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老龄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25例(140只腕)老龄CTS患者(CTS组)按肌电图检测的感觉/运动传导参数分为轻、中、重度3组,另选择匹配的4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行高频超声检测正中神经横截面积(CSA),以及腕管入口和出口正中神经面积比(R-CSA)和面积差(△CSA),比较2组正中神经形态参数的差异及其不同平面的正中神经参数的ROC曲线。结果:高频超声检测的腕管入口R-CSA和△CS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优于腕管出口的CSA。结论:高频超声所测腕管入口的R-CSA、△CSA是诊断老龄CTS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超声在腕管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腕管综合征(CTS)的准确性。方法:对37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44只手腕和40例无CTS志愿者的80只手腕行动态超声检查,在腕管桡尺关节、豌豆骨及钩骨水平测量正中神经的截面积及其扁平率(长径与短径之比),两组结果进行相关性的对比研究,由ROC曲线评价超声诊断腕管综合征标准值的准确性。结果:CTS患者的正中神经在腕豆骨的截面积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中神经的截面积增大对于诊断腕管综合征最有预测价值。以正中神经在豌豆骨水平的截面积9.5cm2为阈值,其诊断准确性为87%,诊断敏感度为88%,诊断特异度为87.5%。结论:超声测量正中神经的截面积是诊断腕管综合征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声触诊成像定量(VTIQ)技术所测特发性腕管综合征(CTS)患者正中神经硬度与神经传导指标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对37例(61只腕)特发性CTS患者行VTIQ及神经传导检查,分析其正中神经剪切波速度(SWV)、近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横截面积(CSA)、末端运动潜伏期(DML),以及SWV与CSA、DML的相关性。结果:正中神经的SWV与DML、CSA均呈正相关(r=0.357,P0.05;r=0.690,P0.001)。结论:特发性CTS患者SWV值与CSA及DML的相关性提示神经硬度的增加与神经形态学改变及神经传导的异常有关。VTIQ技术可为CTS的诊治提供更丰富的定量影像学证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正中神经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正常志愿者、T2DM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和T2DM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各60例,超声检查腕横纹上5cm处正中神经,测量其厚径(D1)、宽径(D2)、周长(C)、截面积(CSA)并应用SWE测量该点正中神经的平均杨氏模量值(EI)及剪切波传播速度(SWV)。比较3组间参数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分析C、CSA、EI及SWV鉴别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与非DPN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并比较EI和SWV两种剪切波测量值的曲线下面积。结果 1)三组间正中神经D1无统计学差异,非DPN组较正常组其D2、CSA、C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EI、SWV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DPN组较正常组、非DPN组其D2、CSA、C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EI及SWV值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2)弹性图像DPN组表现以不均匀的黄绿色为主,非DPN组表现为不均匀的蓝绿色为主,对照组表现为均匀蓝色;3)C、CSA、EI和SWV的阈值分别为1.01cm、0.07cm~2、61.25kPa、4.45m/s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4、0.625、0.822、0.835(P均0.01),鉴别诊断DPN与非DPN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7%、65.00%;81.70%、35.00%;78.30%、70.00%;80.00%、71.70%。比较EI和SWV曲线下面积, EI值和SWV值对DPN的诊断效能相当。(Z=1.328,P=0.184)。结论弹性剪切波成像可以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正中神经进行评估,为临床DPN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神经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胚胎多巴胺神经元、未经诱导和诱导的中脑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方法 将40只SD P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在纹状体内植入未经诱导的中脑来源的神经干细胞(B组)、胚胎多巴胺神经元(C组)和经诱导的中脑来源的神经干细胞(D组),对照组(A组)仅在纹状体内注入生理盐水,观察移植后2、4、8周各组大鼠旋转行为改善情况,并采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染色比较各组大鼠脑内存活TH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结果 A组移植前后各时间点旋转次数无明显差异(F=0.294,P=0.830).B组移植后旋转次数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35,P=0.800).C组和D组移植后4~8周时旋转次数均明显减少(分别为F=26.838,P=0.000;F=14.571.P=0.000),但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764).TH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组未见TH阳性细胞,B组可见少量TH阳性细胞(共80±36个),C组移植后存活的TH阳性细胞数共679±286个,而D组共665±264个,后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548).结论 胚胎多巴胺神经元和经诱导的中脑来源的神经于细胞移植可有效的改善PD大鼠的旋转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横断面积(CSA)测量腕管水平的正中神经面积(CSAc),同时测量旋前方肌水平的较近端的正中神经面积(CSAp),评估超声(US)在分叉正中神经病人超声诊断腕管综合征(CTS)的正确性。方法本研究符合HIPAA并经当地机构审查委员会批准,口头告知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对  相似文献   

7.
实时动态超声检查在诊治腕管综合征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实时动态超声检查在诊断腕管综合征(CTS)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20只具CTS症状的手腕,在屈指过程中观察正中神经的位移、断面形态变化,记录下屈指前后神经的厚度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TS组当屈指时神经移动较少,断面形状的改变不明显,豌豆骨水平神经厚度未见明显增加.结论:实时动态检查作为超声独具的优势,它可以直观地显示屈指过程中腕管内正中神经的移位,断面形状上的改变,可能根据神经前后径在屈指前后的增加值,判断病变神经及病变程度,为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段正常成人前列腺外周带T2信号的改变并对其ADC值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51例志愿者,按年龄段分为4组:A组(20~35岁,n=16),B组(36~50岁,n=13),C组(51~65岁,n=9),D组(66岁以上,n=13).测量轴位臀肌、前列腺外周带T2的信号强度,并计算外周带的相对信号强度,即外周带与臀肌T2的比值;分别计算4个年龄段外周带的ADC值,比较分析不同年龄段上述MR测量值的变化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个年龄段前列腺外周带T2相对信号强度分别为2.95±0.34、3.48±0.33、3.87±0.27、4.37±0.31.A与C、A与D、B与D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ADC值在A、B、C和D组分别为(1.44±0.17)×10-3 mm2/s、(1.78±0.24)×10-3 mm2/s、(1.79±0.20)×10-3 mm2/s、(2.03±0.20)×10-3 mm2/s,B与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外周带T2相对信号强度及ADC值与年龄均呈正相关.结论 正常成人前列腺外周带T2信号强度及ADC值随年龄增大有增高的趋势,因此在用MR诊断前列腺外周带病变时应考虑年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脂质体介导内皮抑素(ES)基因治疗裸鼠人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BALB/c雌性裸鼠40只,建立皮下EMs模型后将动物随机均分为4组(n=10):A组,病灶局部注射脂质体介导的pcDNA3.1(+)-hES 20μg;B组,肌内注射脂质体介导的pcDNA3.1(+)-hES 20μg;C组,病灶局部注射脂质体介导的pcDNA3.1(+)空质粒20μg;D组,病灶局部注射等量培养液.观察治疗21d后裸鼠皮下异位病灶生长情况,检测病灶内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蛋白及治疗后第3、7天时VEGF mRNA的表达情况,并计算治疗21d后内生殖器(子宫、卵巢)重量及与体重的比值.结果 A、B、C、D组病灶生长倍增时间分别是7.49、7.02、6.67、6.15d;A、B组注射ES基因后病灶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0.51%、43.05%.治疗21d后,A组MVD值(32土10/mm~2)较B组(56±14/mm~2)、C组(82±19/mm~2)、D组(82士19/mm~2)明显减少(P<0.05),后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组间VEGF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与C、D组比较,A组在治疗第3天VFGF mRNA明显下降,第7天显著回升,而B组变化不明显.A、B组的内生殖器与体重比值(分别为0.008 6±0.002 5、0.008 O士0.003 4)较C、D组(分别为0.011 6士0.014 0、0.012 0士0.023 0)明显下降(P<0.05).结论 20μg脂质体介导pcDNA3.1(+)-hES治疗裸鼠人EMs有效,但须注意其对子宫、卵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采用计算机辅助定量分析腕管综合征(CTS)的灰阶超声图像,探讨其在定量分析CT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60例CTS患者(77个异常手腕)和30例正常志愿者(60个正常手腕),其中17例为双侧卡压,在豌豆骨水平保留正中神经图像,共得到137组图像,并且在二维图像上对正中神经进行勾勒,提取正中神经卡压的客观数据,为CTS的诊断提供依据。结果:CTS患者病灶区域像素的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偏度、峰度均比正常组大;CTS患者直方图熵较正常组大;正常组亮度熵较CTS组大;而CTS患者整个灰阶区域像素中的均值、中值较正常组低;CTS患者所有表示对比度的参数均高于正常组;CTS患者病灶的厚度、长度、面积、长轴、短轴、周长等参数均较正常组大。表明在CTS患者中,图像分布较正常对照组欠均匀,且CTS患者正中神经较正常肿胀,横截面积增大。结论:计算机辅助定量分析在CTS中表现良好,可定量分析正中神经卡压时图像的均匀性和对比度。  相似文献   

11.
正摘要目的研究腕管综合征(CTS)病人激素注射(SI)反应与腕管内正中神经T2信号和形状的相关性。方法连续92例准备行SI的病人共163个CTS腕行3 T MR成像和神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常规MRI和DTI对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价值,评价其在CTS分级中的作用.方法 对16名志愿者32个腕关节及21例患者31个腕关节进行常规MRI、DTI扫描及神经电生理检查.测量不同层面正中神经的MRI数据,计算膨胀率(MNSR)、扁平率(MNFR)、弯曲率(BR);测量平均FA值及ADC值.分别对患者和志愿者的MRI数据以及其与电生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TS患者的MNSR、MNFR及BR值较志愿者明显增大;正中神经T2WI信号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患者平均FA值显著低于志愿者(t=15.05,P<0.01).患者平均FA值与神经电生理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69,P<0.001).轻度组的平均FA值明显高于中-重度组(t=4.14,P<0.01).结论 常规MRI和DTI不仅能从形态上反映已经发生病变的神经,且对CTS的分级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目的采用3.0 T MR DTI与纤维束示踪技术行正中神经成像,目的是观察健康人与腕管综合征(CTS)病人尺神经扩散差异。方法纳入15例CTS病人与20名健康志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在诊断早期肝硬化及评估肝硬化患者临床状态的价值. 方法本研究纳入50例正常对照者(年龄为35.2岁±14.2岁,男28例,女22例)及37例肝硬化患者(年龄为41.1岁±13.0岁,男22例,女15例).其肝硬化分级资料为:Child A 17例(年龄为35.0岁±11.8岁,男14例,女3例)、Child B 12例(年龄为44.7岁±14.0岁,男5例,女7例)、Child C 8例(年龄为48.7岁±7.6岁,男3例,女5例).弥散张量成像采集采用GE Propeller HD 1.5T磁共振仪,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采集数据用AW4.2工作站Functool 软件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中兴趣区的选择避开胆管、血管分别于肝右叶和左叶各选取1个测量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 ,DCave)和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值.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正常对照组肝脏DCave值[(1.54±0.25)×10~(-9) mm~2 /s]高于病例组[(1.08±0.32)×10~(-9) mm~2 /s],FA值(0.46±0.10)低于病例组(0.53±0.13),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DCave值随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而减低,在对照组、Child A、Child B及Child C 4组中DCave值分别为(1.54±0.25)×10~(-9) mm~2 /s,(1.33±0.18)×10~(-9) mm~2 /s,(1.02±0.12)×10-9 mm2 /s及(0.66±0.27)×10~(-90 mm~2 /s, FA值则先降低再增高,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Child A、Child B及Child C 4组中FA值分别为0.46±0.10,0.42±0.08, 0.56±0.05及0.71±0.41,其中对照组与Child A组之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54),其余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DTI是一种检查肝硬化病变的敏感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动脉灌注脂肪乳顺铂混合液,行胰腺局部灌注化疗治疗胰腺癌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24只健康杂种犬,按随机表法分为A、B、C、D组,每组6只.4组顺铂用量均为4 mg/kg.A、B组以20%脂肪乳为溶剂,配制成顺铂-脂肪乳混合液,A组用量为2 ml/kg、B组用量为1 ml/kg;C、D组以生理盐水为溶剂,配制成顺铂-生理盐水溶液,C组用量为2 ml/kg、D组为1 ml/kg.置管至实验动物脾动脉开口部,根据各组的用药标准,分别将配制好的药物经动脉灌注到胰腺肿瘤区.分别于给药后即刻及3、5、10、20、30、40、50、60 min采集外周静脉血,60 min后取胰腺、胰周和肝、肾、脾等组织,测定血液和组织匀浆内顺铂的浓度,计算实验犬血液的时间-药物浓度曲线下面积(AUC)、初始药物浓度(C0)及生物半衰期(t1/2),并观察组织病理改变.组织染色采用HE染色.4组AUC、C0、t1/2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A、B组组织中顺铂浓度的比较用成组t检验,数据方差不齐时采用t'检验.结果 AUC、C0、t1/2在A组分别为(54.5±10.1)%、(2.6±0.5)mg/L、(16.7±3.6)min,B组分别为(18.3±6.0)%、(1.5±0.2)mg/L、(47.9±11.1)min,C组分别为(116.7±20.6)%、(6.5±0.4)mg/L、(10.5±2.8)min,D组分别为(126.6±30.7)%、(5.5±0.4)mg/L、(10.1±3.1)min,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UC、C0、t1/2的F值分别为42.42、249.61、12.48,P值均<0.01).A、B组的AUC和C0明显低于C、D组(A组与C组、B组与D组比较AUC,t值分别为6.64、8.49,比较C0的t值分别为16.34、22.30,P值均<0.01),t1/2明显长于C、D组(A组与C组、B组与D组比较,t值分别为3.36、3.71,P值均<0.01));B组的AUC、C0明显低于A组(t值分别为7.57、5.48,P值均<0.01),t1/2长于A组(t值为3.22,P<0.05).B组的胰左叶、胰腺角中顺铂含量较A组增高[B组分别为0.18、0.18 mg/L,A组分别为0.05、0.05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2、2.73,P值均<0.05);胰腺右叶和脾脏组织中的顺铂浓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分别为0.11、0.29 mg/L,A组分别为0.07、0.24 mg/L,P值均>0.05].病理检查所见:A、B组犬胰腺、胰周淋巴结、肝脏、脾脏有少量炎细胞浸润及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内可见脂肪乳颗粒.其余组织及C、D组病理检查未见异常.结论 脂肪乳作为溶剂可使顺铂在胰腺的浓度显著增高、进入血循环的药物总量减少.进入组织的药物量与脂肪乳内所含顺铂的浓度有关,浓度越高,进入组织内的药物越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直肠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 Ki-67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的资料,术前行盆腔 MRI、直肠 DWI 及增强检查,按 Ki-67指数差异,将其分为 A~D 4组:A组 Ki-67<10%(-),B 组 Ki-6710%~25%(+),C 组 Ki-6726%~50%(++),D 组 Ki-67>50%(+++)。分别计算各组肿瘤的ADC 值并分析与 Ki-67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 组(13例)肿瘤的平均 ADC 值为(1.280±0.200)×10-3 mm2/s;B 组(14例)平均 ADC 值为(1.044±0.046)×10-3 mm2/s;C 组(9例)平均 ADC 值为(0.987±0.256)×10-3 mm2/s;D 组(11例)平均 ADC 值(0.851±0.099)×10-3 mm2/s;Ki-67表达水平不同的直肠癌各组间平均 ADC 值差异明显(P =0.001);ADC 值与 Ki-67表达水平呈中等负相关(r=-0.577,P=0.000)。结论DWI 检查及 ADC 值测量在一定程度上可间接评估直肠肿瘤细胞增殖情况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运用改进U-Net深度网络学习定量评价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的超声图像,确定基于改进U-Net深度网络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探讨其在定量评估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卡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13例经肌电图确诊的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卡压患者及104例健康志愿者,213例正中神经卡压患者中60例为双侧卡压。对317例受检者行超声检查,在腕管处保存超声图像,共得到正中神经图像377组。由擅长肌骨超声的医师对377组图像进行勾勒。应用基于改进U-net深度网络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分割腕管综合征卡压的正中神经超声图像,定量分析提取横切以及纵切的正中神经超声图像的影像组学量化特征。结果:改进的U-Net深度网络可以很好地识别切割正中神经;改进的U-Net深度网络可以定量表示CTS中卡压的正中神经回声减低,区域明暗参数A、明暗参数I、对比明暗参数RI以及纹理参数Homo、纹理不均匀参数Con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改进的U-Net模型在超声正中神经图像自动分割方面表现良好,可以定量分析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卡压时灰度以及神经纹理均匀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ASIR)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腹部低剂量的应用。资料与方法 150例行腹部CT检查的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A、B、C组,每组各50例,采用自动毫安扫描技术行腹部CT检查,3组预设噪声指数(NI)分别为8、10、11,并采用ASIR为30%、40%、50%进行重建,分别记为A1、A2、A3、B1、B2、B3、C1、C2、C3。计算各组有效剂量(ED),由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图像质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A组有效剂量为(5.74±1.45)mSv,B组为(3.35±1.35)mSv,C组为(2.57±1.71)mSv。除A1与B3、B1与C3组间图像噪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图像噪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9.240~179.444,P<0.05)。A3图像噪声值最低,图像质量评分最高(4.43±0.50)分,C1图像噪声值最高,图像质量评分最低(3.66±0.64)分。结论 ASIR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腹部检查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评估马蔺子素(IR)对兔VX2肺癌模型放疗增敏作用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24只兔VX2肺癌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单纯放疗)组、B(IR+放疗)组及C(对照)组,每组各8只.各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 h及治疗后1周行18F-FDG PET/CT显像,观察3组肿瘤部位延迟显像SUVmax的变化.显像完成后每组处死2只荷瘤兔,取出肿瘤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数据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 全部兔VX2肺肿瘤放疗前PET/CT显像SUVmax为2.200±0.761,延迟显像SUVmax为3.162±0.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2,P<0.01).放疗后24hA、B、C组延迟显像SUVmax分别为2.614 ±0.654、2.349±0.869和5.663±1.144,3组与治疗前延迟显像SUV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27、3.620和11.011,均P<0.05);放疗后1周时A、B、C组延迟显像SUVmax分别为3.625±1.064、3.058±0.850及7.424±1.751,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B=2.652、tA∶C=3.799和tB∶C=4.366,均P<0.05),病理结果显示B组肿瘤细胞明显少于A、C组,与PET/CT结果相符.A、B、C3组生存时间分别为(62.375±4.534)、(69.000±4.660)和(54.125±5.276)d,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B组生存率较A组及C组明显增高(Log-rank检验,x2=7.355和16.943,均P<0.01).结论 18F-FDG PET/CT可评估放疗早期疗效及马蔺子素对放疗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选择适宜的对比剂用量,改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时对心脏结构的显示能力。方法:160例接受Defini-tion第一代双源CT冠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比剂用量分别为:A组=采集时间×注射流速(X ml),B组=(X+5)ml,C组=(X+10)ml,D组=[X+(15~20)]ml。各组均采用碘海醇(350mgI/ml),体质量<75kg者注射流率为4.8~5.0ml/s;体质量≥75kg者注射流率为5.5ml/s。应用Circulation分析软件,采用双盲法评价图像质量。分别测量各组冠状动脉各段、左右心室CT值,观察并记录对比剂伪影及严重程度、对比剂混合液是否均匀、室间隔显示是否清晰等。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 ANOVA)比较组间CT值、图像质量评分等有无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室间隔等结构显示情况及对比剂伪影等。结果:各组间一般情况、质量评分、冠脉各段和左心室CT值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右心室腔内CT值A、B、C、D组分别为(142.1±35.5)HU、(144.4±43.5)HU、(186.1±66.1)HU、(223.3±119.3)HU,C组与A、B、D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室间隔尚能分辨(2分)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D组显示清晰(3分)的例数多于A、B组;C组条状伪影少于D组。综合分析,C组对比剂方案优于其他组。结论:本研究采用个性化的对比剂方案,对比剂用量=扫描采集时间×流率+10ml,结合患者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MI)计算对比剂注射流率,可以获得良好的冠脉CTA图像及较为满意的心脏结构、肺动脉显示效果,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