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30例)和预后良好组(34例),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间、血糖、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血氧饱和度、收缩压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两组患者中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入院时间较长,血糖和ISS较高,而GOS分值、血氧饱和度、收缩压以及GCS分值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疝、CT中线移动程度、环池形态、并发症及基础疾病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OR=1.025、32.546、3.237、4.561,P〈0.05)。结论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建立迅速有效的救治绿色通道,充分评估患者的损伤,密切监测病情的变化,早期积极地处理颅脑损伤和合并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在提高生存率的基础上可促进其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交通伤中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院前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分析105例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院前急救临床资料,提高院前急救效果及规范急救模式.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救治的10例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院前急救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本组105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存活76例,死亡29例.死亡组患者的GCS评分及ISS评分均低于存活组的患者(P<0.05),合并器官损伤的数量多于存活组(P<0.05),受伤至院前急救时间、急诊留置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均长于存活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及时有效、科学合理的院前急救加院前、院内的无缝隙连接为患者挽救赢得了时间,对于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伴有多发伤一体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2月,应用"一体化"指导思想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ISS≥25分)268例(A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同类患者187例(B组)进行比较。结果 A组268例,死亡47例,占17.5%。B组死亡53例,占28.6%。A、B两组比较:ISS=25~45分的病例B组死亡率高于A组,特重型颅脑创伤组生存时间A组长于B组(P〈0.05)。其中两组ISS评分:A组均分35.2,B组3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迅速准确的伤情判断,积极地实行早期抢救、损伤控制,MODS分级防治的一体化治疗能够显著提高重型颅脑创伤合并多发伤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李俊  杨恩惠 《安徽医药》2013,17(11):1915-1917
目的探讨急诊多发性外伤患者发生凝血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该院2010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84例急诊多发伤患者的相关资料,记录ISS、APACHEU值、血常规、血气分析和凝血功能等指标。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将患者分成凝血病组和对照组。将两组病人间APACHEⅡ值、低体温及低灌注比例、ISS等指标,分析TIC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多因素回归方程。结果17例(20.2%)患者符合TIC的诊断.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凝血病组的ISS、低体温和组织低灌注发生率、伴有严重创伤性脑损伤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GCS评分、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GCS≤8、碱缺失≥6和血小板计数是多发性外伤患者收治入EICU时发生创伤性凝血病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TIC与全身损伤严重程度、伴有严重创伤性脑损伤、休克及低体温有关,容易造成不良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学科联合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6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进行常规治疗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2010年1月~2012年12月实施多学科联合治疗的48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ADL、GCS评分以及死亡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为(89.36±15.33)分,GCS评分为(14.12±1.22)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为(62.37±10.28)分,GCS评分为(9.89±1.58)分,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12.5%,对照组死亡率为2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联合治疗可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治愈率,降低患者死亡以及致残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7,(10):163-165
目的分析100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急诊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法。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救治的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急诊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常规急诊救治),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急诊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急诊一体化救治)。对比两组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急诊患者的送诊时间、到手术时间、合并器官损伤数以及GCS评分、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急诊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急诊患者采用急诊一体化救治方法的效果确切,临床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7.
傅家清  田景中 《安徽医药》2020,41(7):828-831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对腹部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及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腹部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损伤控制理论技术救治,统计患者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根据存活与否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乳酸清除时间为(10.28±1.30)h,体温恢复时间为(8.39±1.14)h,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为(12.31±1.47)h,住院时间为(20.50±3.26)d,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存活率为90.00%。单因素分析显示,存活组脏器损伤分级(OIS)、创伤严重度评分(ISS)、进入ICU时低体温、估计失血量和腹部大血管破裂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IS分级、ISS评分、进入ICU时低体温、估计失血量和腹部大血管破裂均为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损伤控制理论对腹部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较好,患者预后与OIS分级、ISS评分、进入ICU时体温、估计失血量和腹部大血管破裂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颅脑损伤病情变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颅脑损伤患者32例,按GCS评分分为轻中重三组病例,分别于伤后1d、3d、7d及14d测定其血液中CRP的含量。以GOS作为患者预后的评分指标。对CRP与GCS及GOS分别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早期CRP值与病情及预后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血液CRP指标可以作为临床监测急性颅脑损伤病情及预后的相对可靠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张广军  李元柱 《河北医药》2006,28(11):1049-1050
目的 探讨影响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伴脑挫裂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60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伴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5分29例,预后良好13例,预后不良16例;GCS6~8分31例,预后良好26例,预后不良5例.结论 伤后GCS评分是影响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挫裂伤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及时清除颅内血肿和恰当的术后处理是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创伤性凝血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3月就诊的80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创伤性凝血病分组,分析多发伤患者发生创伤性凝血病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多发伤患者合并创伤性凝血病发生率为31.25%(25/80);合并创伤性凝血病组患者发生休克、低体温、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碳酸氢根(HCO-)<22 mmol/L比例以及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高于无创伤性凝血病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红蛋白(Hb)水平低于无创伤性凝血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休克、碳酸氢根HCO-<22 mmol/L、低体温、ISS评分是多发伤患者发生创伤性凝血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休克、HCO-<22 mmol/L、低体温、ISS与多发伤患者发生创伤性凝血病密切相关,可作为多发伤患者发生创伤性凝血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控制多发伤患者病情发展、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与疾病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87例,根据入院GCS评分,将患者分为GCS 3~5分和GCS 6~8分两组;出院时根据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GOS 4~5分)和预后不良组(GOS 1~3分);根据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和非高血糖组.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伤后12 h内和伤后24 h内血糖,记录高血糖组和非高血糖组的死亡率.结果 血糖与伤情:伤后12 h和24 hGCS 6~8分组患者血糖水平显著低于GCS 3~5分组(P<0.05);血糖与预后:伤后12 h和24 h预后良好组患者血糖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非高血糖组患者预后良好(恢复良好+轻度残疾)发生率显著高于高血糖组(43.75% VS 23.07%,P<0.05),非高血糖组患者死亡率显著低于高血糖组(8.33% VS 25.64%,P<0.05).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与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应给予积极控制以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王君祥  周幽心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2):3426-3427
目的:比较老年性急性颅脑损伤与非老年性急性颅脑损伤程度与预后的差异。方法:通过GCS评分结合ISS、NISS及RTS评分情况评价损伤的严重程度;比较死亡率和GOS评分结合存活患者ADL和FCA评分情况评价预后程度的方法,对比208例老年性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与524例非老年性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损伤程度与预后情况。结果:老年组GCS、ISS、NISS,RTS评分分别为12.9,17.2,19.7,7.13,对照组分别为11.8,17.8,20.4,6.82。两组评分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老年组死亡率,GOS评分,存活患者的ADL和FCA评分分别为21.2%,3.57,61.3,81.4,对照组非老年患者死亡率10.1%,4.13,67.8,88.5。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急性颅脑损伤程度虽然比非老年性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低,但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3.
徐超仁 《抗感染药学》2021,18(3):413-415
目的: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风险与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及GCS评分值的关联性及其对策.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间ICU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75例病例资料,其中术后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28例作为感染组,术后气管切开肺部未感染患者47例作为未感染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与患者性别、年龄及其合并伤、入院时GCS评分值、术前体质量指数、昏迷时间、气管导管留置时间、胃管留置情况、激素使用史、抗菌药物使用史、白蛋白水平、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受伤原因等单因素的相关性;将P< 0.05的单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术后气管切开肺部感染风险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术前体质量指数高、合并伤、入院时GCS评分值低、昏迷时间长、气管导管留置时间长、白蛋白水平低均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具有关联性(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前体质量指数高、合并伤、GCS评分值低、昏迷时间长、气管导管留置时间长、白蛋白水平低均为术后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中可从以上几方面重点干预及预防,以减少术后肺部感染,提高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亚低温治疗后低血小板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定性及定量关系.方法 80例重症颅脑损伤且需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成亚低温组及常温组,对亚低温组术后即刻实施亚低温治疗,常温组不实施亚低温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亚低温组低血小板发生率比常温组高(x2=24.260,P<0.01 );亚低温组内低血小板患者GOS预后评分比血小板正常患者差(t=-2.115,P<0.05):亚低温组内血小板下降程度与GOS预后评分之间无明显量化关系(Wilcoxon W=169,P=0.49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实施亚低温治疗可引起低血小板,且低血小板的发生与否和患者预后相关,血小板计数可作为判断重症颅脑损伤预后的一个指标.亚低温血小板计数下降程度与患者预后好坏无明显量化关系,低血小板仅是亚低温治疗预后判断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5.
宋香孔  王克剑 《首都医药》2009,16(24):43-43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糖浓度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即刻行血糖检测,3N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进行预后评分。结果颅脑损伤3周后中残、重残、植物生存状态以及急性期死亡患者入院即刻血糖浓度均明显高于恢复良好患者(P〈0.05,P〈0.01)。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糖浓度是近期预后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影响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因素,为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水平提供科学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7例,统计预后不良患者和预后良好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的既往史、合并伤、环池情况、脑疝、术后并发症、体温、WBC计数、血糖水平、入院GCS评分、收缩压是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相关因素(P<0.05)。结论降低患者血糖水平、体温,治疗合并症,改善机体缺血缺氧状态,降低颅内压,是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损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60例,就预后存活和死亡进行分组,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存活44例,死亡16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其中并发高钠血症、双侧瞳孔散大、入院时GCS评分是独立的影响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患者在并发重型颅脑损伤时合并颅内血肿和脑挫裂伤可加重病情,针对独立影响预后的因素制定措施进行预防,可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72例的急诊救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研究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的临床急诊救治方法.方法 选择本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的72例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进行了治疗,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36例,分别行传统常规骨折救治与损伤控制策略下的急诊救治,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 在住院时间、病死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骨折愈合时间、术后ISS评分等治疗效果方面,使用了损伤控制原则的研究组患者在上述指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具备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合理应用DCO原则,迅速准确的诊断和一体化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严重骨科损伤患者的生存率及预后结果.  相似文献   

19.
探讨多发伤患者急诊室处置时间长短与死亡的关系,为临床采取各种措施缩短急诊室处置时间、改善预后、提高救治时效性提供依据。收集我院急诊科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多发伤患者121例,记录患者急诊室处置时间、ISS评分、致伤原因、住院时间、死亡原因等信息,分析急诊室处置时间与死亡的关系。121例多发伤病例中,急诊室处置时间平均为76 min;死亡28例,死亡率23.14%。急诊室处置时间越长,ISS评分越高,死亡率越高。急诊室处置时间≤60 min者死亡率明显低于急诊室处置时间>60 min者。多发伤患者急诊室处置时间及ISS值与患者的死亡率呈正相关,急诊室处置时间≤60 min对于降低多发伤患者的死亡率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血糖血镁水平及白细胞计数与格拉斯哥(GCS)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97例颅脑外伤患者按照GCS评分分为轻型(12~15分)、中型(6~11分)、重型(3~5分)3组,检测患者血糖血镁浓度及白细胞计数。结果:随着GCS评分的降低,血糖浓度升高、血镁浓度降低、白细胞计数升高显著,与颅脑损伤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颅脑外伤后血液中的血糖浓度、血镁浓度及白细胞计数可以作为患者监测病情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