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SYNTAX评分(SS)及SYNTAX评分Ⅱ(SS-Ⅱ)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长期临 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纳入行CABG的符合标准的患者308例,分别计算SS及SS-Ⅱ,根据三分位数法,将 患者分为低、中、高分组,随访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 曲线及Cox回归分析,评价两种评分对CABG术后MACE预测的准确性。结果 中位随访期为63个月,MACE发生 率为30.5%。按SS和SS-Ⅱ分组,各组间MACE、再次血运重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1)。SS及SS-Ⅱ低、中、高分组患者累积无MACE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S及SS-Ⅱ是 预测MACE的可靠工具(AUC分别为0.664和0.751),且SS-Ⅱ对MACE的预测效能优于SS(Z=2.296,P<0.05)。多因 素 Cox 回归分析显示,SS(中、高分组 HR 分别为 2.577 和 4.428)和 SS-Ⅱ(中、高分组 HR 分别为 2.343 和 5.108)是 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 SS及SS-Ⅱ均与CABG术后MACE有关,是评估因冠心病行CABG治疗患者远期预后的 预测指标。SS-Ⅱ对MACE的预测价值优于SS。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再血管化治疗方案对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我院成功接受再血管化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456例,根据其再血管化方式分为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组(n=288)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n=168),依据SYNTAX评分将各组分为高、中、低分亚组进行各亚组组间比较.评价的主要终点为术后12个月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死亡、致死/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致死/非致死性卒中),次要终点为12个月再次血运重建.结果:术后12个月内再发心肌梗死比例PCI组高于CABG组(P<0.05),2组间总不良事件、死亡、卒中及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YNTAX评分PCI组高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CABG组(P<0.05),而在低分亚组与中分亚组,PCI组和CABG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接受CABG治疗并不优于PCI治疗,但SYNTAX评分高分组患者接受CABG治疗可能会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经皮冠状动脉TAXUS支架置入术与心脏外科手术协作研究(SYNTAX)积分、临床SYNTAX积分和残余SYNTAX积分对80岁以上高龄、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因心绞痛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80岁及以上、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199例.根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和术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SYNTAX积分和残余SYNTAX积分.根据SYNTAX积分,结合患者的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肌酐清除率计算临床SYNTAX积分.根据3种积分的数值分别按照三分位法将患者分为低分组、中分组和高分组.随访1年,观察3种积分对MACCE(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脑卒中)的预测作用.结果 199例中失访13例,SYNTAX积分低分组62例,中分组63例,高分组61例;残余SYNTAX积分低分组65例,中分组61例,高分组60例;临床SYNTAX积分低分组64例,中分组61例,高分组61例.SYNTAX积分低分、中分、高分组MACCE发生率分别为12.9%(8例),23.8%(15例)和41.0%(25例),高分组患者MACCE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分组(P=0.001)和中分组(P=0.040);临床SYNTAX积分低分、中分、高分组MACCE发生率分别为17.2%(11例),21.3%(13例)和39.3%(24例),高分组MACCE发生率也明显高于低分组(P=0.009)和中分组(P=0.040);残余SYNTAX积分低分、中分、高分组主要MACCE发生率分别为20.0%(13例),29.5%(18例)和28.3%(1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SYNTAX积分(危险比为1.28,95%置信区间:1.08 ~1.56,P=0.01)及临床SYNTAX积分(危险比为1.07,95%置信区间:1.04~1.10,P=0.01)是MACCE的独立预测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SYNTAX积分曲线下面积=0.710(95%置信区间:0.629 ~0.791,P=0.001);临床SYNTAX积分曲线下面积=0.687(95%置信区间:0.597~0.777,P=0.001),二者对MACCE均有预测价值,但是临床SYNTAX积分预测MACCE的准确性低于SYNTAX积分.结论 SYNTAX积分和临床SYNTAX积分对高龄、多支血管病变PCI治疗后1年MACCE有预测作用.虽然考虑了3个重要的临床因素,但是临床SYNTAX积分的预测作用并不优于SYNTAX积分.  相似文献   

4.
王岳  刘玉洁  张颖  周伽 《天津医药》2019,47(2):145-150
目的 在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CCTA) 检查的中国人群中对升级的Diamond–Forrester模型 (UDFM) 和杜克临床评分 (DCS) 进行验证和比较。方法 收集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天津市胸科医院共5 743例因稳定性胸痛行CCTA检查的患者资料。冠心病定义为经CCTA确认至少有1个节段冠脉血管直径狭窄超过50%。每例患者的验前概率分别根据UFDM和DCS计算。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AUC)、 净重分类改善 (NRI) 和Hosmer– Lemeshow拟合优度统计量 (H-Lχ2 ) 等指标对模型的评估准确性进行验证和比较。结果 共有1 872 (32%) 例患者经 CCTA检查确证为冠心病。DCS (AUC=0.772, 95%CI: 0.759~0.786) 和UDFM (AUC=0.765, 95%CI: 0.751~0.779)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68)。DCS相对于UDFM有更好的分类能力 (NRI=26.20%, P<0.001)。UDFM (H-L χ2 =137.823, P<0.01) 和DCS (H-L χ2 =156.704, P<0.01) 的校准能力均较差, 均高估了实际患病率。结论 与UDFM相比, DCS能更好地在行CCTA检查的中国人群中估算冠心病的验前概率, 但两者均高估了冠心病的实际患病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比较严重度床旁指数 (BISAP) 评分、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 (APACHE Ⅱ) 评分、 Ranson’ s 评分和 Balthazar CT 严重指数 (CTSI) 对急性胰腺炎 (AP) 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近 2 年我院收治的 AP 患者共 114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进行入院 24 h 内 BISAP、 APACHE-Ⅱ评分, 48 h 内 Ranson’ s 评分及 72 h 内 CTSI 评分, 比较不同病因、 不同严重程度下 4 种评分的结果; 分析 BISAP 评分与其他 3 种评分的相关性; 比较 4 种评分系统对 SAP 及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不同病因的 AP 患者 4 种评分均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不同严重程度患者 BISAP、 APACHE-Ⅱ、 Ranson’ s、 CTSI 评分的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各种评分均随轻、 中、 重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增加。BISAP 评分与 APACHE-Ⅱ、 Ranson’ s、 CTSI 评分均呈正相关 (r 分别为 0.905、 0.923 和 0.714, P<0.01); 4 种评分系统均对 AP 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死亡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P<0.01)。结论 4 种评分系统均可应用于各种病因 AP 的分级及预测预后, BISAP 评分方法简便, 容易获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再血管化治疗方案对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我院成功接受再血管化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456例,根据其再血管化方式分为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组(n=288)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n=168),依据SYNTAX评分将各组分为高、中、低分亚组进行各亚组组间比较。评价的主要终点为术后12个月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死亡、致死/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致死/非致死性卒中),次要终点为12个月再次血运重建。结果:术后12个月内再发心肌梗死比例PCI组高于CABG组(P0.05),2组间总不良事件、死亡、卒中及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YNTAX评分PCI组高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CABG组(P0.05),而在低分亚组与中分亚组,PCI组和CABG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接受CABG治疗并不优于PCI治疗,但SYNTAX评分高分组患者接受CABG治疗可能会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孙娟 《淮海医药》2013,(6):486-487
目的 评价ROCKALL评分在判断上消化道出血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1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获取Rockall评分,评价Rockall危险性评分在判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价值和意义.结果 低危组无死亡;中危组有1例死亡;高危组有8例死亡.高危组的病死率为47.05%,与低危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8.85,P<0.01).高度危险组的病死率显著高于中度危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33,P<0.01).结论 临床Rockall积分系统能够较好的对患者预后进行分级,并能很好地筛选出高危险度患者.Rockall危险性积分的高低可作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评估指标,对急性上消化出血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预示及筛选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代谢综合征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人群中的发病情况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筛选初发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的患者189例,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将患者分为合并代谢综合征组(96例)和无代谢综合征组(93例)。平均随访时间(24.3±14.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和病死率,分析代谢综合征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50.8%;合并代谢综合征组患者较无代谢综合征组患者远期出现了更多的复发心绞痛(21.8%vs10.7%,P=0.006),及再住院增加(P=0.006),但两组在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代谢综合征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死率为23.9%。结论基层医院中代谢综合征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是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心绞痛分级及短期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取UA患者64例(UA组)和健康对照者30例(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浆NT-proBNP测定,比较不同分级心绞痛患者及健康对照者NT-proBNP水平,并观察比较患者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UA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Braunwald临床分级增高,血浆NT-proB-NP水平亦相应增高(P〈0.05)。NT-proBNP阳性亚组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T-proBNP阴性亚组(P〈0.05)。结论血浆NT-proBNP与UA的临床严重程度相关,并对短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薛挺  胡锋△ 《天津医药》2018,46(2):182-186
摘要: 目的 比较 Glasgow-Blatchford 评分 (GBS) 与全 Rockall 评分 (全 RS) 系统对上消化道出血 (UGIB) 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 2014 年 3 月—2016 年 6 月收治的 UGIB 患者 400 例。采用 GBS 评分和全 RS 评分系统对 UGIB 患者进行评估。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 曲线比较两个系统对患者 1 个月死亡、 输血、 再出血、 重症监护病房 (ICU) 住院、 内镜干预的预测价值。结果 38 例患者失访, 362 例患者 1 个月病死率、 再出血率、 输血率、 ICU 住院率和内镜干预率分别为 11.6%、 9.4%、 17.7%、 13.3% 和 16.0%。GBS 对 ICU 住院 (AUC=0.731, P=0.009)、 再出血 (AUC=0.707, P=0.019)、 输血 (AUC=0.704, P=0.021)、 内镜干预 (AUC=0.742, P=0.006) 有预测价值。全 RS 预测患者 1 个月死亡有预测价值 (AUC=0.681, P=0.040)。GBS 和全 RS 预测临床结局的 ROC 曲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GBS 预测 UGIB 患者 ICU 住院、 再出血、 输血及内镜干预的临床结局较好; 全 RS 系统预测 UGIB 患者 1个月死亡情况优于 GBS。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完全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比较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缓解程度,其中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2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6.6%;观察组显效25例,有效3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静息状态下心电图心肌缺血ST-T改善情况,其中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8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71.7%,观察组显效24例,有效3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sodium tanshinone Ⅱ A combined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sodium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 Methods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Symptoms and ECG were checked one da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In observation group,symptoms and ECG paramer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 0.05 ). Conclusion Sodium tanshinone Ⅱ A combined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sodium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method in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静脉输注地尔硫治疗冠状动脉搭桥 (CABG)术前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8例CABG术前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停服肾上腺素 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及抗血小板药物 ,静脉给予地尔硫 ,以 33~ 167μg·min- 1,持续微泵注入 72h以上。观察心绞痛症状、心电图、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65例 (96% )病人有效。与用药前相比 ,心绞痛发作平均次数减少 (5 .4±s 1.8)次·d- 1(P <0 .0 1) ,发作持续时间缩短 (7.6± 2 .5 )min(P <0 .0 1)。心肌耗氧指数降低。心电图异常者ST T明显改善 ,4 9例病人在病情稳定后 1wk内接受CABG。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输注地尔硫为CABG术前不稳定性心绞痛提供了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伴梗死前心绞痛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及造影特点,并评价梗死前心绞痛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连续观察247例行直接PCI的AMI患者,根据AMI前2周内有无心绞痛分为梗死前心绞痛组和非梗死心绞痛组,分析其临床和造影特点,并评价其对直接PCI近期疗效的影响。结果梗塞死心绞痛组共107例(43.3%),比非梗死前心绞痛组年龄较大(分别为62.3和60.8岁),左室射血分数较高(60.8%比57.2%,P=0.043)。两组住院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住院期间病死、再梗死、急诊CABG、心源性休克、术后室颤需电复律的联合终点事件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对AMI直接PCI近期疗效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炎性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9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脂、炎性因子及心功能变化水平.结果 治疗后2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升高(P<0.05);2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分为Ⅰ、Ⅱ,Ⅰ组60人,采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Ⅱ组为60人,作为对照,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结果经治疗后,Ⅰ组、Ⅱ组两组治疗方法都有着一定的功效,与治疗前相比,都有着一定的改善,两组相比较来看,Ⅰ组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Ⅱ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着较好的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脂联素(AP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高血压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50例)和氯沙坦组(50例),分别予以口服替米沙坦和氯沙坦治疗,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血压控制情况、血清APN、hs—CRP和TNF-α表达及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8周后均实现血压达标。治疗开始后,替米沙坦组APN升高较氯沙坦组快(P〈0.05),替米沙坦组hs-CRP、TNF-α水平降低亦均较氯沙坦组快(均P〈0.05)。两组均随访4个月,替米沙坦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0%(5/50),明显低于氯沙坦组的24.5%(12/49)(P〈0.05)。结论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APN、hs—CRP、TNF—α表达的调节作用较氯沙坦更显著,更有利于降低此类患者的短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以及临床副作用。方法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38例),治疗60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症状、心率、血压、24h心电图情况以及副作用。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曲美他嗪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明显减少,心肌缺血减轻,无明显并发症状。结论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美托洛尔联合地尔硫卓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本院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予以美托洛尔联合地尔硫卓治疗.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射血分数(LVEF)情况比较.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86,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地尔硫卓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及心绞痛缓解时间和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及心电图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时间及心绞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辅治UAP,可显著控制、缓解心绞痛发作,改善临床症状,疗效较满意,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