论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损伤机制的充分认识,并重建其稳定性可以获得更好的术后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1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诊断、治疗策略以及术后康复。方法我科2010年3月~2013年9月,共收治这类损伤13例,均采取手术内外固定治疗。其中桡骨头骨折按Mason和Hotchkiss分类法:Ⅰ型7例,Ⅱ型4例,Ⅲ型2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按Regan和Morry分类法:Ⅰ型4例,Ⅱ型6例,Ⅲ型3例。本组病例中均合并有肘内外侧副韧带的损伤。13例均采取了手术内外固定治疗,以2.0、2.7、3.0mm螺钉分别固定冠状突骨折和桡骨头骨折,其中2例因桡骨头粉碎骨折无法修复,行桡骨小头置换术,内外侧副韧带损伤均采用带线锚钉固定,13例病例均使用带铰链的外支架屈肘90°前臂旋转中立位固定,术后即在外固定支架保护下行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4周后拆除外固定支架主动行肘关节屈伸和旋转功能锻炼。结果经3个月~3年随访,骨折愈合,肘关节稳定,无疼痛,肘关节屈伸幅度平均120°,前臂旋转幅度平均110°。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显示,优10例,良2例,差1例。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不仅有桡骨头及冠状突骨折,同时伴有肘内外侧副韧带损伤,肘关节稳定性差。只有通过对骨及韧带稳定结构的重建,配合及早正规的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3月在本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19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X线片及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和三维重组(SSD),分析其影像学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19例患者中桡骨头骨折按Mason法分型:Ⅰ型2例,Ⅱ型8例,Ⅲ型9例;X线片诊断准确16例,CT均诊断正确。尺骨冠状突骨折按Regan-Morrey法分型:Ⅰ型9例,Ⅱ型8例,Ⅲ型2例;X线片诊断正确15例,CT均诊断正确。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X线片与螺旋CT扫描尤其是其MPR和SSD图像相结合,更能显示桡骨头和尺骨冠状突的细小骨折以及对其分型更为准确,为骨科医师提供了立体、直观的图像,有助于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明确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5.
正解答:肘关节恐怖三联征(terrible triad of the elbow)是指肘关节后脱位同时伴有桡骨头和尺骨冠突骨折,常发生于高能量损伤。1996年由Hotchkiss首先将此种损伤独立提出并命名。治疗原则: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严重破坏肘关节的稳定性,非手术治疗效果差,治疗原则是首选手术治疗,使用钢板和(或)螺钉内固定结合铰链式外固定架治疗,可以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治疗中注意观察上臂及肘部有无神经血管损伤,尤其是注意观察和处理骨筋膜室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内固定结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肘关节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结合内固定治疗复杂肘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的复杂肘关节骨折患者46例,26例行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外固定支架组),其中肘关节"恐怖三联征"12例,后孟氏骨折6例,经鹰嘴骨折脱位8例;20例行内固定结合可调节支具外固定治疗(可调节支具组),其中肘关节"恐怖三联征"10例,后孟氏骨折5例,经鹰嘴骨折脱位5例。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外固定支架组结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固定,可调节支具组术后采用可调节支具外固定。末次随访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得术后10~24个月(平均16.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外固定支架组愈合时间为(12.6±2.4)周,可调节支具组愈合时间(13.8±3.6)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支架组肘关节平均屈伸范围为129.98°±12.59°,前臂平均旋转范围为142.15°±15.35°,MEPS评分平均为91分(58~96分),优21例,良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5%。可调节支具组肘关节平均屈伸范围为106.98°±10.36°,前臂平均旋转范围为121.32°±17.67°,MEPS评分平均为82分(55~92分),优10例,良4例,可2例,差4例,优良率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结合铰链式外固定架可以使肘关节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解答:1996年,Hotchkiss首次提出了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概念,后被逐步定义完善,即:肱尺关节后脱位伴有尺骨冠状突骨折、桡骨小头骨折及外侧副韧带损伤,此外还可能存在内侧副韧带、伸肌腱起点、前臂屈肌、旋前圆肌起点损伤或肱骨小头、滑车切迹等骨、软骨损伤。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多见于交通事故伤和坠落伤,最常见的损伤机制为高处坠落时肘关节在伸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解剖型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早期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2017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采用Acumed解剖型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11例。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24~58岁,平均37.3岁;左侧4例,右侧7例。按Mason分型,其中Ⅲ型8例,Ⅳ型3例(均为恐怖三联征),对3例"恐怖三联征"的患者辅以铰链式外固定支架。结果 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3个月,平均14.2个月,肘关节平均屈伸范围为(110±15.2)°,前臂旋前平均(66.4±10.9)°,旋后平均(83.2±11.3)°。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7例,良4例。结论解剖型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可获得比较满意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Adams冠突分型,探究肘关节损伤三联征尺骨冠突骨折块形态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1例肘关节损伤三联征患者的肘关节CT三维数据,其中男33例,女18例;年龄18~88岁[(44.7±12.0)岁]。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建立尺骨冠突骨折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部分尺神经转位肌皮神经二头肌支重建臂丛神经损伤屈肘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例臂丛神经上中干损伤的患者(早期2例,晚期3例)采用部分尺神经转位肌皮神经二头肌支手术,随访6~18月(分别于伤后6、8、12、13、18个月实施手术)。术后持续性进行肱二头肌肌动、肘关节屈曲肌力、手内肌握力、尺神经支配区感觉测试。结果所有病例都恢复了肘关节的屈曲功能(肱二头肌肌力均恢复到3级以上)。2例早期病例术后1周内出现肱二头肌主动收缩,肘关节主动屈曲功能正常恢复时间平均6月,平均肌力恢复4+级。3例晚期病例术后平均3个月出现肱二头肌收缩,肘关节主动屈曲功能正常恢复时间平均10个月,平均肌力恢复3+级。3例术后出现尺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1月后自动恢复。结论部分尺神经转位肌皮神经二头肌支手术是治疗臂丛神经上中干损伤,快速有效恢复肘关节主动屈曲功能的优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及分析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1997年7月—2009年1月对31例肩胛骨骨折患者采用三种不同的手术入路进行内固定,对比其临床适应证,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31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按照Constant的评定标准:优22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为90.3%。结论肩胛骨骨折通过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不同的骨折类型应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1973年1月~1987年1月共收治创伤性髋关节后脱位46例,获随访38例。男29例,女9例。年龄4~68岁,平均34.8岁。损伤类型:Ⅰ度脱位24例,Ⅱ度脱位10例,Ⅲ度脱位1例,Ⅳ度脱位1例,Ⅴ度脱位2例。疗效评定结果:优9例,良16例,可8例,差5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骨关节炎13例(34.2%)。认为伤后6h以上的复位疗效不佳。后脱位并发髋臼骨折的Ⅳ度及Ⅴ度脱位预后亦不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0月25例单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8例,女17例,平均年龄(72.5±5.19)岁。所有患者经过术前准备后首先接受PFNA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部分难复位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复位PFNA内固定,术后3 d开始功能锻炼。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5min,术中出血150 ml,25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4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根据改良Harris评分标准,25例患者中优18例,良3例,可4例,优良率为84%。结论 PFNA能够较好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14.
肱骨近端骨折的外科治疗及术后康复   总被引:62,自引:6,他引:56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适应证,手术治疗方法及手法对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方法:1999年1月-2000年12月,对收治的4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依据Neer分型及骨折移位的严重程度进行非手术治疗15例,手术治疗31例,术后患肩早期外展支架固定及康复锻炼,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26个月,平均12.6个月,患肢功能按尚天裕等肩关节功能评估标准,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3.5%(29/31)和93.3%(14/15)。结论:肱骨上端骨折仅有较小的移位,一般用非手术治疗,对于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采用T形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同时配合外展支架固定及规范的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疗效,降低了此低骨折凝肩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其治疗重点是可靠的固定及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塔形弹性髓内针 (towerelasticintramedullarynail,TEIN)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方法  1995年 1月~ 1999年 6月采用自行研制的TEIN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 43例。 结果 随访 42例 (6个月~ 4年 ) ,按Johner-Wruh疗效标准 ,优 34例 ,良 7例 ,优良率 97% ,无断针、弯针、关节僵硬、再骨折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 结论 TEIN具有力学结构合理、手术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效果可靠、不需X线监视等优点 ,是固定胫骨中下段骨折较好的方式之一 ,特别适用于胫腓骨多段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