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直接淋巴管造影后CT淋巴管成像(CTL)在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PI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搜集经手术病理和/或小肠内镜证实的PIL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行直接淋巴管造影后腹盆部、胸部及颈部MSCT检查。CTL中肠系膜、肠壁、腹膜后和/或腹腔其他脏器有对比剂异常分布者为阳性组,以上部位均无对比剂异常分布为阴性组,对两组间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L统计指标包括:肠腔瘘、腹腔瘘、对侧腰干反流、骶前反流、腰大肌周围反流、胸部对比剂异常分布、颈部对比剂异常分布、小肠肠壁增厚、肠系膜水肿、肠系膜淋巴结增大、浆膜腔积液等。结果 阳性组中肠腔瘘、腹腔瘘、对侧腰干反流、骶前反流、腰大肌周围反流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45、0.045、0.047、0.000、0.002),而肠系膜水肿、肠系膜淋巴结增大发生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23、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L中对比剂在肠系膜、肠壁、腹膜后及腹腔脏器的异常分布是PIL的重要表现,提示腹部淋巴管的异常分布、范围及严重程度,为PIL...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淋巴管肌瘤病(LAM)和肝硬化相关乳糜腹淋巴循环异常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LAM相关乳糜腹和22例肝硬化相关乳糜腹的直接淋巴管造影(DLG)和CT淋巴管成像(CTL)资料,比较两组的淋巴循环异常影像特征.结果 与肝硬化相关乳糜腹相比,LAM相关乳糜腹更易出现造影对侧髂腰部的对比剂异常反流(68....  相似文献   

3.
1例23岁男性患者,患上睑下垂为特征的散发型Noonan综合征,轻度胸陷凹,手术矫正右隐睾病和中度肺狭窄/反流,生殖器水肿和慢性无痛性泡疹伴阴囊皮肤渗漏液7年。3年前磁共振显像显示其骨盆两侧至阴囊和腹膜后腔上至主动脉旁部位弥漫性淋巴管扩张。99m Tc-硫化微胶体淋巴显像示包括入胸淋巴管广泛异常,示踪剂反流至阴囊证实骨盆淋巴管机能不全;示踪剂流至循环系统,表明有肝的延迟摄取,且与淋巴流动率降低一致。二足对比淋巴管造影亦证实淋巴管扩张,腹股沟韧带以上淋巴管解剖学异常,且整个淋巴侧管大多扩张。由此,临床作出乳糜反流至会阴、阴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联合直接淋巴管造影(DLG)后多层螺旋CT(MSCT)CT淋巴管成像(CTL)与99Tcm-DX淋巴显像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PI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或小肠内镜确诊为PIL的52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99Tcm-DX淋巴显像及CTL两种检查。根据99Tcm-DX淋巴显像结果将PIL分为三型:1型:肠道动态显影型;2型:肠道延迟显影型;3型:肠道未显影型。并分别记录每组的CTL影像学表现,CTL评价指标包括肠系膜、肠壁、腹膜后、腹腔脏器对比剂异常分布、肠腔瘘、腹腔瘘、骶前反流、对侧腰干反流等。将各组的CTL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52例PIL患者99Tcm-DX淋巴显像表现为1型12例,2型17例,3型23例。CTL影像评价指标中,肠系膜、肠壁对比剂异常分布、腹膜后对比剂异常分布、腹腔脏器对比剂异常分布、肠腔瘘、腹腔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直接淋巴管造影对胸导管出口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临床表现为淋巴水肿、乳糜胸、乳糜腹、乳糜尿和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等患者的直接淋巴管造影资料,并与颈部胸导管手术探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直接淋巴管造影对颈段胸导管的显示与胸导管手术探查情况进行对照,2名影像科医师在不知胸导管手术探查结果的情况下,阅读直接淋巴管造影后DSA造影结果,对手术侧颈干、锁骨下干、支气管纵隔干和胸导管末端入血梗阻的数值差异用Kappa值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124例中,直接淋巴管造影显示淋巴反流:左颈干80例,左锁骨下干75例,左支气管纵隔干30例.胸导管出口入血障碍118例,与颈部胸导管手术探查结果对比分析,符合率分别为89.9%(80/89)、92.6%(75/81)、90.9% (30/33)和95.2%(118/124).直接淋巴管造影对颈段胸导管的显示与探查情况进行对照,2名影像科医师阅读直接淋巴管造影后DSA造影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0.82,P<0.05).另外,直接淋巴管造影显示腰干以下淋巴管不同程度迂曲、扩张和结构紊乱者114例(91.9%),无异常者仅10例(8.1%);乳糜池以下不同程度反流者92例(74.2%);肠干反流者16例(12.9%);向肾区反流者11例(8.9%);向心包反流者5例(4.0%).伴有阴道淋巴漏7例(5.6%),腹膜后淋巴漏2例(1.6%),胸腔淋巴漏3例(2.4%),气管淋巴漏1例(0.8%).结论 直接淋巴管造影与颈部胸导管手术探查在显示胸导管出口梗阻的各种征象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直接淋巴管造影可作为胸导管末段手术探查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SCT直接淋巴管造影(DLG)在弥漫性淋巴管瘤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弥漫性淋巴管瘤病的影像学资料,5例行DLG及造影后胸、腹、盆部CT检查,余4例行CT检查.9例中3例行MRI检查.结果 9例中,8例累及脾,5例累及腋窝,5例累及颈部,5例累及腹腔及腹膜后,4例累及髂部及腹股沟,3例累及纵隔,3例累及腹壁,2例累及肺,1例累及肝,1例累及颅内硬膜下,CT表现为囊状低密度影,MRI表现为囊状长T1、长T2信号.8例累及骨,CT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低密度影,MRI上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5例行DLG、造影后CT及胸导管探查示胸导管出口受阻,腹膜后淋巴管扩张迂曲.9例中有4例合并乳糜返流,1例合并锁骨上乳糜囊肿.结论 弥漫性淋巴管瘤病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异性,MSCT DLG可明确显示淋巴管的异常,可为其病因诊断及合并乳糜返流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直接信息.  相似文献   

7.
作者研究了14例2天~10岁婴幼儿淋巴管瘤的CT特征。男6例(43%),女8例(57%),与以前报道的男性为主(75%)不同。病变位于腹部或腹膜后5例(36%),颈部4例(29%),下肢1例,胸部2例(14%),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淋巴管瘤可分为3个类型,即单纯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及囊肿样淋巴管瘤。其发病机理仍有争议,有两种解释,一为淋巴囊来自邻近静脉,一为淋巴管瘤是由于原始的淋巴管和静脉系统之间联结缺陷的结果。囊液的成分可为乳糜或浆液。腹膜后和肠系膜淋巴管瘤半数为乳糜性。淋巴管瘤病人通常无症状,腹部淋巴管瘤唯一体征是可触及肿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1例患者均行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结果 21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93.52±38.5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6.74±37.02)ml,术后平均(2.12±0.43)d下床活动,术后平均住院(7.12±1.03)d,未见明显的外科并发症。患者出院时尿液均清亮,尿乳糜试验全部阴性。随访2~24个月无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疗效可靠,具有微创、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特点,淋巴管结扎更加完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尿外渗和尿瘤的病因及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尿外渗和尿瘤的病因及影像学表现。结果:20例中,单纯尿外渗17例,尿外渗合并尿瘤1例,单纯尿瘤2例。超声表现为肾被膜下及输尿管周围无回声区或腹膜后囊性无回声区。CT平扫表现为肾被膜下及输尿管周围液体积聚或腹膜后囊性肿块。CT增强扫描延迟期可见对比剂外渗。尿外渗常伴肾周间隙桥隔增厚、肾周间隙内脂肪层斑片状影、肾筋膜增厚及肾旁间隙积液。结论:超声及CT可清楚显示病变及梗阻原因,结合病史可诊断尿外渗和尿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在直接淋巴管造影和造影后CT检查中的影像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临床诊断为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先行直接淋巴管造影后再行腹盆部CT平扫,5例在淋巴管造影前做过CT平扫加增强,3例淋巴管造影、CT平扫后进行了增强扫描,分析所有病例影像学表现.结果 直接淋巴管造影显示腹膜后、髂部淋巴管走行迂曲,不同程度扩张,结构紊乱,动态观察向肠系膜反流4例,3例可见对比剂直接进入肠腔内.直接淋巴管造影后行CT平扫,21例均可见向对侧腰干反流,9例向肠干反流.15例患者有节段性肠壁增厚,8例增强扫描,显示5例小肠壁分层强化呈“晕轮征”,2例增厚肠壁呈均匀性强化,1例肠壁未见增厚.结论 直接淋巴管造影与造影后CT联合检查是诊断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在直接淋巴管造影和造影后CT检查中的影像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临床诊断为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先行直接淋巴管造影后再行腹盆部CT平扫,5例在淋巴管造影前做过CT平扫加增强,3例淋巴管造影、CT平扫后进行了增强扫描,分析所有病例影像学表现。结果直接淋巴管造影显示腹膜后、髂部淋巴管走行迂曲,不同程度扩张,结构紊乱,动态观察向肠系膜反流4例,3例可见对比剂直接进入肠腔内。直接淋巴管造影后行CT平扫,21例均可见向对侧腰干反流,9例向肠干反流。15例患者有节段性肠壁增厚,8例增强扫描,显示5例小肠壁分层强化呈"晕轮征",2例增厚肠壁呈均匀性强化,1例肠壁未见增厚。结论直接淋巴管造影与造影后CT联合检查是诊断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U在妇科手术后输尿管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临床及影像检查确诊为妇科手术后输尿管损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8例行CT平扫、增强及延迟扫描,2例静脉尿路造影后行CT平扫,延迟时间6min~17h,平均3.41h。结果:10例均见输尿管下段损伤(左右各5例)、对比剂外渗;1例可见肾盂输尿管交界处对比剂外溢。阴道内积液、盆腹腔积液及盆腹腔积液并阴道内对比剂积聚各3例;1例肾周、腹膜后积液及对比剂外溢。5例尿性腹膜炎,4例伤侧输尿管扩张,3例(5个肾)肾轻度积水,1例尿性囊肿,1例腹膜后积尿伴炎症。结论:CTU能够清楚显示输尿管损伤的部位、程度、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59例乳糜尿患者用50%复方泛影葡胺在2745.96~3530.52Pa压力下作逆行肾盂灌注进行诊断与治疗。55例出现肾盂淋巴管回流,充分显示肾盂及输尿管周围淋巴管的解剖和异常通道,是乳糜尿定位诊断的重要依据,评定疗效的客观指标。诊断与治疗同步进行,定位诊断符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均为93.3%,其中治愈48例(81.4%),好转7例(11.9%)。对其治疗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的临床特征及高分辨率CT(HRCT)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并行HRCT检查的LAM患者资料,分析其胸部HRCT特点。结果 3例均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1例伴有反复自发性气胸,1例伴乳糜胸及腹膜后淋巴管扩张。HRCT示双肺弥漫囊样影,分布均匀,大小形态较一致,部分囊腔有融合,病变直径为2.0~20.0mm的薄壁囊腔,壁厚1.5~2.0mm,病变早期囊腔之间可见正常肺组织。结论 PLAM主要临床特征是进行性呼吸困难,常伴有乳糜胸、气胸、腹膜后淋巴管扩张、淋巴管瘤等,HRCT对该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肾筋膜间平面的解剖概念,探讨肾筋膜外侧解剖附着分型为Ⅱ型的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肾旁后间隙扩散的CT表现及其受累的解剖途径。方法收集9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97例中,23例患者的一侧或双侧肾筋膜外侧附着解剖分型为Ⅱ型,且均有肾旁后间隙(PPRS)受累。回顾性分析23例中的PPRS受累的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结果 1)左侧PPRS和右侧PPRS受累分别为22例和9例;双侧PPRS受侵8例;2)PPRS受累表现为与同侧增厚的肾后筋膜后层和锥侧筋膜相连的条索影、斑片状影、条状积液,以及片团状积液影;3)PPRS受累的途径为:(1)肾旁前间隙的炎症先侵入肾后筋膜后层的筋膜间平面,再侵及PPRS;(2)肾旁前间隙的炎症直接通过增厚的肾后筋膜后层的薄弱处侵犯PPRS;(3)肾旁前间隙和/或肾前筋膜间平面的炎性积液向下进入锥下间隙,然后反折向上而侵犯PPRS。结论基于肾筋膜间平面的解剖,CT可良好显示肾筋膜外侧解剖附着分型为Ⅱ型的急性胰腺炎侵犯肾旁后间隙的解剖细节及其途径。  相似文献   

16.
乳糜胸是由于胸导管或其主要分支破裂或阻塞,使乳糜液潴留在胸膜腔内而形成.乳糜胸导致的乳糜液丢失可引起循环、呼吸、代谢、营养和免疫功能异常,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2].目前,显示胸导管的技术主要是淋巴管造影及核素淋巴管显像[3],但这些技术具有对比剂不良反应、辐射损伤、检查时间较长及组织分辨率差等缺点[4].近年来,无创的非增强MR淋巴管成像技术在胸导管的显示方面展示出独特的价值[4-6],目前这些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针对胸导管解剖学及其变异的研究以及探讨一些腹部疾病对它的影响[5-8].而利用非增强MR淋巴管成像对乳糜胸进行检测目前笔者尚未见报道.因此利用MR淋巴管成像对6例各种原因导致的乳糜胸患者进行显像,探讨该技术在乳糜胸检测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淋巴管肌瘤病(LAM)合并乳糜性胸、腹腔积液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合并乳糜性胸、腹腔积液的LAM患者的直接淋巴管造影(DLG)及CT资料,其中15例行胸导管探查,18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20例LAM均合并不同程度的乳糜性胸腔积液,其中8例合并乳糜性腹腔积液.DLG显示20例LAM腹膜后及髂淋巴管均不同程度扩张,并5例向对侧返流.DLG直观显示14例胸导管出口受阻,其中13例行胸导管探查证实梗阻存在,并行胸导管梗阻解除术,1例胸、腹腔积液完全消失,12例减少或趋于稳定.6例胸导管部分于DLG未见明确显示,其中2例为胸导管结扎术后,1例行髂外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后腹腔积液好转;其余4例中2例行胸导管探查证实出口受阻,行胸导管出口梗阻解除术后胸、腹腔积液减少;另2例未行胸导管探查,行髂外或下肢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后腹腔积液减少.结论 DLG及CT成像可为LAM合并乳糜性胸、腹腔积液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的胸腹部CT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为LAM患者的胸腹部CT表现.结果 8 例胸部CT均有异常表现:为两肺散在或弥漫分布囊腔影,大小2~20 mm,囊壁薄而清晰,并且大多数囊腔间肺实质正常;3 例并肺大泡形成;1 例出现气胸;3 例出现胸腔积液.8 例均行腹部CT检查,4例有异常表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 例,其中1 例并腹膜后多发淋巴管肌瘤、腹膜后及盆腹腔积液,1 例并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 LAM 胸腹部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即两肺散在或弥漫分布的大小在0.2~2.0 cm的囊腔影,伴或不伴腹部错构瘤、淋巴管肌瘤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尿酸改变与临床分型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符合诊断标准的肾综合征出血热 3 5 9例患者于入院次日晨抽空腹血 3ml检测血尿酸。结果  3 5 9例患者中轻型 13 7例 ,中型 15 8例 ,重型 64例。血尿酸增高共 162例 ,占 45 1%( 162 /3 5 9)。各型增高率分别为轻型 2 4 1% ( 3 3 /13 7) ,中型 48 1% ( 76/15 8) ,重型 82 8% ( 5 3 /64 ) ,三者间差异显著 (P <0 .0 5 ) ;血尿酸值 ,轻型 ( 5 64± 116) μmol/L ,中型 ( 697± 194) μmol/L ,重型 ( 883± 2 91) μmol/L ,三者间差异显著 (P <0 .0 1)。 结论 血尿酸改变与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分型密切相关 ,且对估价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尿外渗及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尿外渗、尿瘤的发生机理,分析其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尿外渗5例、尿瘤9例CT影像资料,其中11例行1次CT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追踪CT扫描1次,9例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尿外渗共5例:钝性肾外伤2例,排泄期显示对比剂漏出和肾盏撕裂口;非外伤性尿外渗3例,动态CT可见肾小盏穹隆部对比剂漏出,经肾窦向肾周间隙弥散、肾被膜对比剂漏出各1例;1例经尿道引流膀胱内尿液后,CT复查扫描示尿外渗消失.尿瘤共9例,均为单发,右侧肾周间隙3例,左侧肾周间隙4例,左侧输尿管旁1例,盆腔1例;囊肿最大截面3.4cm×4.2cm~13cm×17cm;呈类圆形6例,肾周间隙铸形1例,串珠状1例,不规则形1例;囊壁厚薄不均,平扫囊壁密度均较囊液略高,增强扫描强化均不明显.大多数病例首次CT增强显示尿瘤内无对比剂充盈.结论 梗阻以上尿路内压升高,同时存在着瘘口或先天性薄弱区是尿外渗、尿瘤形成的必要条件,CT对尿瘤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