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答:脊柱经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由于具有牢靠的三维固定效果,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骨科学者的青睐。但是在置入椎弓根螺钉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颈椎:由于人体承重的原因,颈椎在脊柱各段中是最为薄弱的,相应椎弓根也最为纤细,椎弓根内可供螺钉穿行的通道窄小,选择内固定器械时应充分考虑螺钉的直径。颈椎椎弓根结构复杂,其内部形态的三维结构变异较大,不同个体及同一个体不同椎体间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术前通过CT或MRI测定角度,强调个体化置钉非常重要。(2 )胸、腰椎:从上胸椎向下,椎弓根的径线和角度逐渐变化,从T1 至L5中,在水平面上,L5…  相似文献   

2.
椎弓根螺钉技术在下颈椎不稳中的安全使用方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技术在下颈椎疾病的安全使用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2006年3月76例下颈椎疾病行颈椎椎弓根固定患者,其中49例为颈椎骨折脱位, 23例为颈椎病,4例为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前均行X线和CT等检查,术中在C形臂X线监视下置钉,术后行X线和CT检查了解螺钉位置。结果76例螺钉均成功置入,术中无脊髓、椎动脉损伤。术后CT显示,342枚螺钉中有37枚(10.8%)螺钉穿破椎弓根,其中29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3枚螺钉穿破椎弓根上侧皮质,5枚螺钉穿破椎弓根下侧皮质。所有患者近期及远期随访未发现与椎弓根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及内脏器官损伤的并发症。有1枚螺钉断裂,但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其余未发现螺钉松动或断钉及颈椎不稳症等。所有患者固定良好,并均已达骨性融合。术后随访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颈椎椎弓根固定提供了三柱的稳定和最坚强的后方固定,为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熟悉颈椎椎弓根的解剖和手术操作技巧以及采用个体化综合置钉是决定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高速磨钻辅助下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下颈椎交锁性脱位的适应证、方法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2011年7月应用高速磨钻辅助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的13例颈椎交锁性脱位患者临床资料.脱位部位:C3/43例,C4/55例,C55/64例,C6/71例.致伤原因:交通伤7例,高处坠落伤6例.2例无任何神经症状,7例合并中央管损伤综合征,4例截瘫.13例患者均在伤后7d内行高速磨钻辅助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采用短节段固定,椎弓根钉置入上下相邻的椎弓根内,在复位撑开钳的配合下解除小关节交锁,并复位固定.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良好复位,13例患者中8例解剖结构完全复位,5例有1~2 mm轻度滑脱.共置入52枚椎弓根螺钉,术中未出现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损伤,术后X线片及CT显示除3枚螺钉偏移出椎弓根外,其余49枚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随访12-36个月,术后上肢感觉、运动功能明显改善.1例术后3个月断钉,但无神经症状. 结论 高速磨钻辅助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适用于治疗颈椎交锁性脱位,复位过程符合生物力学,同时可行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在牵引复位失败的下颈椎脱位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2007年9月一2012年1月,我科采用后路手术复位、短节段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经过颅骨牵引仍不能复位的下颈椎脱位19例,并对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6个月,平均12.3个月;术中未发生脊髓、神经根、椎动脉等损伤,术后患者颈椎序列恢复满意,脊髓功能除AISA分级A、E级患者外,均改善1—2级;共植入椎弓根螺钉42枚,38枚完全在椎弓根内;3枚向内穿破椎弓根皮质,未引起脊髓损伤;1枚向外部分穿入横突孔,未引起头昏、眩晕、偏瘫等症状。全部病例随访时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植骨已融合。结论对于牵引复位失败的下颈椎脱位患者,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可以实现单一切口下松解复位以及短节段坚强固定,创伤小,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季南  洪庆南  李达  方钧 《创伤外科杂志》2011,13(6):546+548-546,548
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治疗的手术疗效.10例上颈椎损伤患者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经随访内固定牢固无松动,均获得骨性愈合,神经功能恢复好.作者认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具有三柱固定、固定牢固优点,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强化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柱外科内固定技术是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理论的进步和临床的实践而发展的。椎弓根内固定技术也不例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是目前脊柱外科技术最常用的脊柱后路内固定方法[1 ] 。自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出现以来 ,先后有Roy -Camille等[2 ] 和Steffee等[3] 对其进行了许多改进和发展 ,并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骨折、畸形、骨转移瘤、脊柱失稳 ,以及脊柱退行性病变、滑脱和椎管狭窄等病症。但有时由于椎弓根螺钉的握持力不够或手术后承载负荷过大 ,造成椎弓根螺钉的松动或拔出 ,从而导致内固定失效或假关节形成。这种情况在骨质…  相似文献   

7.
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外侧壁穿破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应用于颈椎疾患中外侧壁穿破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 2009年7月采用C3~7椎弓根螺钉治疗的颈椎损伤患者214例(1 024枚螺钉),其中18例(28枚螺钉)发生外侧壁穿破。结合患者术中探查与手术前、后手术节段椎弓根CT扫描,记录外侧壁穿破者的资料,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共有28枚螺钉发生椎弓根外侧壁穿破。使用向后逐步(Wald法)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引入两个变量。结论 颈椎椎弓根内、外侧壁厚度之比是外侧壁穿破的危险因素;置钉角度与CT测量角度之差为外侧壁穿破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数字化导航模板辅助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采集15例下颈椎脱位患者的术前CT资料,利用逆向工程原理和快速成型技术制造出数字化导航模板,术中通过导航模板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术后根据X片和CT 扫描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结果 共设计制作54个导航模板,辅助置入108枚颈椎椎弓根螺钉,CT扫描发现所有螺钉均准确置入相应椎弓根内.结论 数字化导航模板辅助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高,操作简单,为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置入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骨折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后,椎弓根螺钉系统断裂、脱离、松动的可能原因。方法286例腰椎骨折患者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有19例发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失败,对内固定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9例发生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断裂、脱离、松动,其中15例螺钉断裂(28枚螺钉),1例螺母脱出、钉杆分离,2例螺钉松动,1例连接棒断裂。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失败的主要原因有:骨折节段未做植骨融合或融合不牢,术后过早活动并且未佩戴支具或佩戴支具时间过短,医师的操作技术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制导向器辅助下个体化后路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4例患者,均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椎管减压+椎弓根钉棒固定矫形术.术前行置钉颈椎椎弓根CT平扫及经椎弓根轴线矢状面二维成像,测量置钉颈椎经椎弓根轴线进钉通道的横向倾角(transverse nail angle,TNA)和纵向倾角(sagittal nail angle,SNA),确定进钉点及进钉方向.根据CT测量结果按个体化原则,在自制导向器辅助下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减压后固定钉棒矫形.术后1周行置钉颈椎椎弓根CT平扫及经椎弓根轴线矢状面二维成像,测量置入螺钉的横向倾角(transverse screw angle,TSA)及纵向倾角(sagittal screw angle,SSA),比较分析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准确程度;术后定期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观察内固定钉棒的牢固程度. 结果 从C3~ C7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23枚,术后CT复查220枚置钉准确,3枚略有偏斜,置钉准确率98.7%;术后测量置入螺钉倾斜角度与术前测量椎弓根置钉轴线倾斜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4个月,平均18.5个月.未发现与螺钉置入穿破椎弓根皮质相关的神经血管损伤问题,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脱出或断裂. 结论 导向器辅助下CT测量个体化置钉后路颈椎椎弓根置钉准确率高,简单易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横连杆加压治疗不稳定性Jefferson骨折的力学稳定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力学依据。方法:6例完整枕骨颈椎湿润标本制成不稳定性Jefferson骨折模型,分别安装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加横连杆系统,通过摄像将1.53 Nm载荷下的三维运动记录脊柱三维运动稳定性评价方法,评价其重建寰枢椎即时稳定性的效果。结果:在屈伸和侧屈时,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横连杆固定组的运动范围小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轴向旋转时,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加横连杆固定组的运动范围明显小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组(P〈0.05)。结论:在失稳的寰枢椎节段上,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组及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加横连杆组固定后的三维运动明显减少,都能达到临床固定的目的。但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加横连杆组能够提供更强的抗旋转性能。  相似文献   

12.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运用于脊柱外科至今已半个多世纪,由于其符合三柱固定原理,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所需固定节段少、影响脊柱活动度小等优点,目前已广泛用于胸腰椎疾患的治疗.但是颈椎解剖关系复杂、椎弓根细小、个体变异性大,使用此术式容易损伤颈脊髓、椎动脉和神经根,置钉危险性及难度较胸腰椎都大[1-3].因此,如何提高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一直以来都是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传统置钉方法 的改进以及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有了进一步提高,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已经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脊柱外科医师开始将该技术用于颈椎稳定性的重建[4-7].  相似文献   

13.
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损伤的可行性、方法、疗效和适应证. 方法 对13例上颈椎损伤患者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融合术.其中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不愈合4例,新鲜齿状突骨折(Aderson Ⅱ C型)2例,寰椎横韧带断裂3例,寰椎骨折4例.13例均采用美国强生Depuy公司生产的后路Summit钉棒系统和山东威高公司生产的PCF钉棒系统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内同定(万向螺钉直径3.5 mm,寰椎螺钉长26~30 mm,平均28 mm,枢椎螺钉长24~28 mm,平均26 mm),术后不用外固定或用颈领保护1~3个月. 结果 13例共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26枚,枢椎椎弓根螺钉26枚.平均手术时间2.6 h,平均出血量470 ml.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全组患者获得4~25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有神经损伤患者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善率为72%~91%,平均81%.X线、CT复查示螺钉位置良好,无钉棒断裂、变形、松动,1枚寰椎螺钉前端穿透侧块内上皮质约3 mm,但未影响寰枕关节活动,其余位置满意.3~6个月后所有患者均获植骨融合.1例寰椎骨折患者出现寰枕腹侧融合. 结论 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损伤具有可行性,如果操作方法得当,疗效较好,适应证较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经C2、3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适应证及手术疗效。方法:对8例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的患者采用经C2、3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内固定牢固,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出现与固定相关的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后路经C2、3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固定牢固,安全有效,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上颈椎的生理功能,是治疗Hangman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RF系统是一种新型的脊柱节段性内固定系统。我科自1995年始引进这一技术,主要用于胸、腰椎创伤及腰椎滑脱固定,取得了良好效果。但通过42例术后随访,发现椎弓根螺钉弯曲、断裂发生比例较高,现予以分析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29例,女13例,年龄21~55岁,平均37.5岁。RF-I型31例,RF-型11例。1.2 结果 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2个月,42例共168枚椎弓根螺钉中弯钉54枚(32.1%),断钉14枚(8.3%),其中RF系统U角度螺钉13枚,RF-型提拉力螺钉1枚。螺钉弯曲及断钉部位均为椎弓根螺钉中部螺纹起始处。2 讨 论  从生物力学的观…  相似文献   

16.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中上胸椎骨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中上胸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自2001年3月起收治的17例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不稳定中上胸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骨折部位:T31例,T42例,T52例,T64例,T76例,T82例。其中压缩性骨折9例,骨折脱位5例,爆裂型骨折3例。本组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其中江苏武进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固定11例,AO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USS)固定6例。结果本组1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0~38个月,平均21.1个月,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40%恢复至术后91%,螺钉位置不良4枚,术后无神经系统症状加重,随访时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伤椎高度及脊柱生理弧度无丢失。结论胸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不稳定中上胸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中上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有一定风险,但只要熟悉其解剖特点,正确选择螺钉直径及进针点、角度和深度,胸椎椎弓根螺钉可安全地置入椎弓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SCT在评价先天性脊柱侧弯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后位置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有完整术后CT资料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25例,共计156枚椎弓根螺钉进行MSCT评价螺钉置入椎弓根的准确性,其中颈椎螺钉43枚,胸椎螺钉81枚,腰骶椎螺钉32枚,观察螺钉在椎弓根内的位置,记录螺钉穿透骨壁的位置、数目和距离.结果 在置入的156枚椎弓根螺钉中,124枚螺钉(79.5%)完全位于椎弓根内,32枚螺钉(20.5%)发生错置,其中23枚螺 钉(71.9%)穿破皮质≤2 mm,8枚螺钉(25%)穿破皮质在2~4 mm,1枚(3.1%)穿破皮质≥4 mm.在螺钉穿破椎弓根的方向中,椎弓根外 侧 壁占46.9%,内侧壁占25%,上壁占12.5%,下壁占15.6%.凸侧共置入螺钉86枚,错置12枚,准确率为86%;凹侧共置入螺钉70枚,错置20枚,准确率为71.4%,凹侧与凸侧螺钉置入准确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错置的32枚螺钉中,胸椎椎弓根穿透率明显高于颈椎和腰骶椎(P<0.05),分别为27.2%(22/81),14%(6/43),12.5%(4/32).结论 MSCT是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对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术后进行MSCT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颈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具有其他任何颈椎固定系统所无法比拟的三维稳定性[1 ]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 ,3 ] 。由于枢椎具有独特的解剖结构 ,其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自然与其他颈椎不同。现就有关枢椎椎弓根的形态学、固定技术以及临床应用研究综述如下。一、应用解剖学研究(一 )枢椎椎弓根解剖学定义中所谓椎弓根是指连接于椎体侧后方和椎板之间的部分。而目前有关枢椎的应用解剖和临床研究中 ,所指的椎弓根则与其他脊椎不同 ,为“狭义椎弓根” ,特指枢椎上关节面和下关节突之间的部分 ,即峡部[4] 。1.枢椎椎弓根的高度 :此为枢椎横突孔内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比较研究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和经椎板拉力螺钉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从1999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应用椎弓根钉-椎板钩节段内固定及植骨修复重建青少年腰椎峡部裂38例。经椎板拉力螺钉修复重建青少年腰椎峡部裂28例。从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效果对两种手术方式进行比较。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方面,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优于经椎板拉力螺钉;并发症方面,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脱钩1例,经椎板拉力螺钉系统神经根损伤1例。按MacNab标准评价术后效果,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的优良率为94.6%,经椎板拉力螺钉的优良率为92.6%,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与经椎板拉力螺钉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及植骨修复重建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手术操作容易,失血量少,固定可靠,安全性高,效果确实。推荐使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修复重建青少年腰椎峡部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及Holo-Vest支架对于AndersonⅢ型齿突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2年3月~2009年3月我院收治的Ⅲ型齿突骨折患者18例,其中8例行Holo-Vest支架固定,10例行非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过6~48个月随访(平均14.3个月),症状均得到改善,但是对去除外固定或者内固定器械后颈椎活动度、术后JOA评分、骨折愈合率进行统计分析,非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要明显优于Holo-Vest支架组。结论非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Ⅲ型齿突骨折相对于Holo-Vest支架治疗具有固定牢靠,恢复快,融合率高,并保留寰枢椎生理活动功能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