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磷酸奥司他韦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甲型流行性感冒(流感)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8例甲型流感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观察组给予磷酸奥司他韦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疗程5 d,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发热时间、咳嗽鼻塞好转时间、咽红肿痛好转时间和甲型流感病毒转阴时间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的85.71%(P<0.05);观察组发热时间、咳嗽鼻塞好转时间、咽红咽痛好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5.18±2.70)d,短于对照组的(8.62±2.10)d(P<0.05)。结论:磷酸奥司他韦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甲型流行性感冒疗效优于单用磷酸奥司他韦。  相似文献   

2.
石燕 《天津药学》2009,21(3):56-57
目的:比较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和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42例(70%),好转16例(26.7%)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显效26例(43.3%),好转19例(31.7%),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的疗效显著优于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予以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颗粒口服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7.86%、94.64%,高于对照组的46.43%、76.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能有效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促进小儿康复。  相似文献   

4.
张瑞杰  刘元辉  杨谦 《中国药房》2008,19(24):1902-1903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病例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照组58例给予利巴韦林片、儿童感冒颗粒。均每日3次,疗程3d。比较2组退热时间、临床有效率及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总有效率及主要症状体征改善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王丽青 《海峡药学》2010,22(10):154-155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5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服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照组(50例)服用利巴韦林。平均3次/d,疗程3-4d。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的。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临床症状的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临床应用效果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在小儿病毒性发热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400例病毒性发热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化原则将受试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0例。对照组患儿口服利巴韦林颗粒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各实验室指标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188/200),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8.50%(157/200),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咽部充血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体温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10、TNF-α、N%及WBC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 <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有助于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各实验室指标水平,疗效确切,在小儿病毒性发热疾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佐治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以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片口服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2.00%、92.00%,高于对照组的20.83%、79.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佐治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2组均给予抗病毒药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治疗组加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1周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热退时间为(2.32±1.12)d,皮疹消退时间为(4.10±1.13)d,对照组分别为(4.62±1.38)d和(5.89±1.56)d,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8.6%。2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患儿中应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到我院就诊的104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均分为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和治疗组(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每组各52例,均治疗4 d,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①治疗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症状好转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②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8.08%)显著高于对照组(86.54%)(P ﹤0.05)。结论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患儿,退热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照组45例予利巴韦林喷雾剂。均为3次/d,疗程3~4d。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及咳嗽减轻等明显优于利巴韦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较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剂量布地奈德粉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全身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及氨茶碱等常规治疗药物;观察组给予小剂量布地奈德粉雾剂吸入。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血浆皮质醇浓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气道阻力(Raw)与气道传导率(Gaw)分别为154.6%±12.3%、85.1%±7.5%,气道高反应性(BHR)正常患者占50.8%(32/63);对照组Raw和Gaw分别为324.1%±27.6%、56.7%±6.1%,BHR正常患者占27.8%(10/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1%(58/63)、63.9%(23/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分别为(317.7±54.9)、(324.5±43.8)n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经ACTH刺激后血浆皮质醇浓度为(371.2±37.5)nmol/L,治疗后经ACTH激发的血浆皮质醇浓度为(366.2±45.8)n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布地奈德粉雾剂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长期使用不会引起HPAA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12.
李陶  刘雁冰  戢杨  胡东曙 《中国医药》2014,(10):1455-1457
目的 观察复方斑蝥胶囊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解放军第二七二医院收治的77例经正规4~6周期化疗结束后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应用复方斑蝥胶囊维持治疗,每次0.75 g,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2组疗程均为2个月.2个月后评价2组患者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免疫状态等情况;远期效果评价无进展生存(PFS)时间.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25.0%(13/52),对照组有效率为15.8%(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FS时间与对照组比较[(6.0±2.4)个月比(4.2±2.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体质量增加、食欲改善的患者比例与对照组比较[78.8%(41/52)比15.8%(3/19),75.0%(39/52)比31.6%(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Kamofsky评分的提高率与对照组比较[38.5% (20/52)比15.8%(3/19)],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与治疗前比较[(41±14)比(31±1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与对照组比较[(41±14)比(3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CD4、CD8、CD4/CD8与对照组比较[(32.71±0.45)比(33.24±0.57),(30.25±0.48)比(32.86 ±0.59),(1.08±0.12)比(1.07±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复方斑蝥胶囊用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可以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活质量,延长PFS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酒石酸布托啡诺术后镇痛对老年创伤患者芬太尼用量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老年创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6例。对照组用芬太尼术后镇痛,观察组用酒石酸布托啡诺复合芬太尼术后镇痛。用VAS评分法对两组患者术后6、24、48 h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估,同时采用Ramsay镇静评分。两组患者术前1 d(T0)测定认知功能基础值,术后在30 min(T1)、1 h(T2)、2 h(T3)、12 h(T4)、24 h(T5)5个时间点再进行认知功能测定,MMSE满分为30分,术后低于术前2分以上且总分≤24分认定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观察两组患者芬太尼的用量及自控给药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6 h、24 h时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时,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照组的术后镇静满意率分别为94.64%、80.36%,观察组镇静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在术后分别有2例、9例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T1、T2时,4项认知功能测试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芬太尼用量分别为(564.3±67.5)μg、(867.4±120.2)μg,自控给药次数分别为(6.9±3.1)次、(14.2±4.8)次,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6例(10.71%)、16例(28.57%)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创伤手术患者采用酒石酸托啡诺术后镇痛可减少芬太尼用量,提高镇痛及镇静效果,而且可有效降低术后认知功能的发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杨素兰 《中国医药》2013,8(6):861-862
目的 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第3个月末对2组的血糖等生化指标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 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T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1±0.9) mmol/L比(6.9±1.5) mmol/L,(7.2±1.4) mmol/L比(11.3 ±2.2)mmol/L,(4.5±1.7)%比(8.3±1.8)%,(1.4±0.6)mmol/L比(2.8±1.0) mmol/L,均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等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1.1±3.4)分比(79.0±3.4)分,(51.2±3.1)分比(49.0±2.8)分,(75.2±1.8)分比(73.0±1.4)分,(38.1±1.3)分比(36.8±1.4)分,(65.8±1.3)分比(63.4±1.1)分,(88.0±1.6)分比(85.5±1.3)分,(53.9±3.2)分比(47.3±3.2)分,(76.0±2.0)分比(72.4±0.6)分,均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康碧 《中国当代医药》2013,(16):137-138
目的观察自拟汤药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为优化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治疗方案提供借鉴。方法将9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炎琥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口服自拟汤药,3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3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退热时间、咽痛缓解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分别为(42.1±11.7)hvs(70.3±13.3)h,(27.1±12.6)hvs(63.5±14.2)h,(39.4±10.2)hvs(81.5±13.4)h,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自拟汤药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儿症状,缩短病程,能够优化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现有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侯杰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131-2132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钙剂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行剖宫产术的孕妇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米索前列醇600 μg,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钙剂(切皮前缓慢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20 ml+ 10%葡萄糖酸钙10 ml),比较两组术中、产后2h及产后24h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术中、产后2h、产后24h出血量[分别为(188.47±13.29)、(133.56±11.45)、(171.29±21.91)ml]显著少于对照组[分别为(385.24±14.16)、(219.48±12.73)、(257.36±33.42)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982、1.895、1.714,均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联合钙剂可显著减少剖宫产的产后出血,保障母婴安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顺强 《中国医药》2013,8(3):314-315
目的探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行常规PCI术;观察组在术中以10μg/kg的剂量静脉推注盐酸替罗非班,推注时间为3min,然后以0.10μg/(kg·min)的速度小剂量静脉滴注24—36h,并实施血栓抽吸,再置入支架。比较2组患者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情况、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无复流发生率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TIMI3级比例、sT段回落以及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90.2%(74/82)比76.8%(63/82),85.4%(70/82)比72.0%(59/82),(64±6)%比(52±5)%],观察组MACE及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2/82)比10.1%(9/82),4.9%(4/82)比14.6%(12/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CI术中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可有效增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探讨下肢血液循环泵联合利伐沙班预防下肢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关节科2012年7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行全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术后予基础护理+利伐沙班抗凝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下肢血液循环泵,每日2次,连续使用10-14 d,对比两组术后2,7 d凝血功能、下肢周径,并观察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 d凝血活酶时间(APTT)[(34.3±5.8)s比(30.2±4.6)s],术后7 d凝血酶原时间(PT)[(15.9±3.5)s比(14.3±3.1)s]、APTT[(36.8±5.3)s比(34.3±4.9)s]均长于对照组(t1=3.250,t2=2.014,t3=2.041,P〈0.05);术后2 d观察组与对照组大腿周径[(47.5±4.1)cm比(49.6±4.5)cm],小腿周径[(37.2±2.9)cm比(38.7±3.3)cm];术后7 d两组大腿周径[(46.2±4.0)cm比(48.2±3.8)cm]、小腿周径[(36.2±2.7)cm比(37.6±2.5)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043,t2=2.024,t3=2.138,t4=2.242,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8.11%(3/37)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27.27%(9/33,χ2=4.510,P=0.034)。结论血液循环泵能通过改善下肢血流,增加纤溶活性,发挥抗凝作用,联合利伐沙班可有效预防下肢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额颞叶脑挫裂伤伴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轻中度额颞叶脑挫裂伤伴血肿形成的9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0.5g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治疗14 d后,评定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结果 治疗14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8.7%(37/47)比59.6% (2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低于治疗前[(13±6)分比(25±6)分,(16±6)分比(24±5)分,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14 d后Barthe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73±18)分比(34±18)分,(61±17)分比(36±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肿较治疗前明显缩小[(1.4±0.9)ml比(18.1±9.2)ml,(2.9±1.4)ml比(16.9±9.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血肿体积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挫裂伤伴血肿较内科常规方法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促进血肿吸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