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感染性眼内炎的影响方法:结合我院近5年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等情况,重点分析11例致感染性眼内炎病例,并比较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结果: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高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均得到控制,除1例患者外,6例均获得满意的视功能恢复.结论 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及早进行前房冲洗和(或)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注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张倩  刘菲  付书华 《江西医药》2014,(3):248-249,25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和预防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1年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4例4眼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均采取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注药治疗,其中1例摘除人工晶体。结果4例中2例眼内炎细菌培养阳性,均为表皮葡萄球菌。4例眼内炎均得到控制,恢复了良好的视功能,最好达到0.8。结论结膜囊污染是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主要因素之一,规范操作并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可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发生。采取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注药术,尽量保留人工晶体对患者视功能的恢复有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超声乳化术白内障患者2000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统计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危险因素和护理措施。结果:2000例患者共出现6例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为0.3%。结论: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和各因素相关,为预防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需强化围术期管理,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糖尿病白内障角膜缘切口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效果。方法对136例(156眼)糖尿病白内障采用角膜缘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角膜切口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10个月142眼视力≥0.3,≥0.5者130眼,≥0.8者101眼,视力0.05-0.2者12眼,〈0.05者2眼。无1例发生眼内炎,角膜缘切口均一期甲级愈合。结论角膜缘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角膜损伤轻,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切口愈合好,降低眼内炎的发生,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2873例白内障复明手术的效果。方法对经我院严格筛查适合复明手术的白内障患者2873例(3256只眼),实施免费小切口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对效果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后追踪复查资料完整者2645例(2963只眼),术后1个月视力≥0.05者2905只眼,复明率98.04%;视力≥0.3者2217只眼,脱残率74.82%;植入人工晶体者2919只眼,植入率98.52%。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463只眼(15.63%);后囊膜破裂103只眼(3.48%);虹膜损伤42只眼(1.42%);迟发性葡萄膜炎21只眼(0.71%);术后高眼压117只眼(3.95%);后发性白内障38只眼(1.28%)。未发生大泡性角膜炎、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感染性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我院白内障复明手术总体临床疗效显著,小切口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均是有效的复明手段。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李华 《中国实用医药》2013,(31):100-101
目的探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眼内炎临床特点。方法选取65000例(86450只眼)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结果经治疗后2只眼眼球摘除,3只眼眼球萎缩,5只眼产生光感(light perception),7只眼视力达到0.2以上。结论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出现眼内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晶状体后囊膜部位出现破裂,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为主要致病菌。加强手术治疗过程中的操作规范,能够有效降低眼内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聚维酮碘预防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2例行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1例,患眼101只)。研究组术前结膜囊使用2.5%聚维酮碘,对照组术前结膜囊使用庆大霉素。比较两组患者眼内炎的发病率、自觉症状,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后对其进行泪膜破裂时间检查(BUT)、角膜荧光染色检查(FL)、视力检查。结果:研究组术后无患者发生眼内炎,对照组术后6例(5.94%)患者发生眼内炎,研究组眼内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术后两组患者异物感、结膜充血、角膜上皮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FL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个月FL评分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3个月恢复术前水平(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FL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3个月研究组FL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视力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应用聚维酮碘,术后眼内炎发生率明显降低,且不会影响视力的恢复,在临床上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宋明娟 《北方药学》2014,(6):121-121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102例160眼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术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视力恢复0.1-0.3者12眼(7.5%),0.3-0.5者20眼(12.5%),>0.5以上者128眼(80%)。46眼出现并发症,均为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混浊27眼,葡萄膜炎3例,后囊浑浊5眼,术后暂时性高眼压11眼。治疗后一周内好转。未发生视网膜脱离、人工晶体脱位及眼内炎病例。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奉辉  庞兰  伍美  刘婴 《中国医药指南》2013,(14):719-720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病原因与护理措施。方法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16892例,其中术后感染性眼内炎4例,分析这些患者的发病相关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护理措施。结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病原因很多,其中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手术,处理方法中最为有效的是及时、彻底的前方冲洗注药术。结论严格遵守灭菌、消毒原则,围手术期的管理必须加强,杜绝白内障术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实施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的安全防范对策。方法对92例(119眼)糖尿病患者实施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事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术后视力≤0.1者8眼(6.72%),0.1~0.5者53眼(44.5%),≥0.5者58眼(48.7%)。术后角膜轻度水肿16眼(13.4%),角膜内皮褶皱14眼(11.8%),无前房积血、瞳孔粘连、眼内炎等并发症的出现。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白内障手术要注重血糖的控制,通过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从而提高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眼内炎是指眼内液或眼内组织的炎症反应。感染性眼内炎是眼科手术的一种最严重的合并症,常致患眼失明,甚至丢失眼球。术后急性感染性眼内炎是指发生在眼科手术后6周内的眼内炎。白内障手术是眼科中最常见的内眼手术,90%的术后眼内炎发生在此种手术后。因此,充分认识其发病的各相关因素,并相应采取各种措施,认真防治,历来都是眼科医师十分重视的突出问题。现就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发病率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16 例(16 眼)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进行了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脱离复位、视网膜光凝、玻璃体腔注药及硅油或惰性气体填充等手术.12 例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后 16 例均控制了感染,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8 例细菌培养为阳性,多为条件致病菌.结论 及时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是治疗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肝素在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效果的影响,对低分子肝素组和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两组都无眼内出血,两组间角膜内皮混浊的时间和程度无显著差异,但低分子肝素组人工晶体前表面沉积物和后囊混浊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时低分子肝素组视力为0.69±0.21,明显高于对照组0.54±0.28(P<0.05)。表明低分子肝素可提高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效果,值得在眼科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43眼)青光眼白内障患者,控制眼压后行白内障超乳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及眼压等情况变化。结果术后随访5个月,43眼中有34眼(79.07%)视力较手术前提高,38眼(88.37%)眼压控制在21mmHg之内,绝大部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滤泡形成良好。术后近期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34.88%),前房渗出(22.26%),后囊膜混浊(18.60%),未发生明显眼内出血及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白内障超乳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三联术对白内障并青光眼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白内障摘除、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42眼)白内障摘除、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眼球穿孔伤外伤性白内障32眼,其中伴眼内异物13眼,伴玻璃体混浊19眼。老年性白内障伴视网膜脱离4眼,伴视网膜静脉阻塞玻璃体混浊6眼。结果术后视力提高38眼(90.5%),不变4眼(9.5%)。保留晶体前囊的19眼术后囊膜明显混浊者4眼(21.1%),保留晶体后囊的23眼术后囊膜明显混浊者3眼(13.0%)。结论白内障摘除、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对经选择的玻璃体视网膜条件较好的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并发症,对于可疑眼内炎或诊断明确的患者都应给予及时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在眼内炎的治疗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笔者对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病率、发病因素及致病菌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该疾病的药物治疗的进展,包括抗菌药物(抗生素及抗真菌药物)、激素及散瞳药物等的应用和给药途径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是一种发病急剧,进程迅速,常导致失明、眼球萎缩的手术并发症。本文就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和防范等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陈勇  夏林 《海峡药学》2009,21(6):140-141
目的提高葡萄膜炎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疗效,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方法束前1周开始用非甾体类眼药水滴眼,同一人完成手术,行常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毕即球旁注射甲基强的松龙40mg.术后除常规白内障术后散瞳、局部抗炎治疗外.均于术后第一天起.隔日球旁注射甲基强的松龙20mg。并用裂隙灯显徽镜检查和房水混浊程度评判治疗效果。结果求后第一天,患者眼前节症状反应明显,处于1~2级状态的占90.9%.用药7天后.症状明显减轻,出现同上症状者占25.5%.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用药14d后症状基本得到控制。房水混浊于术后第一天最重。处于1—2级者为85.5%,术后第七天处于相同级别的有25.5%。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至第十四天逐渐减轻。结论甲基强的松龙球旁注射能有效抑制炎症性反应.减轻致炎因子的形成,有效抑制葡萄膜炎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症反应。球旁注射能增强局部药物浓度,增强局部组织吸收.减少全身用药量,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及抗炎强度,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无明显不良副作用,对减少葡萄炎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反应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可靠性。方法对1225例(1225只眼)白内障在表面麻醉下行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225例(1225只眼)均在表面麻醉下完成手术,术后1周矫正视力1.0以上者847只眼(69.14%)0.5-0.9者322只眼(26.26%)0.5以下者56只眼(4.6%)。术后1月矫正视力≥0.5者1179只眼(96.24%)。术中并发症:后囊破裂35例(2.86%),自述眼部不适者95例(7.76%),角膜水肿79例(6.45%)。结论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