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常规方法和环形消融方法消融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临床价值,探讨AVNRT射频消融治疗的新方法。方法AVNRT 16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环形消融组。常规组按常规方法采用中位或下位法行房室结改良,环形消融组采用沿冠状窦口周围进行环形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结果环形消融组并发症术中1例出现一过性Ⅲ度AVB,术后恢复;常规组2例出现一过性Ⅱ度AVB,术后恢复,3例出现Ⅰ度AVB;两组间放电次数、X线曝光时间、射频消融能量比较P<0.05;两组间复发例数,常规组4例,环形消融组0例,两组比较P<0.05。结论在冠状窦口进行环形消融治疗AVNRT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具有较高成功率。环形消融是AVNRT射频消融治疗中一项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射频消融术(RFCA)于1986年才开始用于临床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但在近15年当中该项技术却得到迅猛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目前射频导管消融术已被公认是根治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首选方法。我院自2002-2005年开展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20例,现将这些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32例行RFCA的PSVT患者的射频消融方法、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9例,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83例,消融总成功率90.2%。随访(87±20)月,AVNRT消融复发率13.3%,永久性Ⅲ°房室传导阻滞(AVB)发生率4.1%;AVRT消融复发率4.0%,永久性Ⅲ°AVB发生率1.2%。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PSVT安全、有效;熟练的心导管技术、仔细的电生理检查、耐心地寻找最满意的靶点图以及合适的消融能量和时间,是提高成功率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 T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也是少数可以根治的心内科疾病之一。常见的 PS V T 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导管射频消融(RFCA )作为根治各类心动过速尤其是PS V T 的常用技术手段,目前该手术成功率越来越高,并发症越来越低。我院从2009年2月至2013年12月行RFCA治疗PSV T 患者44例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显性或臆性wPw综合征患者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性别分布及房室传导特性。方法分析经射频消融的255例AVNRT患者,267例显性、160例隐匿性wPw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各项电生理指标。结果显性wPw综合征中男性多见(68%),隐匿性wPw综合征中无性别差异;AVN—RT患者中女性多见(69%)。消融后30min,显性wPw综合征患者的PR间期(164±26)ms及AH间期(86±20)ms较隐匿性wPw综合征患者[(146±20)ms、(75±15)ms]显著延长(P〈0.000i);AVNRT患者消融前的PR间期(144±20)ms及AH间期(75±14)ms短于消融前的隐匿性wPw综合征患者[(150±22)ms、(80±17)ms](P〈0.05)及消融后的显性wPw综合征患者[(164±26)ms、(86±20)ms](P〈0.0001)。随访中,AVNRT患者的PR间期(144±20)ms也短于显性[(162±25)ms,P〈0.0001]或隐性wPw综合征患者[(150±20)ms,P〈0.05];AVNRT患者的室房阻滞周长比显性或隐性wPw综合征患者明显缩短。各组经过年龄配对,男女之间PR间期明显不同[(159±22)msvs(150±23)ms,P〈0.0001]。结论AVNRT及wPw各组之间存在性别分布不同,各组之间房室传导特性及房室传导的年龄差异可能解释性别分布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王和平  吴纲 《淮海医药》2012,30(2):133-134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其电生理机制较为明确,射频消融快径慢径均能达到治疗心动过速的目的,但从对房室传导功能的影响,慢径消融则是最为合理的术式。临床实践也证实阻断慢径相对安全,且治疗AVNRT的远期效果也较为理想[1]。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术(SVT)中应用SWARTZ R0(SR0)长鞘的价值。方法 SVT患者320例,其中采用经股动脉途径逆行消融左侧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LAVRT)138例,经股静脉途径消融右侧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RAVRT)60例.应用下位法或后位法慢径路消融治疗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22例。LAVRT组应用SR0长鞘8例.RAVRT组应用SR0长鞘10例,AVNRT组应用SR0长鞘72例。比较各组应用SR0长鞘与未用的消融结果。结果 320例患者中,8例未成功,其中2例AVNRT及2例右侧游离壁旁路再次手术加用SR0长鞘成功.总成功率98.4%。LAVRT组,8例患者股动脉严重迂曲,射频导管不能操作到位,辅用SR0长鞘作为支撑,顺利完成手术。AVNRT组,辅用长鞘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放电次数均显著减少。RAVRT组.右侧游离壁旁路32例10例辅用SR0长鞘作为支撑,辅用长鞘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放电次数均减少。结论 Swartz SR0长鞘在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宇宁  朱美 《江苏医药》1997,23(4):277-277
本院对4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接受射频电流导管消融(RFCA)治疗的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对象:男20例,女22例,平均年龄42.5土12.3(13~70)岁,均有SVT的临床证据,发病时间3~40年,发作严重者伴有明显的血液动力学障碍且药物不能控制或预防发作。其中房室旁路(AP)引起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30例(显性13例,隐匿性17例);房室结双径路(AVNDP)引起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0例,均为慢一快型;持续性自律性房速(AT)和1型房扑(AF)各1例。8例并存有器质性心脏病(高心病…  相似文献   

9.
兰炳炎  周乐今 《云南医药》1997,18(6):515-516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折返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应用兰炳炎周乐今谢红范洁黄春涛苗云波邓旭李锦蓉孟洁指导徐小南李德亮陈天德唐天云丁宝寿吴迎宪射频消融(RFCA)作为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萍  李俭春 《江苏医药》1997,23(10):708-709
报告2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3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7例,口服纳多洛尔治疗一周前后进行食管电生理检查,观察治疗前后窦性心律时及食管电生理的参数变化及PSVT发作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后窦房结周长、P-R间期、QRS时间及QTC间期、SNRT、SACT、AVNERP、AVNWCL均较服药前延长,AVN2:1文氏阻滞点较前缩短;20例PSVT患者仅1例逆向型AVRT被诱发,13例DAVNP患者服药后来能被检出。说明纳多洛尔能很好地控制AVNRT及顺向型AVRT的发生,是临床首选的第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 ,5 2岁。因反复发作性心悸 10余年入院。患者常于劳动时或情绪激动时发作心悸 ,自觉有多种不同的心悸。均为突发突止 ,发作时间不等 ,长者可达十几小时。静脉注射心律平或异搏定可终止发作 ,入院时查体未见异常 ,心脏超声、心脏 X光片、有关实验室检查正常。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 :穿刺右侧颈内静脉及两侧股静脉插入 10极冠状窦电极及 4极高位右房、希氏束、右心室电极。行电生理检查首先诱发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心动过速发作易于诱发 ,不易终止 ,从股动脉插入大头电极 ,在左前侧壁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X线投照体位下消融改良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疗效.方法 AVNRT患者126例,按X线投照体位分后前位组40例、右前斜(30度)位组44例和左前斜(45度)位组42例;均经导管标测消融改良慢径.结果 三组均100%成功消融改良慢径.希氏束(His)至冠状窦(CS)口距离、首获有效靶点时间、消融点数、累积放电时间和总X线时间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中发生一过性房窒传导阻滞(AVB)各1例.随访3~6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经导管消融改良慢径,三种X线投照体位标测均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3.
<正>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首选慢径消融毋庸置疑,但消融靶点与正常房室结传导系统非常之近,射频消融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房室传导阻滞不可逆,冷冻消融通过冷冻改变电传导特性[1]与冷冻黏附、不出现结性心律等优势[2,3],为此类患者带来新的福音。本文观察了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18例利用8 mm冷冻导管消融AVNRT患者的术中及术后,初步体会了冷冻消融治疗AVN-  相似文献   

14.
赵玲  王如兴等 《云南医药》2002,23(4):279-281
目的 探讨房室结慢径改良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特异性心电改变及预防。方法 23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慢径。结果 232例患者均消融成功,其中发生一过性Ⅲ度AVB11例,永久性Ⅲ度AVB7例。结论 射频改良房室结慢径时可发生Ⅲ度AVB,但只要术中发现特异性心电改变立即停止放电并选择适当的消融方法,可将Ⅲ度AVB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电生理不典型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射频消融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人完成的89例AVNRT中电生理不典型的12例,分成三组进行观察。A组:心房心室程序刺激房室结功能曲线(AVNFC)连续;B组:心房程序剌激AVNFC连续但心室程序刺激反应曲线不连续,C组:有自发而未诱发心动过速的房室结双径路(DAVNP)患者,均采用下位时间能量递增法行房室结慢径消融术。结果 3组病人经采用下位时间能量递增法行射频消融慢径,无一例出现房室传导阻滞,临床随访1~58个月,均未复发心动过速。结论 下位时间能量递增法消融慢径的方法适用于典型和不典型的AVNRT的消融,且对不典型的AVNRT的患者安全、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16.
程军  刘少忠  徐晓东  朱永新  方洁  魏婕  王丽华  张芸 《安徽医药》2010,14(10):1203-120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dal supraventricu lartachycardia,PSVT)简称室上速,是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心电图大多表现为QRS波群形态正常、RR间期规则的快速心律。室上速多由折返引起,折返可发生于窦房结、房室结与心房等处[1,2]。大多数患者能证实存在房室结双径路,即利用隐匿性房室旁道逆行传导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常无器质性心脏病表现,不同性别与年龄均可发生[3,4]。  相似文献   

17.
对25例有确切 Kent 束(包括隐匿性)存在证据的顺传型房室反复性心动过速(AVRT)及27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两组患者,作了室上速发作时食道单极导联心电图上室房传导时间(VA 间期)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AVRT 组的 VA 间期为80~140ms,而 AVNRT 组为0~70ms,两组间全无重叠。作者认为,VA 间期>70或≤70ms 是鉴别 AVRT 或AVNRT 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时 ,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无交界性心律出现的电生理特点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 32 5例 A VNRT患者分为两组 :A组 30 4例 ,消融房室结慢径时出现交界性心律 ;B组 2 1例 ,消融慢径时无交界性心律出现。比较两组慢径消融时消融导管电极所在部位 ,A/ V比值 ,有无碎裂波或慢径电位 ,以及好发于何种 AVNRT。结果  B组多为快 -慢 (Fast- Slow) AVNRT患者 ;B组 A/ V>A组A/ V比值 ;B组患者消融导管电极大多位于后区 ,且较少记录到碎裂波或慢径电位。结论 消融慢径时 ,极少数病例无交界性心律出现 ,也可成功地打断房室结慢径使治疗 AVNRT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在窦性心律时静注三磷酸腺苷(ATP)非侵入性诊断隐匿性房室旁路(AP)的价值及射频消融(RFCA)的结果。方法:研究组42例系隐匿性AP参与的VRT准备接受RFCA者,对照组37例为RFCA成功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者,在窦性心律时静注递增剂量的ATP(10-40mg),结果;静注ATP后出现隐匿性AP征象研究组35例(85%),对照组2例(6%)(P<0.001),所有受试者PR间期在出现房室回波(AVRE)前均轻微延长(<50ms),体表心电图与心内电图结果一致。23例RFCA成功者术后重复ATP试验,均未出现隐匿性AP征象。结论:窦性心律时静注APT是诊断隐匿 性AP有一定价值的非侵入性床旁试验方法,还可用于判断隐匿性AP消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腺甙明显减慢房室结传导速度,药理剂量时具有负性变导性效应,可引起一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因而,外源性腺背能十分有效地终止那些以房室结作为一部分折返环的室上速。但房室结折返性室上速常呈地茶酚胺依赖性,几条酚胺则对腺背的作用在某些方面有拈抗作用。21例室上速,其中房室顺传型反复性心动过速1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9例。分为H组:组1(13例),在无外源性儿茶酚胺情况下能诱出室上速;组2(8例),在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每分钟1.6土0.4灿g)时能诱出室上速。组1和2窦性心律时RR间期分别为793土38和561上23毫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