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并评价2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组织学证实鼻腔鼻窦神经鞘瘤的影像资料,12例均做cT检查,10例做MR检查.结果 12例神经鞘瘤中良性11例,低度恶性1例;发生于鼻筛区4例,上颌窦3例,上颌窦、筛窦及蝶窦2例,上颌窦、鼻腔1例,蝶窦1例,后鼻孔1例;病变边界清楚,呈椭圆形4例,不规则形8例.CT表现:病变区轮廓扩大,相应鼻腔鼻窦骨质受压、变薄、移位,其中8例伴局部吸收,1例伴轻微侵蚀性破坏;平扫病变密度均匀10例,另2例其内可见低密度区,增强后2例病变显示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与脑实质比较,T1WI呈等信号,其中3例可见片状及结节状低信号,2例伴有片状高信号;T2WI呈不均匀等信号7例,稍高信号3例,其中2例伴有片状低信号;9例病变内可见点、片状高信号,其中6例伴有规整的结节状高信号,1例显示液-液面;增强后9例显示中度或显著不均匀强化,1例较均匀显著强化.2例行MR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平台型.6例伴有阻塞性鼻窦炎,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后其内部不强化,边缘可见线状强化.MRI均清楚显示病变的范围和伴发的炎症.结论 骨质变形、变薄、吸收和MR T2WI所示斑片、结节状高信号并且增强后无强化为该病特征性表现;CT和MR两种影像检查方法联合使用能够对该病的诊断、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鼻腔鼻窦原发恶性黑色素瘤CT及 MR 表现,探讨其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或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16例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CT、MR特征及临床资料,均行 CT 平扫及增强,其中9例行 MR 平扫及增强。结果16例CT表现均为单侧发病;肿瘤位于鼻腔8例,鼻窦4例,同时累及鼻腔、鼻窦4例;形态欠规整,呈软组织密度,其内未见钙化和囊变;周围组织均受侵;增强后不均匀中-重度强化。9例 MR表现均为单侧发病;肿瘤位于鼻腔4例,鼻窦3例,同时受累鼻腔、鼻窦2例;形态欠规则,1例呈T1 WI高信号,T2 WI低信号,3例呈T1 WI等信号,T2 WI等/稍高信号,5例呈混杂信号。增强后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周围组织均有侵犯。结论鼻腔鼻窦原发恶性黑色素瘤 CT表现缺乏特异性;典型恶性黑色素瘤有 MR 特征性表现,但罕见,以非色素及混合型常见。CT联合 MRI能准确显示肿瘤部位及与周围组织、邻近骨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RCT及MRI在鼻腔-副鼻窦出血坏死性鼻息肉及内翻性乳头状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内翻性乳头状瘤及22例出血坏死性鼻息肉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HRCT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的发病年龄低于内翻性乳头状瘤(P0.05)。生长方式上,部分出血坏死性鼻息肉表现为膨胀性生长,而内翻性乳头状瘤则无此特点。病灶周围局部骨质破坏是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的重要提示。在CT平扫上,出血坏死性鼻息肉密度高于内翻性乳头状瘤(P0.05),出血坏死性鼻息肉CT增强各期表现为渐进性强化,而内翻性乳头状瘤强化峰值出现于实质期,延迟期强化减低。MRI上出血坏死性鼻息肉中的出血成分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增强后表现为结节状明显不均匀强化,内翻性乳头状瘤表现为片状相对均匀强化。结论出血坏死性鼻息肉及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区别,HRCT增强扫描及MRI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组织学证实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的CT(9例)和MRI(7例)资料,并分析其中3例动态增强扫描的TIC.结果 血管外皮瘤位于鼻腔5例、上颌窦3例,蝶窦1例;病变呈梭形4例、类圆形3例,不规则形2例,病灶最大径18~52 mm,平均31 mm,边界清楚7例,模糊2例.CT表现:与脑灰质比较,平扫病变呈等密度6例,略高密度3例,2例增强后呈较均匀的显著强化;邻近骨质受压、吸收7例,骨质侵蚀破坏2例.MRI表现:与脑灰质比较,T1WI呈较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例,T1WI、T2WI均呈等信号4例,其中2例信号不均匀;增强后显著均匀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3例.3例TIC均为持续上升型.病变侵犯眼眶2例,侵犯海绵窦、前颅底脑膜及翼腭窝、颞下窝1例.5例随访3~8年,其中2例复发.结论 MRI增强后显著强化、持续上升型TIC是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较典型的影像表现;骨质表现有助于良、恶性判断;影像检查能够准确显示病变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鼻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发生于上颌窦者25例,前组筛窦3例,蝶窦2例。30例均可见病变向邻近的部位蔓延,压迫相应结构,但分界尚清楚,MRI较CT显示更清楚。CT表现为受累的鼻窦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大,窦壁骨质受压、变形,28例骨质不连续并形成缺损,以上颌窦内壁最常见(21例),残端骨质伴硬化8例,内可见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其中10例见静脉石影;16例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内有散在、形态不一的明显强化区域。与脑组织比较病变在MR T2 W1呈低信号4例,中等信号14例;在T2 WI呈高信号16例,中等信号2例,但信号不均匀,其内可见形态及数量不一的低信号影;增强后病变呈显著不均匀强化,外观呈蜂窝状8例,斑驳状10例;8例动态增强扫描均显示渐进性强化。结论典型骨质改变加静脉石可提示该病诊断;MR T2 WI不均匀高信号、渐进性强化、斑驳状或蜂窝状表现,也是诊断该病的特征性征象;联合使用CT和MRI可为该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鼻腔及鼻旁窦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鼻腔和鼻旁窦神经鞘瘤的CT与MRI表现,提高诊断及鉴别水平.资料与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旁窦神经鞘瘤8例,均行CT平扫,其中4例行增强扫描;MRI检查2例,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良性4例,恶性4例.肿瘤原发于鼻腔4例,上颌窦3例,筛窦1例,无一例发生颈淋巴结转移.肿块在CT上多呈较均匀中等密度,3例密度不均;MRI T1WI呈中等信号,T2WI示中等或不均匀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轻至中度强化或边缘强化.结论 鼻腔、鼻旁窦神经鞘瘤的CT与MRI表现无显著特异性,均能很好地显示肿瘤侵犯范围及骨质破坏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及动态增强扫描对鼻腔及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及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MRI资料.结果:肿瘤位于鼻腔16例,上颌窦3例,筛窦6例,额窦1例,表现为侵袭性、破坏性或膨胀性生长.免疫组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示3例肿瘤内未发现黑色素成分,余23例肿瘤内黑色素均呈阳性.与脑灰质比较,肿瘤T1WI呈高信号17例,等信号9例;T2WI呈低信号14例,等信号10例,高信号2例;T2WI信号混杂,20例瘤内见多发线状低信号影.10例肿瘤DWI表现:9例呈高信号,1例呈等信号.26例肿瘤动态增强扫描后21例呈轻-中度强化;14例肿瘤中12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呈速升缓降型,1例呈速升速降型,1例呈持续上升型.结论:鼻腔及鼻窦恶性黑色素瘤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T1WI上呈高信号,T2WI信号混杂且可见多发纡曲、线状低信号影.TIC及DWI能更好地了解恶性黑色素瘤内部的多形性成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SMARCB1缺失癌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鼻腔鼻窦SMARCB1缺失癌, 免疫组化染色均为SMARCB1阴性表达。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包括分期、肿瘤位置、大小、CT密度及骨质改变、MRI信号、增强特点、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 并将14例患者的ADC值与病理Ki-67增殖指数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16例SMARCB1缺失癌临床分期T4期12例、T3期4例;发生于筛窦4例、鼻腔1例、鼻腔和筛窦8例、筛窦和上颌窦1例、筛窦和额窦1例、筛窦和蝶窦1例;肿瘤最大径(4.5±1.2)cm。CT呈等密度13例, 密度不均匀伴局部坏死3例。骨质改变包括13例局限性骨质侵蚀破坏, 3例广泛性骨质侵袭破坏。与邻近肌肉相比, 16例T1WI均呈等信号, 3例局部可见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9例、高信号7例, 内部可见条带状低信号6例。MRI轻度强化11例、中等强化5例, 不均匀强化6例、均匀强化10例。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的CT和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CT和MRI表现。结果 9例中肿瘤位于筛窦及额窦2例,上颌窦2例,鼻腔2例,筛窦及鼻腔1例,上颌窦及鼻腔1例,筛窦1例。肿瘤大小2.1~11.5cm,平均(4.7±0.7)cm,其中5.0cm 6例。CT检查9例:肿瘤呈不规则形7例,长条状息肉样1例,多发斑片状1例。肿瘤界限不清楚6例,界限清楚3例。肿瘤密度不均匀8例,密度均匀1例。肿瘤呈等密度4例,呈略高密度3例,呈略低密度2例。伴骨质侵袭性破坏6例,呈膨胀性破坏1例;肿瘤侵犯其他窦腔和侵犯鼻窦外组织5例。肿瘤沿神经蔓延生长5例。CT增强6例:实质部分明显强化4例,中度强化2例。MRI检查3例:T1WI呈等或等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结论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CT和MRI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可以提示本病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和MRI在鼻腔和鼻窦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CC)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和鼻窦ACC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肿块发生于鼻腔5例,其中左侧4例、右侧1例、双侧1例,筛窦4例,其中左侧2例、右侧1例、双侧1例,上颌窦3例,均为左侧.CT表现:所有病变均呈形态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影,其中7例呈等、低混杂密度,4例呈等密度影,2例为等、低混杂密度影中夹杂斑片状高密度影.病变均呈膨胀性生长,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邻近骨质均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5例累及翼腭窝,表现为翼腭窝扩大,其内脂肪间隙变窄,软组织密度影填充.MRI表现:6例行MRI检查病例均呈混杂信号,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呈不均匀强化.发生于双侧筛窦的1例见病变邻近脑膜增厚、强化.结论 CT和MRI联合应用,能为制订鼻腔和鼻窦ACC手术方案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1.
鼻道、鼻咽恶性黑色素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鼻道、鼻咽恶性黑色素瘤的MRI表现,探讨其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鼻道、鼻咽恶性黑色素瘤的MRI特征及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平扫、增强及动态增强检查.结果 肿瘤位于中鼻道1例,鼻咽部2例,鼻腔、上颌窦及同侧筛窦5例.5例可见明显骨质破坏并侵犯邻近结构,累及翼腭窝3例、颞下窝2例、眼眶4例、前颅底2例、咽旁间隙1例.MRI表现:3例直径<2 cm,呈类圆形肿块,T1WI为高信号,T2 WI为低信号,呈明显均匀强化.5例直径>3 cm,不规则肿块,MRI表现为混杂信号,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其内有斑片状高信号;在T2WI,1例以等低、信号为主,4例以稍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强化.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平台型、流出型各4例.结论 鼻道、鼻咽恶性黑色素瘤MRI信号特征与肿瘤大小相关.肿瘤较小时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肿瘤较大时MRI信号混杂,轻度不均匀强化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骨化性纤维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鼻腔及鼻窦骨化性纤维瘤患者的MRI资料。结果8例中病变中心位于筛窦3例,蝶窦3例,额窦2例;5例原发病例中4例病变呈膨胀性生长,1例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3例术后复发病变的形态均不规则并呈分叶状;所有病变边界均清晰,伴周围结构不同程度受压。骨化性纤维瘤T1WI呈等信号7例(与脑灰质相比),呈低信号1例;T2WI呈低信号7例,其中4例夹杂片状高信号,呈高信号1例;继发囊变者4例,T2WI均呈高信号,T1WI呈等、低信号各2例;增强后病变呈中度强化,囊变部分不强化,而囊壁及间隔明显强化。结论鼻腔及鼻窦骨化性纤维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对观察病变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及手术方案制定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蝶窦内异位垂体腺瘤的CT和MRI表现,并评价2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组织学证实蝶窦内异位垂体腺瘤的影像学资料.8例患者均经CT和MR检查.结果 8例垂体瘤均位于蝶窦,与鞍内垂体不相连;3例呈卵圆形,不规则形5例,病灶最大径20~46 mm,边界均较清楚.CT表现:与脑灰质比较,平扫呈等密度7例,稍低密度1例,其中2例增强呈较均匀中度强化;病变周围的骨质不同程度受压、变形、硬化,其中5例并可见局部侵蚀状破坏;鞍底骨质完整3例,骨质破坏5例.MRI表现:与邻近脑厌质比较,在T1WI呈稍低信号2例,等信号6例,T2WI呈稍高信号2例,等信号6例,病变信号不均匀,内散在小泡状、细条状长T1、长T2信号,对应组织学上扩大的腺泡;增强后病变不均匀低中度强化,外观近似筛网状.2例行MR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均为速升缓降璎.5例伴有空蝶鞍,5例包绕邻近海绵窦,与邻近颈内动脉分界不清,4例侵及斜坡.结论 T2WI小泡状、细条状高信号和增强后T1WI筛网状外观是该病的特征性表现.CT和MRI联合使用能够对该病的诊断、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0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学资料。结果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发生于蝶窦5例,上颌窦3例,筛窦2例。CT表现:受累窦腔内充以软组织影,其中1例伴斑点状钙化;窦壁骨质破坏,同时伴周围骨质增生肥厚。MRI表现:T1WI为低信号(与脑实质比较,以下相同)2例,等信号7例;T2WI信号不均匀,7例以低信号为主,2例以高信号为主;增强后病变明显强化。侵犯邻近结构:眼眶9例,其中6例累及眶尖区,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与邻近眼外肌分界不清楚,7例包绕视神经;6例侵犯海绵窦,可见形态不一的软组织影;脑膜增厚、强化5例,3例侵犯脑实质,表现为水肿1例,肉芽肿2例;4例侵犯翼腭窝及颞下窝;3例鼻咽部软组织增厚;2例上颌神经和1例下颌神经明显增粗、强化;3例面颊部软组织肿胀;1例硬腭骨质破坏。结论窦壁骨质破坏伴硬化、MR T2WI低信号、易侵犯眶尖及海绵窦为本病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合CT和MRI2种检查方法能够对本病的诊断、鉴别和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脑脊液鼻漏的MR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脑脊液鼻漏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手术证实脑脊液鼻漏患者 16例 ,所有患者均行MR检查 (T2 WI、2DTSE水成像或 3DCISS脑室成像 )及鼻腔流出液糖定量分析。结果 脑脊液漏 14例位于筛窦 ,2例位于蝶窦。所有受检者仰卧位筛窦黏膜及其窦腔内在上均未见明显脑脊液信号 ;改变体位 (脑脊液流出位 )MR扫描 ,可见鼻窦或鼻腔内液体信号积聚。 16例患者中 2DTSE、3DCISS及T2 WI可见筛板、蝶鞍及其周围有线状液体信号向下延伸及筛窦和蝶窦。所有患者鼻腔漏出液葡萄糖定量分析 >3 0mg/L。结论 MR是诊断脑脊液鼻漏有效的方法。优化MR扫描序列和检查方法有利于漏口的显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的影像资料.其中14例行CT检查,16例行MR检查,15例同时行MR增强检查.结果 17例病变均以上颌窦口为中心向鼻腔及上颌窦内生长,边缘清晰,16例形态不规整,呈浅分叶状,仅1例呈卵圆形.CT表现:14例病变表现为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影,2例分别在病变周边及内部见到条形及结节状高密度影,邻近骨质均呈压迫、吸收改变,局部骨质不连续,以上颌窦内壁最常见.MRI表现:16例病变内部在T_1WI上为低信号(与脑灰质相比),T_2WI上为高信号,14例同时伴有线样的低信号分隔;15例病变周边可见到T_1WI为等信号、T_2WI为低信号的不规则环形影围绕;15例行增强检查的病变呈不均匀性明显强化,强化部分形态各异,10例内部为多发结节状强化,4例为斑片状强化,1例强化外观似叶片状,而T_2WI上的低信号环不强化.4例病变的鼻腔侧周边可见边缘清楚的囊状液体信号影,向前至鼻前庭,向后达后鼻孔区,增强后不强化.11例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7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呈持续上升型;4例呈速升缓降型.结论 MRT_2WI上内部的不均匀高信号为低信号围绕以及增强后结节状、斑片状的强化特征均是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特异的MRI表现,而CT有助于判断病变性质,明确诊断有一定困难,MRI应是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侵犯鼻窦的MRI表现(附86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妍  梁赵玉  于小平  古善智  陈炼   《放射学实践》2010,25(10):1100-1102
目的:分析鼻咽癌侵犯鼻窦的磁共振(MRI)表现,探讨MRI在诊断鼻咽癌侵犯鼻窦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鼻咽癌并鼻窦侵犯的86例患者的MRI表现。结果:MRI表现为窦壁破坏100%,窦壁黏膜增厚52.3%,窦腔内软组织肿块65.1%,鼻窦内侵犯病灶与鼻咽肿瘤相连97.7%,合并积液25.6%。横断面T1WI、T2WI、CE-T1WI所示病灶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矢状面T1WI、冠状面FSIR和冠状面CE-T1WI示肿瘤侵犯蝶窦为100%,横断面T2WI和CE-T1WI对显示筛窦、上颌窦受侵最佳。结论:窦壁骨质破坏、连续性中断;窦壁黏膜不均匀性增厚;窦腔内肿块与鼻咽肿瘤主体相连,且有相同程度的强化;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是诊断鼻窦受侵犯的要点。因此,MRI的横断面T2WI、矢状面T1WI、冠状面FSIR及增强扫描在鼻咽癌鼻窦受侵犯的诊断中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