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苦参碱、川芎嗪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的抑制作用,并比较3种药物的抗肿瘤活性。方法依据文献分别对丹参酮ⅡA、苦参碱、川芎嗪设定给药浓度,配制9种不同的浓度,对PC12细胞处理24 h,采用MTT测定吸光度值,再根据Origin软件计算细胞的IC50值,比较3种药物对PC12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结果通过丹参酮ⅡA、苦参碱与川芎嗪对PC12细胞抗肿瘤作用比较,发现丹参酮ⅡA组肿瘤细胞生长明显受抑制。各组IC50值分别为23.21 nmol/mL、11.36μmol/mL、20.32μmol/mL。丹参酮ⅡA、苦参碱与川芎嗪比较,肿瘤细胞生长明显受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苦参碱及川芎嗪对比,丹参酮ⅡA在低浓度时对肿瘤细胞就有抑制作用,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2.
隐丹参酮是中药丹参的有效成分之一,对多种肿瘤显示很好的活性。其抗肿瘤效应包括抑制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逆转药物耐药性等。抗肿瘤直接靶点有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酪氨酸蛋白磷酸酶SHP2、DNA拓扑异构酶2(top2),其它的作用机制包括诱导活性氧(ROS)产生、调控雌、雄激素受体信号、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等。此外,近年来研究人员还设计合成了许多隐丹参酮衍生物,并对其抗肿瘤作用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就隐丹参酮及其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够有助于隐丹参酮及其衍生物在抗肿瘤方面的药物研发。  相似文献   

3.
丹参的主要抗肿瘤活性成分一丹参酮(tanshinone),是一组脂溶性菲醌类成分。隐丹参酮是丹参中提取的脂溶性成分之一,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影响细胞周期分布以及促进分化等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通过化学药物有目的地改变细胞周期,进而增强放疗敏感性,对肿瘤的治疗可能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主要研究隐丹参酮对宫颈癌细胞系Hela的细胞毒性、放射增敏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其作用机制,为隐丹参酮应用于宫颈癌放射增敏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研究丹参酮I和二氢丹参酮I对人胃癌细胞MGC-803、乳腺癌细胞MCF-7的抗肿瘤活性。方法:从白花丹参中分离、纯化丹参酮I和二氢丹参酮I成分,采用MTT法测定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以及凋亡情况。结果:丹参酮I、二氢丹参酮I对MCF-7几乎没有生长抑制作用,对MGC-803有很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同时可明显阻滞人胃癌细胞MGC-803的细胞周期,使细胞核裂解呈现碎片状而产生凋亡小体,且其凋亡率成明显的上升趋势。结论:丹参酮I、二氢丹参酮I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对MGC-803肿瘤细胞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而对MCF-7几乎没有活性。  相似文献   

5.
丹参酮ⅡA的药理作用及疾病治疗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参酮ⅡA是中药丹参的主要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节细胞凋亡等药理作用,目前广泛用于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近年研究发现,丹参酮ⅡA还有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多种脏器纤维化等作用。本文在介绍丹参酮ⅡA治疗心血管疾病和神经保护作用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国内外丹参酮ⅡA其他方面的药理学作用及疾病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丹参酮类化合物对白血病干细胞(LSCs)的促凋亡作用.方法 将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与丹参酮ⅡA等4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分别作用于白血病NB4细胞,以CD34+、CD38-、CD123+为标记确定NB4细胞中的LSCs,采用Annexin V/PI双标记法检测LSCs的凋亡率.结果 在20 μmol·L-二氢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Ⅰ条件下作用24h后,可显著诱导LSCs凋亡,而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不能诱导LSCs凋亡.结论 丹参酮类化合物诱导NB4中LSCs的凋亡能力与其结构有关,与课题组前期报道的其对NB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丹参酮类是从传统中药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及其同属植物中分离到的一大类脂溶性天然产物,包括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二氢丹参酮Ⅰ等多种成分。丹参酮类与丹酚酸类均被证实是丹参的主要特征性成分和活性成分,具有较明显的心脑血管保护活性。近年来研究发现,丹参酮类在体内外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该文就丹参酮类化合物尤其是丹参酮ⅡA的抗肿瘤作用与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该类化合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丹参酮类化合物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分子结构与细胞毒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改良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丹参酮类化合物与细胞共培养一定时间后对NB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结果 供试丹参酮类化合物均能有效抑制NB4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与NB4细胞共培养24 h后,二氢丹参酮Ⅰ与丹参酮Ⅰ的IC50值分别为1.86、3.62 μg· mL-1,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的IC50值均大于10 μg·ml-1;共培养48 h后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的IC50值分别为0.65、1.41、1.83、5.41μg·mL-1;72 h后的IC50值分别为0.28、0.33、0.45、2.59 μg· mL-1.结论4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对NB4细胞均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作用强度大小依次为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提示丹参酮类化合物的A环为芳环时可增强细胞毒性,C环的呋喃环结构可能影响其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9.
丹参酮ⅡA(TanⅡA)是从中药丹参及其同科同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减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耗氧量、抑制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广泛的药理活性。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丹参酮ⅡA在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促进细胞侵袭转移等方面具有突出的抗癌活性,使其成为医药界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本文就丹参酮ⅡA的抗结肠癌作用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隐丹参酮是从中药丹参里提取的一种天然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不仅能预防和治疗缺血性疾病、冠状动脉疾病和阿尔茨海默氏症,还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它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转移和侵袭、抗新血管生成及调控活性氧水平等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对近年来研究的隐丹参酮的抗肿瘤活性和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丹参酮Ⅱ_A对HeLa宫颈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HeLa宫颈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对HeLa宫颈癌细胞的增殖抑制,采用烟酸己可碱33258染色法观察丹参酮ⅡA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并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用药后Bcl-2和bax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丹参酮ⅡA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它能促使HeLa细胞发生凋亡;用药48h后Bcl-2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bax基因的表达则无明显变化。结论:丹参酮ⅡA对HeLa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丹参中含有丹参酚酸类成分,主要包括丹参素、原儿茶醛以及咖啡酸、丹酚酸等,也包括丹参酮类。其中,丹参酮属于丹参根部的乙醚或者乙醇提取物,也是丹参中最为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根据其不同的化学结构可以将其划分成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TanⅡA)以及丹参酮ⅡB等。丹参酮ⅡA能够起到天然的抗氧化功效,临床应用于心血管中能够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还能够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耗氧量,对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功能也能够发挥出一定的抑制作用。近年来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临床应用丹参酮ⅡA能够对人体多种肿瘤细胞起到明显的遏制细胞毒性作用,同时还可以一定程度上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以及凋亡,达到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及转移的目的,丹参酮ⅡA作用机理可能和抑制DNA合成、调节细胞周期以及影响凋亡、原癌基因的表达水平等密切相关。现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文献,对丹参酮ⅡA近期在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丹参酮ⅡA逆转人ER阳性乳腺癌细胞的恶性表型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证实丹参酮ⅡA对体外培养的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抑制及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理.方法 用光镜、电镜观察丹参酮ⅡA处理前后细胞形态的改变;细胞增殖试验(MTT法)、集落形成试验检测丹参酮ⅡA对MCF-7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RT-PCR技术半定量检测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改变;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 经一定浓度丹参酮ⅡA处理后MCF-7细胞形态改变,接近正常上皮细胞形态;丹参酮ⅡA对MCF-7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一时问依赖关系;对MCF-7细胞增殖具抑制作用;可上调增殖、分化相关基因ERa、nm23-1、c-fos的表达,下调c-myc的表达.结论 丹参酮ⅡA对MCF-7细胞体外生长、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对MCF-7细胞形态具有恶性表型逆转作用;可上调细胞ERa、c-fos、nm23-1和下调c-myc基因表达,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来逆转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对脂多糖(LPS)诱导入脐静脉细胞融合细胞EA.hy926 TLR4/NF-кB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细胞融合细胞EA.hy926;观察丹参酮ⅡA低、中、高剂量组对LPS刺激EA.hy926细胞的保护作用,RT-PCR和Westem bolt法检测TLR4,NF-кB、TNF-α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LPS 刺激组TLR4,NF-кB和 TNF-αmRNA和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5).与LPS刺激组相比,丹参酮ⅡA低剂量组TLR4,NF-кB,TNF-αmRNA及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而丹参酮ⅡA中、高剂量组TLR4,NF-кB和TNF-αmRNA及蛋白质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丹参酮ⅡA抗AS的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干预TLR4/NF-кB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隐丹参酮(CTS)是从中草药丹参根茎中提取的单体成分,相对分子质量小,可透过血脑屏障,近年来通过体内外各种实验被证实对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关节炎、内分泌失衡、脑损伤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具有药理活性。在抗肿瘤方面不仅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转移侵袭和抗新生血管生成等机制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同时还具有与部分化疗药物联合,增敏化疗疗效或逆转化疗耐药的作用。通过对CTS在各种肿瘤中的抗肿瘤药理活性与逆转肿瘤耐药进行综述,为其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丹参酮衍生物对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生长抑制以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丹参酮1、丹参酮2和丹参酮B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PI单染法检测3者对K562细胞周期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3者对K562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结果丹参酮1和丹参酮B能够抑制K562细胞增殖,IC50分别为5.22和15.11μmol·L-1,且分别在2.5~10μmol·L-1和10~40μmol·L-1剂量范围内,G0/G1期细胞比例的增加及早期凋亡细胞百分率的提高均呈剂量相关性;丹参酮2在100μmol·L-1的剂量下,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仅为27.8%,无诱导其凋亡作用,但可以使G0/G1期细胞增多。结论丹参酮1和丹参酮B抑制K562细胞增殖,阻滞其于G0/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丹参酮2对K562细胞没有明显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但可将其阻滞于G0/G1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TAⅡA)、丹参酮Ⅰ(TAⅠ)、隐丹参酮(CTA)及二氢丹参酮Ⅰ(DIA Ⅰ)对U26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CCK法检测4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对U266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用Annexin-V-FITC/PI检测细胞的凋亡,用PI法检测细胞周期;收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标本,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对MSCs分泌白介素6(IL-6)的影响.结果 4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对U266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DIA Ⅰ较其余3种化合物的作用更强,引起细胞早期凋亡较多,细胞周期被阻滞在S期;DIAⅠ能明显抑制IL-6的分泌,其余3种化合物对IL-6的分泌作用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IA Ⅰ能明显抑制多发性骨髓细胞株U266的增殖,其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MSCs分泌IL-6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丹参酮ⅡA及其类似物的全合成和结构修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昌胜  陈莉 《药学进展》2013,37(2):58-65
丹参酮ⅡA具有抗肿瘤、抗炎抑菌及抗心血管疾病等广泛药理活性,但该化合物同时存在脂溶性高、半衰期短和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因此研究人员不断尝试对丹参酮ⅡA进行结构改造,以期改善其理化性质和药动学参数.综述丹参酮ⅡA及其类似物的全合成和结构修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丹参酮类化合物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分子结构与细胞毒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良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丹参酮类化合物与细胞共培养一定时间后对NB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结果供试丹参酮类化合物均能有效抑制NB4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与NB4细胞共培养24 h后,二氢丹参酮Ⅰ与丹参酮Ⅰ的IC50值分别为1.86、3.62μg·mL-1,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的IC50值均大于10μg·mL-1;共培养48 h后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的IC50值分别为0.65、1.41、1.83、5.41μg·mL-1;72 h后的IC50值分别为0.28、0.33、0.45、2.59μg·mL-1。结论 4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对NB4细胞均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作用强度大小依次为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提示丹参酮类化合物的A环为芳环时可增强细胞毒性,C环的呋喃环结构可能影响其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20.
丹参酮ⅡA对EA.hy926细胞TLR4/NF-κB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脂多糖(LPS)诱导人脐静脉细胞融合细胞EA.hy926 TLR4/NF-κB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细胞融合细胞EA.hy926;观察丹参酮ⅡA低、中、高剂量组对LPS刺激EA.hy926细胞的保护作用,RT-PCR和Western bolt法检测TLR4、NF-κB、TNF-α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LPS刺激组TLR4、NF-κB和TNF-αmRNA和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5)。与LPS刺激组相比,丹参酮ⅡA低剂量组TLR4、NF-κB、TNF-αmRNA及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而丹参酮ⅡA中、高剂量组TLR4、NF-κB和TNF-αmRNA及蛋白质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丹参酮ⅡA抗AS的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干预TLR4/NF-κB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