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A、B两组,各60例。其中A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B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NO及内皮素水平。结果和治疗前相比,A组血浆NO逐渐升高,内皮素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浆NO逐渐升高,内皮素下降,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血浆NO和内皮素变化幅度没有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没有明显区别,因此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均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6,(5):97-99
目的比较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在高血压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研究。对照组患者接受缬沙坦与氢氯噻嗪的联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缬沙坦与氨氯地平的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率。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68%与对照组的9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9.76%低于对照组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均具有良好疗效,但是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率相对较小,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比较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和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的临床效果,选出最优的治疗方案。方法将244例高血压伴LVH患者随机分为地平组122例和噻嗪组120例。噻嗪组给予缬沙坦80~160mg/d和氢氯噻嗪12.5~25mg/d,地平组服用缬沙坦80~160mg/d和氨氯地平2.5~10mg/d。记录患者入组时和随访2年后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T),以及不良发应和随访期间发生的心血管事件。结果 2组患者治疗2年后IVST、LVDD及LVPT水平均优于入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平组胃肠道反应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噻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平组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噻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和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LVH效果相当,但联合氨氯地平更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不良反应更少,预后更好,患者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比较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和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的临床效果,选出最优的治疗方案.方法 将244例高血压伴LVH患者随机分为地平组122例和噻嗪组120例.噻嗪组给予缬沙坦80~160mg/d和氢氯噻嗪12.5~25mg/d,地平组服用缬沙坦80~160mg/d和氨氯地平2.5~10mg/d.记录患者入组时和随访2年后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T),以及不良发应和随访期间发生的心血管事件.结果 2组患者治疗2年后IVST、LVDD及LVPT水平均优于入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平组胃肠道反应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噻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平组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噻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和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LVH效果相当,但联合氨氯地平更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不良反应更少,预后更好,患者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5.
王磊  魏新伟  于芳 《天津医药》2016,44(1):105-109
摘要: 目的 比较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治疗作用。方法 80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 2 组, 分别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 (氨氯地平组) 或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 (氢氯噻嗪组) 降压治疗, 监测 2 组 24 h 动态血压, 观察治疗前、 治疗第 6 周和第 12 周, 2 组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变化。同时观察 2 组 6 周末血压达标率。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 组治疗 6 周和 12 周的 24 h 平均收缩压 (SBP)、白昼 SBP、 夜间 SBP、 晨峰 SBP、 24 h 收缩压变异性 (SBPV) 均较治疗前降低 (P < 0.05)。24 h SBP、 白昼 SBP、 夜间 SBP、 24 h SBPV 及白昼 SBPV 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 (P < 0.05)。治疗第 6 周和第 12 周, 氨氯地平组 24 h SBP、 白昼 SBP、 夜间 SBP 及白昼 SBPV 较氢氯噻嗪组降低 (P < 0.05), 治疗第 12 周, 氨氯地平组 24 h SBPV 低于氢氯噻嗪组 (P < 0.01)。2 组血压达标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均能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 而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降低血压和血压变异性方面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比较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方法 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分别予以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和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结果 A、B组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值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相比,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和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都能有效的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二者降压效果相当,但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用药安全性更高,更适宜患者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7.
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社区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红娜 《中国药房》2012,(4):310-312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社区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78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对血压、心率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血压和脉压,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 BPV)及一氧化氮( NO)、血浆内皮素的作用。方法选择55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6例,给予观察组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氢氯噻嗪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PV及NO、血浆内皮素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24 h SBPV、日SBPV、24 h DBPV、日DBPV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20.09、15.97、9.31、9.41,均P<0.05),对照组患者仅24 h SBPV及日SBPV[分别为(9.12±2.57)%,(8.43±1.97)%]显著低于治疗前(t=12.31、9.53,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SBPV、24 h DBPV、日DBPV[分别为(7.21±1.34)%、(12.31±2.54)%、(10.59±2.73)%]显著低于对照组(t=10.52、12.34、8.35,均P<0.05),治疗后两组NO[分别为(66.12±23.57)%、(68.29±21.52)%]与血浆内皮素水平[分别为(34.43±7.97)%、(34.21±7.34)%]显著低于治疗前(t观察组=31.39,11.79,t对照组=28.31,9.35,均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能有效控制血压,明显升高NO水平,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缬沙坦治疗后血浆Hcy水平和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 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56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32例和常规治疗组24例,另设单纯高血压组36例作为对照,3组均低盐低脂饮食、适当锻炼、控制体重,血压不达标者加用氢氯噻嗪12.5 mg,1次/d,口服,治疗8周.测定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和血浆一氧化氮 (NO)、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 缬沙坦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浆Hcy均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3组治疗8周后的血压均显著下降(P<0.05);与治疗前比较,缬沙坦组治疗后血浆Hcy、ET显著下降(P<0.05),血浆NO显著上升(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血浆Hcy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缬沙坦可降低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血浆Hcy、ET水平和升高NO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0.
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俊山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4):3758-3759
目的:探讨缬沙坦氢联合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给予缬沙坦80 mg,氢氯噻嗪12.5 mg口服,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缬沙坦80 mg口服,每天1次.2组均持续用药8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少,可以作为治疗高血压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或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6例,随机入组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A组,43例)和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B组,43例),随访12周,比较两组的降压效果和血压变异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周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1);A组平均收缩压标准差(dSBPV)、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CV、nSBPCV)、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CV、nDBPCV)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或氢氯噻嗪均能进一步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在降低老年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缬沙坦与小剂量氢氯噻嗪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16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治疗组:联合应用缬沙坦及小剂量氢氯噻嗪控制血压治疗;对照组:单用缬沙坦控制血压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患者的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控制血压的总有效率为91.38%,对照组控制血压的总有效率为81.03%,两组患者控制血压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34%、8.6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和小剂量氢氯噻嗪合用降压疗效好,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曹凯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101-102
目的比较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与单独应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均给予80mg/d剂量的缬沙坦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12.5mg/次、2次/d的氢氯噻嗪,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9.1%,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7%;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脉压、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与单独应用缬沙坦相比,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与单独应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缬沙坦治疗治疗基础上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治疗疗效和治疗前后血压的对比上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与单独应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相比,取得的临床疗效更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替米沙坦与卡托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氨氯地平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方法 48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给予氢氯噻嗪+氨氯地平+替米沙坦起始治疗;对照组给予氢氯噻嗪+氨氯地平+卡托普利起始治疗,分别在第2、4、6、8周随访监测患者血压,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行安全性监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7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8,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比较,自第4周起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较卡托普利用于联合氢氯噻嗪、氨氯地平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左旋氨氯地平及氢氯噻嗪对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61例DHF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组31例,氢氯噻嗪治疗组30例。左旋氨氯地平组每日1:7服左旋氨氯地平2.5—5.0mg,氢氯噻嗪组口服氢氯噻嗪12.5~25.0mg,1次/d。至血压达标(血压<140/90mmHg)并稳定1周后查2组患者心电图、6min步行试验、血浆BNP浓度,观察12周复查。结果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组较氢氯噻嗪治疗组血浆BNP浓度降低显著(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较氢氯噻嗪能明显降低DHF患者血浆BNP浓度。  相似文献   

17.
金芳琰  胡丽华 《海峡药学》2012,(12):173-17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氢氯噻嗪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2例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停用降压药2周,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6例,给予氨氯地平5mg、氢氯噻嗪25mg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B组)给予氨氯地平5mg、氢氯噻嗪12.5mg口服,每日1次,共治疗12周。观察两组的血压、血生化指标及心肌肥厚状况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两组中伴心肌肥厚的患者超声心动图均有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4.5%、89.9%,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血钾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生化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小剂量氢氯噻嗪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且可以协助逆转心肌肥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国产)与氢氯噻嗪治疗1、2级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3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服用厄贝沙坦150mg日1次与氢氯噻嗪12 5mg日1次和卡托普利25mg日3次与氢氯噻嗪12 5mg日1次 ,治疗4周。观察用药前后血压、心率变化 ,记录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 ,结合实验室检查作安全性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相比 ,血压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 01)。厄贝沙坦组总有效率为80 6% ,卡托普利组为77 1% ,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 ,但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 05)。结论 :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应用治疗1、2级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 ,患者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行小剂量氢氯噻嗪与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09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本院诊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给予研究组小剂量氢氯噻嗪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收缩压、舒张压、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2周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8周收缩压、舒张压均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低血钾、脸色潮红、心悸、头痛和咳嗽不良反应事件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行小剂量氢氯噻嗪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强,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难治性高血压采用丹参川芎嗪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22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观察组给予丹参川芎嗪+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及用药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36%(60/61):85.25%(5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水平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8.20%(5/61):6.56%(4/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难治性高血压丹参川芎嗪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