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谭劼  韩君勇  张红雨 《中国医药》2010,5(9):788-78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活化分子标记物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PAC-1)、CD62p的变化及其与纤维蛋白原(Fg)的关系.方法 用三色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36例AMI患者(AMI组)外周血中血小板PAC-1、CD62p的表达水平,并检测患者Fg水平,与32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相关项目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PAC-1、CD62p、Fg均高于健康对照组[(79.53±11.23)%比(47.02±5.98)%,(44.76±6.85)%比(29.13±4.38)%,(4.72±0.98)g/L比(3.38±0.48)g/L,P<0.01].AMI组PAC-1与Fg呈正相关(r=0.56,P<0.01),CD62p与Fg呈正相关(r=0.42,P<0.05).结论 AMI患者血清Fg增加、血小板明显活化,其血小板活化程度与Fg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不同血脂水平冠心病患者CD62p和CD63的检测(附5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血脂水平冠心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和溶酶体膜蛋白(CD63)表达的意义。方法根据冠脉造影将71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分为冠心病组(50例)和对照组(21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62p和CD63;并根据血清LDL-C水平分组,比较其表达水平。结果冠心病组CD62p[(5.23±4.29)%]和CD63[(5.17±3.3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高LDL-C组CD62p、CD63均高于低LDL-C组(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高度血小板活化,高LDL-C水平的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及其服用阿司匹林前后血小板表面糖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阿司匹林治疗前后的全血中血小板表面糖蛋白(CD62p /PAC-1)的表达率,采用自身对照分析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表面糖蛋白的影响.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治疗前的血小板表面糖蛋白PAC-1、CD62p的表达率分别为(10.36±6.15)%和(10.72±7.12)%,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经以阿司匹林为基础的抗血小板治疗后CD62p、PAC-1的表达率下降至(4.32±2.08)%和(4.90±2.37)%,(P<0.001),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CD62p和PAC-1是血小板活化的敏感和特异指标,且相关性良好,阿司匹林能够抑制血小板表面糖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血小板活化,抑制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在进展性脑梗死(PI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182例脑梗死患者分为PIS组80例和非PIS组102例,检测全血血小板膜蛋白PAC-1、CD62P阳性率,同时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另选择9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PIS组PAC-1、CD62P阳性率和颈动脉IMT高于非PIS组(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PIS组血清PAC-1、CD62P阳性率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654)。结论血小板膜蛋白PAC-1、CD62P阳性率可能是PIS发病机制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PIS发病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外周血小板活化程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3种血小板膜糖蛋白单克隆抗体CD62p、CD61、CD41标记50例正常孕妇和56例妊高征患者外周血小板,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正常孕妇血小板CD62p、CD61及CD41的检测值分别为7.16%±3.10%、5.60%±2.78%及8.31%±4.31%;妊高征随程度的加重3种成分呈增高趋势,且重度组检测值显著高于正常组和轻、中度组(P<0.05、P<0.01)。结论妊高征外周血小板CD62p、CD61及CD41检测值显著增加,标志着血小板活化程度明显增强,因此能够预示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PAC-1、CD62p和PaO2、PaCO2的关系。方法用三色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5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及50例缓解期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PAC-1、CD62p的表达水平并与40例健康对照者比较,并测PaO2及PaCO2。结果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PAC-1、CD62p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01),并与动脉血氧分压呈负相关、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呈正相关。结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小板明显活化,其活化程度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患者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小板活化功能(PAC-1、CD62p)水平的关系;探讨HCY、PAC-1、CD62p在青年和老年急性脑梗死病理生理学上的意义;分析HCY与PAC-1、CD62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4例发生脑梗死3d内的青年患者、64例年龄大于45岁发生脑梗死3d内的老年患者、38例正常青年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流式细胞仪方法分别检测其HCY、PAC-1、CD62p值,对结果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青年脑梗死患者HCY、PAC-1、CD62p水平与正常青年人和老年脑梗死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脑梗死患者的HCY与血小板活化晚期功能(CD62p)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749,显著性p值〈0.05)。结论监测HCY、PAC-1、CD62p的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监测青年脑梗死;HCY、CD62p在青年脑梗死病理生理过程中的意义大于老年脑梗死;青年脑梗死的HCY水平与CD62p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健康非妊娠妇女60名、健康晚期妊娠60名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58例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T-Ⅲ)、CD62p和血小板激活复合物(PAC)-1。全自动血凝仪采用凝固法检测PT、APTT、TT、FIB,免疫比浊法检测D-dimer,发色底物法检测AT-Ⅲ。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62p和PAC-1。结果与健康非孕组比较,健康晚孕组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各组PT、APTT明显缩短、AT-Ⅲ明显降低、FIB和D-dimer明显升高,CD62和PAC-1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健康晚期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PT、APTT明显缩短、AT-Ⅲ明显降低、FIB和D-dimer明显升高,CD62和PAC-1表达明显增加,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随病情加重,FIB、AT-Ⅲ、D-dimer、CD62p和PAC-1有增高趋势。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检测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情监测,早期防治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在使用丹红治疗前、后血小板CD61、CD62p表达水平变化,探讨丹红注射液在肺心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入选的肺心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采静脉血,在流式细胞仪下,检测CD61、CD62p阳性血小板百分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CD61、CD62p表达和血小板活化状态变化.结果 肺心病患者治疗组治疗前CD61、CD62p阳性血小板百分率分别为(85.23±4.51)%,(46.73±6.68)%,丹红治疗7 d后,阳性血小板百分率分别为(79.65±6.74)%,(41.69±7.86)%,肺心病患者对照组治疗前阳性血小板百分率分别为(83.79±4.92)%,(48.25±4.84)%,对照组治疗7 d后,阳性血小板百分率分别为(82.93±5.02)%,(47.41±5.37)%,两组患者治疗前CD61、CD62p阳性血小板百分率无统计学差异,丹红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丹红注射液可抑制肺心病患者外周血小板表面CD61、CD62p表达,血小板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血液流变学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对照组(51例)及治疗组(53例)。2组均控制饮食等基础上给予降糖治疗,使血糖持续达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每次1.2 g,3次·d-1)连续治疗1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CD62p表达,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浆NO、ET-1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CD62p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血浆ET-1均明显下降(P<0.05),血浆NO显著升高(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不显著。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以抑制血小板活化,降低血液黏稠度,升高NO和降低ET-1的水平,从而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丹参滴丸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小板活化功能、血清金属基质蛋白酶(serum metalloproteinase,MMP)-9、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s,sICAM)-1及1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t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海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40例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接受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冠心丹参滴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用药前后测定外周血血小板微粒及其表面膜蛋白(CD40L、CD62p、CD63、PAC-1),同时测定血清MMP-9、sICAM-1及tPAI-1水平。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有118例和116例完成研究。观察组心绞痛症状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14%和94.07%,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5.86%和82.76%(P<0.05)。用药4周后,两组的全球急性冠脉事件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周后,两组外周血血小板微粒及其膜蛋白(CD40L、CD62p、CD63、PAC-1)、血清MMP-9、sICAM-1及tPAI-1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丹参滴丸联合西医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活化及MMP-9、sICAM-1、tPAI-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9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炎性因子指标、血脂指标、血小板指标。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CD62p)以及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PAC-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Lp-PLA2、TC、TG、LDL-C、CD63、CD62p以及PAC-1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后效果良好,可以促进患者血脂水平改善,抑制血小板活化,降低患者脑卒中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和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方法对28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15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正常对照组30例患者用FACSCAN型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表面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和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栓素B2(TXB2)。结果活动期UC患者血PAC-1、CD62p均较缓解期和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UC患者血浆TXB2较缓解期UC患者和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患者PAC-1、CD62p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缓解期TXB2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CD62p及TXB2与病情程度有关(P〈0.05)。结论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PAC-1、CD62p是溃疡性结肠炎较特异的指标,TXB2影响血液高凝状态,抗血小板药物对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流式细胞术预测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流式细胞术制定阿司匹林抵抗(AR)的诊断标准,预测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27例冠心病(阿司匹林组103例和空白对照组24例)患者人院时及经治疗7 d后P选择素(CD62P)和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的表达率.利用ROC曲线法设定AR诊断标准,统计AR在住院冠心病患者中的发生率.结果 阿司匹林组治疗前CD62P(10.16±6.80)%、PAC-1(14.66±10.56)%,治疗后CD62P(5.70±4.28)%、PAC-1(8.93±7.08)%;空白对照组治疗前CD62P(9.14±6.52)%、PAC-1(17.67±11.53)%,治疗后CD62P(7.81±5.72)%、PAG-1(14.9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设定CD62P抑制率<21.5%或PAC-1抑制率<17.7%为诊断AR标准,AR在住院冠心病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7.5%.结论 CD62P抑制率<21.5%或PAC-1抑制率<17.7%为AR诊断标准.AR发生率为17.5%.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某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血清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CD62p)、血小板糖蛋白复合物(PAC-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62p、PAC-1、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较为确切,可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减轻炎性反应,抑制血小板活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妊高征患者外周血小板活化和红细胞内Ca2+含量(IECa2+)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三种血小板膜糖蛋白单克隆抗体CD62p、CD61、CD41标记50例正常孕妇和56例妊高征患者外周血小板,并应用Fluo-3/AM导入红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之水平与Ca2+含量。结果 正常孕妇血小板CD62p、CD61及CD4l的检测值分别为7.16%±3.10%、5.60%±2.78%及8.31%±4.31%;妊高征随程度的加重三种分子呈增高趋势,且重度组检测值显著高于正常组和轻、中度组(P<0.05、P<0.01)。轻度组产前及产时IECa2+与正常妊娠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妊高征者增加(P<0.05),IECa2+含量与平均动脉压(MAP)呈正相关,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妊高征患者IECa2+含量较未发生者明显增加(P<0.05)。结论 妊高征外周血小板CD62p、CD61及CD41检测值显著增加,标志着血小板活化程度和凝血能力明显增强,IECa2+增加能够预示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采取有效的降压措施可以使IECa2+含量趋于正常水平以减低其危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及其服用阿司匹林前后血小板表面糖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测定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治疗前后的全血中血小板表面糖蛋白(CD62p/PAC-1)的表达率,采用自身对照分析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表面糖蛋白的影响。结果:冠心病组治疗前的血小板表面糖蛋白PAC-1、CD62p的表达率分别为(10.4±6.2)%和(10.7±7.1)%,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经以阿司匹林为基础的抗血小板治疗后CD62p、PAC-1的表达率下降至(4.3±2.1)%和(4.9±2.4)%(P<0.01),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CD62p和PAC-1是血小板活化的敏感和特异指标,阿司匹林能够抑制血小板表面糖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血小板活化,抑制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10月的42例高龄去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2例高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1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乌司他丁治疗组)21例,然后将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1 d及3 d时的CD62p、PAC-1、GMP-140及GPⅡb/Ⅲa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用药后1 d及3 d时的CD62p、PAC-1、GMP-140及GPⅡb/Ⅲ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时间段的检测水平,并且观察组用药后1 d及3 d的检测水平均低于本组用药前的检测水平,P均<0.05,检测水平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乌司他丁对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影响较大,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微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机采自体血小板在保存期内的活化水平,探讨其对临床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30份机采自体血小板保存前及保存5d活化指标CD62p、CD63进行检测,对血小板输注前后进行计数,观察输注效果。结果随着保存时间延长,流式分析CD62p、CD6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保存自体血小板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较输注前多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血小板输注有效率53.3%。结论虽然保存自体血小板活化水平显著增高,但输注后仍可提高血小板数量,并有一定的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20.
林杨闯  余祖善 《中国药师》2016,(12):2335-2338
摘 要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水平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 ACS患者8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均按ACS常规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200 mg, ivd,qd,均连用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水平变化,观察两组心脏缺血相关事件发生率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中分别脱落2例和1例,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 P<0.05或P<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心脏缺血相关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ACS 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较佳,能降低心脏缺血相关事件发生率,机制可能与其能降低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的水平,从而抑制血小板活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