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新生儿疾病,由于容易导致儿童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所以备受关注.在HIE的发生中,宫内窒息占50%[1-2].目前胎儿窘迫延续至产时窒息而造成的新生儿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及多脏器损伤已有公论,国内也有诊断治疗常规应用于临床.而单纯胎儿宫内窘迫,出生时Apgar评分正常的新生儿是否存在缺氧性脑损伤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将我院观察的此类患儿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窒息170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褚红阳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6):2249-2250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 对17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4.69%(170/3620),发生原因:脐带因素、头位难产、胎盘功能减退为前三位,分别为42.4%(72/170)、40.0%(68/170)、11.2%(19/170);新生儿窒息与胎儿宫内窘迫密切相关. 结论 加强产程监测,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胎儿宫内窘迫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病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为治疗新生儿HIE提供一些依据。方法对我院60例HIE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发病相关因素及其临床基本特征。结果HIE患者的发病相关因素有产时窒息、羊水污染、胎儿宫内窘迫等。结论HIE患者的发病相关因素有产时窒息、羊水污染、胎儿宫内窘迫,颅脑CT应做为HIE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特点,总结高危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51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未发生NRDS的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各项检查指标及诊治过程,对比总结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结果51例NRDS患儿中,34例(66.7%)是早产儿,其次分别是宫内窒息32例(62.7%)、择期剖宫产38例(74.5%)和羊水吸入21例(41.2%)。结论胎龄越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越高,积极预防宫内窒息也可降低发病率,早期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显著改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防新生儿窒息的措施,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死率.方法:收集90 例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的相关高危因素.结果:新生儿窒息为多种原因所致.其中母体因素80 例,胎儿因素86 例,自然分娩组与剖宫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阴道助产组与自然分娩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做好产前检查,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降低早产的发生,及早发现和正确处理胎儿宫内窘迫,是降低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全面性发育落后(GDD)患儿的主要高危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81例GDD患儿,分析其高危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随访2年,期间持续干预治疗,并用χ2检验GDD患儿的高危因素及预后。结果:高危因素为新生儿窒息、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宫内窘迫、妊娠高血压病,经2年随访,已正常39例,GDD患儿95例,经干预均有好转;主要危险因素为宫内发育迟缓、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结论:GDD患儿病因多且复杂,预后差,患儿临床特征不同,其病因、预后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产科角度寻找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对2006年1月-2008年1月在本院出生并发生新生儿窒息130例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脐带因素、胎盘功能不全及羊水过少为主要原因分别占24.6%、23.1%、21.5%,重度窒息率以产前出血比率最高,占41.7%,其次为羊水过少、胎盘功能不全、早产.结论 做好产前检查,及时治疗妊娠并发症,加强产前、产时胎心监护及B超检查,及时防治胎儿宫内窘迫.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产科角度寻找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对2006年1月-2008年1月在本院出生并发生新生儿窒息130例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脐带因素、胎盘功能不全及羊水过少为主要原因分别占24.6%、23.1%、21.5%,重度窒息率以产前出血比率最高,占41.7%,其次为羊水过少、胎盘功能不全、早产.结论 做好产前检查,及时治疗妊娠并发症,加强产前、产时胎心监护及B超检查,及时防治胎儿宫内窘迫.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 是围产期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的以脑血流减少及脑缺氧为特征的一种新生儿脑部损害[1],是围生期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者多为具有明显宫内窘迫史或产时窒息史的新生儿,临床表现常有意识障碍、脑水肿、脑发育迟缓、脑瘫、肌张力异常、惊厥、癫痫、原始反射异常,重度患儿经治疗后仍容易遗留语言、听力障碍及智力低下、癫痫、脑瘫等后遗症,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对家庭、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近年来,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在治疗HIE 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 年1月至2013 年1 月66例HIE 患儿的临床资料,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同时与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将2003 年8 月至2020 年9 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52 例脑梗死患儿作为脑梗死组,纳入2016 年12 月至2017 年12 月住 院的单纯肺炎或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145 例作为对照组,2005 年2 月至2017 年12 月住院的211 例HIE 患儿作为HIE 组,应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新生儿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脑梗死组紧急剖宫产、宫内窘迫、羊水粪染、脐带绕颈、窒息、新生儿复 苏、5 min Apgar 评分<7 分、凝血功能障碍、红细胞增多症和新生儿低血糖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 P<0. 05)。脐带异常( OR = 2. 490, 95%CI 1. 111~5. 585)和胎儿宫内窘迫(OR=5. 293, 95%CI 1. 935~14. 475)为新生儿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 05)。脑 梗死组和HIE 组在围产期缺氧事件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脐带异常和胎儿宫内窘迫可增加新生儿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建 议关注围产期缺氧,以减少新生儿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用药情况。方法:时我院2003年4月至2004年5月的13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用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合并症达39种;药物使用前4位为抗茵药物、维生素K1、胞二磷胆碱、丹参,使用频率分别为97.7%、94.6%、93.0%、9213%。结论:我院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某些问题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生脉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方法 选择 1999年 4月至 2 0 0 0年 3月住院的 6 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害的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观察两组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恢复情况 ,同时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2 0项行为神经评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生脉注射液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有一定临床价值 ,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出生的新生儿中诊断为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175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给予系统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预后。结果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影响因素分别为宫内窘迫、产程延长、Apgar评分低、颅内出血等,随着年龄增长,干预组智能、运动的发育指数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因素很多,为降低对预后的伤害,早期护理对促进智能、运动发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上加神经节苷酯钠和高压氧治疗)43例及对照组(常规治疗)40例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恢复情况、脑CT变化、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结果:治疗组患儿临床表现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93.0%,对照组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轻、中、重度分别相比,仅中度临床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出生后14 d、28 d NBN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应用神经节苷酯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HIE,能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减轻后遗症,值得在新生儿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高作梁  冯爱飞 《中国医药科学》2013,(23):133-134,16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CT检查中的征象分析。方法收集我院近4年来3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资料,结合文献,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征象。15例1叶脑组织小片状低密度影;13例2叶脑组织散在片状低密度影;7例灰白质界限不清,脑室受压变小,并伴有颅内出血(包括脑室内及室管膜下出血灶,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及脑内血肿)。16例为出生后1d,14例为出生后3d,5例为出生后4d。结果CT平扫加薄扫即可发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分度为:15例为轻度,13例为中度,7例为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结论CT平扫加薄扫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结合临床分期,明确其与CT分度之间的关系,预后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东莨菪碱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东莨菪碱。结果:观察组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其他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莨菪碱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Cys-C预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肾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修侠 《安徽医药》2013,17(3):432-433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中预警新生儿肾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49例HIE患儿,入院次日抽空腹血,测定各组新生儿Cys-C、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值。所有HIE的新生儿生后7 d内进行HIE临床分度,分为轻、中、重3组,以同期15例足月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观察对比HIE各组和对照组的以上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IE各组Cys-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临床分度的加重Cys-C值逐渐增高(P0.05);呈正相关(r=0.580 4,P0.05);Cys-C值异常发生率高于血Cr、BUN,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ys-C比SCr,BUN更早,更敏感反映肾功能情况,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预警肾损伤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郝娟  柴建春 《淮海医药》2012,30(6):483-484
目的 探讨足月小样儿(SGA)的围产期因素及生后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科2008年1月~2012年4月所收治的足月小样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围产期因素与文化经济地位、环境因素、母孕期所患疾病、胎盘异常及多胎、宫内感染相关.并发症居前3位的是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结论 各种围产期病理状态是造成SGA的主要因素,针对造成SGA的主要因素及新生儿期并发症进行相应预防和干预可降低SGA的发生率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活素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以评价脑活素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两组,一组单独采用胞二磷胆碱治疗作为对照组43例,另一组采用胞二磷胆碱和脑活素联合治疗作为观察组43例,经过检测后,比较分析各项指标。结果:在性别和出生体重差异不显著的时候,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活素联合胞二磷胆碱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非常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I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36例MRI检查的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的影像表现,比较不同MRI系列扫描的影像表现。结果无异常表现23例,轻度104例,中度127例,重度82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累及部位广泛,MRI表现可以多样化。结论TlwI诊断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重要价值,T2WI系列作为常规扫描进行参考,DWI在诊断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程度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