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再狭窄的临床诊断价值与应用。方法将3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次出现冠心病症状的患者,运用16层CT造影跟踪技术进行检查,并对冠状动脉再狭窄进行评价及临床分析。结果 3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次出现冠心病症状的患者,有7例占23.3%的患者出现出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再狭窄。轻度狭窄4例占57.1%;中度狭窄3例占42.9%;无重度狭窄患者。结论螺旋CT在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临床诊断方面是比较可靠和可以信赖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介入治疗的患者200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对照组患者未合并糖尿病,在介入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支架再狭窄发生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绞痛复发和全因性死亡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支架再狭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提示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高,与糖尿病患者内膜过度增生等相关,糖尿病患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与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广泛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血管弥漫病变相关。积极地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能够减少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血管再狭窄的处理策略,并观察治疗效果,为减少患者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52例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术后进行临床随访,其中46例患者在术后恢复期发生移植血管的再狭窄来我院进行复查和治疗。46例发生再狭窄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介入治疗组放置球囊膨胀狭窄血管,中药结合介入治疗组在介入治疗组的基础上配合中药进行治疗(复方丹参滴丸用于抑制血管内膜细胞增殖、水蛭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比较两组患者移植血管狭窄程度的改善情况以及继续随访6个月是否发生再狭窄情况。结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再狭窄的患者经介入治疗放置支架后,与放置之前比较,血管狭窄程度均明显降低(P<0.05)。在随访6个月后,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中药结合介入治疗组的血管狭窄程度明显低于单纯介入治疗组(P<0.05),延缓了狭窄的进展。同时统计支架内发生再狭窄的情况,中药结合介入治疗组发生支架内再狭窄2例,而单纯介入治疗组发生直接内再狭窄8例,χ2=4.6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发生移植血管再狭窄的处理,在介入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口服中药,在解决移植血管再狭窄的同时预防了支架内再次狭窄的发生,有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 150例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的患者分为Ⅰ、Ⅱ、Ⅲ三组,Ⅰ组98人,植入手术后再狭窄或病变的次数为0;Ⅱ组42人,植入手术后再狭窄或病变的次数≤1;Ⅲ组10人,植入手术后再狭窄或病变的次数≥2,对其进行临床分析,探讨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因素。结果Ⅱ组、Ⅲ组患者2型糖尿病、支架长度〉20mm、支架直径〈3mm、C型病变、弥散病变、开口病变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Ⅰ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2型糖尿病,支架长度〉20mm,支架直径〈3mm,C型病变都是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有关的影响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支架长度〉20mm,支架直径〈3mm,C型病变都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5.
选择2003年12月-2006年6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167例患者,对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血清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并研究术后CRP浓度与远期临床疗效的联系。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47例,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PTCA术前、术后48h及术后1wk血清CRP,随访9mon内临床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之间血清CRP值。25例冠脉造影(CAG)术前、术后48h的血清CRP作为对照。结果 PTCA术后48hCRP较术前显升高(P<0.01),而术后1wkCRP值和术前无差异,CAG术前、术后的CRP无显变化。随访期间有13例患诊断为临床再狭窄,其术后48h CRP较非再狭窄组显增高(P<0.01)。结论 PTCA术后48h血清CRP较术前显增高,与PTCA术后远期临床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是公认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而PTCA术后有较高的再狭窄率,在再狭窄的发生机制中,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过度增殖和合成大量细胞外基质是导致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的重要原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再狭窄的形成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刚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5):115-11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PCI )后支架内再狭窄( ISR)的临床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发生再狭窄的比较.14例无症状患者,发生再狭窄的有2例(14.3%).26例有症状患者,发生再狭窄的有11例(42.3%),其中10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再狭窄的有4例(40.0%),7例心绞痛患者发生再狭窄的有3例(42.9%),9例糖尿病患者发生再狭窄的有4例(44.4%).而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患者、糖尿病患者发生再狭窄的比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与无症状组相比,有症状组发生再狭窄的比率明显增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心肌梗死、心绞痛和糖尿病等症状的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容易发生再狭窄,临床上应该提前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2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慢性充全性闭塞(CTO)病变是指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流完全中断、无前向血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0级,血流且闭塞时间≥3个月的病变。与非闭塞病变相比,CTO病变的介入治疗成功率低,使用器械多,手术操作时间长,医生和患者接受的放射线剂量大,术后再闭塞和再狭窄发生率高,成为介入治疗的难点。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236例CTO病变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对糖尿病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104例首发ST段抬高AMI且有糖尿病并接受急诊PCI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51)和常规治疗组(n=53),替罗非班组病人诊断后即刻给予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10μg·kg~(-1)于3 min内推注完毕,术后替罗非班0.15μg·kg~(-1)·min~(-1)滴注24~36h,其余治疗同常规治疗组。均于术后6mo复查冠状动脉造影,了解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替罗非班组术后6 mo支架再狭窄发生率减少(18%vs 1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降低糖尿病并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王连生  尹航等 《江苏医药》2000,26(4):292-293
对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术后再狭窄 (RS)发生机制和防治手段的探讨 ,一直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全世界对RS的防治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新近血管内放射防治PTCA术后RS的初步结果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就血管内放射防治PTCA术后R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一、血管内放射防治PTCA术后RS的机制PTCA术后RS形成的生物机制目前大多认为是血管对创伤性治疗的一种同伤口愈合过程相同的病理反应 ,主要包括 :内膜增生、血管重构 (remodel ing)和基质生成。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再狭窄发生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在本院作冠状动脉复查的22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中随机选取无再狭窄病例45例(无狭窄组),与发生再狭窄的45例患者(再狭窄组)比较术前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血脂情况、是否吸烟)及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征(包括病变部位、分型、病变血管支数、病变长度、狭窄程度),分析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男性、吸烟、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病变长度、术前狭窄程度对支架内再狭窄有明显影响,经统计学分析(P<0.05);年龄、血脂水平、病变部位、分型、病变血管支数对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冠状动脉病变长度及狭窄程度对支架内再狭窄有明显影响;男性、吸烟者、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易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应尽早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急诊处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5例,根据患者发病至介入治疗的时间将患者分为90min内组31例和90min外组3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急诊介入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介入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min内组患者的术后再狭窄率以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90min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尽早的介入治疗,具有介入成功率高,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低,死亡率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及体会。方法:对126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进行以康复运动训练为主,结合健康教育、药物治疗、饮食指导、定期心理咨询等综合治疗。结果:126例患者的运动耐量,心脏储备明显增加,改善了心功能、预防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熟练掌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法,正确饮食指导,定期心理咨询,指导患者合理正确应用药物等治疗是手术成功和预防术后再狭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单士强  张彬 《河北医药》2012,34(20):3113-3114
异氟醚作为一种在临床广泛应用吸入麻醉药,在早期的研究认为其引起"冠状动脉窃血"现象,而不主张应用于冠心病的患者。近年来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异氟醚可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从而对心肌有保护作用。随着近年来冠脉支架的广泛应用,内科介入治疗充分发挥了其在冠心病治疗的优势,尽管洗脱支架在降低再狭窄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1],但仍然有许多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或血栓形成的患者需接受冠脉搭桥手术。  相似文献   

16.
药物涂层支架在冠状动脉再狭窄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除药物治疗之外。迄今为止主要有两大冠状动脉介入技术应用于临床,即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自1977年应用以来再狭窄问题一直影响着PTCA的远期疗效,尽管后来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大大降低了再狭窄率,但也有10%~50%的病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问题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主要难题之一。为降低再狭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为数众多口服药物试验研究,但均未获得满意效果。放射疗法被认为较有效的方法,但同样由于存在疗效与安全性问题而未普及应用。近年来随着再狭窄机制逐渐明了。附着各种药物涂层的支架应运而生,给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带来了曙光。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继之破裂、血栓形成有关。有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局部CRP水平明显升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即刻冠状动脉血CRP水平较术前进一步升高。本研究通过测定ACS患者经PCI术前及术后48h、1周后血浆CRP水平,探讨CRP对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及PCI术后CRP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是当今用于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后急性闭塞及再狭窄的防治新方法之一,是近年来介入性心脏病学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进展。现对行PCI治疗冠状动脉狭窄14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用药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虽可明显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及氧供,大大地改善或完全消除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氧需与氧供的平衡失调状态,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不是降低了,其意义已超出了传统作用之外一即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其所具有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这里介绍抗凝药物、抗血小板制剂、β-受体阻断剂等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2001年4月-2002年1月我科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76例,对两组术后护理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