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石崛  胡敏芝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204-20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意外拔管的临床特征和对策。方法选自我科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入的患者共563例,对患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入选患者中发生意外拔管共33例次,其中因护理评估不足,未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而拔管共30例次,占90.9%,因护理操作不当而造成拔管3例,占9.1%。结论对插管患者需高度重视,重心在于预防,充分沟通,适当的肢体约束和镇静,行可靠的固定,是有效预防意外拔管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ICU意外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家玉  张欣  陶兰 《淮海医药》2010,28(3):273-274
目的总结在ICU置管的患者发生拔管的原因。方法对患者发生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结果患者发生拔管与导管固定不当、患者躁动、缺乏有效地约束手段以及护理措施不到位有关。结论ICU护士应充分认识到意外拔管对患者的影响,只有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防止意外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CU患者自行拔管的危险因素和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12年5月进入我院重症监护室并发生自行拔管的患者75例,回顾性分析其在ICU入住过程中发生自行拔管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把75例患者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为38例,对照组为37例,干预组给与综合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进行,1个月后进行疗效分析对比。结果 ICU患者自行拔管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镇静效果欠佳、置管不适、缺乏肢体约束、健康教育不到位等;对发生自行拔管的患者给与综合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自行拔管率为23.6%,对照组患者的自行拔管率为54.0%,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患者发生自行拔管机率大,合理有效地综合护理能够明显降低自行拔管危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预防监控管理模式在机械通气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重点加强机械通气患者预防监控预控点的做法,分析总结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机械通气1127例患者在护理管理中发生非计划意外拔管、重新置管进行比较。结果在行机械通气时非计划意外拔管、重新置管患者比较中,非计划意外拔管2006年占11.4%、2007年占7.5%、2008年占1.5%。重新置管2006年占7%、2007年占4.8%、2008年占0.7%。结论 2008年实施护理风险预防监控管理模式后有效降低机械通气患者的非计划意外拔管,减少再次插管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保证了患者安全治疗环境并提高了患者、医生、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PICU患儿中心静脉导管(CVC)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提高PICU患儿CVC使用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科173例CVC置管患儿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原因,总结归纳,制定应对护理措施。结果 CVC非计划性拔管主要与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导管固定欠妥、有效约束不到位因素有关。结论针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对患儿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王晓艳  赵红军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0):1580-1581
意外拔管是ICU患者常见的最严重的并发症,可以导致患者死亡.而再次气管捕管易至患者气管损伤和延迟拔管[1].我科2003~2008年共发生意外拔管36例,其中经鼻插管2例,经口捕管34例,现将ICU护理中的非计划性拔脱气管插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ICU患者意外拔管因素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素平  梁桂霞 《河北医药》2010,32(8):1017-1017
意外拔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及未符合拔管指征自行拔管,为重症监护室(ICU)常见问题之一,发生率为10.8%。针对ICU意外拔管发生率较高现象,现将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共发生28例次意外拔管发生原因、发生时间及护理对策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潘艳 《中国医药科学》2014,(21):161-162,188
总结分析42例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意外拔管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夜间、中午上班人员少时是患者发生意外拔管的高危时段,患者烦躁不适而未实行有效肢体约束是拔管的高危因素,胃管缺乏有效固定,护患缺乏有效沟通是患者意外拔管的因素。对留置胃管患者,综合评估应贯穿他们患病的全过程,了解患者心理活动,实施有效肢体约束,加强患者陪护的培训与管理,改进胃管固定方法,加强沟通巡视,是防止胃管意外拨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减少胸腔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护理问题,降低置管的风险。方法对我科212例胸腔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发生的16起护理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制订防范措施。结果发生护理问题的原因包括:置管前未履行有效的告知、置管后护理不到位、日常保护及生活注意事项指导不到位等。结论实施严谨的操作流程和有效的风险管理,可降低胸腔置管护理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张敬婷  梁艳  李颖 《淮海医药》2013,31(4):364-365
目的探讨ICU患者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对策,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方法收集2009年8月~2011年8月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资料,从中分析导致意外拔管的原因。结果意外拔管的发生主要与未合理使用镇静剂、未给予适当的肢体约束、置管后舒适度的改变以及医护人员的操作不当等诸多因素有关。结论针对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可使ICU的管道管理更安全,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患者实施规范化管理在减少非计划性拔管,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发生率等方面的效果.方法 将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实施气管插管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实施在传统方法基础上进行规范化管理和采用传统方法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意外拔管发生率、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发生率、病人及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0)、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发生率(2.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5%和11.25%),P<0.05,病人及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3.8%,97.5%)均优于对照组(77.5%,85.0%),P< 0.01.结论 气管插管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可提高患者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前馈质量控制管理方法,降低ICU患者意外拔管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的患者232例,未实施前馈质量控制管理的为常规组,共置管457例次;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的238例实施前馈质量控制管理的为质控组,共置管533例次;质控组实施科室成立预防意外拔管前馈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制定前馈质量控制程序,加强人员培训、分析意外拔管的原因,确立前馈质量控制要点.结果 实行前馈质量控制管理的质控组与未实施前馈质量控制管理的常规组比较,质控组无1例发生气管插管(高危管道)意外拔管,与常规组6例气管插管(高危管道)意外拔管比较P< 0.01,两组发生意外拔管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前馈质量控制管理能有效降低意外拔管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重症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探讨其预见性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发生的35例非计划性拔管病例,查找原因,并制定预防措施,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采取预见性护理,两组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比较两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包括护理素质的提高、有效的管道固定方法、管道标示及评估记录要求的建立、护理操作的规范等。结果实施预见性护理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实施前的拔管率为6.8%(35/518),实施后的拔管率为3.5%(16/4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重症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力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的相关因素,减少此类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9月我院发生20例非计划性拔管的不良事件进行回顾分析,查找发生原因和特点,制定确实可行的防范措施。结果:20例非计划性拔管患者初中或以下学历17例,占85%;男性17例,占85%;意识不清、烦躁患者11例,占55%;尿管、胃管、气管插管3种管道非计划性拔管18例,占90%;ICU、肿瘤中心、神经内科发生14例,占70%;烦躁患者约束不当或未约束9例,占45%;固定方法单一15例,占75%;无并发症18例,占90%;家属知情并理解17例,占85%。结论:防范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需加强医护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ICU病房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5月-2011年11月,对本院ICU病房收治的120例急危重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类,常规护理A组60例与循证护理服务B组60例;对两组患者在感染发生率、褥疮以及气管堵塞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感染发生率以及气管堵塞、褥疮发生率,循证护理组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降低ICU病房感染发生率、气管堵塞以及褥疮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因素,探讨护理措施。方法对ICU医院感染患者26例统计不同因素的医院感染率,并对感染部位、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留置导尿管、中心静脉插管、年龄≥65岁、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医院感染率分别高于无上述因素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系统感染18例(69.2%),泌尿系统7例(26.9%),皮肤感染1例(3.8%)。共检出病原菌287株,G-杆菌15例(57.7%),其次为真菌8例(30.8%),最后是G+球菌3例(11.5%)。结论 ICU发生医院感染因素复杂,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在抢救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作用。方法将2012年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的40例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干预组,在执行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将2011年收治的40例施行常规护理的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ICU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结果干预组抢救成功率、ICU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分别为95%,(4.9±2.2)d,(20 267.8±2 038.3)元,对照组分别为80%,(8.4±3.1)d,(3l102.2±2 424.6)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护士实施预见性护理,能显著减少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林海洁  余季辉  丁红  肖敏仪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9):127-128,131
目的 探讨苏醒期专项护理对手术麻醉效果及术后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1月~2014年1月行静吸复合全麻术的10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在苏醒期,实验组采取专项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自主呼吸、睁眼、拔管时间,躁动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自主呼吸、睁眼、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躁动发生率分别为15.38%和3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46%和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苏醒期专项护理应用于全麻术患者能明显改善其麻醉效果,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探护措施对ICU内清醒患者心理干预影响,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按数字法随机将88例ICU内清醒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探护方法护理,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探护心理干预,比较护理后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有95.45%(42/44)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33/44).干预后,实验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28.53±3.67)、(31.23±2.42),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干预后对照组SAS、SDS评分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探护过程中对ICU内清醒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有效纠正患者负面情绪,使其积极面对疾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肛肠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行肛肠手术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分别为4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心理护理)与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并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手术前后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54.95±3.86)分、(56.92±3.65)分,观察组手术前后SAS评分分别为(55.32±3.09)分、(62.34±3.13)分,相比之下,两组患者术前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人术后SAS评分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肛肠科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治疗工作的进行,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