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硅胶引流管负压皮下引流在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清洁切口术后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医院外科住院行腹部手术,切口符合清洁切口,并符合肥胖标准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多侧孔硅胶引流管负压皮下引流联合外科换药预防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对照组仅采用外科换药方法预防术后切口脂肪液化。观察比较2组术后观察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率及切口愈合时间,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甲级愈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乙、丙级愈合率分别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2.5%;二次缝合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切口平均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侧孔硅胶引流管负压皮下引流联合外科换药可减少肥胖患者腹部清洁切口术后脂肪液化率及二次缝合率,且可缩短了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2.
护理干预在肥胖患者腹部术后皮下置管负压引流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肥胖患者腹部术后皮下置管持续负压引流中的作用。方法180例肥胖腹部术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术后腹壁皮下放置输液管作为引流管,接负压引流装置持续引流,并做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术后脂肪液化发生率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脂肪液化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x^2=13.23,P〈0.01);观察组切口非甲级愈合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78%(X^2=15.13,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8.5±1.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6±1.2)d(t=35.55,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够促进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切口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妇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6例腹部手术脂肪液化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切口理疗及清创换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减张清创缝合接负压吸引器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切口愈合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皮下深层于前鞘的前面放置无菌橡胶管持续负压吸引的治疗方法,妇科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治疗过程缩短,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吴霞  桑学梅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3):3547-3548
目的 探讨妇科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防治的最佳措施.方法 将84例行腹部手术的妇科肥胖患者根据术中皮下脂肪层是否放置负压吸引球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腹部切口理疗.结果 观察组脂肪液化发生率为8.7%,低于对照组的26.3%(x2=4.65,P<0.05).结论 防治妇科肥胖患者腹部切口术后脂肪液化,保持切口干燥、引流通畅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外用溃疡散外敷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选择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予外用溃疡散酒精纱条外敷切口换药促进切口愈合,对照组应用95%酒精纱条外敷切口换药治疗,观察两组的腹部切口术后愈合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切口愈合时间和治疗效果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外敷外用溃疡散能明显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妇科患者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妇科经腹手术64例脂肪液化患者,分别给予减张清创缝合接负压吸引器(实验组32例)、切口理疗加清创换药(对照组32例)治疗,观察其刀口愈合时间的差别。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皮下深层、前鞘前面放置无菌橡胶管,持续负压吸引的方法,脂肪液化的治疗过程明显缩短,是治疗腹部刀口脂肪液化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黄鹄  甘建春  朱励民  陆鉴  刘芸  潘成文  董财富  周力 《安徽医药》2016,20(11):2121-2123
目的 探讨自制双套管持续低负压冲洗引流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的患者63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双套管组与传统换药组,分别采用自制双套管持续低负压冲洗引流与传统换药方法处理切口,比较两种处理方法换药次数、医疗费用、切口愈合天数、住院增加天数及二期缝合率。 结果 双套管组换药次数、医疗费用、切口愈合天数、住院增加天数及二期缝合率均低于传统换药组,两组病例各项指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自制双套管持续低负压冲洗引流对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腹部手术774例临床资料,分析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效果。结果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43例,发生率为5.56%。肥胖与非肥胖组以及术中使用电刀与不使用电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或P〈0.01);术后切12给予和未予红外线照射理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肥胖和术中使用电刀是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治疗与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临床实践,系统分析一次性负压引流管治疗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和糜蛋白酶冲洗伤口在预防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临床疗效,加强对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认识,有效降低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发病率。方法随机选取本院的60例明确诊断的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管治疗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方法,对照组采用糜蛋白酶冲洗伤口的方法,1周后了解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恢复情况,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结果对照组比实验组的治愈率要高,经统计学分析,两者之间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36)。结论一次性负压引流管治疗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和糜蛋白酶冲洗伤口在预防和治疗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一次性负压引流管治疗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更能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症状,有效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0.
罗维  周英  彭彬  张灵  李艳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2):263-264
目的观察剖宫产手术中腹壁置负压引流管,预防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疗效。方法选取30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60例,对照组140例,实验组在关腹时在皮下或腹直肌前鞘与腹直肌间置负压引流管,对照组不置引流管,采用术后TDP灯照射切口。结果负压引流组切口局部红、肿、硬结、脂肪液化、腹壁血肿及切口感染裂开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剖宫产手术中腹壁置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是预防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乳腺癌术后2根自制双腔管引流联合絮状物填塞弹性包扎的效果。方法将8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的腋下单管引流和普通绷带加压包扎,观察组42例采用腋下、肋下2根双腔管引流联合絮状物填塞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治疗后比较2组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乳腺癌术后采用腋下、肋下2根双腔管引流联合絮状物填塞弹性绷带加压包扎能降低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黄峻岭 《河北医药》2010,32(10):1213-1215
目的 探讨自发性气胸(SP)简单有效的而且适宜基层医疗机构普及的方法.方法 103例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1).观察组采用自制简易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及肋间小切口方法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大口径胸引流管及肋间常规切口方法行胸腔闭式引流术.2组分别观察治愈率、置管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切口疼痛、患侧肩背部疼痛及肺脏层胸膜受刺激所致牵扯不适感、切口感染、皮下气肿、引流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3%(治愈率84.6%),对照组总有效率96.1%(治愈率90.2%).2组间比较治愈率、有效率、置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并发症出现较对照组少,尤其在切口疼痛、患侧肩背部疼痛及肺脏层胸膜受刺激所致牵扯不适感和切口感染等方面(P<0.05).结论 利用一次性输液管自制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及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SP,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易掌握,装置制作简便,取材方便,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的优点,适宜基层医院救治患者使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引流管接负压球引流和纱布填塞引流处理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伴感染的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医院收治的20例乳腺癌术后发生皮瓣下积液伴感染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n=10)、对照组(n=10)。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方式相同,观察组患者使用引流管接负压球引流治疗术后感染,对照组则使用纱布填塞引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时间、换药次数、切口长度、庆大霉素应用总量、克林霉素应用总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流管接负压球引流比纱布填塞引流节约治疗时间,用药更少,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腔双套管负压吸引用于十二指肠破裂修补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十二指肠破裂并施行十二指肠修补术的患者48例。按照术后引流方式的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采用经胃十二指肠内双套管负压吸引法,对照组采用经胃十二指肠单纯引流方法。结果 观察组患者引流管的拔管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7d,每个时间点观察组的十二指肠引流液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十二指肠瘘、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和切口感染的概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十二指肠腔内双套管负压吸引用于十二指肠破裂修补术疗效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能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黄丽萍  李静 《安徽医药》2014,(8):1535-1537
目的观察不同胃肠减压方式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1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无负压自然引流组(观察组,31例)和持续负压吸引组(对照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液引流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不适症状、胃管拔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胃液引流量、不适症状和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胃管拔出时间及出院时间分别为(2.75±1.03)、(3.02±0.71)、(14±5.62)d,均低于对照组的(3.89±1.01)、(4.45±0.65)、(18±5.4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负压引流方式相较于持续负压引流方式,具有缩短患者胃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等优势,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措施及其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2011年5月~2013年5月就诊的50例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分析发现,妇产科腹部切口液化的主要因素是肥胖、贫血以及糖尿病等,因此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陈玉祥  李庆中  李铭 《安徽医药》2017,21(1):116-118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腔双套管负压吸引用于十二指肠破裂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十二指肠破裂并施行十二指肠修补术的病人48例.按照术后引流方式的不同将入选病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采用经胃十二指肠内双套管负压吸引法,对照组采用经胃十二指肠单纯引流方法.结果 观察组病人引流管的拔管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7天,每个时间点观察组的十二指肠引流液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发生十二指肠瘘、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和切口感染的概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十二指肠腔内双套管负压吸引用于十二指肠破裂修补术疗效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能明显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预防性减张缝合技术(PTS)对影响高龄患者腹部切口愈合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总计100例60岁以上不同程度低蛋白血症的高龄患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腹水。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分为预防性减张缝合组(PTS组)及对照组(按标准方法缝合腹壁,nonPTS组)。收集的数据包括切开裂口、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切口疝、皮下积血、局部皮肤坏死。结果PTS组与nonPTS组中切口裂开、切口疝、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皮下积血的发生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局部皮肤坏死并发症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PTS对预防高龄患者腹部切口裂开、切口疝是非常有效的,且提高了切口愈合质量,但应注重缝合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