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尚文  陈自谦  钱根年  钟群   《放射学实践》2009,24(5):506-509
目的:总结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21个病灶)经病理证实的FNH的平扫及三期增强CT表现。结果:CT平扫21个病灶中7个病灶呈均匀低密度,14个呈不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央疤痕外,19个病灶有明显均匀强化、1个中等不均匀强化、1个轻度不均匀强化,6个病灶还可见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影;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显示10个病灶呈略高密度,6个病灶呈等密度,5个病灶呈略低密度。平扫显示7个病灶伴有中央星状疤痕者,多期增强CT显示15个病灶有中央疤痕并于平衡期出现延迟强化。结论:CT检查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FNHCT平扫为低密度,增强扫描以"快进慢出"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肝腺瘤的螺旋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腺瘤的螺旋CT表现。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确诊的9例10个肝腺瘤的螺旋CT平扫和增强三期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表现。结果9例10个肝腺瘤的平扫及增强螺旋CT表现如下:病变边界光滑清晰,无明显分叶。位于肝右叶7个,左叶3个。平扫呈等密度1个,均匀略低密度4个,不均匀低密度2个,混杂密度3个。4个病灶周围环以低密度假包膜,包膜完全2个,不完全2个。2个病灶诊断为急性出血,1个为亚急性出血,4个病灶中心可见坏死,2个病灶内可见脂肪变性。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除出血、坏死和脂肪变性部分呈均匀明显强化8个,有2个病灶肿瘤实质部分呈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4个病灶周围包膜平扫和动脉期呈低密度,门脉期或延迟期呈轻度强化。结论螺旋CT特别是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腺瘤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少血供小肝癌的螺旋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 研究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低密度小肝癌的CT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表现为低密度的小肝癌25例共27个病灶的CT征象和病理学改变。结果 (1)平扫病灶边界模糊不清者有16个病灶,边界清楚者有11个病灶;增强后病灶边界模糊者只有7个病灶,边界清楚者有20个病灶,同时病灶边缘轮廓轻度不规整。(2)平扫瘤内呈均匀性低密度者有18个病灶,瘤内密度不均匀者有9个病灶;增强后瘤内密度均匀者只有6个病灶,瘤内密度不均匀、有多个小斑点状密度更低区者有21个病灶。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低密度小肝癌的CT表现特点是:平扫病灶边界模糊,增强后病灶边界变清楚并呈轻度不规整,同时病灶内密度不均匀,有多个小斑点状密度更低区。根据该特点可以与肝脏的其他表现为低密度的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4.
小肝细胞癌以血供丰富者多见[1,2],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表现为低密度的小肝细胞癌与常见的动脉期呈全瘤均匀性或不均匀性强化,门静脉期强化密度迅速降至低密度或等密度血供丰富的小肝细胞癌比较,属于少见的CT表现,文献报道较少[3,4]。此类CT表现会导致诊断的困难,本文对该种CT表现进行深入的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分析我院1996-03~2003-06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少血供的低密度小肝细胞癌23例25个病灶。其中位于S7段者有8个病灶,S6段和S8段各有6个病灶,S2段和S4段各有2个病灶,S3段有1个病灶。男20例,女3例,年龄27~75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平扫为等密度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螺旋CT( spiral CT,S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探讨SCT多期增强扫描对此类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肝穿刺活检或临床随访证实的CT平扫呈等密度的HCC 14例(占同期702例HCC的1.99%),回顾性分析这类HCC 的SCT多期增强扫描的强化方式及CT征象.结果 14例HCC 的SCT平扫均呈等密度影(假阴性).S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为"速升速降"型强化的4例,3例可见肿瘤假包膜形成;动脉期仍为等密度,门脉期及延迟期呈低密度影的4例;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癌灶均呈低密度影的2例;动脉期瘤灶明显强化,门脉期、延迟期表现为等密度的3例;平扫为等密度、多期增强扫描显示动静脉瘘及门静脉癌栓的弥漫型肝细胞癌1例.结论 CT平扫可能会漏诊等密度的肝癌病灶,可疑患者需行增强扫描检查;SCT多期增强扫描能显示平扫为等密度的HCC的血供特点,对其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彭飞  闫学强  邵剑波 《放射学实践》2021,36(10):1271-1275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SCT表现与病理特征,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18例FNH共22个病灶,术前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分析病灶影像学特点并与病理对照。结果:18例患儿中5岁以下7例,5岁以上11例;16例患儿为单发,2例多发,肝内各见3个病灶;22个病灶中瘤体最长径约2.0~18.1cm,边界清楚,形态较规则,以类圆形为主,21个病灶未见包膜,1个病灶见假包膜;CT平扫1个高密度,9个等密度,12个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20个病灶明显均匀强化,1个病灶轻度强化,1个不均匀强化;门脉期16个病灶呈等密度,6个呈高密度;延迟期21个病灶呈等密度,1例呈高密度;10个病灶见中央疤痕,延迟期疤痕均见强化。结论:儿童FNH的CT表现较有特点及一致性,多期增强扫描可充分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病理变化,结合病理和影像特点可提高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的MS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肾透明细胞癌的MS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平扫、皮髓交界期、实质期和排泄期增强扫描。结果:23例中,单发21例,多发2例(1例为单侧2个病灶,1例为双侧7个病灶)。23例共30个病灶,左侧10个,右侧20个。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1~12 cm,平均4.6cm,其中≤3 cm 12个。CT平扫病灶呈等密度4个,囊性低密度3个,混杂密度23个;钙化6个。增强扫描:除2个较小肿瘤呈均匀强化外,28个强化不均匀;皮髓质期25个病灶明显强化,强化最明显区高于邻近皮质者15个,相似或略低于邻近皮质者10个;实质期肿瘤强化程度降低;排泄期肿瘤与肾实质相比呈明显低密度,病灶边界更清楚;25个病灶内见不同程度坏死、囊变。13个有假包膜。3个囊性肾透明细胞癌,平扫病灶呈囊状,2个表现如单纯性肾囊肿,1个可见网格状分隔;增强扫描1个肾透明细胞癌明显囊变,囊壁及分隔明显不规则强化;2个多房囊性肾透明细胞癌分隔不规则强化。结论:肾透明细胞癌血供丰富,瘤内可有出血、坏死、囊性变、钙化及假包膜,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大多可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细胞癌与肝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肝细胞癌与肝转移瘤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12例巨块型肝癌平扫为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均明显不均匀强化,特点为肿瘤供血血管强化,结节型8例表现为病灶斑片状及边缘强化,肿瘤供血血管不明显,小肝癌5例为动脉期全瘤强化.强化后CT值可增加40HU以上,肝转移瘤动脉期病灶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呈环形轻度强化,呈现典型“牛眼征”。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明确肿瘤血供和肿瘤生长方式与小肝癌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螺旋CT和MRI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和MRI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9例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13个病灶呈低密度,2个病灶呈高密度,4个病灶未能显示,病变检出敏感性为78.9%;CT增强扫描动脉期10个病灶表现呈周边薄环状增强,3个病灶呈高密度,4个病灶无增强呈等密度,2个病灶未能检出,病变检出敏感性为89.4%:门脉期11个病灶呈厚环状增强,4个病灶呈等密度,3个病灶均匀增强,呈高密度,1个肿块未见显示,病变检出敏感性为94.7%;延迟期7个病灶呈不定形轻度增强,呈低密度,4个病灶呈等密度,8个病灶明显增强,呈高密度,病变敏感性为100%。9个病灶MR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或略高信号,病变检出敏感性为100%动态增强扫描6个病灶表现为缓慢增强型:3个病灶表现为快速增强型:病变检出敏感性为100%。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及MR动态增强扫描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于肝内与其它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脏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9例肾脏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分析肾脏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类癌1例,平扫肿瘤呈不均匀等低密度,边界不清,瘤体大部突出于肾外,增强扫描肿瘤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病灶内部可见线条状强化血管影穿行。成人肾母细胞瘤2例,CT平扫肿瘤与周缘组织分界较清,见假包膜,瘤内见低密度囊变坏死区及斑片状稍高密度出血影,增强扫描病灶实质部分明显强化,肿瘤周缘见少量不规则强化血管影。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CT平扫肿瘤边界不清,瘤内见片状密度减低区,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平滑肌肉瘤4例,CT平扫肿瘤呈等低混杂密度,边界模糊,瘤内见片状密度减低区;增强扫描肿瘤呈轻-中度强化,其中2例表现为延迟强化。结论:肾脏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术前极易误诊,结合临床资料、发病率及影像表现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各亚型肾细胞癌(RCC)的MSCT诊断和病理的相关性,以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RCC,所有患者均行MS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并将CT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相对照。结果 :35例透明细胞癌平扫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其中22例见坏死囊变区,4例见出血灶,3例见钙化灶,增强扫描皮质期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快速下降,排泄期持续下降,表现为"速升速降"型;6例乳头状细胞癌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CT平扫呈等或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呈乏血供表现,轻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嫌色细胞癌;3例嫌色细胞癌呈类圆形,其中1例病灶内有钙化灶,平扫密度较均匀,向肾皮质和肾窦膨胀性生长,增强扫描呈"平台型"均匀轻中度强化;1例集合管癌表现为不规则形肿块,密度不均,病灶内均可见出血、坏死征象,增强扫描均呈不均匀中度强化,并侵犯周围组织、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各亚型RCC的病理学特点是CT表现的基础,仔细观察MSCT动态增强扫描特点,可提高RCC的术前诊断与鉴别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髓样癌和滤泡癌的CT-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TC)、滤泡癌(FTC)的CT表现与病理的相关性,评价CT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25个MTC、15例FTC的CT表现与病理特征.结果:①平扫时两者密度、边界及钙化形式无统计学差异(P=0.444,P=0.139,P=0.325).②增强扫描显示两者边界表现不同,MTC(17/22)较FTC(6/15)不清晰(P=0.038).病理显示MTC多无包膜且呈浸润性生长,而FTC则包膜完整或仅有局部包膜侵犯.③4个MTC和3个FTC由平扫时的密度均匀变为增强后的不均匀,病理基础前者肿瘤中含有淀粉样物质,而后者则为胶原组织.④边界清晰与否在增强前后发生变化的4个MTC和5个FTC均与肿瘤有无包膜及血供丰富程度相关.⑤MTC(18/21)较FTC(1/15)更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P<0.001).结论:CT平扫与增强扫描对鉴别甲状腺髓样癌和滤泡癌有意义,CT特征与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小肝细胞癌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小肝癌(SHCC)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肝细胞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的CT征象。结果:21例SHCC中,检出26个病灶,其中20个病灶在三期扫描中为典型表现,即动脉期为高密度,门脉期为等密度或低密度,平衡期为低密度,动脉期检出率为92.3%。结论: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能明确肿瘤的血供特点和门脉受累情况,明显提高病灶的检出率,为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多期扫描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螺旋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特征,以提高CT对FNH的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FNH患者螺旋CT平扫及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资料.结果 16例患者16个FNH病灶中,平扫显示所有病灶均为略低密度,位于肝包膜下,其中14个可见更低密度瘢痕,从病灶中心向周围呈辐射状或不规则状.肿块实质呈"快进慢出"强化,中心瘢痕及辐射状分隔、假包膜"延迟强化",延迟期整个肿块密度趋于均匀一致.结论 平扫和多期增强螺旋CT扫描能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及血流动力学特点,螺旋CT多期扫描有助于FN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典型肾错构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点,为临床术前诊断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对比经病理确诊34例肾错构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同时选择同期入院治疗的26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进行比较;均分别采用CT、MRI扫描检查。结果 1)少脂肪肾错构瘤(34例):CT扫描显示6例呈等密度、4例呈混杂低密度、24例呈稍高密度;10例MRI平扫:其中T2均表现均匀低信号、T1呈等信号;增强扫描:34例患者均表现均匀强化,皮质期中度强化者20例、明显强化8例、6例为一过性强化;2)肾透明细胞癌(26例):CT平扫:13例表现低密度、7例为等密度、6例为混杂低密度;呈类圆形或圆形,直径平均为(2.9±0.7)cm;7例MRI平扫:T2均表现混杂稍高信号、T1为等低信号,2例存假包膜;增强扫描:15例患者皮质期不均匀强化、7例呈中度强化且实质期、肾盂期强化征象明显减退。结论 CT检查少脂肪肾错构瘤具有一定特性,联合MRI扫描检查可提高对少脂肪肾错构瘤与肾透明细胞癌的鉴定。  相似文献   

16.
少脂肪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少脂肪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的少脂肪性肾AML CT表现,着重分析病灶的大小、部位、轮廓、密度以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等。结果:12例12个病灶均表现为实性肿块,CT平扫7个病灶呈均匀略高密度,2个病灶呈等密度,3个病灶内示散在小结节状低密度影,9例肿块呈类圆形,3例呈不规则形,全部肿块与肾实质分界清楚,8例肿块突向肾轮廓外1/3~1/2,9例病灶在CT增强扫描肾皮质期明显强化,6例为均匀强化,3例病灶内散在低密度灶未见强化,7例在肾实质期呈相对低密度,2例仍强化明显,3例双期增强均扫描表现为病灶内轻度条片状强化。结论:少脂肪性肾AML有一定的CT表现特征,有利于和肾细胞癌相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和DSA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武警四川总队医院2008-06至2016-08经病理证实的5例FNH患者的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图像,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和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CT为平扫加多期增强扫描,DSA检查为选择性肝动脉造影。结果 5例均为单发肿块,CT平扫均呈密度不均、边界较清的稍低密度肿块影;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均明显强化,其中心为条状或放射状无强化瘢痕影;门脉期病灶呈等密度改变,中心低密度瘢痕影无强化;延迟扫描低密度瘢痕逐渐强化。DSA中病灶表现为富血供占位,供血动脉迂曲、增粗,进入病灶后呈放射状分布显示,染色均匀,境界清楚。结论 FNH的CT多期扫描和DSA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二者结合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极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扫描对肝硬化退变结节(DN)及小肝细胞癌(SHCC)的诊断准确性。方法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HCC患者起初均经CT平扫与增强扫描,随后又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20例患者共检出SHCC病灶28个,在平扫CT像上,21个病灶呈略低密度,7个病灶接近于等密度而未显示;于增强扫描动脉期,18个病灶呈轻或中度强化,3个病灶呈低密度,其余7个病灶CT平扫呈等密度的6个出现强化。CT检出病灶直径介于0.8—2.0cm。DSA显示27个肿瘤血管丰富,仅1个未见肿瘤染色。分化较好的SHCC与高度变异性DN的血供状况无明显差别。结论CT增强扫描对SHCC有极高的诊断准确性,它可作为临床可疑SHCC患者的常规检查,一经发现动脉供血结节,若患者肝功能好,则应尽早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9.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和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20个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FNH的CT和MRI表现特点,并与病理对照(CT检查12例,MRI检查10例,4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病灶大小1.8~13.5cm;CT检出11个病灶,CT平扫病灶均呈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示除中心疤痕灶外,所有病灶均明显增强,6个病灶周边见增粗、扭曲的动脉;门脉期示病灶呈稍高密度,延时期示6个病灶呈稍高或等密度,5个病灶呈稍低密度;5个病灶的中央疤痕均延时增强。MRI检出12个病灶,病灶均呈稍长或等T1及T2信号;增强动脉期示病灶明显增强,门脉期及延时期呈稍高或等信号,7个病灶的中央疤痕延时增强。结论:CT和MRI能够显示FNH的血供特点及病理特征,动态增强扫描是诊断FNH最有效的影像学手段,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多期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患者,对其MSCT的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共4期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本组12例病例男女比例为7∶5,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4岁。12例患者均进行CT四期扫描,共观察到病灶12个,病灶位于肝脏左外叶2个,左内叶3个,右前叶4个,右后叶3个,最大平面直径范围为1.7~4.8 cm,平均(3.1±1.3)cm。病灶CT平扫呈等密度5个,低密度7个,等密度者无法显示病灶边缘,低密度者2例病灶边界清楚,5例病灶边界显示模糊,其中可见更低密度瘢痕组织3例。CT增强动脉期显示12例病灶均呈明显强化,其中5例可见中央瘢痕或条索状低密度影,中间瘢痕组织无强化,11例病灶边界显示清晰,均未见包膜;门脉期病灶较动脉期密度降低,但仍较肝脏组织密度高,中间瘢痕组织无明显强化,仍呈低密度;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为主,瘢痕组织可见强化,与病灶呈等密度分辨不清。结论MSCT多期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表现方面有一定的特征性,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很好的作用,但确诊还需要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