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硬膜外麻醉后病人常诉腰背部疼痛。本文对我院268例在Tuohy针勺状口均与脊柱纵轴平行的情况下,按直入法和侧入法行硬膜外穿刺,对病人在术后腰背部疼痛的情况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68例均选择既往无腰痛史,脊柱活动正常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直入法穿刺组(直入组)和侧入法穿刺组(侧入组)。Tuohy针勺状口均与脊柱纵轴平行,且1次穿刺成功。1.2 观察记录穿刺方法:随访术后腰背部不适、疼痛程度、持续时间、评级并作统计学处理。1.3 腰痛分级标准:(1)无:平卧时腰部无不适,可自行坐起;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经椎间孔和经椎板间隙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1月~2017年12月诊治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例进行治疗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8例,研究组采用经椎板间隙入路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椎间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发症例数和置管过程中的透视次数。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无差异,研究组患者的置管过程中透视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为出现严重并发症,无需再次手术治疗。结论:经椎间孔与经椎板间隙入路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均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式,安全性较好,需要掌握患者的适应证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手术治疗能直接摘除椎间盘突出症(LDH)突出及变性的髓核,使患者疼痛得以缓解,但手术造成的创伤仍对患者术后恢复影响较大,故微创手术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PETD)为LDH的常用微创疗法,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机体反应轻等优点~([1])。但受机体髂嵴阻挡、椎间孔较小等因素影响,L5/S1 LDH患者经PETD治疗时可出现穿刺困难等情况,使手术时间延长[2]。而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可通过切开黄韧带等方式进入椎间孔,无需磨削上关节突,影响脊柱结构[3]。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PEID术治疗及经PETD术治疗的L5/S1 LDH患者各298例临床资料,以评估2种术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腰椎穿刺测脑压,获取脑脊液化验,是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神经系统疾病不可缺少的检查。腰椎穿刺的成功对此类疾病的诊断意义重大。本研究对我科2007年-2014年8月所行的所有老年病例的腰椎穿刺进行回顾分析比较,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257例60岁以上老年人腰椎穿刺病例,随机分为I组(侧入法腰椎穿刺组)和II组(直入法腰椎穿刺组)。I组132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肥胖患者两种低位硬膜外穿刺法的成功率、置管顺利度及术后腰痛的发生率。方法对120例盆腔及下肢手术的肥胖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旁入法,B组为直入法,作为对照组。每组各60例。A组结合人体脊柱解剖特点,采用棘突中点旁开1.5cm处为穿刺点,沿对应棘突进行穿刺;B组采用直入法以棘突间隙中点为穿刺点,垂直进针。观察两组病人穿刺的成功率、置管顺利度及术后腰痛的发生率。结果A组穿刺成功率98.33%,B组为66.6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置管顺利度96.7%,B组为56.7%。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A组术后腰痛的发生率3%,B组为20%,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肥胖患者低位硬膜外棘突中点旁入法优于直入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腰椎旁穿刺经椎间孔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从后正中硬膜外、侧隐窝、椎旁注入利多卡因、得宝松、维生素B12等混合液,每周1次,3次为.1疗程.结果 3组治疗1疗程后VAS评分均在3分左右,各组间统计无明显差异,但椎旁组并发症较少,且操作简单安全.结论 腰椎旁穿刺经椎间孔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本组腰椎间盘突出症152例,其中男93例,女59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47岁,病程6个月~12月。其中L4~5椎间突出者34例,L5-S1锥间突出者51例,L3~4椎间突出者17例,术前合并高血压病24例,糖尿病19例,冠心病7例。合并椎管狭窄者3例,合并侧隐窝狭窄者6例。本组患者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穿刺入路对老年患者腰段椎管内麻醉术后腰背痛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因手术需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直入法组(A组)和侧入法组(B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取左侧膝胸卧位,选择L3~4间隙穿刺.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神经根和血管损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腰背痛明显低于...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体会进行相关探讨。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9月~2012年9月期间接治的15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椎间外型6例,椎间孔外型5例,混合型4例。结果所有的患者在出院之后对其进行为期1~1年5个月的回访,平均的随访时间为1年1个月,经随访发现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好转,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6年11月至2012年2月我院治疗的92例复发性腰间盘突出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患者(经椎间孔腰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对照组45例患者(经后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总有效为85.1%;对照组疼痛缓解总有效为66.7%;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椎间孔腰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术对复发性腰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建议临床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1.
裴少保  江渟  祁家龙  董洲  刘敏  王燕杰  韩国嵩 《安徽医药》2019,40(11):1240-1242
目的 探讨腰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穿刺过程中应用偏心导杆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合肥市滨湖医院36例L4/5或L5/S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拟行手术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以及随机余数分组法,分别纳入A组(普通穿刺组)、B组(偏心导杆穿刺组),每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次数、时间、透视次数、术后临床症状的变化和影像学结果差异。结果 B组的穿刺次数、透视次数、穿刺置套管时间均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变和影像学改变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两组手术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偏心导杆穿刺可减少经皮椎间孔镜腰椎手术穿刺时间和次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镜下治疗椎间盘突出经椎间孔与椎板间入路术后疼痛、炎症应激状态的临床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施以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治疗,观察组施以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入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直腿抬高角度、下肢疼痛(VAS)评分、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变化情况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直腿抬高角度、VAS评分以及IL-8与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直腿抬高角度明显提升,VAS评分以及IL-8与IL-17水平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相比,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入路具有更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的麻醉要求具有诱导期短、无痛、肌松良好、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我院对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应用三种不同给药方式并进行临床比较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选择初次剖宫产的产妇 90例 ,年龄 2 1~ 34岁 ,体重 6 1~73kg,ASA ~ 级 ,未见明显的心肺功能异常。随机分成 A、B、C三组。全部病例均选择 L2~ 3为穿刺点 ,正中直入法。硬膜外用药为 2 %利多卡因。A组 (n=30 ) :硬膜外穿刺为头向穿刺 ,置管 3cm,改平卧位后给予实验剂量 5 ml,观察 5 min后再给局麻药 8~ 15 ml;B组 (n=30 ) :硬膜外穿刺为头向穿刺后不置管 ,单次注药 10~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患者86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的后路腰椎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其治愈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桡动脉穿刺,是常用的连续监测动脉血压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数据准确可靠,在各类危重患者、老年患者及大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桡动脉穿刺直接监测动脉血压,传统上有直入法和穿透法。我们通过实践发现,两种穿刺方法都有相当一部分的患者不能一次性顺利置管。2005年3月至7月我们把直入法和穿透法结合使用,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椎弓钉系统加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对1999年2月~2005年1月我院收治的58例腰椎滑脱患者椎弓根螺钉系统作滑脱复位后椎间植骨治疗.随访时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JOA评分,滑脱率,滑脱角,复位率,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1年6个月~7年,平均2年6个月.疗效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良率达80%.9例Ⅰ度滑脱患者术后全部解剖复位;45例Ⅱ度滑脱患者5例留有Ⅰ滑脱;4例Ⅲ度滑脱患者1例留有Ⅰ度滑脱.术后与术前比较,滑脱率,滑脱角,复位率,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 椎弓钉系统和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对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患者使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随机原则在本院2016年1~12月所接诊的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患者中选取78例,分为观察组39例,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对照组39例,则行开放手术治疗。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情况、Oswestry评分与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Oswestry评分,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对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患者实施治疗,在确保疗效的同时可有效改善术后疼痛程度,帮助腰椎功能恢复,并实现对术后并发症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锚定式环锯一次性间孔成形术与maxMore螺旋骨钻逐级椎间孔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研究自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37例,按治疗方式分为锚定式环锯一次性椎间孔成形术组(20例)和maxMore螺旋骨钻逐级进行椎间孔成形组(17例),比较两组椎间孔成形时间,置管透视次数,手术总时间,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腰部与腿部VAS评分、ODI指数,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2个月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锚定式环锯一次性椎间孔成形术组在椎间孔成形时间、置管透视次数以及手术总时间显著少于maxMore螺旋骨钻逐级椎间孔成形组(P<0.05)。相较于术前,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腰部与腿部VAS评分、ODI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腰部与腿部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锚定式环锯一次性椎间孔成形术与maxMore螺旋骨钻逐级椎间孔成形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均...  相似文献   

19.
何晓斌  黄奎 《中国医药》2012,7(10):1272-1274
目的 通过腰椎椎间孔狭窄症(FS)、腰椎椎间孔型椎间盘突出症(FH)与腰椎管狭窄症(LCS)的比较,了解腰椎椎间孔部神经根受压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手术治疗腰椎FS(FS组,12例)、腰椎FH(FH组,18例)和LCS(LCS组,21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内容包括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椎间盘变性程度、椎间孔部的形态测量及MRI影像学表现.结果 LCS组、FS组和FH组间椎间孔前后径分别为(11.4±3.1)、(8.3±3.0)、(8.3±2.4)mm,FS组、FH组与LCS组相比椎间孔前后径要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CS组、FS组和FH组患者椎间孔上部高度分别为(9.4±1.2)、(7.6±2.2)、(9.1±2.0)mm,与LCS组和FH组比较,FS组的椎间孔上部高度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S组、FH组和LCS组中,MRI影像出现椎间孔部神经根“中断征”的阳性率分别为66.7%(8/12)、77.8%(14/18)、28.6%(6/21),FH组出现频率最高,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了解腰椎椎间孔部神经根损害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有助于对此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该技术治疗且随访半年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男27例,女4例,年龄18-58岁,平均39岁,病变节段包括L34 2例,L45 21例,L5S1 8例。均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在C形臂X光机透视下靶向穿刺至病变节段的椎间孔外侧,环锯逐级扩大椎间孔,经椎间孔安置工作通道至椎管内,镜下显露并摘除突出到椎管内的髓核、椎间隙内松动的髓核,直至神经根和硬膜囊完全松解,切口缝合一针。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27例顺利摘除突出髓核,并充分显露神经根和硬膜囊。首例患者极外侧椎间盘突出摘除髓核后未充分显露神经根,第2例椎间盘突出行椎间盘内摘除未显露神经根,此2例术后症状均缓解。2例中转全麻椎间盘镜手术,1例为向远侧脱出的巨大突出物取出困难,1例为女性患者不能耐受疼痛。术后1-2天下地活动,患者均感神经根性疼痛明显缓解。术后2周复发突出1例,保守治疗好转。末次随访时VAS腿痛由8.1±1.9降至1.1±0.9,ODI评分自31±8降至3.4±3,根据MacNab评分,优25例,良6例。结论 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恢复快,效果优良,但存在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