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时相蛋白在化疗患者真菌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化疗患者真菌感染诊治过程中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α1-酸性糖蛋白、铜蓝蛋白进行检测。结果:化疗患者4种急性时相蛋白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真菌感染后,4种急性时相蛋白明显升高,其升幅高于病毒感染组(血清淀粉样蛋白A除外)而低于细菌感染组(P〈0.01),治疗有效者第3天已有下降,7天明显下降(P〈0.01)。至21天恢复至化疗未感染组水平(P〉0.05),死亡组仍维持高水平:与白细胞计数比较,急性时相蛋白对真菌感染的监测更为灵敏。结论:监测急性时相蛋白对化疗患者真菌感染的诊断、疗效和预后评估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冉书容  王革  廖明燕  黄超琼 《重庆医药》2009,38(14):1736-1737
目的评估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生存质量(QOL)变化。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和急性白血病患者QOL评估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8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调查,同时选择健康人行对照分析。结果WHOQOL—BREF的总评价分、生理领域分、心理领域分、急性白血病患者生存质量评估表的总均分以及SDS的总标准分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5例,急非淋应用HOAP方案,急淋应用COAP方案,同时加用中药治疗。对照组与治疗组化疗方案相同,不同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96%,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缓解期较对照组长(P〈0.05),生存期较对照组长(P〈0.01)。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中医药结合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并评价治疗后5年的生存质量。方法将来我院就诊的60例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病情使用常规化疗,治疗组除常规化疗外,在化疗间歇期根据中医辨证施治,服用自拟配方中药汤剂,用Karnofsky功能指数评定以及单位测评法评定治疗后1、3、5年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计算其5年存活率。结果治疗组晚期卵巢癌5年生存率(85.0%)高于对照组(70.0%)(P〈0.01),治疗组1年后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医药结合化疗,能使晚期卵巢癌患者生存期延长,使治疗1年后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程荣辉  张荣艳 《江西医药》2009,44(4):306-309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初次诱导化疗缓解前后caveolin-1蛋白表达的变化及Caveolin-1蛋白的表达与AL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5例AL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组Caveolin-1蛋白的表达。结果65例初治组AL患者表达Caveolin—1蛋白的阳性细胞率(2.31±3.62)%、平均荧光强度(69.88±21.17),分别较10例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细胞率(77.50±1.76)%、平均荧光强度(289.87±7.92)明显下降(P〈0.01);38例AL患者诱导化疗缓解后表达Caveolin-1蛋白的阳性细胞率(3.03±3.87)%与初治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平均荧光强度(152.74±25.81)较初治组明显升高(P〈0.01)。各种类型的急性白血病表达Caveolin-1蛋白的阳性细胞率、平均荧光强度无明显差异(P〉O.05)。结论急性白血病的Caveolin-1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明显下降,且AL初次诱导化疗缓解后Caveolin-1蛋白的表达较初治时有所恢复.提示Caveolin-1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AL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6.
张晶  何周康  赵昕 《肿瘤药学》2011,(3):206-208
目的探讨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ALL)中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与VDLP方案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70例初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并选取同时期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及复发患者S-LDH水平,并与对照组LDH水平比较,分析LDH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结果ALL患者LDH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通过治疗(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患者S-LDH明显下降(P〈0.01),NR患者虽出现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R/PR治疗前s-LDH水平亦低于NR治疗前(P〈0.05);获得CR/PR患者复发后,S-LDH又明显升高,复发患者治疗前S-LDH水平高于未复发患者(治疗前)(P〈0.05)。结论S-LDH可能可以作为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在31例初发急性白血病和8例正常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分析急性白血病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间完全缓解率(CR)的差别。结果Survivin在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64.5%(20/3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5%(1/8)(P〈0.01);Survivin阳性表达的CR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P〈0.01)。结论.Survivin的过度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其阳性表达可能显示急性白血病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郑维锷  张武  司同国 《江西医药》2006,41(3):160-161
目的研究和安胶囊联合甲地孕酮片对消化道肿瘤术后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防治效果。方法将46例消化道肿瘤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化疗同时应用和安胶囊及甲地孕酮片,对照组仅使用化疗。分别测定每例化疗前及4周后血液中前自蛋白(PAB)及转铁蛋白(TRF)的数值。结果实验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液中PAB及TRF值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中PAB及TRF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PAB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TRF改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和安胶囊联合甲地孕酮片对消化道肿瘤术后化疗患者营养不良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减毒增效升白汤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方法将200例恶性肿瘤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服用减毒增效升白汤,每天1剂,水煎服;对照组服用利血生200mg、鲨肝醇100mg,每天3次。2组疗程均4周。试验采用单盲法。观察2组治疗前后白细胞、免疫学指标、生活质量及症状缓解等变化。结果治疗组白细胞、总稳定率、生活质量总稳定率、免疫学指标及症状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只有NK指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减毒增效升白汤可增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白细胞总稳定率,改善其生存质量和全身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减毒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两组患者确诊后均给予西药联合化疗以及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均给予中药解毒清髓汤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发热以及出血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白血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发热、出血等不良发应的比例比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多极射频消融治疗不能切除胰腺癌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射频消融治疗不能切除胰腺癌的远期疗效。方法:将不能切除的60例进展期胰腺癌随机分为射频消融组和化疗组,每组30例,射频消融组术中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同时行胆道旁路引流和(或)胃肠短路手术。化疗组接受常规化疗(氟尿嘧啶+丝裂霉素+多柔比星),22例合并黄疸者同时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观察指标:临床受益反应(CBR)、肿瘤局部血运改变及大小改变、肿瘤标志物CEA和CA19—9、黄疸指数、并发症及生存期。结果:CBR整体改善率:射频消融组83.3%,化疗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局部血运改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体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射频消融组肿瘤标志物CEA和CA19-9有效率与化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射频消融组黄疸指数有效率与化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射频消融组4例出现胃肠功能差,化疗组4例出现白细胞及血小板降低,3例PTCD引流管脱管。射频消融组和化疗组治疗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6.5个月和6.5个月,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射频消融联合胆道旁路引流和(或)胃肠短路术治疗不能切除胰腺癌能够明显提高肿瘤坏死率,显著改善患者远期生存状况和疾病相关症状,是一种安全可行、创伤小、疗效确切的局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彭家清  彭姝 《中国药师》2007,10(3):226-228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00例CRF患者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治疗效果与常规治疗(对照组)100例比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BUN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Scr、TC、TG较治疗前下降更显著(P〈0.01);血Alb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可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急性自血病诱导化疗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白血病分为常规诱导化疗(对照组)和化疗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就其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率87.75%,部分缓解率4.04%,KPS评分总改善率73.47%;对照组完全缓解率50.00%,部分缓解率16.67%,KPS总改善率36.67%;观察组化疗毒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中使用黄芪注射液,对提高完全缓解率、减少毒副反应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作为急性白血病化疗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联合MEA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48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分为2组:治疗组26例,给予rhIL-11和MEA方案化疗;对照组22例,给予MEA方案化疗而不用rhIL-11。动态观察化疗后血小板数值变化及rhIL-11的不良反应。结果 rhIL-11能显著增加治疗组患者血小板数量(P〈0.01),缩短血小板数值恢复正常所需时间(P〈0.01),不良反应以乏力、水肿和注射部位疼痛为主。结论 rhIL-11有明显的促血小板生成作用,不良反应轻微,与化疗联用可减少出血并发症,使化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晚期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113例经病理确诊的临床Ⅲ、Ⅳ期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化疗加中药组(治疗组)71例,单纯化疗组(对照组)42例,治疗组在化疗同时开始服用中药汤荆,并连续服用2~3个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但治疗组QOL总积分与治疗前比(P〈0.05),与对照组比(P〈0.05),差异显著,身体状况与治疗前比差异非常显著(P〈O.001),对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的耐受性增强。结论 中药配合化疗能提高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身体状况,增强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耐受性,对延长病人生存期可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不同服药方法对高血压患者疗效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服药方法对于高血压治疗有效性和平稳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设计。对90例Ⅱ级及以上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早晨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和缬沙坦(代文)组(甲组),早晨服缬沙坦晚上服硝苯地平控释片组(乙组),早晨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晚上服缬沙坦组(丙组),患者均于服药前及服药后2周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求得平滑指数等指标。结果:服药两周后,夜间、24h平均收缩压的下降值甲组小于乙、丙两组,P〈0.01,夜间、24h平均动脉压的下降值甲组小于乙组,P〈0.05,甲组小于丙组,P〈0.01。甲组夜间、24h平均收缩压平滑指数小于乙、丙两组,P〈0.01。夜间、24h平均动脉压平滑指数甲组小于乙组,P〈0.05,甲组小于丙组,P〈0.01,夜间舒张压平滑指数甲组小于乙组,P〈0.01,甲组小于丙组,P〈0.05。结论:联合用药降压效果显著,早晚分次服药较早晨顿服两种药能更有效控制夜间血压及使夜间及24h血压下降更平稳。  相似文献   

17.
急性白血病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红细胞酵母菌花结试验测定45例初次确诊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及完全缓解后红细胞膜C3b受体花结率(RBC-C3bRR)及红细胞膜免疫复合物花结率(RBC-ICR)。结果健康对照组RBC-C3bRR及RBC-ICR分别为(18.65±2.58)%、(7.45±2.16)%;急性白血病患者组化疗前及完全缓解后RBC-c3bRR分别为(9.73±3.24)%、(15.12±2.86)%,而RBc-ICR则分别为(13.92±2.75)%、(9.26±2.25)%。急性白血病组化疗前及完全缓解后RBC-C3bRR及RBC-ICR与正常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前与完全缓解后RBC-C3bRR、RBC-ICR两两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后RBC-c3bRR较化疗前明显升高,但尚未达到正常人水平,而RBC-ICR在完全缓解后较化疗前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下降,测定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RBC-C3bRR、RBC-ICR)可作为判断急性白血病疗效、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一步了解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IL-11与血小板生成素(TPO)的相互调控机制。方法应用ELISA法及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40例初治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血清TPO及其受体c—mp1表达,其中20例应用rhIL-11为A组,20例不用rhIL-11为B组,以2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c组。结果1.血清TPO水平及其c—mpl水平:化疗前白血病A、B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白血病与正常对照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后血小板降低时,白血病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白血病与正常对照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均高于化疗前;血小板恢复正常时(PLT〉100×10 9),A组明显高于B组(P〈0.05),而B组略高于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相关分析:化疗前的所有样本血清TPO与血小板数呈负相关。3组的血清TPO与c—mpl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应用IL-11治疗组较未用IL—11治疗组TPO及其受体明显增高,提示IL-11与TPO有协同作用。本实验研究结果进一步探讨了血小板减少症患者IL-11的调控机制.为临床诊断、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奎硫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比较58例精神裂症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末的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ALT明显升高(P〈0.01),A/G降低(P〈0.05)。治疗后男性患者A/G明显降低(P〈0.05),女性患者ALT明显升高(P〈0.01)。奎硫平剂量、体质量变化与ALT水平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奎硫平可引起元症状性ALT和AST异常,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胃癌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珏  吴平  刘涛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6):965-967
目的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胃癌患者血清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和临床病理证实为胃癌的60例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HGF水平,其中40例行胃癌根治术,20例患者因已有远处转移而丧失根治手术机会。分别检测胃癌患者术前、术后7d和3个月者血清HGF的水平;同时选取加例慢性胃炎患者以及4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胃癌患者血清HGF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和正常对照者(P〈0.01)。肿瘤血管侵犯者血清HGF明显升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血清HGF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肝脏转移者血清HGF水平明显高于无肝脏转移者(P〈0.05);肿瘤最大直径t〉3cm的胃癌患者血清HGF水平明显高于最大直径〈3cm的胃癌患者(P〈0.05);按胃癌TNM分期标准,Ⅰ期和Ⅱ期患者血清HGF水平明显低于Ⅲ期和Ⅳ期患者(P〈0.05);胃癌患者血清HGF水平与性别、年龄及组织学类型无明显关系(P〉0.05)。40例手术治疗患者术后1周血清HGF水平明显降低,术后3个月降低更为明显(P〈0.05和P〈0.001)。结论HGF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血清HGF水平的检测可成为胃癌病情程度监测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