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南药学》2017,(6):776-779
目的优化丹参口服液制备工艺,并对其稳定性考察。方法以原儿茶醛的含量为指标,对提取工艺中加水倍量、醇沉浓度、醇沉后静置温度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考察,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工艺,并对其进行6个月稳定性考察。结果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加8倍量水,碱水煎煮3次,明胶-乙醇除鞣质,醇沉浓度为60%,冷藏(4℃)放置。结论该方法合理可行、质量可控,为丹参口服液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楼步青  林华 《广东药学》2005,15(4):37-38
目的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浸膏量,提高有效成分的含量,以梓醇含量为考察指标,对混合水提液的醇沉除杂技术进行优选。方法以梓醇含量(高效液相法)为筛选指标,考察上述水提液醇沉精制的浓缩相对密度、药液的含醇量及药液pH值的影响。结果最终确定最佳醇沉方案为浓缩到相对密度1:1.5,加95%乙醇至含醇量达70%。结论混合水提液醇沉工艺重复性好,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3.
清热注射液系我院自行研制纯中药制剂,临床主要用于上感发热,亦应用于其它原因造成发热症状,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其制备工艺及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1.处方:蜂蝶菊10009、大青叶7509、黄等、大黄各2509、苯甲醇209、亚硫酸氢钢Zg,制成注射液1000ml,分装500支。2.制备工艺:采用水醇沉淀法[’]提取。上述中药煎煮3次,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2000ml。冷藏24h,滤过,浓缩1000ml,加乙醇至含醇量60%左右。冷藏24h,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400ml,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冷藏,过滤,浓缩至200ml,加明胶溶液至含明胶量2%,再加…  相似文献   

4.
丹参注射液的除鞣质工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考察不同除鞣质的工艺对制备丹参注射液的效果。方法 以丹参提取液为样本,原儿茶醛为代表成分,比较5种除丹参注射液中鞣质方法的效果,及有效成分损失率。结果 胶醇树脂法能有效地去除丹参注射液中鞣质,澄明度良好,且损失率无明显降低。结论 此法为中药制剂纯化工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丹参浸膏多种精制工艺的比较,以总酚为指标成分,采用比色法测定指标成分,为丹参制剂前处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醇法、醇/水法、酸/碱法等不同工艺的组合,进行丹参浸膏的精制.结果:所得丹参浓缩膏通过指标成分的测定,选择最佳工艺.结论:通过指标成分的测定,采用含醇量达到60%→含醇量达75%→6倍量去离子水→含醇量达85%为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丹参浸膏多种精制工艺的比较,以总酚为指标成分,采用比色法测定指标成分,为丹参制剂前处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改变醇的浓度以提高丹参含量的提取。结果通过丹参浸膏多种精制工艺的比较,选择最佳工艺。结论采用含醇量达60%~含醇量达75%~加6倍量去离子水-含醇量达85%为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7.
注射用银杏叶提取物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供注射用银杏叶提取物的生产工艺.方法:采用直接比较法,以HPLC法测定个样品中银杏总黄酮和总内酯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对银杏叶提取的水沉淀工艺、柱分离纯化工艺和除鞣质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对银杏叶醇提液浓缩后,加4倍量水,可去除相应杂质(叶绿素、树脂);大孔吸附树脂吸附量为银杏叶重的2.5倍,用15%乙醇洗脱能够除杂;聚酰胺除鞣质的用量为粗品的1/4.用此工艺中试10批样品质量合格.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适合于工业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影响蓝莓提取的各种因素,确定最佳提取的工艺条件.方法 以乙醇浸膏收率、抗感染效果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考察乙醇提取次数、加醇量、醇浓度、提取时间四个因素的影响.结果 在考察因素中,对乙醇浸膏收率、抗感染效果影响程度均为醇浓度C>提取次数A>提取时间D>加醇量B.结论 综合考虑两方面因素,其中以抗感染效果为主要指标,最后确定蓝莓的最佳提取工艺为A1B3C2D2,即用75%乙醇10倍量,每次4h,提取2次.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用不同方法检测除鞣质后金丝桃素的含量变化和收率,建立贯叶金丝桃良好的除鞣质方法。方法采用明胶沉淀法、改良明胶沉淀法及碱性醇沉法除鞣质后,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贯叶金丝桃提取物中金丝桃素含量变化和收率;色谱柱为Phenomenex—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06mol/LNa214PO4(7:1V/V,H3P04调至pH=6.5),流速为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590nm,外标法计算。结果金丝桃素的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0194~0.7760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25%。RSD:1.29%(n=5);明胶沉淀法、改良明胶沉淀法和碱性醇沉法除鞣质后金丝桃素含量分别为0.092%,0.098%和0.093%,收率分别为70.15%,85.21%和89.16%。结论改良明胶沉淀法具有鞣质去除完全、金丝桃素含量较高、损失较少的优点,且方法简便易行.可应用于贯叶金丝桃提取物除鞣质处理。  相似文献   

10.
唐启令  张岩  宫钦红 《中国药师》2004,7(8):603-604
目的: 优选肺炎颗粒水提取的工艺条件.方法: 以干浸膏得率和盐酸麻黄碱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不同因素和水平对水煎煮工艺的影响.结果: 影响工艺的次序为煎煮时间>煎煮次数>浓缩程度>醇沉浓度.结论: 优选工艺为:煎煮2次,每次2 h,浓缩到每 ml含 1.5 g生药,醇沉浓度为60%.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立影响抗癌新制剂-白花蛇舌草胶囊生产工艺的主要因素,并制定最佳生产工艺。方法:以正交设计的实验方法,对组方中抗癌有效成分丹参酮进行定量分析,对其它有效物质进行收率分析。在醇提工艺中,选取L8(2^7)正交表,考察溶剂浓度、溶剂稀释倍数、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等工艺参数对丹参酮含量的影响。在水煎工艺中,选取L9(3^4)正交表,考察药材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等工艺参数对产出率的影响。结果:方差分析表明,在醇提工艺中,药材浸泡时间和溶剂稀释倍数对提取丹参酮影响较大;在水煎工艺中,加水量对提取量影响显著。本文设计交互作用影响均较小。结论:最佳制备工艺为:用6倍、4倍生药量的95%乙醇将丹参回流提取两次,提取时间各为2小时和1小时,丹参药渣与其它药材合并,然后加10倍、6倍生药量的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过滤、浓缩、醇、沉,所得醇沉液浓缩,再与丹参醇提液合并。  相似文献   

12.
一、组方板兰根100g,连翘50g,拳参50g,大青叶100g。二、制备方法将上述药物加适量蒸馏水没过药面,煎煮两次,第一次1.5h,第二次1h,合并两次煎液,滤过并浓缩至含生药1:1。在不断搅拌下,缓缓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对70 ~75%,放置24h。滤过,滤液回收至无醇味,再加适量的蒸馏水稀释后静置24h,滤过,加规定量的蒸糖搅匀溶解后再加蒸馏水至足量,滤过至澄清,灌装于10ml小瓶,封口,100°C流通蒸汽灭菌30min即得。三、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29例病人随机分组,感冒退热口服液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浸膏量,提高有效成分的含量,以梓醇含量为考察指标,对混合水提液的醇沉除杂技术进行优选。方法以梓醇含量(高效液相法)为筛选指标,考察上述水提液醇沉精制的浓缩相对密度、药液的含醇量及药液pH值的影响。结果最终确定最佳醇沉方案为浓缩到相对密度1∶1.5,加95%乙醇至含醇量达70%。结论混合水提液醇沉工艺重复性好,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14.
楼步青  林华 《今日药学》2005,15(4):37-38
目的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浸膏量,提高有效成分的含量,以梓醇含量为考察指标,对混合水提液的醇沉除杂技术进行优选.方法以梓醇含量(高效液相法)为筛选指标,考察上述水提液醇沉精制的浓缩相对密度、药液的含醇量及药液pH值的影响.结果最终确定最佳醇沉方案为浓缩到相对密度1∶1.5,加95%乙醇至含醇量达70%.结论混合水提液醇沉工艺重复性好,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15.
复方红藤灌肠液的制备及对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91年以来,采用复方红藤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处方组成及制备(一)处方红藤300g,蒲公英300g,地丁300g,败酱草300g,鸭跖草300g,莪术300g,三棱60g,桃仁60g,共制1000ml。(二)制备取处方药,加水煎煮3次(时间为1.5、1、0.5h/次)。煎煮液合并,浓缩至2g/ml,滤去不溶物,加乙醇至含醇量达70%,静置过夜,滤过,醇溶部分回收乙醇,加水至足量,静置过夜。滤过,加水至足量分装,灭菌即得。(三)质量控制本品为红棕色澄明…  相似文献   

16.
白芍单味颗粒剂水煎醇沉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霁明 《安徽医药》2011,15(2):156-157
目的研究白芍单味颗粒剂水煎醇沉工艺。方法以浸膏得率、芍药苷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水煮工艺条件进行优选,对醇沉浓度进行了单因素考察,确定白芍单味颗粒剂水煎醇沉最佳工艺。结果水煮最佳工艺为第一次加8倍量的水,浸泡1 h,煎煮1.5 h;第二次加6倍量的水,煎煮1.5 h。醇沉最佳工艺为水煎液浓缩成1.10~1.12(70~75℃)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搅匀,静置24 h,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适当浓缩。结论该提取工艺确保有效成分最大限度保留。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品标准》2012,13(4):298-298
【处方】丹参1500g 【制法】取丹参,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5小时,煎液合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8(60℃)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5%,冷藏,滤过,  相似文献   

18.
优选复方参芪软胶囊的醇沉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药液中总多糖的含量和干膏得率为指标,考察浓缩液的相对密度、醇沉浓度、静置时间、醇沉温度对醇沉效果的影响。结果:最佳醇沉工艺为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0,加95%乙醇至含醇量为60%,室温下静置48h。结论:优选的复方参芪软胶囊醇沉工艺简便易行,适用于实际生产配制。  相似文献   

19.
郑琴  胡鹏翼  杨明  岳鹏飞  伍振峰  王芳 《中国药房》2011,(35):3293-3295
目的:对含丹参中药制剂中丹参不同提取方法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研究。方法:以丹参片、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冠心丹参片中丹参的提取方法为研究对象,比较采用不同提取工艺、浓缩温度和溶剂对丹参中指标成分(丹参酮ⅡA、丹酚酸B)的提取量和浓缩前后指标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丹参采用90%乙醇渗漉法提取,指标成分提取量最大;浓缩温度对95%醇提取液中丹参酮ⅡA稳定性影响较小,而对水提取液中丹酚酸B稳定性影响较大;不同方法提取的丹参提取液浓缩后指标成分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结论:丹参采用不同方法提取后指标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浓缩对指标成分的含量变化影响较大。因此,针对相同或相近功效的丹参制剂,应统一丹参的提取浓缩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5种复方丹参口服制剂质量标准的异同,分析日用量含饮片量与活性组分含量,为临床用药综合评估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提取这5种制剂的处方、制法、鉴别、检查及含量测定指标,结合用法用量计算日用量相当于饮片量及活性组分量,分析其异同。结果: 复方丹参滴丸与其他4种制剂组方相似,但处方中君药丹参配比是另4种剂型的1.6倍。滴丸制法对丹参与三七采用水提醇沉工艺,而另4种对丹参均用醇、水分步提取与浓缩后再加三七细粉。5种制剂对三七与冰片的质控均收载TLC鉴别。滴丸有指纹图谱与丹参素定量,而另4种剂型均控制丹参酮ⅡA、丹酚酸B与三七皂苷总量。除滴丸外的4种制剂的日用量均相当于饮片量5.4 g。日用量按活性组分计,滴丸含丹参素不少于3.00 mg,另4种含丹酚酸B与三七皂苷总量低限一致,但颗粒剂含丹参酮ⅡA规定低限值是片、浓缩丸与胶囊的2.17倍(3.9 mg /1.8 mg)。结论:除复方丹参滴丸外4种制剂的处方、制法、质控项目与临床用量基本一致。复方丹参滴丸与另4种剂型的丹参用量、制备工艺与活性组分差异较大,提示临床用药尤应关注滴丸特点,并加强同类制剂安全使用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