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细胞能量代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状态下脊髓细胞糖酵解的改变。方法: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糖酵解关键酶已糖激酶(HK)、磷酸果糖激酶(PFK)、丙酮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变化。另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结果:与正常值比较,LDH、HK、PFK及PK活性在脊髓损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髓组织受伤后,脊髓细胞能量代谢发生改变,由有氧氧化为主改为以糖酵解为主。及时治疗无氧代谢可改善组织的能量代谢状态,减轻脊髓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正>传统观点认为,肿瘤是因细胞异常增殖引起;直到20世纪20年代Otto Warburg提出了肿瘤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的观点,认为肿瘤细胞改变自身代谢方式来满足其生长增殖需要。正常细胞产能方式有两种,即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糖酵解指葡萄糖在细胞质内被分解,生成丙酮酸、乳酸和少量ATP的过程;而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被转运至线粒体内进一步氧化分解生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  相似文献   

3.
乳酸为体内糖酵解的最终产物,当氧化不足时,过量的NADH积聚,即启动了糖酵解途径,乳酸随之产生。代谢性酸中毒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为乳酸性酸中毒,如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酮血症可引起血中乳酸浓度升高[1~3]。细菌性脑膜炎、脑外伤可使脑脊液中乳酸升高[4,5]。因此实验室测定乳酸对早期诊断和处理乳酸性酸中毒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并已列为实验室急诊化验项目之一。测定血中乳酸最常用的是酶法[6,7],乳酸脱氢酶氧化乳酸生成丙酮酸,同时伴随辅酶I(NAD)转化成还原型辅酶I(NADH),此法有一步法[6],反应达到平衡所需要时间长,不适用…  相似文献   

4.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高转移率及高侵袭性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恶性肿瘤细胞由于生长快,需通过改变细胞膜葡萄糖转运、糖酵解及形成肿瘤血管体系等微环境来适应其对缺血缺氧的耐受.细胞Glut增多和细胞内磷酸化酶活性增高等生物学特性,可使肿瘤细胞内的糖代谢明显增加.18 F-FDG作为一种葡萄糖类似物,经Glut-1作用进入细胞,经己糖激酶(hexokinase,HK)催化生成6-磷酸-FDG,在细胞内积聚显像.本研究从胃癌组织缺氧、糖酵解酶和葡萄糖转运等方面对胃癌组织PET/CT显像图的多变性进行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应用肿瘤标志(Tumor marker)诊断筛选癌症,已成为当今临床对肿瘤检查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目前广泛使用肿瘤标志作为早期诊断、决定肿瘤存在的部位、了解恶性肿瘤的病情、判断肿瘤治疗的效果、监测治疗后有无复发及观察病情转归情况等,这些在临床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1年10月至1993年4月观察了20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前后血清磷酸肌酸酶(CPK)、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Ⅱ(CPK—MB、CK_2)、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同功酶Ⅰ(LDH_1)、α—羟丁酸脱氢酶(HBDH)、谷草转氨酶(AST)的变化,分别对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手术前后上述酶活性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肿瘤生物治疗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及化疗以外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模式。应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治疗肾癌、肺癌、黑色素瘤等在国内外已有相关报导。本研究对34例恶性肿瘤采用手术切除联合TIL治疗加常规化疗,与30例手术切除加常规化疗的恶性肿瘤病人进行对比性研究,旨在探讨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对恶性肿瘤进行免疫基因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免疫基因治疗是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模式,部分已经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并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研究及临床应用领域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人实体瘤中端粒酶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除生殖细胞系及增生旺盛的正常组织和良性病变外,端粒酶几乎在所有人体恶性病变中表达。由于该酶与恶性肿瘤的密切关系以及作为肿瘤治疗怕潜在靶点,端粒酶已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当前端粒酶研究的进展。包括端粒酶活性和人体恶性肿瘤的关系、端粒酶检测方法、端粒酶对残留、复发肿瘤的监测及应用以及端粒酶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依耐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近年来以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信号通路为作用机制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阿帕替尼(Apatinib)是一种高度选择性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酪氨酸激酶活性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基础及临床实验研究中阿帕替尼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效应同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本文就阿帕替尼抗肿瘤作用机制、对多种恶性肿瘤的抗肿瘤效应(临床前期及临床研究)、安全性及生物学标志物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加深对该药在抗肿瘤临床应用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光动力学疗法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恶性肿瘤是以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的常见疾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肿瘤患者死亡率的关键。但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控制仍是医学界的棘手问题。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与药物治疗仍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常规手段。但这些传统的治疗手段常难以获得理想疗效,医学界仍在不断探索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方法。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逐渐趋向成熟的治疗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一种新手段。在临床上,光动力学疗法及其与传统治疗手段联合应用治疗恶性肿瘤的技术已逐渐被接受。为了有效控制和根治恶性肿瘤,光动力学疗法以及其他传统治疗手段往往在抗肿瘤免疫的参与下,才有可能达到抗局部原发肿瘤、抗转移肿瘤和防止肿瘤复发等理想效果。本文对光动力学疗法诱导抗肿瘤免疫的临床前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光动力学疗法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s)的机制及其作用和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肿瘤标记物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关其检测的肿瘤标记物很多,部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迄今为止尚无理想的肿瘤标记物。本文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血清学肿瘤标记物例如癌胚抗原、CA19-9、CA50、CA242等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并探讨近来研究发现的几种联合检测方法对提高结直肠癌诊断正确性的临床价值。另外,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新的肿瘤标记物及基因肿瘤标记物对结直肠癌诊断的研究也取得较大的进展,有望成为提高结直肠癌诊断效率的新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犬庆大霉素肾中毒模型,结合临床病例,检测尿丙氨酸氨基肽酶、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γ-谷氨酰转肽酶、乳酸脱氢酶的变化和犬肾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显示,治疗剂量庆大霉素对肾脏具有损害作用,中毒量的损害明显加重;处于亚临床期肾病变者,庆大霉素显著加重其毒性损害。检测尿酶的变化可以早期反映出这种肾毒性损害,是一种灵敏的早期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肿瘤靶向诊断及治疗中的导向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莎 《放射学实践》2004,19(1):64-66
肿瘤的靶向诊断与治疗一直是肿瘤诊治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 ,其中最关键的是导向系统的甄选。近年来在肿瘤靶向诊断与治疗导向系统方面的研究已获得了许多进展。抗原 抗体导向系统抗原 抗体导向系统是经典的诊断及治疗肿瘤的靶向物质。目前研究已证实 ,在肿瘤细胞表面存在肿瘤相关抗原 (tumoras sociateantigen ,TAA )和肿瘤特异性抗原 (tumorspecialantigen ,TSA) ,这为肿瘤的抗原 抗体导向治疗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早在 2 0世纪 5 0年代初期 ,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多克隆抗体 (polyclonalantibody)携带放射性核素对恶性肿瘤进行…  相似文献   

15.
徐娟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8):1368-1369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乳酸脱氢酶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中的变化和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国际标准酶法空腹测定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乳酸脱氢酶,并对临床及实验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巨幼细胞性盆血组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相比较血清乳酸脱氢酶及胆红素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乳酸脱氢酶、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作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细胞性盆血鉴别诊断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核素显像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与转移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基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共受体(VEGFR)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VEGFR已成为目前肿瘤血管生成的诊断和治疗研究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分子靶点.放射性核素受体显像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能够客观、准确显示体内肿瘤组织VEGFR的分布、密度及与其配体的结合亲和力,有助于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分期、复发与转移的探测,并对临床实施针对VEGFR的肿瘤生物治疗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肺癌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已成为头号杀手。手术、放疗、化疗等传统治疗方法的疗效仍不理想,因此临床上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新型医疗设备的卓越发展,新的治疗方法不断问世,特别是以局部瘤细胞灭活为主的微创、靶向治疗,将成为21世纪治疗肿瘤的主导方向。在肺癌的微创治疗方面,许多新技术逐渐成熟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已成为治疗肿瘤不可缺少的新方法,尤其为中、晚期肿瘤患者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仅就肺癌微创治疗主要包括氩氦靶向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光动力治疗及放射性粒子植人治疗等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肿瘤标记物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关其检测的肿瘤标记物很多.部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迄今为止尚无理想的肿瘤标记物。本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血清学肿瘤标记物例如癌胚抗原、CA19-9、CA50、CA242等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并探讨近来研究发现的几种联合检测方法对提高结直肠癌诊断正确性的临床价值。另外,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新的肿瘤标记物及基因肿瘤标记物对结直肠癌诊断的研究也取得较大的进展,有望成为提高结直肠癌诊断效率的新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58例,均行超声检查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并统计单纯超声、肿瘤标志物检测及两者联合检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对比分析良恶性肿瘤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结果:病理确诊良性肿瘤15例,恶性肿瘤43例;超声对良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6.67%(13/15)、97.67%(42/43);肿瘤标志物对良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33%(14/15)、100%(43/43);超声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良恶性肿瘤病理诊断符合率均为100%。良性肿瘤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水平均显著低于恶性肿瘤患者,卵巢良性肿瘤患者PI、RI水平较恶性患者高(均P0.05)。结论:超声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用于卵巢良恶性肿瘤诊断,可显著提高诊断符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子建文  赵黎明 《西南军医》2011,13(2):252-253
目的探讨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ngenase,LDH)和CRP(C-re-active protein)在胸腹水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日本东芝F4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46例胸腹水标本进行腺苷脱氨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和CRP测定。结果结核性胸腹水组腺苷脱氨酶为67.34±36.27u/L,乳酸脱氢酶为76.24±13.36u/L,CRP为54.23±24.64mg/L,肿瘤性胸腹水组腺苷脱氨酶为22.46±7.42u/L,乳酸脱氢酶为584.52±133.21u/L,CRP为24.34±10.27mg/L。结核性胸腹水组腺苷脱氨酶活性和CRP水平显著高于肿瘤性胸腹水组(P<0.01),而肿瘤性胸腹水组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结核性胸腹水组(P<0.01)。结论腺苷脱氨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和CRP含量测定是为临床提供结核性胸腹水与肿瘤性胸腹水鉴别诊断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