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利伐沙班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各60例.利伐沙班组在术后6 h口服10mg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组在术后24 h内皮下注射40mg低分子肝素,均每日1次,持续用药14 d.术后14 d对两组患者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以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发生深静脉血栓9例,发生率为15.00%;利伐沙班组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发生率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利伐沙班能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于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在本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81例85髋,随机分成利伐沙班组(41例43髋)和低分子肝素组(40例42髋)。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组给予分子肝素钠4100IU/d皮下注射,持续用药2周;利伐沙班组给予利伐沙班片10mg/d口服,持续用药2周。于治疗第2周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并检测术前术后APTT、PT、PLT各项指标和记录术后引流量。结果低分子肝素组发生深静脉血栓5例(12.5%),利伐沙班组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4.9%),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血液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利伐沙班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利伐沙班能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各40例,利伐沙班组口服利伐沙班片,10mg/d;低分子肝素组肌注低分子肝素钠,4100IU/d.记录并比较凝血指标、DVT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凝血指标PT、PLT和APT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形成DVT发生率5.0%,低于低分子肝素组的10.0%(P<0.05).结论:就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而言,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总体疗效相当,能有效改善凝血指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在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02月—2011年05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00例分为两组:利伐沙班组100例,术前68 h给予利伐沙班10 mg口服,1次/d,连续14 d;低分子肝素组100例,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 U,1次/d皮下注射,连续14 d。术后14 d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观察两组用药期间有无肺动脉栓塞和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结果利伐沙班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6%,显著低于低分子肝素组10%(P<0.05),两组均未发生肺动脉栓塞和严重出血事件。结论利伐沙班较低分子肝素能更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二者均较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对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12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低分子肝素组(n=70)术前12 h或术后24 h给予低分子肝素注射液,皮下注射,40 mg,1 次·d-1,连续给药14 d。利伐沙班组(n=56)术后6~8 h给予利伐沙班口服,10 mg,1次·d-1,连续给药35 d。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比较2组的安全性指标以及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肢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增加了患者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切口不愈合或延期愈合等不良事件的风险,与低分子肝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DVT方面,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的疗效相似,但术后伤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分子肝素,使用利伐沙班的安全性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师永祥 《海峡药学》2012,24(8):98-100
目的观察应用利伐沙班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10年10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需行髋、膝关节置换术并符合入选标准的1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利伐沙班组)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组),每组各88例。在相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口服利伐沙班(1日10mg)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日100Axa IC.U.kg-1)进行深静脉血栓的预防,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8.0%和18.2%,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安全性方面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相近(P>0.05),两组均无严重大出血事件发生。结论利伐沙班用于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疗效可靠,安全性与低分子肝素相当,口服治疗更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在医院行髋关节周围骨折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均分成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各50例.于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6 h内,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40 mg/d皮下注射,持续用药2周;利伐沙班组给予利伐沙班片10 mg/d口服,持续用药1周.于治疗第1周、第2周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发生深静脉血栓8例(16.00%),利伐沙班组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4.00%),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利伐沙班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利伐沙班能有效预防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7,(18):2480-2482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预防老年患者骨折置换术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8例行髋关节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29例)和利伐沙班组(29例)。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基本治疗及物理预防DVT;在此基础上,利伐沙班组患者术后10 h开始口服利伐沙班片10 mg,每日1次,连用10 d;低分子肝素组患者术后10 h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4 100 IU,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10 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DVT发生情况,D-二聚体阳性发生情况,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计数异常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DVT发生率,术后4、10 d两组患者D-二聚体阳性发生情况,PT、APTT、TT、FIB及血小板计数异常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均可用于预防老年患者骨折置换术后双下肢DVT,且其疗效和安全性均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0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患者89例,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两组均在术后6~8h给药,利伐沙班组1日10mg;低分子肝素组1日5000IU,疗程均为2周。结果利伐沙班组与低分子肝素组患者术后发现深静脉血栓分别为5例(11.11%)与5例(11.36%),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术腔引流量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疗效稳定、安全可靠,对预防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析的方法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LMWH)对膝关节镜下多发韧带损伤重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的影响,探讨利伐沙班在预防膝关节镜下多发韧带重建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运动医学科收治的105例行关节镜下膝多发韧带损伤重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利伐沙班组(A组):术后给予利伐沙班10mg,1次/d。经口服;LMWH组(B组):术后给予LMWH 100 u·kg~(-1),1次/d,皮下注射;对照组(C组):采用物理和机械预防。结果:105名患者中发生DVT13例,其中利伐沙班组2例,LMWH组2例,对照组9例。无肺栓塞及死亡病例。3组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和LMWH组DVT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和LMWH组DVT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均未发生症状性肺栓塞,没有死亡病例。结论: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LMWH)都可以有效预防患者膝关节镜下多发韧带重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利伐沙班有较好的安全性,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治疗老年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12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老年恶性肿瘤并发DVT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sc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4 250 U/次,1次/d。治疗组口服利伐沙班片,1片/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下肢周径差、血流速度的变化,同时检测用药后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评估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84%、97.3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周径差显著缩小,同时血流速度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两个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D-二聚体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没有出血患者。结论利伐沙班治疗老年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确切,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不会增加出血的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变化以及利伐沙班对其干预的疗效评价。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120例,AECOPD组与COPD稳定期对照组各60例,选择同期在此院健康体检者62例作为对照,均于早晨空腹静脉采血,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将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每组30例,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利伐沙班药物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AECOPD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稳定期对照组及健康体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对照组患者D-二聚体浓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健康体检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经利伐沙班或低分子肝素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患者经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低于低分子肝素组(P<0.05),纤维蛋白原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2均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CO2均治疗前有所降低,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分子肝素组治疗AECOPD患者总有效率(73.33%)略低于利伐沙班组(8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ECOPD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稳定期患者及健康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两种药物的疗效接近,但利伐沙班克服了低分子肝素与传统口服抗凝药的局限,在临床治疗AECOPD患者中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与利伐沙班预防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例需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司匹林组(98例)术后12 h开始口服阿司匹林,利伐沙班组(102例)术后12 h开始口服利伐沙班,通过术前术后凝血指标、D-二聚体水平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阿司匹林与利伐沙班预防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DVT的疗效。结果 术前,两组各项凝血指标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d,两组血小板值(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与术前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阿司匹林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升高(P<0.05),高于利伐沙班组,而利伐沙班组FIB水平接近术前正常水平。术前两组D-二聚体数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术后1、3、7d,两组D-二聚体数值明显上升(P<0.05),但术后3d和术后7d两组D-二聚体数值开始出现下降趋势。此外,术后1、3、7d利伐沙班组患者体内D-二聚体数值低于同时期阿司匹林组(P<0.05)。围手术期两组DVT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伐沙班可以有效预防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体内D-二聚体的水平,抗凝效果好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7年6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治疗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治疗组(78例))。对照组患者肌内注射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1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2 050 AXa IU/次,2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的血压、肾功能指标、妊娠结局及妊娠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明显下降,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尿酸(UA)、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新生儿体质量、存活数、分娩孕周和延长孕龄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5.18%、7.5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赵伟  曲虹  丁美精  胡小辉 《安徽医药》2016,37(8):979-981
目的 比较达比加群酯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宣城中心医院住院的单髋或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3例,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对照组)24例,达比加群酯组(DE组)25例,低分子肝素组(LMWH组)24例。置换后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估DVT形成情况,并观察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元时间(PT)变化情况及安全性。结果 DE组和LMWH预防DVT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而DE组和LMWH组患者在预防DVT发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组和LMWH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出血。结论 达比加群酯与低分子肝素均具有较好的预防髋关节置换后DVT的发生,达比加群酯疗效及安全性与低分子肝素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6.
吴狄 《天津药学》2013,(5):30-32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度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CBM、VIP、CNKI、WanFangData、Pubmed和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收集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对髋关节置换术后DVT预防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3年7月。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6篇,患者75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利伐沙班组与低分子肝素组术后DVT发生率分别为6.04%和9.33%,无统计学差异[RR=0.63,95%CI(0.36,1.08),P=0.09];利伐沙班组与低分子肝素组术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55%和4.64%,无统计学差异[RR=0.56,95%CI(0.17,1.84),P=0.34];两组药物术后伤口引流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伐沙班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与低分子肝素相当,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11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口服利伐沙班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血栓通注射液,5 m L溶于0.9%生理盐水250 m L中,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患肢膝上差、膝下差、静脉血流速度、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62%、97.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膝上差、膝下差、FIB均显著降低,患侧血流速度、APTT、PT、TT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凝血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