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王馨 《安徽医药》2015,36(5):607-609
目的 探讨结核菌快速培养法与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与结核病密切接触者180例,均进行结核菌快速培养法与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结核杆菌,以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果为对照,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结核杆菌阳性检出率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分析导致结核菌快速培养法误诊的危险因素。 结果 结核菌快速培养法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核菌检出阳性率分别是13.3% 和16.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结核菌快速培养法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0.0%和96.7%,特异性分别为98.0%和 100.0%。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诊断敏感性明显高于结核菌快速培养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和既往结核史是导致结核菌快速培养法误诊的主要因素 (P<0.05)。 结论 相对于结核菌快速培养法,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核病诊断的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正>过去对X胸片疑似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一般均要采用患者的痰为标本进行结核菌培养,此方法虽然用了多年,但阳性率并不高。目前推荐γ-干扰素(IFN-γ)释放试验以辅助诊断活动性肺结核,其原理是利用结核杆菌感染者外周血之中存在结核杆菌特异性T淋巴细胞,而这些T细胞一旦再次接触结核杆菌抗原就会发生增殖和分化,从而释放IFN-γ,随后借助ELISA方法检测IFN-γ浓度,统计分泌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国产和进口的γ-干扰素释放酶联免疫斑点法试剂在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19例结核患者(115例菌阳肺结核,177例菌阴肺结核和27例肺外结核),97例非结核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应用国产γ-干扰素释放酶联免疫斑点法试剂和进口的T-SPOT试剂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国产和进口试剂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8.09%、89.97%,诊断特异性分别为83.67%、82.9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13%、91.99%,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40%、79.22%,诊断效率分别为86.70%、87.77%。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率为90.34%,Kappa值为0.7843。两种方法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结核检测的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该技术的国产试剂和进口试剂一致性较高,适宜在我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临床常见不同部位结核杆菌感染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临床诊断为结核且进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病例259例,其中HIV感染39例、肺结核40例、骨/骨关节结核33例、结核性脑膜炎38例、结核性腹膜炎35例、结核性胸膜炎38例、泌尿系结核36例,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肺结核与肺外结核除骨/骨关节结核、结核性脑膜炎外释放量无明显差异。结论:γ-干扰素释放试验能较快的区分是否为结核杆菌感染,结核杆菌感染的部位不同释放的γ-干扰素可能存在明显差异,与临床诊断不符的患者需从病变部位取标本复检及结合影像学等相关检查综合判断,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评价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T-SPOT.TB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获取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36例)、肺外结核患者(肺外结核组,18例)和健康人(健康对照组,31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利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抗原ESAT-6 和and CFP-10与PBMC共同培养,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培养液中γ-干扰素浓度。比较T-SPOT.TB与TST及相关指标TB-AB、ESR、ADA等的结果。结果 T-SPOT.TB在结核病中的敏感性是92.6%,肺结核组、肺外结核组T-SPOT.TB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组和肺外结核组之间并没有差异性(P>0.05)。各组间TST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健康对照组中,T-SPOT.TB特异性(93.5%)高于TST(54.8%),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结核组、肺外结核组TB-AB,ESR,ADA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POT.TB对结核病诊断特异性高,优于TST试验,其联合TB-AB、ESR、ADA等对于结核病的诊断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结核γ-干扰素释放检测(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TB-IGRA)不同检测方法和试剂对肺结核细菌学及分子生物学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抽取临床被确诊为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192例,分析其采用不同方法(TB-IGRA、痰涂片、痰培养、GeneXpert、TB-DNA)的检测结果。结果:TB-IGRA检测值对痰培养、GeneXpert和TB-DNA结果的诊断具有相关性。结论:TB-IGRA检测值可预测痰涂片、痰培养、GeneXpert和TBDNA的检出率,表示其假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干扰素释放试验(γ-干扰素)、腺苷脱氨酶(ADA)、结核分枝杆菌脱氧核苷酸(TB-DNA)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128例患者分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结核组)与非结核胸腔积液组(非结核组),并通过对2组患者的ADA、TB-DNA及IFN-γ三种因子进行检验,观察2组检查指标及其3组因子对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分析并评价其效能.结果 结核组与非结核组检测结果表明ADA及IFN-γ这两种种因子的检测含量及其检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间TB-DNA阳性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种检测方法在对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具有显著意义.单因子效能比较中,ADA的灵敏度要高于金标准,但特异性ADA检测相较于其他方法则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DNA灵敏度为41.28%其较之于涂片法的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比与金标准培养法的灵敏度即在本试验中36.9%依然存在优势.IFN-γ指标测试结果为其灵敏度为76.49%、特异度为94.77%,暗示其检测指标具有很好的指导效能.在并联实验中,ADA或IFN-γ组合具有最高的灵敏度,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合为TB-DNA或IFN-γ具有最高的特异性,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约登指数最高的组合为TB-DNA或IFN-γ,串联结果特异度最高(99.98%).结论 三种检测方法分别单独使用局限性不能作为单独的诊断标准.使用其中2种大大增强对于该疾病的检出灵敏度与特异度.成为临床检测过程中阳性检出率低、活检过程复杂等相关问题的一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肺结核患者病灶组织中负性共刺激分子 BTLA 的表达情况。方法设立老年肺结核组(15例)、青年肺结核组(13例)、对照组(10例),分别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肺组织中 BTLA 表达,同时常规进行血清炎症指标 PCT、IL-6检测、结核抗体检测及γ-干扰素释放实验。结果13例青年肺结核患者中有7例检测出血清结核抗体,阳性率为54%;15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中有5例检测出血清结核抗体,阳性率为33%;对照组中有1例检测出血清结核抗体,阳性率为10%。两个年龄组肺结核患者炎症指标 PCT、IL-6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 <0.05),而两年龄组肺结核患者之间炎症指标 PCT 水平无明显差异(P >0.05)。两个年龄组肺结核患者肺组织中 BTLA 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 <0.05),并且青年肺结核患者肺组织中 BTLA 表达量高于老年肺结核患者(P <0.05)。13例青年肺结核患者中有12例γ-干扰素释放实验阳性,阳性率为92%;15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中有10例γ-干扰素释放实验阳性,阳性率为67%;对照组中有2例γ-干扰素释放实验阳性,阳性率为20%。结论负性共刺激分子 BTLA 可能参与了不同年龄段肺结核的免疫调节,其可能成为肺结核研究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一步研究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优势,为未来进一步提高结核病检出率奠定基础。方法 138例患者,分别接受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与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特异度;不同结核病患者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诊断准确率。结果 138例患者,病理确诊结核病42例,非结核病96例。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为85.71%(36/42)、特异度为90.63%(87/96),均高于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的66.67%(28/42)、80.21%(77/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患者27例,肺外结核患者15例。肺外结核患者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诊断准确率为100.00%,高于肺结核患者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方法满足结核病临床诊断的需求,该诊断方法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并且还具有操作步骤简单、结果精准等优点,能够减少误诊、漏诊等情况发生,为结核病的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奠定基础,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水酶联免疫斑点检测( ELISPOT)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ELISPOT试验检测结核性胸膜炎60例和对照组39例胸腔积液中的γ干扰素水平,同时对试验标本进行涂片、培养、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TB-DNA及腺苷脱氨酶( ADA)。结果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ELISPOT检测敏感性为915.7%特异性为84.6%,抗酸染色涂片、结核菌培养、TB-DNA和ADA的敏感性分别为18.3%,21.7%,36.7%和88.3%。结论ELISPOT方法检测胸腔积液γ干扰素可作为结核性胸膜炎的可靠指标,其敏感性高于临床常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血清结核分枝杆菌(TB-SA)抗体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72例结核病、非结核呼吸系疾患患者、健康志愿者同时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涂片、培养、PPD皮试、TB-SA抗体检测.结果 TB-SA抗体检测菌阳肺结核、菌阴肺结核、肺外结核的敏感性分别为77.6%、72.2%、79.7%,诊断结核病的敏感性为76.3%,特异性为84.2%.TB-SA抗体阳性检出率对初、复治结核病患者无显著性差异. TB-SA抗体检测A405与PPD不成线性关系,不受结核病患者卡介苗反应的影响.结论 TB-SA抗体检测诊断结核病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菌阴肺结核、肺外结核特别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全血 γ 干扰素(IFN-γ)释放试验(QFT-GIT)诊断结核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2014 年 10 月—2015 年 10 月 109 例(确诊病例 45 例, 临床诊断病例 64 例)结核病患者(结核组)和 70 例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非结核组)资料, 同时采用 QFT-GIT、胶体金抗结核抗体(TB-Ab)进行检测, 绘制 IFN-γ 释放量受试者工作者特征(ROC)曲线, 比较 2 种方法的诊断价值及 QFT-GIT 试验在 2 组中的差异。 结果 QFT-GIT 对结核病的诊断敏感度为 93.58%, 特异度为 85.71%, 其诊断阳性率高于 TB-Ab(χ2=43.68, P< 0.01)。 2 种方法联合检测的敏感度降至 52.29%(57/109), 但特异度增加至 90.00%(63/70)。 结核组 IFN-γ 释放量明显高于非结核组(U=330, P< 0.05), IFN-γ 释放量 ROC 曲线下面积为 0.913(95%CI: 0.864~0.963)。 结论 QFT-GIT 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与 TB-Ab 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特异度, 为临床结核病的诊断提供及时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邵蔚  姚莉 《中国医药指南》2012,(27):421-423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感染情况,探讨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淮南东方医院总院收治的初诊肺结核患者128例。其中,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60例(研究组),单纯涂阳肺结核(没有合并糖尿病)患者68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痰结核分枝杆菌细菌型和L型培养,并对培养物进行涂片镜检、鉴定,同时对L型培养物进行PCR鉴定,并对所分离到的L型菌株进行回复性的实验。结果研究组6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细菌型培养阳性13例(21.67%),L型培养阳性28例(46.70%),两者之间差异极其显著(χ2=7.86,P<0.05);其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L型阳性检出率为33.40%,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L型阳性检出率为86.10%;两者之间差异显著(χ2=8.76,P<0.05)。经PCR鉴定,28例L型培养阳性物中,23例呈阳性反应,5例呈阴性反应。对照组68例单纯性肺结核患者中,细菌型培养阳性38例(55.89%),L型培养阳性4例(5.89%),PCR鉴定均呈阳性反应。结论糖尿病患者合并肺结核后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感染率较高;其中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感染率比血糖控制较好的患者感染率高。大多数结核分枝杆菌L型具有回复为细菌型而导致结核病的内源性复发的潜在倾向。糖尿病是并发结核的高危因素,我们通过结核分枝杆菌L型检测可以发现隐藏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阳性患者,减少漏诊、误诊现象。而治疗效果不佳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能通过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检测证实有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存在,能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诊疗效果,缩短病程。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DNA微阵列芯片法(博奥)检测临床痰标本中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相关基因突变,评价诊断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进行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与金标准传统比例法药物敏感性试验比较,获得DNA微阵列芯片法的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和一致率。结果以传统药敏作金标准,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553例痰标本,利福平、异烟肼和MDR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一致率分别为92.73%、98.19%和97.65,81.82%、93.43%和92.04,82.35%、97.30%和96.38。结论DNA微阵列芯片法耐多药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适用于肺结核病人的耐多药结核病人诊断。  相似文献   

15.
董颖  陈苓  胡新凯 《安徽医药》2017,21(11):2036-2037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斑点干扰素释放试验(ELISPOT)对诊断结核病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结核性疾病患者资料及ELISPOT结果 ,其中包括活动性结核病组80例,陈旧性结核病组27例;收集60例非结核性疾病患者资料及ELIS-POT结果,其中包括免疫损害组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所有入选对象的标本均用肝素抗凝后,进行ELISPOT的测定,并观察结果.结果107例结核病患者的阳性结果有90例(84.1%),其中80例活动性结核病的阳性结果有70例(87.5%);27例陈旧性结核病的阳性结果有20例(74.1%).60例非结核病的阳性结果有10例(16.7%),其中30例免疫损害组的阳性结果有9例(30.0%);30例健康对照组的阳性结果有1例(3.3%).活动性结核病组与陈旧性结核病组ELISPOT检测灵敏度分别为87.5%(70/80)、74.1%(20/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损害组与健康对照组ELISPOT检测的特异度分别为70.0%(21/30)、96.7%(2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POT对诊断结核病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尤其在免疫状态正常的人群中诊断结核病的特异度较好.但是,ELISPOT试验并不能很好地区分活动性结核病与陈旧性结核病,对免疫受到损害的人群排查结核病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不足以作为该群体排除结核病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裂解型分枝杆菌噬菌体检测技术(Phage amplified biologically assay,PhaB)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快速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42例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和41份非结核性痰标本应用PhaB法和FQ-PCR进行检测和结果比较。结果PhaB法阳性76例,阳性率53.5%;FQ-PCR法阳性84例,阳性率59.1%。PhaB法和FQ-PCR法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2种方法检测41份非结核性痰标本均为阴性。结论两种方法能快速、简便、灵敏、特异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同时又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建立一种结核分支杆菌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取两支无菌培养管,一支加入结核分支杆菌标准株(H37Rv)或者处理后的痰标本液;另一支加入蒸馏水作对照。两支试管均加入噬菌体D29,37℃培养90min,用硫酸亚铁铵杀死结核分支杆菌菌体外的噬菌体,柠檬酸三钠和氯化钙混和液中和硫酸亚铁铵。加入耻垢分支杆菌和硝酸钾,37℃培养6h,加入显色剂显色。同时应用噬菌体显色法和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20份临床标本,观察两种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该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都为100%;临床标本的本法和罗氏检测表明两方法结果具有一致性(P〉0.01)。结论噬菌体变色法可作为结核分支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建立一种结核分支杆菌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取两支无菌培养管,一支加入结核分支杆菌标准株(H37Rv)或者处理后的痰标本液;另一支加入蒸馏水作对照。两支试管均加入噬菌体D29,37℃培养90min,用硫酸亚铁铵杀死结核分支杆菌菌体外的噬菌体,柠檬酸三钠和氯化钙混和液中和硫酸亚铁铵。加入耻垢分支杆菌和硝酸钾,37℃培养6h,加入显色剂显色。同时应用噬菌体显色法和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20份临床标本,观察两种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该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都为100%;临床标本的本法和罗氏检测表明两方法结果具有一致性(P〉0.01)。结论噬菌体变色法可作为结核分支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of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for detecting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 skeletal samples by comparing results obtained by 1) Ziehl Neelsen staining, Lowenstein-Jensen and Bactec culture, 2) histopathology and clinical findings at the level of agreement,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DESIGN: Cross sectional study. SETTING: Department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Orthopaedics and Anatomical pathology, University of the Orange Free State Bloemfontein, South Africa. SUBJECTS: 45 consecutive patients were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30 patients with clinical presumptive active tuberculosis and 15 with other pathology. RESULTS: Detection using culture could confirm only three of the 26 clinically diagnosed tuberculosis cases while PCR detection confirmed disease in 15 cases. The use of PCR increased the confirmation of clinically probable tuberculosis from 14 using standard laboratory techniques and histology to 18 of 26 cases. Calculated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for PCR employing culture as the "gold standard" were 100% (with 95% CI 29.2; 100.0) and 71.4% (55.4; 84.3), which due to low detection levels, basically excludes culture as a standar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for PCR using histology as the "gold standard" were 78.6% (49.2; 95.3) and 87.1% (70.2; 96.4) respectively wi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of 73.3% (44.9; 92.2) and 90% (73.5; 97.9) respectively. Positive agreement between PCR and histology was 0.64 (0.4; 0.9) indicating fair agreement. CONCLUSION: Although numbers in the study were too low to effectively draw statistically valid conclusions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levance of PCR for rapid detection of low numbers of acid-fast bacilli and confirmation of mycobacterial infection in spinal biopsies has been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药物治疗中结核分枝杆菌(MTB)耐药突变基因检测对利福平(RFP)、异烟肼(INH)、链霉素(SM)和乙胺丁醇(EB)的检查结果在临床用药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耐药突变基因实验方法和痰快速培养药敏(BACTEC MGIT 960培养系统)分别检测肺结核感染患者各60例,对耐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用耐药突变基因实验和痰快速培养药敏检测: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的药敏结果的耐药百分率分别为35.00%、21.67%,56.67%、45.00%,36.67%、31.67%,16.67%、10.00%。χ2分别为2.627,0.989,0.333,1.154,P值均〉0.05,说明两种方法的差异统计学意义。统计耐药肺结核疾病患者应用耐药突变基因检测药敏结果,四种药物相应最常见突变位点分别为S531L、-15M、43M、306M2,占该药突变位点检出总数的59.09%、70.93%、60.00%、73.91%。结论耐药突变基因实验在结核感染临床用药治疗方面,优于其他方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