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胆道梗阻中的应用价 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胆道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47例临床证实的胆道梗阻患者的多层螺旋CT扫描数据并行胆道多平面重建(MPR)与曲面重建(CPR),将50例无胆系疾患又无胆道扩张的CT扫描数据作为对照,分别将两组间的MPR与CPR图像对胆道结构和胆管壁的显示效果以及对胆管系统的显示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再对47例胆道梗阻患者的CT胆道重建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评估其对梗阻部位和梗阻原因判断的准确性.结果:胆道梗阻组中MPR和CPR图像对胆道结构及胆管壁的显示效果优于非梗阻组,CPR图像对胆管系统的显示能力优于非梗阻组.多层螺旋CT胆道重建图像对梗阻原因判断的准确性为89.4%(42/47),对梗阻部位判断的准确性为100%.结论:多层螺旋CT胆道重建图像能够清楚地显示梗阻扩张的胆道结构、胆管壁情况和梗阻的部位,并能对大多数胆道梗阻的原因做出判断,在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阴性法胰胆管成像(N-CTCP)对胆道梗阻部位、性质以及受累范围的诊断价值。方法 52例临床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中上腹部平扫和增强扫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最小密度投影(MinIP),作出CT诊断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评估该技术在诊断胆道梗阻部位、性质以及受累范围的诊断价值。结果N-CTCP及重建图像质量优良,对梗阻部位、梗阻性质和胆管壁及周围器官结构受累情况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的100%(52/52)、96.2%(50/52)和100%(52/52)。结论 64层螺旋CT阴性法胰胆管成像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具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对胆道梗阻部位、性质及胆管壁与周围器官结构受累情况的诊断准确率高,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胆总管扩张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CPR)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方法:收集20例胆总管扩张患者,将其1~3mm薄层扫描轴位源像(ASI)传到工作站后处理,行扩张胆总管曲面重建成像,作任意曲面显示所要观察的扩张胆总管。经手术病理及随访证实,评估CPR对胆总管扩张病因的定位与定性价值。结果:CPR对扩张胆总管的成像率达100%,均能显示完整的扩张胆总管及梗阻部位,定位准确率达100%,定性准确率达90%。结论:CPR能将不在同一平面的扩张胆总管显示于一个平面上,更好地显示扩张胆总管的连续性,可直观地显示胆总管扩张程度、部位及梗阻端形态,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螺旋CT薄层重建技术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梗阻性黄疸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螺旋CT螺旋扫描、平扫及增强扫描,层厚和间隔均为5 mm,然后对原始数据进行层厚为1 mm、间隔为1.5mm的薄层轴位重建,并传入工作站进行薄层多平面重组,对胆管梗阻定位和定性诊断作出评价.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螺旋CT薄层重建技术对梗阻性黄疸定位和定性的准确率分别为98%和93%.结论 螺旋CT薄层重建技术对梗阻性黄疸定位和定性准确率高,是一种很好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肝外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010年间经手术和临床证实的肝外梗阻性黄疸68例,将所有病例按良恶性分成两组,良性组36例,恶性组32例。其中20例同时再行增强扫描,图像后处理采用MIP、MPR、CPR等。观察CT定量及定性指标:胆总管内径,肝内胆管扩张程度,梗阻部位距肝门部长度;有无结石,有无肿块及肿块部位、肿块与胆总管关系、肿块强化程度。结果:所有病例均清晰显示梗阻部位,梗阻部位距肝门长度良恶性组间差别显著(P<0.01);而恶性组中胆管癌和胰头癌分别与壶腹癌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胆总管内径各组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对肝外梗阻性黄疸的部位、病因及良恶性的区分准确性较高,对肝外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64层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对胆管梗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胆管梗阻64层螺旋CT曲面重组(CPR)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方法:搜集本院2008年7月~2009年3月阻塞性黄疸患者资料47例,全部采用GE公司Light Speed64层螺旋CT行上腹部平扫及四期增强扫描,后将其0.625mm薄层扫描轴位源像(ASI)传到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行扩张胆管曲面重建成像,作任意曲面以清晰显示梗阻部位及梗阻上段胆管的扩张情况,对胆管梗阻原因进行定位和定性诊断,并与手术所见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术前64层螺旋CT曲面重组(CPR)技术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达到94%及87%。37例胆管、胰头肿瘤或先天性疾病患者(25例为肝门部、肝外胆管癌或胆管炎症,3例为壶腹部癌,胰头癌8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例)中,36例准确定位,32例得到正确诊断,术前64层螺旋CTCPR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达到97%及86%。结论:64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CPR)能直观显示胆管病变,对诊断胆管梗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在诊断输尿管梗阻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11年5月~2012年6月的输尿管梗阻性病变30例,均行腹盆腔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1 mm薄层重建图像传输至Vitrea2工作站,对所获得图像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方式后处理.结果 本组术前CTU诊断正确28例,另2例术前怀疑输尿管肿瘤,后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输尿管结核,CTU的诊断准确率为93%(28/30).CTU成功率100%,图像清晰,诊断准确率高.结论 CTU通过VR、MIP、MPR、CPR后处理,能清晰显示输尿管扩张的整体形态,明确梗阻部位、病变性质、病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对输尿管梗阻病变的诊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CPR)在体部管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Ph ilipsMx8000多层螺旋CT对50例体部管道疾病及邻近器管疾病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在工作站上对感兴趣管道做多平面重建(MPR)的冠状面、矢状面及任意角度斜面重建,以其中一断面作为参考面,对所选管道行CPR,使弯曲的管道在一幅图像上直观地显示。结果50例患者中,3例属正常管道,CPR图像清晰显示其全貌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其余47例均显示有不同部位和范围的病变。结论CT CPR能展示体部各种弯曲管道的全程,清晰显示病变的位置、范围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是横断图像及MPR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头颈部肿瘤多层螺旋CT冠状面多平面重建(MPR)与常规扫描图像,探讨冠状面MPR能否替代常规冠状面扫描。方法 使用GE Lightspeed Ultra 8层螺旋CT扫描仪对9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扫描,在横断面基础上行MPR。由3位资深放射科医生对冠状面MPR像与常规扫描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90例冠状面MPR像对正常鼻咽、鼻腔、鼻窦、上颈部等部位软组织的显示与常规扫描冠状面像相似,图像质量好,均为1级。59例(65.6%)冠状面MPR像对骨质的显示优于常规扫描像,68例(75.6%)对颅底孔道的显示优于常规扫描像。增强CT扫描中,51例明显肿瘤病灶,46例(90.2%)对肿瘤的显示优于常规扫描冠状面像。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MPR图像除对口腔、口咽的显示欠佳外,均近似或优于常规冠状面扫描像,多层螺旋CT扫描的冠状面MPR可以替代常规扫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梗阻性黄疸梗阻部位和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和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86例患者中,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证实梗阻部位在肝外胆管者9例,梗阻部位在肝内胆管者57例,梗阻部位在胰头部14例,梗阻部位在十二指肠乳头部者6例。而CT检出结果分别为7例、46例、14例和3例,总准确率86%。梗阻病因中,胆管结石56例,胆管炎性疾病10例,胆管肿瘤4例,乳头部肿瘤5例,胰头癌11例。经CT检出结果分别为48例、6例、2例、4例和11例,总准确率80%。结论多层螺旋CT作为临床常规诊断手段,具备多层面扫描、无需使用造影剂、检查准确率高等优点,而且方便基层医院使用,有利于临床的广泛应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小腺癌基本征象的显示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64层CT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小腺癌26例,分析薄层重组、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技术对周围型肺小腺癌的基本征象的显示率及价值,并与常规横断面对比分析.结果 (1)54层CT薄层重组、MPR及VR在显示肺小腺癌的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支气管血管集束征方面优于常规横断面.(2)MPR及VR对于空泡征、支气管气相和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判别有优势.结论 64层CT通过薄层重组配合MPR、VR能够无服横断扫描限制,在不增加患者辐射剂量的情况下,能够更加细微、准确、立体、完整地显示肺小腺癌的基本征象,为周围型肺小腺癌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阻塞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在阻塞性黄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3例经B超检查提示有肝外胆管梗阻的患者,采用10mm层厚、层距,使用血管对比剂行MSCT增强扫描,将肝实质期图像采用2.5mm层厚、1.25mm层距重建,获得轴面源像(ASI),数据传至工作站后处理,行MPR成像。采用育法对胆管梗阻定位和定性诊断作出评价。结果:MPR成像成功率为100%,MPR像定位和定性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7%。结论:MPR像定位和定性准确率高,显示胆管的走行更具优势,因此MPR成像技术是轴位CT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3.
MSCT多平面及曲面重组技术诊断急性阑尾炎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及曲面重组(MPR/CPR)技术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5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阑尾炎患者行CT平扫,16例加CT增强扫描。采用10mm层厚、层距,一次屏气下行全腹部CT扫描,将原始横断面CT图像用2.5mm层厚、1.25mm间隔重叠50%重建,获得轴面源像(ASI),然后将ASI像传输至后处理工作站,用Reformat软件行MPR,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及任意斜面MPR阑尾图像,在MPR基础上,再沿阑尾走行方向管腔中心划曲线,将沿曲线轨迹分布的体素重组,获得CPR阑尾图像。结果:MPR/CPR阑尾成像成功率为100%,图像直观,能清晰地显示急性阑尾炎及其并发症,诊断正确率达96%(24/25)。结论:MPR/CPR技术可获得良好的阑尾图像,能直观地显示阑尾全貌,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与容积再现(VR)对中足复杂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18例中足骨骨折患者先经X线平片(DR)和常规轴位CT扫描,而后将容积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进行MPR与VR三维重建,并与DR及常规轴位CT比较。结果 18例中有中足跖跗骨折76处,其中64处骨折累及跖跗关节面。在DR像上,10例跖跗骨折为阴性,其余8例仅显示18处骨折,显示率为23.7%。常规轴位CT像显示骨折60处,显示率为78.9%。MPR对跖跗骨折的显示率为100%。VR图像对足舟骨、骰骨、跖骨及楔骨骨折的显示率分别为100%、75%、70.9%及60%,平均显示率为68.4%。VR图像能通过图像多角度旋转观察骨折细节,对怀疑累及关节面的骨折,利用勾画、删除技术及多方位切割技术对中足骨进行分离、重组、单独显示关节面情况。结论利用16层螺旋CT的MPR结合VR图像能显著提高中足跖跗骨折,尤其是深部骨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各种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8例胸部外伤患者先行胸部正位及双斜位DR检查,再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将全部数据传送到随机工作站,采取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了解有无骨折及骨折情况,并对各项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MPR或CPR对隐匿性骨折,细小骨折,尤其是不全骨折显示较好;MIP对肋软骨骨折显示较好;VR对有重叠。移位的骨折显示好,定位准确;各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肋骨骨折诊断正确率。结论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胸部外伤肋骨骨折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观察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64层螺旋CT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效果。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8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研究,分别给予MRCP检查和64层螺旋CT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组的诊断效果。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2种诊断方法在梗阻水平定位的诊断上,MRCP符合率均为100%,CT为9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性病变诊断中,MRCP诊断符合率为94%,CT为9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阻原因诊断MRCP符合率为91%优于CT的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CP、CT应用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中,MRCP在梗阻原因诊断比CT精确,但64层螺旋CT操作更简便,且无创无痛、费用低,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64排vCT扫描结合多种后处理技术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1例胃癌,均行64排VCT胃充气扫描及四期增强扫描,将所得容积数据传至工作站,行表面遮盖显示(SSD),透明胃(Raysum),仿真内窥镜(CTVE),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动脉血管重建(CTA),所得结果与胃镜和/或手术病理对比.结果 41例胃癌,轴位图像结合多种后处理技术,对胃癌诊断的准确率为97.56%(40/41),对38例进展期胃癌大体分型准确率为100%(38/38).轴位图像结合CPR及MPR能客观地反映出胃壁病变的部位、形态及大小,确定病变的侵犯程度、胃周脏器的侵犯程度、肿大淋巴结的检出及远处脏器转移情况.SSD、Raysum及CTVE能显示本病的部位、立体形态、大小及范围.CTA均能重建出胃癌的供血动脉.结论 64排VCT扫描与多种后处理技术相结合,能对胃癌进行综合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64层螺旋CT在诊断输尿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输尿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输尿管病变。所有病例均用64层螺旋CT进行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进行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建(VR)。结果28例输尿管病变中,输尿管肿瘤15例,炎性病变6例,结石2例,先天畸形2例,输尿管外病变3例。结论64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输尿管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