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肢软组织肿瘤的MRI诊断和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郭震  张兰芳  张晋  胡轮  朱娟芳 《江苏医药》2001,27(7):535-535
磁共振成像 (MRI)因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和分辨率 ,现将我院MRI检查的 4 0例四肢软组织肿瘤与病理对照 ,以探讨MRI对四肢软组织肿瘤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一、资料 :40例中男 16例、女 2 4例 ;年龄 5~ 75岁 ,平均39 9岁。全部病例经病理证实 ,良性 16例 ,神经鞘瘤 8例 ,血管瘤、脂肪瘤和神经纤维瘤各 2例 ,淋巴管瘤和瘤样组织增生各 1例 ;恶性 2 4例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6例 ,滑膜肉瘤 4例 ,转移瘤 3例 ,恶性淋巴瘤、侵袭性纤维瘤病和脂肪肉瘤各 2例 ,透明细胞肉瘤、平滑肌肉瘤、恶性神经鞘瘤、纤维肉瘤和恶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肢体周围神经鞘瘤显微外科治疗的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 2003年5月至2010年6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肢体周围神经鞘瘤16例。手术采用常规神经探查切口,从两端正常组织处向肿瘤解剖,游离出神经干及肿块。之后,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肿瘤的分离及取出,不切除肿瘤包膜,确保神经干的连续性,并尽可能减少损伤神经束间的交通支。结果本组16例均在确保神经干连续性的基础上将肿瘤的完整取出,经病理检查确诊。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6~39个月,平均32个月。末次随访时,13例感觉及运动正常;2例感觉功能恢复正常,运动功能部分恢复,肌力4级;1例尺神经鞘瘤9年,感觉功能大部分恢复,肌力3级,手内肌未见恢复。全部患者Tinel征(-),均未见复发。结论肢体周围神经鞘瘤,用一般外科方法切除,易损伤正常神经纤维,带来神经功能损害。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可把手术做得更为精细,减少或避神经损害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外周神经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46例外周神经病变患者,其中21例神经源性肿瘤,25例神经损伤,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分析超声诊断在外周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21例神经源性肿瘤患者中,经病理学诊断显示,15例为神经鞘瘤,6例为神经纤维瘤。超声诊出14例为神经鞘瘤,6例为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诊断准确率为93.3%,神经纤维瘤诊断准确率为100.0%。25例神经损伤患者中,经病理学诊断显示,正中神经12例,尺神经6例,桡神经4例,腓神经3例。超声诊出正中神经11例,尺神经5例,桡神经4例,腓神经3例;正中神经诊断准确率为91.7%,尺神经诊断准确率为83.3%,桡神经以及腓神经诊断准确率均为100.0%。结论采用超声诊断可以准确的对神经源性肿瘤以及神经损伤两种常见周围神经病变进行诊断,且超声诊断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可以在临床中进行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在Ⅰ型神经纤维瘤伴椎管内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共收集了12例Ⅰ型神经纤维瘤伴椎管内肿瘤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并对其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术后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获得肿瘤全部切除,9例确诊为良性,恢复很好,肿瘤无复发;1例为恶性神经鞘瘤,术后进行正规的放射治疗,随访的1年中肿瘤无复发;2例因肿瘤巨大,术中出血较多实行姑息性减瘤术,随访期间肿瘤有缓慢的长大。结论Ⅰ型神经纤维瘤伴椎管内肿瘤的病变较小、病灶局限的患者尽量行全切除手术,肿瘤巨大而不能进行全切除者,手术的原则主要以改善美观、缓解功能障碍为主,并做到定期随访,一旦出现异常进行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的MR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肿瘤MRI表现特点分析。其中神经源性肿瘤3例(神经鞘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平滑肌肉瘤1例,淋巴瘤(非何杰金氏病)3例,其中1例并股骨转移、畸胎瘤1例、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嗜铬细胞瘤1例。结果:MRI定位诊断正确率100%,比较直观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及周围组织情况。并可进行部分成分的分析。结论:MRI三维成像及部分成分分析,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神经鞘瘤150例,着重对各瘤的发病年龄、部位、组织形态及良恶性肿瘤的特点进行分析。认为神经鞘瘤是良性瘤,从不恶变,而恶性神经鞘瘤从深部大神经干上开始发生就为恶性,或从神经纤维瘤病的生长过程中恶变。 1 材料与方法:病例选自1975~1989年外科病检中,遇到的神经鞘瘤和恶性神经鞘瘤150例,全部标本经10%Formalin液固定,石腊切片,HE染色,部分肿瘤做了VG和Masson染色。本组男62例,女88例,最小年龄为5个月女婴,最大73岁,平均35.6岁,发病高峰为20~50岁。肿瘤最常见于四肢、头颈、躯干的体表处,其次为椎管和纵隔,其它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内神经鞘瘤的低场强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膝关节周围神经鞘瘤的低场强MRI资料,其中,6例伟神经鞘瘤,2例神经纤维瘤,均进行常规MRI扫描,包括T1WI和T2WI矢状位,冠状位STIR序列。结果6例在T1WI上神经鞘瘤呈低等信号,T2WI上病灶呈不均质高信号,其内可见有低信号,4例可见明显的靶征,表现为瘤体中央低信号,其周围为高信号;2例神经纤维瘤病灶内呈混杂信号,并且是4个患者15个病灶。结论MRI可以明确肿瘤的形态、位置和范围,有利于手术的方案的确定,靶征、梭形肿块、与神经的密切关系是神经源性肿瘤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总结我院自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26例腰椎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前后患者脊髓或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MRI检查显示对病变性质和部位诊断有重要意义;26例患者肿瘤均完整切除、病理证实,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结论影像学检查对神经鞘瘤有较高的诊断率,最终确诊依赖于病理诊断;椎管内神经鞘瘤治愈率高,早诊断、早手术、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正>成人肾上腺神经源性肿瘤主要包括起源于神经节的神经节细胞瘤以及嗜铬细胞瘤,以及起源神经纤维的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由于除嗜铬细胞瘤外,均不具有内分泌功能,且发病率较低,容易术前误诊。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9例肾上腺神经源性肿瘤病例,探讨CT检查对肾上腺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自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术后证实为神经源性肿瘤的病例共2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增强扫描,其中男性12例,女性17例,年龄22~81岁,中位年龄55岁。  相似文献   

10.
张伟强  周涵  董伟达 《江苏医药》2015,41(3):328-329,373
目的 探讨经口径路切除内中上型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口径路切除的24例内中上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神经鞘瘤,4例神经纤维瘤,9例混合瘤,4例脂肪瘤.肿瘤大小4.0 cm×3.0 cm×3.0 cm至11.0 cm×9.1 cm×8.5 cm.结果 24例咽旁间隙肿瘤均经口径路完整切除,所有患者均痊愈.术后随访8个月-4年,经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未见肿瘤残留及复发.结论 经口径路切除内中上型咽旁间隙肿瘤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是该类型肿瘤较为理想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11.
宣然  曹先东 《安徽医药》2018,22(7):1339-1341
目的 探讨腹膜后神经鞘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腹膜后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 腹膜后神经鞘瘤临床表现多样,可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腰背部疼痛等.术前影像学诊断为神经源性肿瘤21例(72.4%),其他来源肿瘤8例(27.6%).2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时间为(128.91±20.40) min,开腹手术时间为(161.17±38.47)min,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97).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日为(6.00 ±0.63)d,开腹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日为(11.17±6.00)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7).良性随访均未见复发,恶性中1例复发行二次手术.结论 腹膜后神经鞘瘤临床表现多样,术前不易诊断,影像学检查对其术前诊断具有较大价值,手术切除为最有效治疗方法.腹腔镜手术术后住院时间短,适用于瘤体较小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认识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X线及CT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神经源性肿瘤21例,其中神经鞘瘤7例,神经纤维瘤8例,节神经细胞瘤4例,恶性神经源性肿瘤2例,所有病例均经胸部拍片及CT扫描。结果: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发生于后纵隔(95.2%),典型X线表现为后纵隔脊柱旁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肿块,CT可明确显示病变内钙化,肿块形态,肿块与邻近结构的显示及肿块的强化特点等。结论:X线检查是发现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有效手段,CT扫描有利于肿块的准确定位及形态学诊断,有助于肿瘤的定性和估计手术切除的可能性。神经源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后纵隔肿瘤,绝大多数发生于后纵隔脊柱旁沟处,少数肿瘤可部分发生在椎间孔内,使肿瘤呈哑铃状生长。本收集了1997年-2002年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对其X线及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壁神经源性肿瘤CT及病理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例胸壁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并结合文献复习其病理特征.为鉴别诊断,同时还复习3例恶性肉瘤的CT表现.结果5例神经鞘瘤中4例良性,CT平扫密度均匀1例,3例不太均匀,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1例,轻~中度不均匀强化1例,2例良性有肩胛骨或肋骨邻近骨质压迫吸收.1例低度恶性平扫密度不均,增强后有轻度强化,邻近锁骨、肋骨受压并骨质破坏吸收,邻近肌间隙及上纵隔受侵犯.1例神经纤维瘤病灶单发,CT平扫密度较均匀,增强后病灶呈轻度不均匀强化,邻近肋骨受压吸收.1例神经纤维瘤病病灶多发,CT平扫病灶密度不均匀,未行增强扫描.其他3例胸壁原发肿瘤均为肉瘤,其中纤维肉瘤2例,滑膜肉瘤1例.结论CT发现胸壁特别是椎旁区的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滑,多提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若肿瘤边缘不光滑、形态不规则并向周围组织浸润则为恶性神经源性肿瘤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臂丛及周围神经鞘瘤显微手术中的作用及意义,提高对臂丛及周围神经鞘瘤的治疗水平。方法36例臂丛及周围神经鞘瘤患者在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手术切除神经鞘瘤。结果36例神经鞘瘤均完整切除,其中34例术后神经功能正常,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3个月-5年),尚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神经鞘瘤,能保全正常神经的功能,减少副损伤,提高手术安全性;显微手术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可有效减少术后复发。治疗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原发于咽旁间隙的肿瘤的发病及诊治规律。方法总结本科室1995~2001年收治的20例该类疾病的病例,全部病人行手术切除,恶性者加放疗。对其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分析并行术后随访。结果良性肿瘤占17例(85%),恶性肿瘤3例(15%),神经源性肿瘤13例(65%),腮腺源性肿瘤5例(25%),其余2例(10%)。随访结果良恶性者各一例复发,其余未见复发。结论原发于咽旁间隙肿瘤病理类型广泛,以神经源性及腮腺源性肿瘤为常见,且良性肿瘤多于恶性肿瘤,咽旁间隙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髋周侵袭性软组织肿瘤的MRI临床表现,比较MRI与病理检查对髋周侵袭性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病理检查已确诊的髋周侵袭性软组织肿瘤,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MRI对髋周侵袭性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22例患者,其中6例侵袭性纤维瘤病,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滑膜肉瘤,4例脂肪肉瘤,1例淋巴瘤,1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转移瘤。侵袭性纤维瘤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T1WI为等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增强扫描为均匀强化。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脂肪肉瘤的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稍高或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滑膜肉瘤呈结节样,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淋巴瘤和转移瘤肿块周边水肿征象明显。结论:MRI对髋周侵袭性软组织肿瘤具有较高地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11例原发性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结果。其中包括脊索瘤3例,神经鞘瘤3例,巨细胞瘤1例,恶性淋巴瘤1例。2例作骶骨部分切除,9例作肿瘤局部切除加刮除。11例均获随访,随访期15个月~15年。2例复发,其中1例神经鞘瘤行肿瘤切除术后10年复发,再次手术后5年又复发,行第3次手术后1年未再发。另1例脊索瘤行骶骨部分切除术后2年复发,再次手术后3年半未复发。脊膜黑色素瘤病及恶性淋巴瘤各1例分别于术后2年7个月和1年死亡。其余7例已恢复工作。作者认为肿瘤局部切除加刮除对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仍不失为一简单有效疗法。即使病变范围较大,也不要轻易放弃治疗。少数复发病例,再次手术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肿瘤MSCT表现。32例行平扫冠状位、矢状位多层面重建与增强扫描。结果 32例腹膜后肿瘤中,转移性腹膜后肿瘤14例,良性畸胎瘤3例,神经纤维瘤2例,纤维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神经母细胞瘤3例,恶性畸胎瘤2例,脂肪肉瘤1例,平滑肌肉瘤1例,恶性异位嗜铬细胞瘤1例。转移瘤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不均匀明显强化,良性畸胎瘤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内见钙化,实质部分明显强化,神经纤维瘤不均匀肿块,不规则强化,纤维瘤不均匀软组织肿块,轻度强化,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呈较大不均匀肿块,内见坏死、钙化,不均匀强化,神经母细胞瘤呈圆形或不规则不均匀肿块,有分叶、坏死、钙化,轻度强化或不均匀强化,恶性畸胎瘤,呈混杂密度,边缘模糊,内见钙化,脂肪肉瘤不均匀肿块,内见脂肪密度,明显强化,平滑肌肉瘤,CT表现呈"牛眼征",恶性异位嗜铬细胞瘤类圆形肿块,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不均匀强化。结论腹膜后肿瘤的MS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以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正>神经鞘膜瘤是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一般来源于神经纤维的雪旺细胞鞘,不累及神经干者较易切除,少数累及神经干或直接在神经干内部生长者,手术不易暴露肿瘤,对神经内部纤维难以分离。甚至,曾将神经主干及肿瘤全部切除,术后遗留严重的功能障碍。回顾2007—2013年,我院采用背靠背法进行手术暴露并切除,降低术后功能障碍发生率,效果良好。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21例;男性13例,女性8  相似文献   

20.
彩色高频超声对常见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继强  吕静云 《黑龙江医药》2010,23(6):1016-1018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搜集的66例浅表软组织肿块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且术前均经彩色高频超声检查。结果:66例中脂肪瘤17例、血管瘤14例、神经鞘瘤8例、纤维瘤7例、皮脂腺囊肿12例、皮下血肿与腱鞘囊肿各3例,脂肪肉瘤及恶性神经鞘瘤各1例。超声对浅表肿块诊断符合率87.9%。结论: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块可作出准确定位,且对大多数软组织肿块能做出正确的定性诊断,为临床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