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骨髓干细胞(BMSCs)直接来源于成人的骨髓,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自体BMSCs在活体肝脏内可分化为有功能的肝细胞和胆管细胞。BMSCs经分离纯化后移植到肝脏,可以在肝脏内逐渐分化为有功能的肝细胞,逐渐改善肝脏功能,为中、晚期肝硬化治疗提供新途径。本文综述了BMSCs与肝脏的关系、BMSCs在肝脏内分化的条件和机制、BMSCs移植治疗肝硬化的临床前及临床研究,以期为从事肝病研究的临床医生提供肝硬化治疗的新方法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肝脏慢性损伤,包括病毒性肝炎、酗酒、药物作用及代谢性疾病等,均可导致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一个可逆过程,病程进展导致的肝硬化是不可逆的,因此在纤维化早期进行及时诊断及有效的治疗,可减缓或防止发展为肝硬化.近年来研究发现,中药川芎中的有效成分(川芎嗪)在治疗肝纤维化中发挥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对川芎嗪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引起的一种肝内慢性损伤修复反应,细胞外基质的产生和降解失衡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基础。目前,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仍是研究的热点。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功能,其通过调节肝细胞再生,下调免疫介导的肝损伤,从而发挥对肝病的治疗作用。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免疫调节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摘 要肝纤维化以细胞外基质在肝脏中的异常蓄积为主要特征,而胶原则是细胞外基质的最主要成分。胶原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寻找具有显著调控胶原代谢的中药,成为肝纤维化治疗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综述了胶原代谢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以及中药调控胶原代谢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的共同病理学基础,其主要表现为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沉积,分布异常。ECM包括胶原、非胶原性糖蛋白及蛋白多糖等,其可由肝脏中多种细胞合成和分泌,不仅具有支架作用,而且可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等生物行为,而其合成和降解又受多种细胞因子的调控。抗肝纤维化治疗的目标在于抑制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及逆转肝纤维化,改善患者肝脏的结构与功能,延缓肝硬化及其失代偿期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的共同病理学基础,其主要表现为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沉积,分布异常.ECM包括胶原、非胶原性糖蛋白及蛋白多糖等,其可由肝脏中多种细胞合成和分泌,不仅具有支架作用,而且可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等生物行为,而其合成和降解又受多种细胞因子的调控.抗肝纤维化治疗的目标在于抑制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及逆转肝纤维化,改善患者肝脏的结构与功能,延缓肝硬化及其失代偿期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扶正化瘀方是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中药复方,本文综述了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的主要作用机制及其效应物质,包括该方影响肝脏多种细胞的功能及细胞外基质代谢,其入血成分、活性物质及其组织分布代谢特征。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存在于大多数慢性肝脏疾病过程,而目前尚无理想的抗肝纤维化特效药物。黄芪药用历史悠久,经现代研究证实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该文通过检索文献,梳理近年来黄芪及其活性成分作用于肝纤维化的信号通路及其作用机制,为黄芪抗纤维化的药物开发及机制探讨提供依据和思路。结果显示,黄芪活性成分通过调控p38MAPK、TGF-β1/Smads、NF-κB、PPARγ、Notch、PAR2、PGE2/EP2/cAMP多条信号通路,发挥减轻肝脏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抑制肌成纤维细胞合成、减少细胞外基质合成等作用,达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显示出从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相互作用的机制特点。  相似文献   

9.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肝纤维化 (liverfibrosis)是指肝脏慢性炎症或损伤导致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 ,是所有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 ,其共同特点是以胶原蛋白为主的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matrix ,ECM )各成分合成增多 ,降解相对不足 ,过多沉积在肝内引起肝纤维化 ,若进一步发展引起肝小叶改建、假小叶和结节形成 ,则进入肝硬化。Safadi等[1 ] 研究表明肝纤维化在去除损伤因素后尚有逆转的可能 ,大大地激发了人们对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目前 ,学者们普遍认为肝星状细胞 (hepaticstellatecell,HSC)是肝脏合成ECM的主要细胞[2 ] 。因此 ,肝星状细…  相似文献   

10.
治疗肝纤维化药物现状概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凤  凤良元  欧敏 《安徽医药》2005,9(4):244-246
肝纤维化是由不同病因引起慢性肝损伤,激活肝星状细胞(HSC),促进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CM)各成份合成增多,降解减少或代偿不足,从而使ECM在肝脏异常沉积而引起的肝脏的纤维化病变.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致肝小叶结构改建,假小叶及结节形成,称为肝硬化.肝硬化可以继发并发多种严重疾病.肝硬化不可逆转,但是其前期病理进程肝纤维化可以控制或逆转.本文仅从作用机制方面就近年来治疗肝纤维化药物的现状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肝纤维化是对慢性肝损伤的愈合反应,为一个可逆的过程。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是肝脏分泌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c,ECM)的主要细胞,在肝纤维化的发展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控制HSC的活性并逆转肝纤维化的进程是抗肝纤维化研究的重点之一。在肝纤维化病程中,一系列细胞因子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作用于邻近的HSC,影响其增殖、趋化、代谢及凋亡。鉴于Kupffers细胞为细胞因子的主要来源,其在肝纤维化病程中对HSC细胞的活化增殖、凋亡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HSC、Kupffers细胞及细胞因子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关系极为密切,阐明其关系,有助于以HSC为靶点的肝纤维化方面的研究,现就其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肝内肌成纤维细胞的来源及其在肝纤维化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肝脏慢性损伤,包括病毒性肝炎、酗酒、药物作用、代谢性疾病等各种致病因子导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肝内细胞外基质过度沉淀形成肝纤维化,在此过程中分泌胶原能力更强且具有收缩能力的肌成纤维细胞的大量生成被认为是肝纤维化发生与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对于肝纤维化时肌成纤维细胞来源的认识尚没有完全明了,在肝纤维化发生时肝星状细胞活化为肌成纤维细胞的主要来源;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皮细胞经上皮间质转化及一些仍具有分化能力的外周血细胞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转变为肌成纤维细胞并发挥作用。该文就近年来此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成功分离并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基础上,用HGF、EGF以及HGF+EGF诱导其向肝细胞方向分化,并采用不同方法鉴定细胞分化能力,试图为肝细胞移植等寻找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应用HGF、EGF、HGF+EGF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肝样细胞。实验分组:A组:未加任何诱导因素的BMSCs;B组:HGF(20ng/ml),诱导分化BMSCs;C组:EGF(10ng/ml),诱导分化BMSCs;D组:HGF(20ng/ml)+EGF(10ng/ml),诱导分化BMSCs。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在诱导第7、21天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肝细胞标志AFP和CK18。结果在加入各种诱导成分后,梭形或成纤维细胞样细胞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变成纺锤形、不规则圆形或多角形细胞,数量逐渐变多,形似肝细胞。在诱导分化第7天和21天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各诱导组均可检测出AFP和CK18表达,图像分析表明HGF+EGF联合诱导分化的AFP、CK18阳性率最高,HGF次之,EGF则较弱。结论 HGF、EGF、HGF+EGF均能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千细胞分化为肝样细胞,分化后的肝样细胞能分泌肝细胞特异性产物AFP、CK18。  相似文献   

14.
《中南药学》2015,(12):1292-1295
三七为常用中药,在《本草纲目》中有详细记载。三七具有止血、抗血栓、促进造血、抗炎、保肝、抗肿瘤、镇痛等作用。本文对三七及其有效活性成分对肝的保护作用机制(改善肝纤维化、改善肝脏微循环、酒精性肝损伤保护机制、抗急性肝损伤作用、三七总皂苷对肝的影响机制等)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为临床治疗肝脏疾病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220种功能细胞,形成任何类型的组织或器官,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再生能力成为各种组织或器官的潜能.干细胞移植是从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出干细胞,并将干细胞经肝动脉输入病变肝脏内,在肝脏环境调节下分化为干细胞,从而改善了患者的肝功能.我科于2010年9月-2011年3月共收治肝硬化自体干细胞移植患者40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南药学》2018,(2):209-212
芍药苷是中药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许多研究发现其具有缓解炎症、抗风湿和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除此之外,近年来对芍药苷保肝作用的研究逐渐增多。芍药苷不仅对肝炎、肝损伤和肝纤维化有保护作用,而且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抗肝癌的作用机制主要与不同信号途径引起的细胞凋亡、阻止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以及保护肝脏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孙凌云  秦桂秀  刘立新 《药品评价》2006,3(5):391-393,396
在世界范围内.有数千万肝纤维化患者,这些患者可能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而死亡。虽然目前在此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由于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复杂性,仍然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国内外的学者们对新近发现的几种因子例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连接蛋白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做了大量研究发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连接蛋白主要来源于肝脏的非实质细胞.调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肝脏细胞的促有丝分裂作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能够刺激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8.
<正>常的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胆管上皮细胞)处于静态状态。但是肝脏在面对大规模的实质细胞损失时是一个具有高度再生能力的器官。在肝损伤及肝功能受损时,成熟肝细胞分化增殖是恢复动态平衡的第一道防线。尽管肝脏功能较正常肝脏时降低,但肝移植的研究表明,移植的肝细胞有生存优势,在增殖中占主导地位。但是肝移植患者数目的增加,肝源匹配困难等问题的凸显迫使我们不得不采用新的治疗手段刺激肝脏再生,延长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生存期。最近研究证实,在终末期肝病患者和肝病模型中,干细胞在肝损伤修复中有重要作用,干细胞移植被看作为一个潜在的替代移植技术。然而,我们对肝脏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理解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不断有文献证实肝脏干细胞可以成为肝星状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论证。另一方面,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应用的更加谨慎也因为它可能显示出肝脏细胞癌的细胞特性。本篇综述将阐述在肝脏损伤后干细胞肝向分化的作用机制,重点阐述相关信号通路,以促进未来靶向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1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多个方向的分化潜能,成为干细胞领域的热点研究对象。许多科研人员将各种中药单体及其提纯物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显示,部分中药及其提纯物能有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当下使用的诱导剂多为激素和细胞因子之类,长期以来中医药治疗骨折,愈合疗效显著,具有较高安全性;并且目前对于中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诱导的研究比较少,现对中药诱导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研究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2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多能干细胞的一种类型,其日后可分化成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骨细胞、神经元细胞、肝细胞等。经过多项实验资料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减轻或抑制肝纤维化,并且不诱发免疫排异,在治疗肝硬化、修复肝细胞损伤的前景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