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目的 观察食管癌患者放化疗中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76例行根治性放疗的食管癌患者,其中53例行同期化疗,23例行单纯根治性放疗;放疗前、放疗中每周、放疗后1周内连续采集患者血清并测定VEGF水平,VEGF的变化分为上升组、不变组和下降组。另采集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并检测其VEGF水平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全组患者1年总生存(OS)率、1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55.7%、51.4%,中位OS和PFS分别为13.4和12.5个月,复发13例。放疗中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放疗前比较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06,P=0.001);患者各时间点VEGF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5~3.896,P<0.05)。上升组、不变组和下降组1年OS率、1年PFS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1、6.602,P<0.05);3组患者局部控制(LC)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PFS、LC与放疗前血清VEGF无相关关系(r=-0.033、-0.056、0.090,P>0.05)。19例患者血清VEGF较放疗前升高,升高时间大多在放疗第2、3周或放疗后。结论 放化疗过程中血清VEGF变化可预测食管癌患者预后,放疗第2、3周和放疗后1周内检测可能对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食管癌同期放化疗中肿瘤组织病理反应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其对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46例年龄≤75岁,KPS评分≥80,首次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同期行放化疗。放化疗前及放化疗第4周胃镜活检,放化疗前、放化疗第4周及放疗结束后1周作食管X射线钡剂造影,检测血清中VEGF表达水平,分析肿瘤组织病理反应与血清VE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两者对疗效和预后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重度反应组、中度反应组和轻度反应组中分别有18例(85.7%)、7例(53.8%)及6例(50.0%)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较治疗前下降,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2, P<0.05)。重度反应组、中度反应组、轻度反应组近期疗效有效率分别为90.5%、38.5%、33.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89,P<0.05);重度反应组与轻度反应组总生存期(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下降及上升的患者中,分别有22人(71.0%)、6人(40.0%)近期疗效评价为有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0,P<0.05)。结论 放化疗过程中的病理反应程度与血清VEGF水平变化可预测食管癌患者的治疗疗效,监测治疗中病理反应和VEGF水平变化对临床个体化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血清TGF-β1和IL-1β水平对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发生的影响。方法 接受常规适形或调强放疗的胸部肿瘤患者54例,PTV处方剂量为50~66 Gy,分析靶区剂量分布及危及器官受量。患者于放疗前及放疗结束后空腹采肘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TGF-β1和IL-1β水平,并分别在放疗前后和放疗开始90 d内检测心肌酶、肌钙蛋白Ⅰ、心电图以及心功能指标评价患者心脏损伤状况,对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分级标准进行评价。分析血清TGF-β1和IL-1β水平对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的影响。结果 放疗前患者血清TGF-β1为(888.4±41.1)μg/L,放疗结束时为(926.1±23.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79, P<0.05);放疗后发生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患者血清TGF-β1为(900.6±34.5)μg/L,高于无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患者的(865.7±47.0)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6,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TGF-β1放疗前基础水平、放疗前后差值与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相关(r=0.378、0.311,P<0.05)。患者放疗前与放疗结束时的血清IL-1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后发生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者与未发生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者血清IL-1β基础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放疗前IL-1β基础水平、放疗后表达水平、放疗前后差值与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无相关性。放疗前、后TGF-β1的表达水平与放疗后IL-1β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16、0.389,P<0.05)。结论 放疗后血清TGF-β1升高,放疗前基础表达水平及放疗前后差值与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相关。IL-1β与放射性心脏损伤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CEA、CYFAR21-1、SCC、CA125的水平变化,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改变及与放疗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常规检查205例经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CEA、CYFAR21-1、SCC、CA125等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应用电化学发光法), 同时评估放疗的近期疗效,分析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及与近期疗效的关系。结果 205例患者放疗后近期有效113例,总有效率为55.1%。此113例患者放疗后血清CEA、CYFAR21-1、SCC、CA125水平均较放疗前发生了明显下降(t=3.224, 2.896, 3.137, 3.219, P<0.05),其中Ⅲ期及Ⅳ期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AR21-1、SCC、CA125放疗后与放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Ⅲ期:t=2.484, 2.445, 2.148, 2.109, P<0.05;Ⅳ期:t=2.072, 2.857, 2.277, 2.436, P<0.05);而放疗后近期非有效的92例患者中,放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较放疗前明显上升(t=2.224, 2.005, 2.261, 2.545, P<0.05)。放疗后肿瘤标志物降低组的近期疗效明显好于肿瘤标志物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01, P<0.01)结论 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AR21-1、SCC、CA125水平或可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后的近期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PMRT)3种照射技术靶区和患侧肺剂量分布的特点,评价其对降低患侧肺受量的作用。方法 对28例Ⅱ、Ⅲ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分别进行胸壁区2个切线适形野(半野)加锁骨上区调强放疗(3D-CRT+IMRT)、胸壁区加锁骨上区一体调强放疗(IMRT),以及胸壁区2个切线适形野(半野)加锁骨上区电子线单野放疗技术(3D-CRT+E)的计划设计,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靶区剂量以及患侧肺V5V10V20V45受照射体积,处方剂量为50.4 Gy(1.8 Gy × 28次)。结果 靶区适形指数(CI)3D-CRT+IMRT组(0.61±0.03)和IMRT组(0.62±0.03)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16, P>0.05),这两组CI均优于 3DCRT+E组[(0.44±0.02), q=20.50、 22.66,P<0.01];不均匀指数(HI) 3D-CRT+IMRT组 (1.17±0.02)和IMRT组(1.15±0.0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66, P>0.05),这两组HI均优于 3DCRT+E 组[(1.24±0.04), q=3.91、5.58, P<0.01];患侧肺V5V10,3D-CRT+E组(48.70%±3.24%, 38.56%±3.70%)、3D-CRT+IMRT组(49.12%±3.03%,38.38%±3.56%)明显少于IMRT组[(77.18%±8.01%, 53.07%±6.85%),q=20.35、20.05、12.10、12.24, P<0.01],3D-CRT+E、3D-CRT+IMRT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30、0.14, P>0.05);患侧肺V20,3D-CRT+IMRT组(26.57%±2.51%)、IMRT组(25.22%±2.77%)优于3D-CRT+E组[(31.79%±3.00%), q=5.27、8.21, P<0.01],3D-CRT+IMRT、IMRT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76, P>0.05);V453种计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9, P>0.05)。结论 在PMRT中应用3D-CRT+IMRT照射技术在不增加设备投入的情况下能有效地降低患侧肺受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75 mGy照射对12周糖尿病(DM)大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及抗氧化和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Wistar大鼠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75 mGy+DM组及DM组,12周末记录其存活率和体重。采用流式细胞术和TUNEL染色法检测生精细胞凋亡率,应用试剂盒分别检测血清及睾丸抗氧化和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12周后,DM组大鼠存活率为25%,健康对照组为100%(χ2=15.938, P<0.01);75 mGy+DM组大鼠存活率为56.25%,与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5)。糖尿病大鼠生精细胞凋亡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加,亦高于75 mGy+DM组(F=5.496,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大鼠血清和睾丸组织中丙二醛(MDA)及NO含量不同程度增加,而75 mGy+DM组大鼠血清和睾丸MDA含量显著低于单纯DM组,以睾丸组织中尤为明显(F=10.644,P<0.01);75 mGy照射显著降低了DM组大鼠血清NO含量(F=14.379, P<0.05),同时增加了DM组大鼠血清中的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睾丸酮(TS)和促滤泡激素(FSH)含量(F值分别为9.676、43.194和5.282,P<0.05或P<0.01)。结论 低剂量辐射显著降低睾丸组织及血清MDA和NO含量,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和TS及FSH含量,可能与其抑制糖尿病大鼠生精细胞凋亡增多所致生精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反义cDNA干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联合γ射线对裸鼠移植瘤的影响,并观察各组裸鼠肿瘤病理组织学和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变化,为VEGF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治疗食管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32只Balb/c/nu裸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反义组和反义+照射组,使用已转染和未转染反义VEGFcDNA TE-1食管癌细胞株,分别建立裸鼠爪垫移植瘤模型, 瘤体直径0.8~1.0 cm,60Co γ射线18 Gy单次照射单纯照射组与反义+照射组裸鼠移植瘤,对比观察各组移植瘤生长情况,检测移植瘤组织中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分析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未转染两组比较,转染两组瘤体生长速度慢,成瘤潜伏期延长(t=13.898, P<0.01)。反义组肿瘤体积为(1207.50±97.07)mm3,反义+照射组为(1057.5±91.50)mm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4,P>0.05),而此2组与对照组(5442.50±185.08)mm3 和单纯照射组(2922.50±152.773)mm3 体积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75~21.238,P<0.01)。反义组与反义+照射组VEGF mRNA和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和单纯照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7.394、13.519, P<0.01)。结论 抗VEGF治疗可有效地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但单纯抑制VEGF表达对增加裸鼠移植瘤放射治疗增敏效果有限,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射野方向及数量对宫颈癌计划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9例进行调强放疗的宫颈癌患者,分别设计射野方向均分、起始角度分别为0°、180°的15主野30子野和7主野55子野计划,比较4组计划的治疗时间、机器跳数及靶区、危及器官和靶区外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结果 7野计划起始角度为180°时小肠V30比另外3组计划高约4%(F=6.164,P<0.05)。相同数量射野不同入射方向的计划间比较,靶区及危及器官各项剂量学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射野数量相同起始角度计划的直肠、膀胱的V40V30和小肠的V40相似;15野计划危及器官的V20Dmean 明显减小(F=3.665~10.503,P<0.05),靶区的均匀性稍逊于7野计划(F=12.933,P<0.05)。15野计划治疗时间略有增加(F=0.312,P<0.05),但是计划跳数明显减少(F=4.650,P<0.05)。结论 增加入射野数量可以基本抵消子野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获得相近的剂量学结果。  相似文献   

9.
144例鼻咽癌常规放疗后鼻窦炎发生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常规放疗后鼻窦炎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0—2005年收治的放疗前无鼻窦炎而放疗后发生鼻窦炎的144例鼻咽癌患者资料,并就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鼻窦炎的诊断用MRI法。T1+T2期82例,T3+T4期62例。鼻腔受侵58例,无鼻腔受侵86例。鼻咽灶为面颈联合野6 MV X线常规分割照射68~78 Gy, 6~8周,其中>70 Gy 55例、≤70 Gy 89例。颈部为6 MV X线+高能电子线照射,淋巴结阳性者64~74 Gy, 6~8周;阴性者50~54 Gy, 4~5周。结果 全组患者放疗后鼻窦炎总的发生率为86.8%(125例),其中T3+T4期的高于T1+T2期的,分别为94%(58例)和82%(6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 P<0.05);鼻咽灶剂量>70 Gy的高于≤70 Gy的,分别为95%(52例)和82%(7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 P<0.05) ;鼻腔受侵的高于未受侵的,分别为95%(55例)和81%(7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 P<0.05)。鼻窦炎发生在放疗后3、6、12、>12个月的比例不同,分别占13.6%(17例)、31.2%(39例)、48.8%(61例)及6.4%(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8, P<0.01)。结论 鼻咽癌患者常规放疗后鼻窦炎的发生率较高,并在1年内达最高峰;鼻腔有无侵犯、鼻咽照射剂量和T分期与放疗后鼻窦炎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适合放射性肺损伤(RILI)CT灌注成像研究的兔动物模型。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做单肺假性照射)和实验组(36只,高能X射线单侧肺单次照射25 Gy),分别于照射后第1、6、12、24、48和72小时及第1、2、4、8、16和24周被处死,取两肺中带上、中、下野6处标本,分别进行HE染色光镜、电镜和局部肺组织TNF-α和TGF-β1的检测。结果 实验组所有兔受照射肺均产生了RILI,早期以急性炎性反应为主,晚期以进行性肺纤维化为特征。实验组受照射1 h后局部肺组织TNF-α表达、72 h后TGF-β1表达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4~14.95,P<0.05)。光镜下,实验组受照射12 h后肺泡壁厚度、6 h后肺间质面积密度、24 h后间质内纤维母细胞和纤维细胞数量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4~39.78,P<0.05),并分别与照射后的时间直线相关(r=0.82、0.87、0.68)。电镜下,实验组各时间点之间胶原纤维相对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31,P=0.000),对照组各时间点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受照射72 h后肺内胶原纤维相对含量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7~45.18,P<0.05),并与照射后时间直线相关(r=0.99)。结论 25 Gy单肺单次高能X射线照射能制作稳定、可靠的兔RILI模型,较好地模拟了RILI的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调强放疗(IMRT))与伽马刀(γ刀)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疗效。方法 选择自2012-03至2014-06武警总医院收治的PHC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行IMRT联合TACE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行γ刀联合TACE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清中甲胎蛋白(AFP)水平。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2.98%(3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45%(27/47)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AFP水平明显下降,而观察组患者血清中AF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9%(7/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53%(12/4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的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24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对于IMRT联合TACE术,伽马刀联合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的近期及远期疗效,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药物毒物反应发生率,而且可以显著抑制血清AFP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征象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经临床确诊的40例宫颈癌患者介入手术前的影像学检查资料,介入治疗时均行DSA造影检查.同时抽取患者静脉血并分离血清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检测血清中的VEGF含量.另检测40例正常女性体检者血清中VEGF的含量作为对照.结果 (1)宫颈癌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临床分期不同,VEGF含量不同,宫颈癌VEGF水平Ⅲ期、Ⅳ期高于Ⅱ期宫颈癌VEGF水平(P<0.05).(2)宫颈癌在DSA上肿瘤染色程度与血清VEGF水平呈明显相关性,血清VEGF水平高者肿瘤的血供增加,染色程度增高.结论宫颈癌DSA表现与血清VEGF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血清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尤文肉瘤中的表达,为尤文肉瘤的诊断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将本院骨科自2009年1月~2012年11月间18例组织病理学上诊断为尤文肉瘤而尚未进行过放、化疗的患者纳入本研究的病例组,分别收集所有患者化疗前和化疗后的血液样本,测量血清中VEGF的水平.此外,选择20名来本院体检的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亦检测其血清VEGF水平.结果 18例尤文肉瘤患者平均血清VEGF水平为4547.78 pg/ml,健康对照组为175.8 pg/ml,前者比后者显著升高(P<0.01).此外,在进行过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其化疗后的血清VEGF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 尤文肉瘤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显著增高,比较化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高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检测分析,探讨HCY、CRP与OSAHS及OSAHS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30例)、OSAHS组(36例)、OSAHS合并冠心病组(25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氢质子MR波谱成像(1H-MRS)研究老年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颢叶损伤的代谢特点.方法 对同期接受放射治疗(简称放疗)的21例年龄≥60岁的老年和33例年龄≤45岁的青年鼻咽癌患者在治疗前、接受放射线剂量为20、40和60Gy时分别进行常规MR和1H-MRS检查,观察不同放射剂量时双侧颞叶主要代谢物比值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Cr的变化趋势,两组间3种比值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放疗前,老年组NAA/Cr、Cho/Cr值分别为1.94+0.15、1.86±0.20,青年组分别为2.12 +0.25、1.82+0.2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17、1.070,P值均>0.05).放疗剂量达20、40、60 Gy时,老年组和青年组NAA/Cr值分别为1.81 +0.14、1.53 +0.16、1.06+0.08和2.03±0.16、1.92 +0.21、1.77 +0.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386、9.113、13.729,P值分别<0.05、<0.05、<0.01);Cho/Cr值分别为1.82±0.16、1.61±0.29、1.37±0.13和1.77±0.19、1.48±0.17、1.06 +0.14,在剂量达40、60Gy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30、9.322,P值均<0.05);NAA/Cho值分别为1.17±0.15、1.10±0.08、0.83±0.05和1.52±0.13、1.36±0.15、1.10±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62、2.560、9.754,p值分别<0.05、<0.05、<0.01).老年组NAA/Cr值在20、40和60 Gy时较放疗前降低的百分比分别为6.70%、14.43%、24.23%,大于青年组(4.25%、5.19%、7.08%);Cho/Cr降低百分比分别为2.15%、11.29%、12.90%,小于青年组(3.30%、15.93%、17.58%);NAA/Cho降低的百分比分别为8.59%、5.47%、21.09%,大于青年组(2.56%、10.26%、16.67%).结论 相同放疗模式和接受同等剂量放射线条件下,老年鼻咽癌患者颞叶神经元的损伤程度大于青年患者,在放疗剂量达到20 Gy时对老年患者进行干预有利于减轻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海拔低氧并重体力劳动对军人心功能影响及返回低海拔后恢复变化情况。方法根据快速进入高海拔(3700m)地区并从事重体力劳动的96例男性军人的症状,将其分为重度急性高原反应(acute high altitude reaction, AHAR)组、中度AHAR组、轻度AHAR组和无AHAR组;在50d后其下撤前及返回低海拔(1500m)后12h、15d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MB(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MB, CK-MB)、乳酸脱氢酶同功酶-1(lactic dehydrogenase isoenzyme-1,LDH-1)、心肌运动指数(又称Tei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 LVFS),并与低海拔(1500m)地区的50名健康军人(对照组)比较。结果96例中发生AHAR者71例(74.0%),其中轻度25例(占35.2%)、中度22例(占31.0%)、重度24例(占33.8%)。重度AHAR组血清CK-MB、LDH-1水平、Tei指数显著高于轻中度AHAR组和无AHAR组(P〈o.01),LVEF、LVFS显著低于轻中度AHAR组和无AHAR组(P〈o.01),轻中度AHAR组与无AHAR组之间各项指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海拔3700m50d,血清CK-MB、LDH-1与Tei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625、0.598,P〈0.01),与LVEF、LVFS显著负相关(r=-0.716、-0.658、-0.639、-0.727,P〈0.01)。海拔3700m50d,官兵血清CK—MB、LDH-1水平、Tei指数显著高于自身海拔1500m12h、1500m15d时及对照组,LVEF、LVFS显著低于自身海拔1500m12h、1500m15d时及对照组(t=7.146-28.613,P〈O.01);海拔1500m12h与自身1500m15d及对照组之间比较,各项指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8.677-17.852,P〈0.01),但海拔1500rn15d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12-1.558,P〉0.05)。结论高海拔低氧并重体力劳动对部队官兵的心功能有明显损害,随着AHAR程度的加重而加重;返回低海拔后12h有显著改善,15d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测定Graves甲亢患者131I治疗前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TRAb在131I治疗Graves甲亢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至2010年12月收治的经131I治疗的Graves甲亢患者,其中有3~18个月完整随访资料者128例,与45名健康对照者分别于13...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对健康人和不同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以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膜外区氨基(N)端蛋白和羧基(C)端蛋白作为抗原建立N法和C法,分别检测89名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和254例各种甲状腺疾病患者的血清TRAb水平,组间血清TRAb水平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阳性率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应用N法检测发现:89名健康者405 nm处的光吸收值((x)±s)为0.511±0.135,阳性切限值((x)±2s)为0.789,阳性率为4.5%(4/89);初发Graves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及Hashimoto甲状腺炎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患者405 nm处的光吸收值((x)±s)分别为:0.95±0.30、0.61±0.22,高于健康者(F=2.4851和2.0763,P均<0.05);N法对初发Graves病患者、治疗中的Graves 病患者、Graves病治疗恢复期患者、Hashimoto甲状腺炎伴甲减患者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73.2%、55.9%、32.1%、45.0%,与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8.55、56.45、20.71和25.51,P均<0.05);初发Graves病患者阳性检出率高于Hashimoto甲状腺炎伴甲减患者(x2=4.63,P<0.05),初发Graves病患者与Graves病治疗恢复期患者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94,P<0.05).应用C法检测发现:89名健康者405 nm处的光吸收值((x)±s)为0.507±0.142,阳性切限值((x)+2s)为0.791,阳性率为3.4%(3/89);Hashimoto甲状腺炎伴甲减患者及初发Graves病患者405 nm处的光吸收值((x)±s)为1.18±0.25、0.78±0.25,明显高于健康者(F=3.8164和2.4539,P<0.05);C法对Hashimoto甲状腺炎伴甲减患者、初发Graves病患者、治疗中的Graves病患者、Graves病治疗恢复期患者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75.0%、46.3%、23.6%、16.1%,与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6.34、36.87、15.79和7.30,P均<0.05);Hashimoto甲状腺炎伴甲减患者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x2=4.48、19.70和23.68,P均<0.05).结论 应用N法和C法检测Graves病和Hashimoto患者血清TRAb水平均有重要意义,可用于临床Graves病和Hashimoto甲状腺炎伴甲减患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并与增强CT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 方法 胸段食管鳞癌患者54例,术前一周内行18F-FDG PET/CT和增强CT扫描,术后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显像方法对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不同短径范围的诊断准确率。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四格表χ2检验。 结果 手术共切取肿大淋巴结186枚,均经病理证实,其中淋巴结转移77枚,18F-FDG 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77.9%(60/77)、95.4%(104/109)和88.2%(164/186),增强CT分别为40.3%(31/77)、75.2%(82/109)和60.8%(113/186),二者诊断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4、15.77和36.77,P均 < 0.01)。对于短径>5 mm(5~10 mm及≥10 mm)的淋巴结,18F-FDG PET/CT诊断的准确率高于增强CT,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3和26.47,P均 < 0.01);对于短径≤5 mm的淋巴结,二者间诊断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05)。 结论 18F-FDG PET/CT在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短径>5 mm的淋巴结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