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十二指肠憩室(D D )是指各种病因所致的十二指肠局部黏膜下层通过肌层缺损处形成的囊袋样膨出。因患者绝大多数无症状,故其患病率难以精确估计,文献报道差异较大,为2%~22%,是小肠憩室中最常见的类型,占全部小肠憩室的45%~79%[1],以往主要依赖X线消化道钡餐检查,随着影像学检查的发展,多层螺旋CT(MSCT)对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价值逐步提高,且在病灶与周围器官结构的关系上具有显著优势,本文对相关病例做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表面三维成像(3-DUS)与断层超声成像(TUI)在诊断胎儿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7月~2017年8月2163例产前筛查孕妇,均采用3-DUS、TUI技术对纳入孕妇进行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胎儿畸形检出情况、敏感性以及特异性。结果:3-DUS+TUI畸形检查敏感性100.00%明显高于单纯使用3-DUS敏感性71.62%、TUI敏感性60.81%,3-DUS敏感性明显高于TUI(P<0.05);3-DUS+TUI、单纯使用3-DUS、TUI检查特异性无明显统计学对比差异(P>0.05)。结论:表面三维成像与断层超声成像联合诊断胎儿畸形的价值显著,具有较高敏感性及特异性,用于产前筛查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6.
7.
黄晓波 《安徽医药》2015,19(9):1783-1785
目的:探讨光学断层成像与眼底造影对高度近视黄斑变性患者的诊断以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4年9月100例高度近视的患者进行光学断层成像和眼底造影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光学断层成像( OCT)和眼底造影( FFA)对高度近视黄斑变性的诊断是相互补充的,但是OCT对各型高度近视黄斑变性患者的屈光度以及眼轴长度的测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不同类型的OCT中高度近视黄斑变性患者的屈光度、中心凹厚度也不同,显然后两型的屈光度要高于1型,但是中心凹厚度却低于1型(P<0.05),而1型的最佳矫正视力相对于2型、3型要恢复的好(P<0.05)。 FFA在各型高度近视黄斑变性患者的表现也不同,Ⅲ型的屈光度及中心凹厚度显然比Ⅰ型和Ⅱ型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Ⅲ型的最佳矫正视力比Ⅰ型和Ⅱ型的要好的多(P<0.05)。结论对高度近视黄斑变性的患者进行光学断层成像以及眼底造影,两者各具特征互相补充,合理选择有利于对患者病变性质的明确,更好的对患者的疾病发病机制以及疾病预后的认识,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临床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和疑似排除病例首次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特征的差异,探讨HRCT在COVID-19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COVID-19确诊病例(COVID-19组,23例)和疑似排除病例(非COVID-19组,31例)的首次胸部HRCT特征,比较两组首次胸部HRCT特征的差异.结果 与非COVID-19组比较,COVID-19组病灶位于双肺者的比例高(82.6% vs.51.6%) (P<0.05),均显示磨玻璃影(100% vs.71.0%)(P<0.01),显示网格征者居多(91.3% vs.38.7%) (P<0.01),有支气管通气征的比例高(95.7% vs.61.3%)(P<0.01),但未见树芽征或腺泡结节(0 vs.35.5%)(P<0.01).结论 COVID-19早期胸部HR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灶多半位于双侧肺,病灶构成以磨玻璃影为主,网格征和支气管通气征较为常见,但无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树芽征或腺泡结节.精准识别首次胸部HRCT特征对COVID-19疑似病例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秋霞 《江西医药》2014,(9):935-938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是一种新的诊断技术,其分辨率是血管内超声的十倍,目前是评价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重要手段。根据OCT的成像原理,现在人们能清楚看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于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实施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的检查方式,研究其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患有冠心病病症的56例患者作为实际研究对象,给予其实施OCT检查方式,实际了解患者的病变状况,以及相应的斑块性质和管腔狭窄等状况,同时结合患者临床实际表现,依据OCT检查结果,对严重狭窄病变实施植入支架相关治疗,此外用OCT对支架实际植入的效果给予评价。结果利用OCT检查方式能够较为直观清晰的对患者病灶区域状况进行充分的实时了解和研究。最大化的降低了治疗难度,同时对植入支架实际效果能够起到较好的评价。结论对于冠心病来讲利用OCT检查方式一方面能够促进治疗的便捷性,提高治疗安全性,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评价植入支架实际效果,因而OCT检查方式在临床冠心病治疗中具有较为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张梅  袁坤  袁金华  郑浩然 《安徽医药》2017,21(8):1439-1441
目的 在健康体检人群中开展相干光断层成像(OCT)黄斑病变检查,逐步建立黄斑病变早期筛查的健康管理模式.方法 运用OCT对782例体检者黄斑区六线扫描,结合眼底镜检查,做出临床诊断,对其中40例阳性者可能病因分析,找到相关联致病因素.结果 OCT阳性与性别、婚姻、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BMI)无关,与高血压、年龄有显著相关性(P<0.05).年龄分组后,结果表明:年龄越大,危险性越大(P<0.01).结论 OCT为体检人群眼黄斑区病变早期筛查提供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是近几年临床上开始使用的新型检查仪器。它是一种实时、高分辨率、无损伤的透射性组织成像法。从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Huang等[1]首次报道了OCT,到Radhakrishnan等在2001年采用1310μm波长扫描光源,以4000次/s轴向扫描速度进行成像的眼前段OCT技术,10年间OCT从最初用于眼睛等透明组织成像,发展为非透明组织的浅表成像,其分辨率可达几微米,分辨效果接近组织病理切片水平,对组织无任何损害,因此它在一些场合有可能替代传统的组织病理学检查[2]。随着OCT技术在成像速率、图像分辨率和信噪比等方面性能的提高,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也逐渐被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15.
脑神经痛的常见病因是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动眼神经麻痹、滑车神经麻痹、展神经麻痹等脑神经疾病。临床上脑神经痛根据发病原因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脑神经痛。大多数脑神经痛属于原发性,尽管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但是神经血管压迫学说为大多数学者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型肺吸虫病急性期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肺吸虫抗原皮内试验阳性7例,均行CT检查,3例CT增强,其中3例行MRI检查并增强。回顾分析其CT及MRI表现特点。结果大片水肿及梗塞灶4例,环状病灶3例,伴周围脑组织水肿。MRI显示环形囊壁,增强扫描见环形强化3例,小斑絮样强化1例。结论急性期脑型肺吸虫病的CT及MRI对其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钰  吴献华 《江苏医药》2023,(2):207-210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不断年轻化趋势。CT影像组学能从影像图像中高通量计算提取和分析成像特征,获得有关肿瘤异质性的高维信息,为肿瘤的术前分期、疗效和预后评价以及诊疗计划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本文综述CT影像组学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7例急性肝脏破裂的CT特征。方法 7例患者于外伤后24小时内行急诊CT扫描,将破裂损伤的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结果 7例肝破裂的患者中,重度5例,中度1例,轻度1例。结论 CT可以准确观察肝破裂损伤的程度及分度,并可及时发现早期肝脏不典型的肝破裂,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治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霍丙胜  姬国敏  单玲玲  沈蕾  王勇 《河北医药》2016,(20):3143-3145
目的:比较螺旋CT灌注成像与胃镜在门脉高压性胃肠病( 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enteropathy,PHGE)的诊断效能,探讨CT灌注成像在PHG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3例临床疑似门脉高压性胃肠病患者进行胃镜检查作为对照组,随机选择其中116例疑似患者进行螺旋CT胃肠道灌注成像作为诊断组。依据门脉高压性胃肠病诊断标准对2组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诊断组诊断准确率为91乔.4%,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5.9%、68.4%。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80.4%,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2.8%、70.4%。诊断准确率及敏感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特异性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门脉高压性胃肠病的诊断中,无论准确率、敏感性均优于胃镜,在特异性上差异不明显,在该病的诊断中能够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