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总结了404例肝肿瘤患者术前在行动脉性门静脉造影时所作的CT检查,并对肝扫描结果作了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动脉性门静脉造影时的CT扫描在确定肝肿瘤能否切除的作用。全部病例均使用压力注射器。将120~150ml60%碘造影剂以0.5~3.0ml/s的速率经先前作动脉造影时留置于肠系膜上动脉的5F导管注入,注入造影剂8~20s后开始扫描。层厚8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44例肝肿瘤病人作了血管造影CT检查,以估计肝脏手术的可能性。年龄28~77岁,其中肝细胞癌7例,转移性肝癌37例。44例都作了动脉门静脉造影CT(C7AP)、肝血管造影、延迟4~6小时CT和MR检查。CTAP方法为造影剂经高压注射器注入肠系膜上动脉,速度为2~3ml/sec,总量100~150ml,造影剂注射开始后8~10sea行肝脏CT快速扫描,扫描时间为2~3 sec。对所有CTAP资料分析,发现在肝内造影剂增强区域和未增强区域间有一条长度不等的分界线,从肝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经动脉门静脉造影肝脏CT扫描(CTAP)的最佳时间,作者在造影剂注入肠系膜上动脉(SMA)后测定了门静脉、肝实质、腹主动脉和肿瘤在CT上的时间密度曲线。共13例,其中转移性肿瘤8例,原发性肿瘤5例。将CT扫描层面移至门静脉分叉水平,经SMA注入盐酸妥拉苏林10mg后用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10例肝细胞癌患者同时作肝动脉和门静脉栓塞,旨在使包括肿瘤在内的部分肝脏连同肿瘤组织完全坏死,克服单纯作肝动脉栓塞(HAE)因肿瘤未完全坏死而复发的缺陷。栓塞采用1×1×2mm的明胶海绵颗粒与造影剂混合后注入肝动脉和门静脉。在HAE后,以经皮经肝门静脉造影的方法,将5F血管造影导管引导鞘经皮经肝置入门静脉,继以50cm长的5F导管作门静脉系选择性插管,将导管尖端楔入耙静脉后,作门静脉栓塞。作者对此疗法的疗效进行了临床病理研究,4例栓塞后肝切除标本及1例尸解标本病理检查显示  相似文献   

5.
作者报告了14例肾肿瘤病人的DSA。经右髂静脉插入7F 辫尾导管,以15ml/秒速率注入35ml造影剂,使用连续摄片及8帧/秒的合成产生下腔静脉和主动脉影象。注射造影剂前,经同一导管注射2ml Buscopan 以减少肠蠕动。DSA 后,用同一导管注射45ml 造影剂(12ml/秒)作常规腔静脉造影。然后,再把导管推到下腔静脉中央,注入35ml 造影剂(18ml/秒)再作一次异常肾的DSA。  相似文献   

6.
作者回顾了动脉门静脉造影CT(CTAP)后行肝肿瘤切除术的20例病人共36个肝肿块。男12例、女8例,年龄36—77岁。全部病人均行腹腔动脉造影术以确定肝动脉解剖。把5.5F动脉造影导管插入肠系膜上动脉内,先试验导管的灌注能力,随后将病人送进扫描架内。用高压注射器以2—3ml/  相似文献   

7.
作者收集了18例根据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左心发育不良征群的新生儿,年龄1~15天(平均5.5),切开大隐静脉,插入5FSwan-Ganz血流导向球囊导管,由肺动脉经动脉导管顺行进入降主动脉。导管连接压力注射器,球囊内注入CO_2,直到扩张的球囊嵌塞住动脉导管远侧开口水平的主动脉壁为止,然后注入Cardio-Conray 1ml/kg,流速5ml/s,作正、侧位双相血管造影。注射造影剂后立即抽吸球囊,导管从降主动脉拉出。作者见到,18例超声心动图均显示升主动脉发育不良(直径<5mm):其中主动脉和二尖瓣闭锁10例;7例主动脉闭锁、二尖瓣发育不良、左室发育小伴完整室间隔;1例主动脉闭锁伴轻度二尖瓣发育不良和大  相似文献   

8.
经动脉栓塞是一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办法,但许多病例治疗后肿瘤复发。为了达到肿物完全坏死,作者研究了同时栓塞肝动脉和门静脉的10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和组织学特点。作法是选择性插管到肝动脉注入混有造影剂的1×1×2mm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紧接着用15cm长的带有聚乙烯套管的穿刺针,经肝穿刺门静脉并做门静脉的造影,随后把导丝送入门静脉,借此把5F的血管鞘插入门静脉,并将50cm长的5F导管经血管鞘插入门脉分支,注入混有造影剂的1×1×2mm  相似文献   

9.
作者报道一例应用经肝肠系膜下静脉造影成功地诊断直肠静脉曲张的新方法。一例慢性肝病患者因腹痛及便血入院,超声检查示弥漫型肝肿瘤,内窥镜见食管静脉中度曲张但无出血,腹腔动脉造影肝内广泛肿瘤染色,在肠系膜下动脉造影静脉相上右髂窝部有扭曲扩张静脉。为了讲一步了解病变,作经皮肝穿门静脉造影术(PTP),证实肝内门静脉完全栓塞,胃冠状静脉有逆行性侧枝及明显的食管曲张静脉,继之将导管插入肠系膜下静脉并注入造影剂,发现直肠静脉明显曲张并排入髂静脉。  相似文献   

10.
对12例肝癌患者进行肝脏螺旋 CT 动脉造影(SCTAL)和 DSA 检查,男8人、女4人,年龄32~69岁,原发性肝癌8人、肝内转移癌4人。在 DSA 室经皮穿刺左肱动脉,将5~6FCobra 导管插入肝总或肝固有动脉后作 DSA。然后送患者至 CT 室,以0.8~1.5ml/s 的速度  相似文献   

11.
作者选择了欲行肝门恶性肿瘤梗阻切除术的19例患者,男10例、女9例,年龄43~73岁。其中胆管癌15例,胆囊癌3例,肝细胞癌1例。病例均行血管造影、CT动脉性门脉造影(CTAP)及彩色和光谱多普勒超声检查,各方法分别与手术所见及病理结果比较。以5~7ml/s的速度将30~40ml对比剂(Renografin30或Iohexol 140)分别注入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行血管造影。数字减影采用Digitron2(西门子公司)。导管置于肠系膜上动脉顶部,对比剂同前,速度1.5ml/s,总量150ml,延迟20~30s后10mm连续横扫,过肝门时5mm层厚,使用GEHiLite Advantage或GE HiSpeed Advantage行动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经下肢静脉注射造影剂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技术的方法.方法 80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按2 ml/kg的剂量注射造影剂行MSCT阈值触发增强扫描.实验组60例分为3个亚组采用3 ml/s、4 ml/s、5 ml/s的注射速率经下肢静脉注射.对照组20例采用3 ml/s的注射速率经上肢静脉注射.分别测量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的肝实质、腹腔动脉、肝内肿块的最大增强CT值,统计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动脉期及门脉期,对照组与实验组5 ml/s组之间的腹腔动脉、肿瘤组织的CT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实验组3 ml/s、4 ml/s组之间的腹腔动脉、肿瘤组织的CT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平衡期,对照组与实验组各组之间的肝实质CT值、以及与实验组4 ml/s、5 ml/s组的腹腔动脉、肿瘤组织的CT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造影剂注射用量相对恒定的条件下,采用MSCT的阈值触发扫描技术,原发性肝癌经下肢静脉5 ml/s的注射速率可以达到经上肢静脉3 ml/s注射速率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作者报导用计算体层动脉造影(CTA)检查57例肝脏转移性病灶的结果。CTA前均作CT平扫或增强扫描。CTA检查时,导管顶端置于肝总动脉。如果肝血管迷走则置于一侧肝动脉。根据不同的血管解剖位置,注射5~10ml造影剂,先用数字减影检查,然后作CTA,再作常规肝动脉造影。有10例CT扫描延时到1小时以后。作者见到,CT增强在17例检查中,有7例优于平扫,9例二者相等,逊于平扫1例。延时CT在10例中有8例优于平扫,二者相等2例。动脉造影、增强扫描和CTA结果对照,54例中与CT增强比较,动脉  相似文献   

14.
选择性右肾上腺静脉造影比左侧肾上腺静脉造影技术困难,选择性肾上腺静脉取血时,右侧插管多不能取足够量的血。作者使用的导管尖端向右弯曲约45度,类似肝动脉造影用的导管(RH型)。导管尖端纤细,仅通过直径2.5mm的导丝。由大隐静脉插入后,一旦尖端插入左肾静脉,在透视下向右反转导管,其尖端则自行转向对侧右下方,能比较容易地插入右肾上腺静脉,作者对20例疑肾上腺肿瘤及高血压病例均行两侧的肾上腺静脉造影及静脉取血。用Seldinger法,首先从右腹股沟部行选择性左肾上腺静脉造影及取血后,再调换上上述导管,行右肾上腺静脉造影及取血。选择性右肾上腺静脉取血20例中18例成功(90%)。取血量7~10ml,造影前后应试注造影剂,以确认导管尖端插  相似文献   

15.
作者回顾分析148例CO_2-DUS检查,其中4例4个<3cmFNH灶,另144例有167个病灶(HCC n=113,腺瘤样结节增生n=6,再生结节n=5,血管瘤n=14,淋巴瘤n=4及肉芽肿n=1)。造影剂制备时用两个注射器联接于三通管,将10mlCO_2,10ml肝素化生理盐水及5ml病人自身血液充分混合,CO_2微泡平均34μm±18μm。在常规肝血管造影后,通过置于肝固有动脉(或左、右肝动脉)内导管注射CO_2微泡,注射速度2ml/s;检查时给予患者吸氧。CO_2-DUS影象采用录象记录,从注射造影剂前至造影剂完全从肝实质中清除。 FNH:4例肝功能正常,无FNH相关症状。US显示1例“中心疤痕征”,另3例无特殊征象。1例因病灶小,CT与MRI均未发现病灶。MRI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不同注射流率对肝脏对比剂循环时间的影响 ,确定多层螺旋CT(MDCT)肝脏 3个循环期的最佳时间。方法 选取正常人 50例 ,性别和年龄匹配后分为 2组 ,以不同注射流率(3和 5ml/s)从周围静脉内注入对比剂后的 10s开始扫描 ,在肝门层面每隔 4 5s采集 4层图像 ,达12 0s ,测量肝脏、门静脉及主动脉增强前后不同时间的CT值 ,绘制时间 -密度曲线 ,两组间进行t检验。结果 肝动脉期、门脉流入期及肝静脉期的起始时间 ,3ml/s组时间分别为 17.2 (11 7~ 2 2 6)s、2 7.1(2 3 1~ 3 3 0 )s和 59 3 (54 9~ 64 0 )s ;5ml/s组分别为 14 3 (10 3~ 17 6)s、2 2 5(17 5~ 2 7 5)s和 48 2(40 1~ 55 3 )s。门脉和肝脏峰值的升高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但是主动脉峰值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而门脉流入期持续时间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5ml/s流率注射对比剂较 3ml/s有早而较强的主动脉强化 ,而肝脏及门静脉强化峰值及对门静脉流入期的持续时间无明显影响。使用多层螺旋CT行肝脏扫描 ,采用 5ml/s注射流率技术为提高肝肿瘤检出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100例肝细胞性小肝癌(病灶直径小于3cm)分别用不同影象学方法作了检查。实时超声检查98例,增强CT扫描97例,肝血管造影99例,其中随机选择60例于普通血管造影后行门静脉造影CT和1或动脉造影CT检查。43例作碘油CT扫描,方法为从肝固有动脉和/或肝左、肝右动脉内注入5 ml 碘油,术后零到75天内作非增强CT 扫描。患者首次诊断依据为血清甲胎蛋白增高(21  相似文献   

18.
明确门静脉系统的解剖和血流方向对拟行门静脉系统分流术的病人很必要。通常应用腹腔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的动脉期,应用腹腔/脾动脉造影估计脾肾分流的开放,一般每次注射要用50~80毫升76%的造影剂。作者采用选择性动脉注射造影剂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相结合的方法达到上述目的。选择性地在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以4~5毫升/秒的速度注入12~20毫升76%的造影剂。于肠系膜上动脉注射前30秒,经动脉内的导管注射妥拉苏林50毫克。影象应用22厘米的影象增强器记录在512×512矩阵上,有大约1.3倍的放大。动脉和毛细血管期每秒摄片1~2帧,静脉期则1~2秒  相似文献   

19.
肝脾动脉双栓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为了明确碘化油肝动脉栓塞与脾动脉栓塞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我们以狗为对象进行实验研究。经麻醉后切开狗的腹腔,从肠系膜静脉插入导管至门静脉,测得正常值后,阻断脾动脉测压,然后插导管至肝动脉灌注碘化油,并观察门静脉压力。我们测得狗的正常门静脉压力为5.79±0.32mmHg,阻断脾动脉2分钟后门静脉压力明显下降(P<0.01)。经肝动脉灌注碘化油3ml 时门静脉压力上升,但差异无意义(P>0.05),灌注至5ml 时门静脉压力进一步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1),6.5ml 时门静脉压力差异更加显著。实验证明阻断脾动脉能降低门静脉压力,肝动脉灌注碘化油能使门静脉压力上升,并与灌注碘化油数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造影剂注射速率对螺旋CTAP动态增强的影响 ,寻找适宜的注射速率。方法  3 2例肝癌患者分成四组。经肠系膜上动脉注入浓度为 2 2 5mg/ml的泛影萄胺 80ml ,注射速率分别为A :3 .0ml/s ;B :2 .5ml/s ;C :2 .0ml/s ;D :1.5ml/s ,选一固定层面作 2 5次单层动态扫描 ,间隔时间 3s。测定每幅图像上肝实质和肿瘤的CT值 ,分别画出时间—密度曲线。分析肝实质和肿瘤动态增强特征。结果 ①四组肝实质增强峰值时间 (s)分别为A :3 4.6± 5 .4;B :3 7.2± 4.2 ;C :3 9.1± 3 .8;D :49.7± 5 .1。A、B、C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Ρ >0 .0 5 ) ,A、B、C与D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Ρ <0 .0 1)。②四组肝实质增强峰值 (HU )分别为A :187.5± 13 .1;B :183 .8± 11.2 ;C :178.4± 7.8;D :165 .3± 8.9。A、B、C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Ρ >0 .0 5 ) ,A、B、C与D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Ρ <0 .0 1)。③四组肿瘤均无明显增强。结论 当造影剂用 2 2 5mg/ml的泛影萄胺 80ml时 ,①采用 2 .0~ 3 .0ml/s注射速率优于 1.5ml/s。②在造影剂 2 .0~ 3 .0ml/s注射速率范围内 ,螺旋CTAP增强特征与速率无关。因此选用 2 .0ml/s注射速率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