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初发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并与马法兰联合强的松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48例老年初发MM患者随机单盲分为2组:观察组26例应用沙利度胺200-300m/d,分2次口服;地塞米松30~40mg/d,第1-4天,第9~12天,第17-20天,分2次口服,28d为1个疗程,获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患者持续应用沙利度胺100~200mg/d治疗,每2个月应用地塞米松30~40mg/d,第1~4天冶疗1次。对照组22例患者应用马法兰4mg/(m^2·d)联合强的松40mg/(m^2·d),口服第1~7天,28d为1个疗程,至少连续应用3个疗程方评价疗效,治疗有效的病例继续以该方案治疗3个疗程,其后以α-干扰素维持治疗。结果观察组中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14例,完全缓解率23.1%,总有效率76.9%;对照组中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8例,完全缓解率18.2%,总有效率54.5%,2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初发MM与马法兰联合强的松方案比较,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孙园园  潘静 《中国药房》2011,(10):903-905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VAD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初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5例初治MM患者给予硼替佐米1.3mg.m-2,第1、4、8、11天静脉注射,每28天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联合VAD方案化疗,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8个疗程治疗。采用欧洲骨髓移植协作组(EBMT)标准评价其初步疗效,按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常用名标准(NCI-CTCAE,version3.0)判断其毒副反应。结果:15例MM患者经过不同疗程的治疗,3例完全缓解,5例接近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例轻微缓解,总有效率达86.7%。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有1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其次为周围神经病变4例、乏力4例、肝功能损伤1例、带状疱疹1例,毒副反应分别经对症治疗后均获得一定程度的缓解。结论:硼替佐米联合VAD方案治疗初治MM疗效确切,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或初发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例MM患者接受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治疗,每3周为一疗程。所有患者接受2~4疗程的治疗。采用EBMT疗效标准评价疗效,按国立癌症研究所的常规毒性判定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4例MM患者中1例接近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不良反应有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肺部感染等。结论小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化疗可作为复发难治或初发MM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4例初治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接受硼替佐米联合长春新碱、表柔比星、地塞米松(V+VAD)治疗。5例复发难治骨髓瘤患者接受硼替佐米联合马法兰、泼尼松、沙利度胺(V+MPT)、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V+D)方案治疗,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6个疗程的治疗。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第3版)判断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4例初治患者中2例完全缓解(CR),1例接近完全缓解(nCR),1例部分缓解(PR)。5例复发难治患者中,2例nCR,2例MR,1例无改变(NC)。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症状和乏力等。经对症治疗及调整用药剂量后均能改善。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初治、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是一种安全、可靠、有较好治疗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初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4例MM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的治疗方案,采用EBMT标准评价其初步疗效,并且按NCI-CTCAE标准判断其毒副反应.结果:14例MM患者经过不同疗程的治疗,中位随访3.5(1.3~10)个月,2例完全缓解(CR),6例接近完全缓解(nCR),3例部分缓解(PR),1例轻微缓解(MR),2例病情进展(PD),总缓解(CR nCR PR)率达78.6%.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乏力,14例MM患者中有1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症状,未经特殊处理自行好转;其次为周围神经病变7例、血小板减少症5例、胃肠道反应4例等,分别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的毒复反应均获得一定程度的缓解.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新型的、疗效( )、可耐受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标准剂量或减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初诊或复发、难治MM患者,其中22例使用标准剂量硼替佐米(1.3 mg·m-2)第1、4、8、11天快速静脉注射,第1~2、4~5、8~9、11~12天使用地塞米松20 mg静脉滴注。18例使用1.75 mg硼替佐米(平均0.8~1.0 mg·m-2)第1、4、8、11天快速静脉注射,第1~2、4~5、8~9、11~12天使用地塞米松20mg静脉滴注。两组均为每4周重复给药。所有患者均化疗1~6个疗程。结果比较两组完成4个疗程的MM患者疗效与不良反应,标准剂量组与减低剂量组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分别为81.2%与86.7%(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系统毒性、周围神经病变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其中标准剂量组与减低剂量组比较,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0.9% vs 33.3%,P=0.747;54.3% vs 50.0%,P=1.000)、Ⅲ~Ⅳ级周围神经病(36.4%vs 5.6%,P=0.027)、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50.0%vs 16.7%,P=0.046)前者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减低剂量硼替佐米治疗初治、复发难治性MM疗效反应与标准剂量组相似,但不良反应较标准剂量组减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采用沙立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初发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初发MM患者采用沙立度胺联合VAD方案化疗,每21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间歇4周,观察疗效及药物毒副反应。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22例患者部分缓解27.2%(6/22)、进步54.5%(12/22)、总有效率为81.8%(18/22)。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指端麻木及便秘等。结论沙立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初发MM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地塞米松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多发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其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MM患者18例,其中包括10例难治复发和8例初发,地塞米松20mg/d静脉点滴,第1~4天,第15~18天,每28d为1个周期,治疗4个周期;同时沙利度胺100~200mg/d口服,每28d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结果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5例,进步3例,无效1例;不良反应可以耐受,轻度便秘及嗜睡多见,2例肺部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结论地塞米松联合沙利度胺治疗MM安全、有效,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值和和异常积聚为特征的肿瘤。万珂是第一个进入临床应用的蛋白酶体抑制剂[1]可以中断多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以万珂联合地塞米松(VD)方案治疗MM患者以来,为各种类型的MM患者提供了治疗的机会,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龙生平  胡美兰 《江西医药》2010,45(9):896-898
目的观察T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6例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采用TD(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方案,沙利度胺治疗起始量均为l00mg,每晚顿服,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步加量,每周增加50mg,直到300mg/d,持续口服12周以上,地塞米松40mg/d,在奇数疗程的第1~4d、第9~12d和第17~20d口服;在偶数疗程的第1~4d使用,28d为1疗程,治疗3~4个疗程。对照组23例采用VAD方案,治疗3~4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9%,对照组为69.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常见不良反应为便秘,嗜睡、疲乏、水肿、指端麻木等,多为2级以下。对照组3级以上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降低明显多于治疗组,(P〈0.05),各种感染的发生率也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TD方案是对MM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以代替VAD方案作为MM的诱导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51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151例MM患者中,共有143例行化疗方案,总有效率为55.9%(80/143),其中完全缓解率21.0%(30/143).联合化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1.3%(46/75),明显高于VD(硼替佐朱+地塞米松)组的总有效率29.6%(8/27)(P<0.05).MP(马法兰+强的松)、VD+MP组与VD组之间总有效率和P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有7例存活,移植后9~67个月无疾病进展.结论 联合化疗治疗MM具有良好的疗效,CR及PR比率较VD、MP、VD+MP组高,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提高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及维生素B12(VitB12)与老年血管性痴呆(VD)的相关性。方法检测96例VD患者、152例脑梗死非痴呆患者及80例健康对照者Hcy、FA、VitB12水平并分析其变化;按MMSE评分标准评估VD患者的认知功能,按痴呆程度将其分为重度、中度及轻度三组,并检测各组血清Hey浓度,分析Hcy水平与痴呆程度的关系。结果VD组及脑梗死非痴呆组血清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26、3.14,均P〈0.01),其中以VD组最高;VD组及脑梗死非痴呆组血清FA及VitBl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16、2.98、3.21、2.91,均P〈0.01),其中以VD组最低。VD患者血清Hcy水平随痴呆程度的加重而升高,Hcy浓度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69,P〈0.05)。结论高Hcy血症与VD具有相关性,高Hcy血症可能是导致VD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FA及VitB,2缺乏可引起Hcy的增高,FA及VitBl2缺乏可能是导致VD发生的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后感染临床特点。方法对110例多发性骨髓瘤住院患者不同方案化疗后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例MM患者发生化疗后感染57例,感染率51.82%,VMP方案组(TM+Melphalan+Dex)化疗后感染率低于VAD方案组(VCR+EPI+DEX)(P<0.05)。VMP方案组(平均感染日为5.9d)与VAD方案组(平均感染日为11.8d)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泌尿系为主,致病病原体以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为主;MM化疗后感染率高,不同化疗方案的选择、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中性粒细胞缺乏为MM患者化疗后感染的重要因素;随着化疗药物及化疗方案的更新和优化,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期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较少,出现后感染均较严重。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感染率高,为预防和控制化疗后感染,应合理选择化疗方案、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缩短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有效治疗并发症或(和)继发疾病。  相似文献   

14.
司冬梅  王红霞  周虹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118-119,123
目的探讨孕期维生素D水平检测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于本院建立产前档案的446例初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糖耐量测试的结果分为GDM组(A组)和正常组(B组),对比两组孕妇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析其与GDM的联系。结果B组孕妇空腹及摄糖后血糖水平均低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孕妇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为(21.5±6.9)ng/ml,明显低于B组孕妇的(26.4±8.2)ng/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所在的A组孕妇维生素D水平多集中于20~24ng/ml,正常产妇所在的B组维生素D水平多集中于26—30ng/ml,表明维生素D水平与GDM患病率呈负相关,维生素D水平越高、患病概率越小。结论孕期维生素D水平的检测与GDM有一定相关性,值得在孕期检测中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预测MM患者GC敏感性指标。方法以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MM患者血清HSP90浓度,Western Blot检测MM患者PBMNC中P23蛋白表达,探讨其与GC抵抗的关系。结果(1)MM患者血清HSP90含量明显比正常人高(P<0.05),且GC敏感组患者较GC抵抗组患者高(P<0.05),但各组P23血清浓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23蛋白低表达患者和P23蛋白高表达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和33%,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年随访中,前者生存率高于后者(P<0.05);(3)HSP90和P23蛋白在MM1.S、MM1.R细胞株以及GC敏感和抵抗的MM患者均位于胞浆内,无定位意义。结论血清HSP90和P23蛋白表达能预测MM患者对GC的敏感性和生存情况,可用此指标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大脑皮层生长抑素(SS)和胆囊收缩素(CCK)表达的影响,探讨EGB对VD的改善作用.方法 复制VD小鼠模型,利用Y-迷宫检测V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不同剂量EGB治疗组的改善作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各组动物大脑皮层中生长抑素和胆囊收缩素mRNA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不同剂量EGB对VD小鼠大脑皮层生长抑素和胆囊收缩素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影响.结果 各试验组小鼠均比对照组小鼠Y-迷宫学习记忆训练次数明显增多(P<0.05),高低剂量EGB治疗组迷宫学会次数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减少,且高剂量治疗组减少更明显(P<0.05).VD模型组小鼠大脑皮层生长抑素和胆囊收缩素mRNA转录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调,高低剂量EGB治疗组与VD模型组相比显著上调(P <0.05);VD模型组小鼠大脑皮层生长抑素和胆囊收缩素阳性神经元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高低剂量EGB治疗组与VD模型组相比显著增多(P<0.05).结论 EGB通过增加大脑皮层中生长抑素和胆囊收缩素的表达,对V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综述多发性骨髓瘤伴髓外浆细胞瘤的诊治进展。方法 :收集近年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章并对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髓外浆细胞病(EMD)的发病情况、预后及治疗进展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根据病例研究MM诊断时EMD的发生率为7%18%,复发时可达6%18%,复发时可达6%20%。发生髓外进展的患者预后较差,生存期短。目前对于MM伴髓外病变的治疗没有明确的最佳方案。髓内病变稳定而出现单个髓外浆细胞瘤的患者可行放疗,MM系统复发并出现髓外病变的患者应行化疗。年轻患者进行大剂量治疗加自体干细胞移植可克服髓外病变带来的不利预后的影响。单药沙利度胺治疗EMD无反应,但与其他药物联合化疗可能有效。可能有效的一线治疗方案为含硼替佐米方案和含来那度胺的联合化疗方案,如果可能随后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头颅MRA表现与血管性痴呆(VD)的相关性.方法 对卒中半年以上的患者,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分为VD组及脑卒中后无痴呆(SWD)组,并回顾性分析两组在卒中的MRA资料.结果 VD组中后循环系统、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的深穿支及大脑动脉终未分支MRA闭塞、狭窄及硬化率明显高于SWD组(P<0.05).其中后循环中椎动脉及基底动脉闭塞、狭窄及硬化最为明显(P<0.05),脑血管淀粉样变患者后循环系统、大脑前动脉发生闭塞、狭窄及硬化的机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 后循环系统、大脑前动脉及大脑动脉终未分支MRA闭塞、狭窄及硬化可作为发展为VD的预测指标,椎动脉及基底动脉闭塞、狭窄及硬化对本病的预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各种实验室检查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7年2月~2011年2月临床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的26例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血清总蛋白、免疫球蛋白及尿本-周氏蛋白、骨髓细胞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清蛋白电泳分析发现26例MM均检出M带,免疫固定电泳结果显示:IgG型16例(61.5%),为最多类型,其中IgGκ型10例(38.5%),IgGλ型6例(23.1%);IgA型7例(26.9%),其中IgAκ型5例(19.2%),IgAλ型2例(7.7%);IgM型1例(3.8%),为κ型;轻链型2例(7.7%),均为λ型。IgG型M带多出现在γ区,IgA型M带多出现在在β区。各类型M蛋白阳性患者对应Ig的血清浓度均显著升高;轻链型各种Ig含量均降低。23例血清总蛋白升高。26例尿本-周氏蛋白检测均为阴性。16例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患者14例骨髓浆细胞质与量的改变均符合诊断标准。结论血清总蛋白、免疫球蛋白检测对临床诊断MM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血清蛋白电泳因其灵敏度高、速度快且图谱清晰直观,是很好的M蛋白临床筛查实验;免疫固定电泳因其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对MM的诊断分型和临床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