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营养支持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观察胃瘫患者的临床表现、血糖、肝功能和电解质变化.结果:肠内营养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16例均获痊愈.营养支持后患者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无并发症出现.结论: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可满足胃瘫患者营养支持需求并且安全、经济、方便,对于容易发生胃瘫的手术推荐术中留置鼻空肠营养管.  相似文献   

2.
X线下导丝引导鼻空肠营养管放置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春  李瑞红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0):1683-1684
目的 评价X线监视下导丝引导鼻空肠营养管放置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胃肠造影机监视下,将带有金属导丝的营养管自鼻腔经胃、十二指肠置人空肠,拔出导丝,注人造影剂确认营养管前端已进入屈氏韧带后30cm以远。结果 X线监视下经导丝引导可以将营养管放置至屈氏韧带以远30cm以上的空肠部位,置管成功率100%,置管时间10~40min,平均20min;置管后营养管在位良好,喂养过程顺利。结论 X线下经导丝引导放置鼻空肠营养管是一种操作简便快捷、安全可靠的空肠营养管放置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导丝盲视置入鼻空肠管在重症外伤患者中的应用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盲插组、胃镜组和X线组,盲插组采取三导丝盲视置入鼻空肠管;胃镜组在胃镜的引导下植入鼻空肠管;X线组在X线辅助超滑导丝法;比较各组患者在置管成功率、置管所需时间、管道停留时间、早期肠内营养时间、置管相关费用、置管的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①三组患者在置管时间和管道停留时间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在空肠营养时间方面,盲插组时间明显短语胃镜组和X线组(P<0.05);在因置管产生的费用方面,盲插组产生的费用最低,胃镜组最高,且各组之间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②各组患者在置管成功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盲插组患者在置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胃镜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其他各置管相关及远期相关并发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导丝盲视置入鼻空肠管在重症外伤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早期给予患者进行肠内营养及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在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空肠置管与鼻胃置管两种不同置管方式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中的作用及比较其疗效之间的差别。方法择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40例和肠外营养组20例,其中肠内营养组再随机分为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组20例及鼻胃置管肠内营养组20例,在伤后48h内实施鼻胃置管及鼻空肠置管后使用自配营养液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组使用氨基酸、脂肪乳及葡萄糖实施肠外营养支持,两组病例均按84KJ/kg/d实施早期营养过渡支持,1周后两组患者都按照140KJ/kg/d提供营养支持。营养状况观察指标包括上臂肌围、血清总蛋白以及白蛋白,以上指标在营养支持实施前测定1次,以后每周测定一次。结果肠内营养组亚内在改善上臂肌围、血清总蛋白以及白蛋白方面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外营养组之间在改善上臂肌围、血清总蛋白以及白蛋白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试验中未发现患者出现误吸、腹泻、败血症等营养支持并发症。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中的作用是肯定的,是安全的,其中鼻空肠置管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方面比鼻胃置管肠内营养更具优势,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置管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用空肠造瘘置管对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运用效果。方法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空肠造瘘置管组(观察组),鼻十二指肠置管组(对照组),观察患者术后对上述导管的耐受情况及导管相关的并发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结果空肠造瘘置管组对导管的耐受力高于鼻十二指肠置管组,而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鼻十二指肠置管组(P〈0.0.5)。结论空肠造瘘置管组行肠内营养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患者能早期下床活动,可以降低术后导管相关并发症且患者免受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对于无法经口进食的重症患者,除病因治疗外,维持良好的营养支持是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1858年Busch首次报道肠内营养.目前肠内营养被作为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据报道,机体禁食1周以上即可发生肠黏膜萎缩和屏障功能受损,早期肠内营养对维持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避免肠道细菌移位、减少并发症等非常重要[1].目前空肠营养管置管国内报道有手术与非手术两种方法,手术方法即术中放置空肠营养管及术中行空肠造口术;非手术方法包括常规法、X线透视法、超声引导和内镜引导法.现将空肠营养管置管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早期给予生态免疫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间25例SAP患者在入院3~5d时放鼻空肠螺旋管.在到达空肠后.进行肠内生态免疫营养支持。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营养状况、免疫功能、TNF-α、IL-10的变化及并发痖的发生率等:结果25例患者均成功置管到达空肠.2例置管第4天时在X线透视辅助下置入空肠,3例在置管第4天时在内镜辅助下进入空肠。所有患者对早期肠内生态免疫营养耐受良好,无胰腺炎复发.而且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开始后1-2周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与营养支持前比较明显好转,TNF-α较肠内营养前显著降低(P〈0.05).IL-10较前显著升高(P〈0.05).且无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染的发生。结论对SAP早期给予肠内生态免癌营养支持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能改善SAP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前,放置空肠营养管的方法很多,内镜下置管法以其方便、无创和简单易行而成为目前常规置管方法.但对于幽门梗阻及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水肿、胃输出襻入口高度水肿病变时,常规放置肠内营养管十分困难,常限制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使用及推广,而导致被迫实施肠外营养支持.2009年6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对12例幽门梗阻及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水肿、胃输出襻入口高度水肿这类复杂患者在内镜辅助下双导丝引导(指引导丝和置管导丝)空肠营养管的放置,取得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胃癌在消化内科较为常见,手术患者早期需要给予营养支持治疗,以便维持机体营养需要。肠内营养中,留置鼻空肠营养管和空肠造口是较为常见的方式。为了探讨两种肠内营养方式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我们观察了66例全胃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钱晶瑶  石磊  施丹  李彦茹  李文 《天津医药》2019,47(11):1179-1182
目的 研究鼻胃镜联合导丝短程交换法留置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单纯性小肠梗阻患者 60例,随机分为内镜组和 X线组,各 30例,内镜组采用经鼻内镜辅助达到十二指肠降段或水平段,留置引导导丝后,于 X线监视下置管。X线组则全程在 X线监视下完成经鼻至空肠的置管。比较 2组置管成功率、总操作时间、放射线暴露时间、置管深度、肛门自主排气时间、有效率。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腹部手术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置管成功率、置管深度、肛门自主排气时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总操作时间、放射线暴露时间均小于 X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辅助法留置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可以简化操作时医患配合,缩短总操作时间和放射性暴露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尔凯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外科收治胃癌患者136例,并行胃癌根治术、术中放置复尔凯鼻肠营养管,术后予以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其中行毕Ⅰ式吻合64例,毕Ⅱ式吻合38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22例,全胃切除术12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第2~4天肛门排气、排便,术后恢复良好,无吻合口瘘、十二指肠残端瘘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全组病例中无一例死亡。结论对于胃癌患者,术中置入复尔凯鼻肠营养管,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操作简单,方便可行,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及死亡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2例。对照组营养治疗只给全胃肠外营养(TPN),肠内营养组在胃肠外营养基础上适时给予肠内营养(EN)。结果肠内营养组在并发症总体发病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方面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安全性高,疗效好,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3.
王开莲 《中国药业》2014,(15):77-78
目的:观察结直肠疾病术后应用新型肠内营养剂百普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结直肠手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经外周静脉给予肠外营养,治疗组经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周期均为7 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体重、营养状况、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记录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体重、外周血淋巴细胞、血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 P ﹤0.05),肠黏膜损伤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05),且并未增加吻合口瘘风险。结论结直肠疾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状态,减少肠黏膜损害,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并不会增加吻合口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李小平  刘一胜 《安徽医药》2009,13(8):957-959
目的总结食管、贲门癌手术中留置复尔凯鼻肠营养管及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治疗体会。方法对500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术中均放置复尔凯鼻肠营养管,术后给予早期的营养支持治疗。结果术中营养管的放置均顺利,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加快了肠功能的恢复,促进了患者康复,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结论食管、贲门癌患者术中放置复尔凯鼻肠营养管,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经济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毅生 《安徽医药》2013,17(3):438-440
目的总结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肠内营养的经验,探讨术前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5月—2012年2月接受食管贲门癌手术的患者共151例,术前根据其营养状况,给予静脉营养与肠内营养,术中予置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或空肠造瘘管,术后早期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肠内营养。结果所有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较快,营养状况接近正常水平,部分患者出现腹胀、腹泻、返流,其中有2例吻合口瘘,经术后肠内营养及静脉营养等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对于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前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对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保持肠道黏膜屏障,防治感染性并发症,改善机体营养状况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全胃切除术患者经留置鼻空肠营养管与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7月至2010年12月进行全胃切除术治疗的57例患者按照肠内营养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留置鼻空肠营养管的30例作为对照组,空肠造口的27例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第8d各项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4%,略低于对照组的13.3%,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患者经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临床效果更为满意,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并且使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更快,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是较佳的肠内营养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置小肠内固定术的适应证和治疗作用。方法选择严重腹部外伤、腹腔严重感染、广泛性粘连性肠梗阻,较大或较复杂的腹部手术,特别年老体弱、糖尿病患者,在结束腹部手术后,利用经过我们改制的小肠内固定管做预置小肠内固定术,术后早期经此管肠减压,灌注中药促进肠蠕动,肠功能恢复后行肠内营养。结果本组86例术后平均48~72h肠蠕动恢复,达到了较好的营养支持。无胃瘫、肠麻痹、粘连性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恢复顺利。结论选择适应证病例,加做预置小肠内固定术对预防术后严重并发症、促进顺利康复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鼻空肠管和鼻胃管两种肠内营养途径在肺部感染患者中使用效果对比,探索在临床护理中更为安全、优质的肠内营养方式.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案,分析36例留置鼻空肠管重症肺炎患者和40例留置鼻胃管重症肺炎患者在置管7天后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E%)、血清降钙素原值(PCT)和痰液pH值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置管l天后WBC、NE%、PCT和痰液pH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在置管7天后鼻空肠管组WBC、NE%、PCT均明显低于鼻胃管组(P<0.05),痰液pH值明显高于鼻胃管组(P<0.05).结论 在肺部重症感染的患者中,鼻空肠管可减少腹胀及胃食管反流,降低误吸风险,有利于肺部感染的控制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及其并发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肠内营养(EN)是指通过口服或管饲给予营养液,用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全部或部分营养。肠内营养制剂可分为要素型、非要素型和组件型三类。,肠内营养通常采用管饲途径给予,鼻胃管和鼻空肠管属于无创置管,胃造口和空肠造口属于有创置管。肠内营养治疗的适应证包括上消化道、上呼吸道根治性手术;气管插管;食管狭窄;吞咽困难;神经性厌食症;大面积烧伤、创伤等。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更安全,但也存在并发症,常见的有:(1)机械性并发症,如喂养导管堵塞;(2)胃肠性并发症,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腹泻,可采用胃肠泵、置鼻肠管、降低营养液输注速度、提高营养液温度、给予胃肠动力药等处理;(3)代谢性并发症,主要为高血糖,可给予外源性胰岛素;(4)感染性并发症,主要是营养液误吸或在胃内潴留反流入气道所致的吸入性肺炎,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发热、心率加快等,需注意检查胃潴留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6例,实验组留置鼻肠管,对照组留置鼻胃管,均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辅以场外营养的营养支持方式,观察两组生活指标、胃肠道耐受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后7d血清蛋白呈上升趋势,但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血糖均较营养支持前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患者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辅以场外营养支持方式,可以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